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第八期第二批北京医疗卫生援疆工作侧记血脉新丝路

第八期第二批北京医疗卫生援疆工作侧记血脉新丝路

出版社:北京燕山出版社出版时间:2017-07-01
开本: 其他 页数: 288
本类榜单:文学销量榜
中 图 价:¥38.9(6.7折) 定价  ¥5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第八期第二批北京医疗卫生援疆工作侧记血脉新丝路 版权信息

  • ISBN:9787540250751
  • 条形码:9787540250751 ; 978-7-5402-5075-1
  • 装帧:80g纯质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第八期第二批北京医疗卫生援疆工作侧记血脉新丝路 本书特色

大漠边关外,戈壁沙漠旁。第八批援和人无言地书写着深沉的爱,他们爱着援和工作,爱这里的土地,爱这里的人,白衣天使们救死扶伤,辛勤园丁们呕心沥血,援和干部们则为和田的安定、富裕、发展,在大漠留下令自己终生难忘的足印,坚实有力而又无怨无悔……作家们被他们无私奉献的精神感动着,以饱满的笔触勾勒出这些“援和”人的真实模样——他们是父亲、儿子、丈夫,她们是母亲、女儿、妻子,更像是一组沉默着的英雄群像,昆仑可以作证。 美若和田玉——方效长篇报告文学《血脉新丝路》印象李春雷花海绿洲、瓜果飘香,丝路悠悠、雪域茫茫,那里生活着淳朴真挚的维吾尔族人民,还有迥异于内地风情的色香味俱全的伊斯兰文化。有关新疆和田地区的点点滴滴,早已伴随着张骞通西域而浸透在中国历史典籍的片片纸页里,早已像一块温润的玉石闪烁在世人的想象里。 她,的确是中华民族大家庭怀抱中一颗晶莹的石榴子! 和田产美玉,美玉润和田。近几年来,在这块遥远而神奇的土地上,一群首都人民派出的美丽天使,用他们炙热的血、无私的爱,在这个享誉全国的“玉石之乡、丝绸之乡、地毯之都和瓜果之乡”搭起了一条斩不断、隔不开的长达4200公里的血脉纽带。这是一条首都与边疆共同发展、无私援助的纽带,更是民族团结、文化融合的纽带,是精神层面上一条亘古弥新的丝绸之路! 我想,书名取作《血脉新丝路》,寓意即在于此吧。 2016年初,作者方效受北京文联、北京作协指派,赶赴和田,采访北京医疗卫生援疆。利用一个多月的时间,他在北京援疆和田指挥部严密周到的安排下,走进和田地区的1市7县,与北京援疆医生、援疆干部、援疆教师等群体共话乡谊边情,带回了40多个小时的采访录音和7万多字的采访笔记。而后,他伏案5个月,完成了这部扎扎实实的长篇报告文学,为首都援疆壮举纪实、纪事、纪史,绘就了新时代新丝路上的群英谱。 报告文学不同于一般的人物通讯,虽然都是以人物为报道对象,但前者属于文学,后者归于新闻。《血脉新丝路》作为长篇报告文学,在全面反映北京医疗援疆这一个群体的同时,谋篇结构布局上贵有整体感,不仅要提炼出群体职业亮点,更要写出具体人物的个性,特别是他们的精神风貌来。在写作前的构思过程中,方效把采访录音整理成厚厚的两大本材料,反复思考,认真推敲,合理划分篇章,凝练主题思想。同时,将文史资料、现代人物、世界格局穿插其中,与援疆人物事迹有机地糅合在一起,形成了这种整体性、艺术性较强的“珍珠链式”的结构特色。作品找准了结构,也便有了章法,事实报告与文学表现等灵魂血肉即有了可依附的“骨骼”。 报告文学的“文学表现”有多种途径,语言是*鲜亮、*直接的呈现。在这方面,作者显然别有用心。在行文过程中,方效注意化用小说、散文、诗歌的语言特色,抑或戏剧冲突等种种优良元素,为我所用,增添了叙事语言的文学趣味,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和可读性。 作家方效还是一位航天工程师,从事导弹科研工作多年,有着比较深厚的理工科功底。这些特殊积淀,使得他的《血脉新丝路》又兼具“功能性报告文学”之特色。