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野菊花
-
>
我的父亲母亲 - 民国大家笔下的父母
-
>
吴宓日记续编.第7册.1965-1966
-
>
吴宓日记续编.第4册:1959-1960
-
>
吴宓日记续编.第3册:1957-1958
-
>
吴宓日记续编.第2册:1954-1956
-
>
吴宓日记续编.第1册:1949-1953
飞花令里读诗词(诗词) 版权信息
- ISBN:9787553322230
- 条形码:9787553322230 ; 978-7-5533-2223-0
- 装帧:70g轻型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飞花令里读诗词(诗词) 本书特色
飞花令源自古人的诗词之趣,诗词之美,美在情感之真纯,亦美在表达之深刻。无论时代如何更迭,流传千古的经典诗词依然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为灿烂的一抹亮色,以其真实的表达与动人的遐思,在历史的长河中缤纷闪耀,熠熠生辉,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故此,我们策划编辑了《飞花令里读诗词》一书。 本书以诗词作为载体,从诗歌的缘起——《诗经》《楚辞》,到唐宋诗词,明清佳句,精心遴选了近百位位诗人的近200首经典古诗词,依循古代飞花令的行令规则以及现代人的阅读习惯,选取诗词中经常出现的春、夏、秋、冬、风、霜、雨、雪、花、云、月、夜等几十个常见字进行编排,每一首诗词后均配有相应的注释与优美的文字赏析,带领读者在诗香词海之间开启一场唯美动人的诗词文化之旅。 岁月浩浩,历史悠悠,古典诗词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既是中华文明在语言文字上的浓缩精华,更是几千年来中国人精神风貌的展示。那些性灵的飞扬,生命的忧思,历史的感喟,都潜藏在一篇篇优美的诗词之中,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诗词,一同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与独特魅力吧!
飞花令里读诗词(诗词) 内容简介
1、紧贴热点、弘扬传统诗词文化。近期,中国诗词大会、诗书中华等与诗词类相关的电视节目不断涌现,在引爆收视狂潮的同时更唤醒了普罗大众对于古典诗词的记忆与热爱,而其中令人眼前一亮的“飞花令”环节更是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本书便在紧贴热点、顺应时代潮流、尊重原作的基础之上,按照飞花令的行令规则,遴选了近200首脍炙人口的经典古诗词,策划了一套老少咸宜、雅俗共赏,融知识性、审美性、文化性于一炉的大众类文化读物。 2、体例新颖,别具一格。 全书依循古代飞花令的行令规则以及现代人的阅读习惯,以古诗词为载体,从诗歌的缘起——《诗经》《楚辞》到唐宋诗词,明清佳句,选取诗词中经常出现的春、夏、秋、冬、风、霜、雨、雪、花、云、月、夜等几十个常见字进行编排,以字引诗,以诗解字,每首诗词后均配有相应的注释与优美的文字赏析,带领读者在书香墨海之间开启一场唯美动人的诗词文化之旅。 3、除了内容丰富的诗词之外,本套书配合着素雅大方的版式设计,为读者带来极佳的阅读体验。 4、诉诸权威,品质保证。特约中华书局资深编辑沈锡麟老师进行审稿,进一步确保本套丛书内容的权威性与严谨性。
飞花令里读诗词(诗词) 目录
飞花令里读诗词(诗词) 节选