写作过程中,他通过多种途径查阅了几百篇有关新疆与和田、维吾尔族与伊斯兰教等方面的学术论文及风土人情资料,为读者全面介绍和田,为后续援疆者更快、更深入地熟悉当地环境,介入工作,浓缩了许多可资借鉴的现成文本。这些浓缩作者心血和智慧的内容,成为本书的又一个鲜明特点。 总之,不少看过初稿的相关人士及作家,普遍反映是:下了功夫、用了真情! 确实,这是一部有内容的作品,有品质的作品,有追求的作品,从中可见作者的才情,作者的苦心,作者的精进。本书的付梓出版,既是方效创作上的一大收获,也是对援疆后来者的一种鼓舞。 但或许,这部作品又像和田美玉籽料一样,需要更精细的雕琢。 报告文学是报告,更是文学。面对大量原汁原味却又毛毛茸茸、生生硬硬的事实材料,如何用文学的圣火,去燃烧,去融通,去提升,去化为绕指柔。就像陶瓷作坊,如何把水与泥巴的坯料,通过窑火,变成陶,或瓷。这是一次质变的涅槃。这个过程,全在于作家的功力,也就是精神烈焰的燃烧温度。每一个创作者,他的内心就是一个燃烧的炉膛。初级的燃烧,产品只是低档的粗陶;烧至700度,成为陶器,能够盛水而不漏;烧至1230度,则瓷化,可完全不吸水且耐高温、耐腐蚀,成为精品瓷器;如果达到1730度,则会变成极品的刚玉瓷器。 如果从这个高度上要求,本书的文学表达,似乎还是显得单调与瘦弱。 随着世界一体化,信息全覆盖,现实生活的精彩程度已经远远超过艺术家的想象和虚构,人们更渴望在文学艺术的享受中阅读真实、阅读真情、阅读内幕。 报告文学恰逢其时,正在担负起这种神圣文化责任,负重前行。 未来的文学时代,属于以报告文学为主体的纪实文学! 祝贺方效,真诚为文终有真纯收获、真正提升。 相信方效,正在迎来属于自己的柳暗花明的文学之春! 是为序。 (2018年元宵节于邯郸)李春雷,现任河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国家一级作家。系鲁迅文学奖历史上*年轻的报告文学作家,全国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获得者,入选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被公认为“中国短篇报告文学之王”。主要作品有《朋友:习近平与贾大山交往纪事》《木棉花开》《夜宿棚花村》《初心——“新时期党员、干部的楷模”廖俊波纪事》。美若和田玉——方效长篇报告文学《血脉新丝路》印象李春雷花海绿洲、瓜果飘香,丝路悠悠、雪域茫茫,那里生活着淳朴真挚的维吾尔族人民,还有迥异于内地风情的色香味俱全的伊斯兰文化。有关新疆和田地区的点点滴滴,早已伴随着张骞通西域而浸透在中国历史典籍的片片纸页里,早已像一块温润的玉石闪烁在世人的想象里。 她,的确是中华民族大家庭怀抱中一颗晶莹的石榴子! 和田产美玉,美玉润和田。近几年来,在这块遥远而神奇的土地上,一群首都人民派出的美丽天使,用他们炙热的血、无私的爱,在这个享誉全国的“玉石之乡、丝绸之乡、地毯之都和瓜果之乡”搭起了一条斩不断、隔不开的长达4200公里的血脉纽带。这是一条首都与边疆共同发展、无私援助的纽带,更是民族团结、文化融合的纽带,是精神层面上一条亘古弥新的丝绸之路! 我想,书名取作《血脉新丝路》,寓意即在于此吧。 2016年初,作者方效受北京文联、北京作协指派,赶赴和田,采访北京医疗卫生援疆。利用一个多月的时间,他在北京援疆和田指挥部严密周到的安排下,走进和田地区的1市7县,与北京援疆医生、援疆干部、援疆教师等群体共话乡谊边情,带回了40多个小时的采访录音和7万多字的采访笔记。而后,他伏案5个月,完成了这部扎扎实实的长篇报告文学,为首都援疆壮举纪实、纪事、纪史,绘就了新时代新丝路上的群英谱。 报告文学不同于一般的人物通讯,虽然都是以人物为报道对象,但前者属于文学,后者归于新闻。《血脉新丝路》作为长篇报告文学,在全面反映北京医疗援疆这一个群体的同时,谋篇结构布局上贵有整体感,不仅要提炼出群体职业亮点,更要写出具体人物的个性,特别是他们的精神风貌来。在写作前的构思过程中,方效把采访录音整理成厚厚的两大本材料,反复思考,认真推敲,合理划分篇章,凝练主题思想。同时,将文史资料、现代人物、世界格局穿插其中,与援疆人物事迹有机地糅合在一起,形成了这种整体性、艺术性较强的“珍珠链式”的结构特色。作品找准了结构,也便有了章法,事实报告与文学表现等灵魂血肉即有了可依附的“骨骼”。 报告文学的“文学表现”有多种途径,语言是*鲜亮、*直接的呈现。在这方面,作者显然别有用心。在行文过程中,方效注意化用小说、散文、诗歌的语言特色,抑或戏剧冲突等种种优良元素,为我所用,增添了叙事语言的文学趣味,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和可读性。 作家方效还是一位航天工程师,从事导弹科研工作多年,有着比较深厚的理工科功底。这些特殊积淀,使得他的《血脉新丝路》又兼具“功能性报告文学”之特色。写作过程中,他通过多种途径查阅了几百篇有关新疆与和田、维吾尔族与伊斯兰教等方面的学术论文及风土人情资料,为读者全面介绍和田,为后续援疆者更快、更深入地熟悉当地环境,介入工作,浓缩了许多可资借鉴的现成文本。这些浓缩作者心血和智慧的内容,成为本书的又一个鲜明特点。 总之,不少看过初稿的相关人士及作家,普遍反映是:下了功夫、用了真情! 确实,这是一部有内容的作品,有品质的作品,有追求的作品,从中可见作者的才情,作者的苦心,作者的精进。本书的付梓出版,既是方效创作上的一大收获,也是对援疆后来者的一种鼓舞。 但或许,这部作品又像和田美玉籽料一样,需要更精细的雕琢。 报告文学是报告,更是文学。面对大量原汁原味却又毛毛茸茸、生生硬硬的事实材料,如何用文学的圣火,去燃烧,去融通,去提升,去化为绕指柔。就像陶瓷作坊,如何把水与泥巴的坯料,通过窑火,变成陶,或瓷。这是一次质变的涅槃。这个过程,全在于作家的功力,也就是精神烈焰的燃烧温度。每一个创作者,他的内心就是一个燃烧的炉膛。初级的燃烧,产品只是低档的粗陶;烧至700度,成为陶器,能够盛水而不漏;烧至1230度,则瓷化,可完全不吸水且耐高温、耐腐蚀,成为精品瓷器;如果达到1730度,则会变成极品的刚玉瓷器。 如果从这个高度上要求,本书的文学表达,似乎还是显得单调与瘦弱。 随着世界一体化,信息全覆盖,现实生活的精彩程度已经远远超过艺术家的想象和虚构,人们更渴望在文学艺术的享受中阅读真实、阅读真情、阅读内幕。 报告文学恰逢其时,正在担负起这种神圣文化责任,负重前行。 未来的文学时代,属于以报告文学为主体的纪实文学! 祝贺方效,真诚为文终有真纯收获、真正提升。 相信方效,正在迎来属于自己的柳暗花明的文学之春! 是为序。 (2018年元宵节于邯郸)李春雷,现任河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国家一级作家。系鲁迅文学奖历史上*年轻的报告文学作家,全国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获得者,入选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被公认为“中国短篇报告文学之王”。主要作品有《朋友:习近平与贾大山交往纪事》《木棉花开》《夜宿棚花村》《初心——“新时期党员、干部的楷模”廖俊波纪事》。美若和田玉——方效长篇报告文学《血脉新丝路》印象李春雷花海绿洲、瓜果飘香,丝路悠悠、雪域茫茫,那里生活着淳朴真挚的维吾尔族人民,还有迥异于内地风情的色香味俱全的伊斯兰文化。有关新疆和田地区的点点滴滴,早已伴随着张骞通西域而浸透在中国历史典籍的片片纸页里,早已像一块温润的玉石闪烁在世人的想象里。 她,的确是中华民族大家庭怀抱中一颗晶莹的石榴子! 和田产美玉,美玉润和田。近几年来,在这块遥远而神奇的土地上,一群首都人民派出的美丽天使,用他们炙热的血、无私的爱,在这个享誉全国的“玉石之乡、丝绸之乡、地毯之都和瓜果之乡”搭起了一条斩不断、隔不开的长达4200公里的血脉纽带。这是一条首都与边疆共同发展、无私援助的纽带,更是民族团结、文化融合的纽带,是精神层面上一条亘古弥新的丝绸之路! 我想,书名取作《血脉新丝路》,寓意即在于此吧。 2016年初,作者方效受北京文联、北京作协指派,赶赴和田,采访北京医疗卫生援疆。利用一个多月的时间,他在北京援疆和田指挥部严密周到的安排下,走进和田地区的1市7县,与北京援疆医生、援疆干部、援疆教师等群体共话乡谊边情,带回了40多个小时的采访录音和7万多字的采访笔记。而后,他伏案5个月,完成了这部扎扎实实的长篇报告文学,为首都援疆壮举纪实、纪事、纪史,绘就了新时代新丝路上的群英谱。 报告文学不同于一般的人物通讯,虽然都是以人物为报道对象,但前者属于文学,后者归于新闻。《血脉新丝路》作为长篇报告文学,在全面反映北京医疗援疆这一个群体的同时,谋篇结构布局上贵有整体感,不仅要提炼出群体职业亮点,更要写出具体人物的个性,特别是他们的精神风貌来。在写作前的构思过程中,方效把采访录音整理成厚厚的两大本材料,反复思考,认真推敲,合理划分篇章,凝练主题思想。同时,将文史资料、现代人物、世界格局穿插其中,与援疆人物事迹有机地糅合在一起,形成了这种整体性、艺术性较强的“珍珠链式”的结构特色。作品找准了结构,也便有了章法,事实报告与文学表现等灵魂血肉即有了可依附的“骨骼”。 报告文学的“文学表现”有多种途径,语言是*鲜亮、*直接的呈现。在这方面,作者显然别有用心。在行文过程中,方效注意化用小说、散文、诗歌的语言特色,抑或戏剧冲突等种种优良元素,为我所用,增添了叙事语言的文学趣味,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和可读性。 作家方效还是一位航天工程师,从事导弹科研工作多年,有着比较深厚的理工科功底。这些特殊积淀,使得他的《血脉新丝路》又兼具“功能性报告文学”之特色。写作过程中,他通过多种途径查阅了几百篇有关新疆与和田、维吾尔族与伊斯兰教等方面的学术论文及风土人情资料,为读者全面介绍和田,为后续援疆者更快、更深入地熟悉当地环境,介入工作,浓缩了许多可资借鉴的现成文本。这些浓缩作者心血和智慧的内容,成为本书的又一个鲜明特点。 总之,不少看过初稿的相关人士及作家,普遍反映是:下了功夫、用了真情! 确实,这是一部有内容的作品,有品质的作品,有追求的作品,从中可见作者的才情,作者的苦心,作者的精进。本书的付梓出版,既是方效创作上的一大收获,也是对援疆后来者的一种鼓舞。 但或许,这部作品又像和田美玉籽料一样,需要更精细的雕琢。 报告文学是报告,更是文学。面对大量原汁原味却又毛毛茸茸、生生硬硬的事实材料,如何用文学的圣火,去燃烧,去融通,去提升,去化为绕指柔。就像陶瓷作坊,如何把水与泥巴的坯料,通过窑火,变成陶,或瓷。这是一次质变的涅槃。这个过程,全在于作家的功力,也就是精神烈焰的燃烧温度。每一个创作者,他的内心就是一个燃烧的炉膛。初级的燃烧,产品只是低档的粗陶;烧至700度,成为陶器,能够盛水而不漏;烧至1230度,则瓷化,可完全不吸水且耐高温、耐腐蚀,成为精品瓷器;如果达到1730度,则会变成极品的刚玉瓷器。 如果从这个高度上要求,本书的文学表达,似乎还是显得单调与瘦弱。 随着世界一体化,信息全覆盖,现实生活的精彩程度已经远远超过艺术家的想象和虚构,人们更渴望在文学艺术的享受中阅读真实、阅读真情、阅读内幕。 报告文学恰逢其时,正在担负起这种神圣文化责任,负重前行。 未来的文学时代,属于以报告文学为主体的纪实文学! 祝贺方效,真诚为文终有真纯收获、真正提升。 相信方效,正在迎来属于自己的柳暗花明的文学之春! 是为序。 (2018年元宵节于邯郸)李春雷,现任河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国家一级作家。系鲁迅文学奖历史上*年轻的报告文学作家,全国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获得者,入选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被公认为“中国短篇报告文学之王”。主要作品有《朋友:习近平与贾大山交往纪事》《木棉花开》《夜宿棚花村》《初心——“新时期党员、干部的楷模”廖俊波纪事》。

第八期第二批北京医疗卫生援疆工作侧记血脉新丝路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部长篇纪实文学,作者受北京文联、北京作协指派,亲赴和田取材调研写就。书中真实记录了2015年来自北京各大医院的数十名医护人员赴新疆和田地区开展医疗卫生援疆工作的情况,全面反映北京援疆医疗工作者的心路历程、工作纪实,将他们甘于奉献的精神展现在读者面前。

第八期第二批北京医疗卫生援疆工作侧记血脉新丝路 目录

**章 普通的北京人
抉择之夜
平静的生活
安全

第二章 光荣

第三章 无岸之海
飞越塔克拉玛干
生命之洲

第四章 北京来的大专家
民族团结的誓言
进疆之初
小门诊,大病房

第五章 家在和田
一天半斤土
援友

第六章 石榴花开
凑钱
交流的魅力
走进维吾尔族人朋友家
民族同事

第七章 丝路人间
丝绸之路
璞玉出昆仑

第八章 高原下,沙漠中
铸剑为犁
团场医疗组
亲历皮山地震

第九章 医者仁术
名利无求
精湛
真情实干

第十章 面向未来
卫生免疫
为了孩子

第十一章 和田——北京
“援疆”北京人
血脉新丝路

第十二章 圣洁的雪莲花
纯净的心灵
再见和田
主要参考资料
展开全部

第八期第二批北京医疗卫生援疆工作侧记血脉新丝路 节选

  《血脉新丝路》:  抉择之夜  2014年2月21日,是樊辉平生**次走进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地区的日子。  经过7个多小时的飞行,23点多,从首都机场13航站楼升空的一架南航波音737客机,在莹白通透跑道灯光的引导下,平稳降落在和田机场。  时间已过子夜,值机厅内人流渐渐散去,国学利匆匆迎上来。二位北京援疆干部边走边聊。国学利话里话外多是馕、沙尘暴、团场等乍听来略显冷僻的字眼,给来自北京朝阳区广播中心、42岁樊辉留下的**感觉,国学利似乎已经是一名谙熟当地情况、沉稳而富有经验的老援疆了。可实际上,国学利来到和田也只不过半年。  隆冬时节,夜半更深,一辆警用小面包车昏暗的灯光,弥散在中国南疆特有的、笔直的县道公路上。清冷的北风夹带着显著的沙尘气息,嗖嗖地划过面庞;光秃秃的白杨丫权如同沉沉雾气,绵延无尽;偶尔擦过的土墙村院朦胧若隐,铺陈在眼前的是黢黑苍茫的天地。  无遮无挡,无垠无边,久居都市的人,在意识上时常会产生如同置身在世界边缘的错位感受,可这里确乎是亚欧大陆的中心位置,他们此刻正行走在古丝绸之路南道的正途上。  天高地迥,寂寥悠远,上下三千年,吐火罗人、粟特人、于阗塞人……还有汉人,商队、僧侣、使团,胯下飘荡着叮当驼铃,就在这块狭长的绿洲上,沿这条古道缓缓流动,演绎着中华文明不可缺少的壮美篇章。  墨玉县城在意料中沉睡着,路灯萧疏,街道空廓,伊斯兰风格,弧顶木格窗的街边店铺完全陷在沉寂中。只要进入墨玉,樊辉和国学利的身份就悄然发生了变化。樊辉将在县文广局挂职任副局长,北京援疆墨玉工作队队长国学利是已经到任的挂职县委副书记。未来三年,他们将要与北京第八批所有援疆干部一起,共同面对发生在这块祖国南疆土地上的一切未知,一起应对预料之中和未可预料到的所有变化。  车子转过一个弯,到了县委大院前的丁字路口,眼前不远处,一幢高大建筑泛出安详的、匀质的幽光。然而从国学利嘴里樊辉得知,按绿洲千载不变的规律,过不了半个月就要起风了!来自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聚积无穷无尽动能的风暴,将在接下来的大半年时间里,将整个南疆沐浴在白昼隐匿、飞鸟倒悬的飞沙海洋中。  墨玉县为接待援疆干部,特地在县委大院内,腾出了一栋5层宿舍楼的两个单元。楼下,国学利交给樊辉一把钥匙,说声“402”,就急忙赶往乡镇夜查去了。  已是凌晨一点多了,四下环视,大院里漆黑一片。楼道空寂,一个人的脚步声单调而沉重。推开房门,迎面扑来一股油漆、灰膏、电缆、水管、防水胶的刺激味道。按开厅灯,粉饰一新的屋子里,随处散落着木条、套管、废报纸,地上是斑斑点点的涂料。用黑胶布简单包裹的电线接头,参差支棱在墙壁上……后来他才知道,由于他提前一天到达,当地装修工人没有来得及清理房间。  从关上灯那一刻起,樊辉就独自置身于一片悄无声息的黑暗之中了,除了自己细微的喘息,再也听不到一丝动静。而昨天,就在十几个小时之前,他还跟家人、亲戚、朋友们在一起,听着他们唠唠叨叨的关切,与他们不厌其烦地相互叮嘱。  那是中国的首都,是自己的家!那里有永不熄灭的万家灯火、永不止歇的霓虹与车流、永远可以安心走进任何一家餐馆和超市,有生他养他的京腔京韵。而此刻呢,一股无依无靠的失落感、陌生感、恐惧感,就像沙尘,一丝丝、一股股破窗而人,仿佛要将他带到无边无沿的塔克拉玛干中心。  忽然,樊辉脑海里不可遏制地冒出一个念想:我要回去,我要回家,我现在就要收拾东西回我的北京去!他不由自主下床走到地上摊着的、刚刚展开的旅行箱前面,滞立、呆望、再回到床前……如此反复。  凌晨4点,樊辉点上了自己平生的**根烟。这两条红色“中南海”,本是特地从家里楼下超市买来,预备融人新环境,带给将来同事们的……他一根接一根地抽烟,脑子里做着0和l的选择题。  近乎两年之后,樊辉已经可以用平静的语调,细细讲述他援疆经历的**个夜晚。在北京的一家餐馆里,他还是一根接一根地抽着烟,整理一个普通人因短时环境剧变所产生的巨大心理落差,煎熬、困顿,进而寻求自我救赎的过程,说出这普通人都可以有的软弱与坚强。  “我*后说服我自己的理由只有一个,朝阳区到和田的援疆干部,我们这一批才4个人,我不能给朝阳区丢脸,更不能给咱北京人丢脸。”  黑夜终于过去。天蒙蒙亮,门口有了动静。满脸笑意的国学利进屋来问樊辉,要不要跟他一起到机场去接援疆医生?  来自大兴区的龙俊标、付士武、张永亮和赵劲松,就是樊辉从机场**批接来的援友,只比他晚到十几个小时。  一年后,4位援疆医生从墨玉平安回家,每隔一两个月,就要相约聚上一回。杯酒下肚,还是与同住在一个单元时一样,大家什么都说,也什么都可以说,但说来说去,*后的话题总还是落到和田——墨玉。  ……

第八期第二批北京医疗卫生援疆工作侧记血脉新丝路 作者简介

  方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北京作协签约作家,央视法治频道特约编剧,航天高级工程师,1969年生。出版长篇小说《大国企》《国企秀》《符号密码》中篇小说《夜深沉》,长篇报告文学《航天刘永才院士传记》《血脉新丝路》。此外在各类报纸、杂志刊发作品5万余字,电视单本剧本若干,多篇作品获得国家奖励。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