春江花月夜 唐·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春江花月夜》:为乐府《清商曲·吴声歌》旧题,要求在诗中写到春、江、花、月、夜几个方面的题材。陈、隋诗人常用来写浮艳的宫体诗。江:指长江。连海平:江潮浩瀚无垠,仿佛和大海连成一片。共潮生:明月随海潮涌出。滟滟(yànyàn):波光闪烁的样子。芳甸:花草丛生的原野。霰(xiàn):细密的雪珠。空里流霜:古人以为霜像雪一样从空中落下,所以常说“飞霜”,这里是将月色比喻成霜。汀:水中或水边平地。人生:指人类。无穷已:无穷尽。青枫浦:在今湖南省浏阳市境内,此处泛指分别的地点。扁(piān)舟子:飘零江湖的人。明月楼:明月照耀下的楼房,此处指思妇的住处。月徘徊:指月影移动,以此反衬思妇的难眠不安。妆镜台:梳妆台。玉户:玉饰的门户,此用作门户的美称。捣衣砧(zhēn):捣衣石。相望:指互相望着月光。不相闻:指彼此听不到对方的音讯。鸿雁:指信使。光不度:鸿雁善于远飞仍然不能逾越月光。度通“渡”。鱼龙潜跃:古人有鱼雁传书之说。鱼龙,泛指鳞介水族,常见于古诗文中。这里是说鱼儿也无法传递对游子的思念之情。文:通“纹”。闲潭梦落花:梦见花落闲潭,意味着春天即将逝去。闲潭:平和、幽静的水潭。沉沉:深沉。藏海雾:海雾蒸腾,遮掩了西落的月亮。碣石:山名,在今河北省乐亭县西南,一说碣石山已沉入海中。潇湘:潇水和湘水在湖南零陵县合流后称潇湘。碣石在北,潇湘在南,此处有相距很远之意。乘月:乘着月色。 《春江花月夜》是乐府《清商曲·吴声歌》旧题,此曲调创始于陈后主,其风格艳丽柔靡。张若虚化腐朽为神奇,写成千古不朽的旷世之作。全诗紧扣春、江、花、月、夜五个字来写,重点落在“月”字之上。从月开始,以月收结。将画意、诗情与对宇宙奥秘和人生哲理的体察融为一体,营造出情景交融、玲珑透彻的诗境。诗人首先用优美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幽美、明净的画卷:一个春风轻拂的月夜,诗人独伫江边,看到滔滔江水奔向天际,在水天相接的地方一轮明月在潮水中出现。江面上弥漫着一片波光,皎洁的月光照在开满花儿的林子上就像是闪烁着晶莹的雪珠。空中好像有银白色的霜在暗暗地流动,很白的沙石与银色的月光混在一起,竟无法分辨,江天一色,没有一丝杂色。看到这样的美景,不禁触发了诗人对宇宙的思考。不知道谁是这江边**个见到月光的人,也不知道这江上的明月哪一年**次照到了人的身上。人生短暂,人类一代代繁衍下去,只有那月亮还像原来一样皎洁、温柔。诗人感到月亮也是有生命的,它年年月月每到夜晚就会出现是不是在等待什么人呢? 在诗中不难看到“江”和“月”这两个意象被反复拓展,不断深化。春江、江流、江天、江畔、江水、江潭、江树这纷繁的意象,和这明月、孤月、江月、初月、落月、月楼、月华、月明复杂的光与色,并通过与春、夜、花、人的巧妙结合,构成了一幅色美情浓而迷离跌宕的春江夜月图。诗中贯穿着一种强烈的宇宙意识,从时间和空间两方面来拓展境界。时间上追溯宇宙的起源,从而引发对人生有限而宇宙无穷的感慨;空间上利用想象幻化了诗人与佳人之间的物理距离,希望自己能跟随着月光回到佳人身旁。这样就极大地丰富了诗歌思想的深度,拓展了情感表现的空间。闻一多评论说:“一个更深沉、更寥廓、更宁静的境界!在神奇的永恒面前,作者只有错愕,没有憧憬,没有悲伤。”的确,这种气度,这种生命意识和宇宙意识是只有盛唐才能产生的。诗人以一首《春江花月夜》迎来了一个民族的文化高峰,它是一座里程碑,是后人永远无法超越的。 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当春:在春天,指春天一到。乃发生:就下了起来。潜:静悄悄。润:滋润。野径:田野的道路上。俱:都。红湿处:红红的湿润一片,这里指雨后的花丛。花重:花儿因饱含雨水而变重,也有浓的意思。锦官城:指成都。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好雨”二字既是写景,更是写情。在诗人的眼中,这场夜雨并不是因为春天的到来而下的,而是因为春天来了,万物等待滋润,这雨似乎明白了万物的心思悄然而至,它的到来极富人情味。“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春风是和煦的,这场雨随风而来,诗人用了一个“潜”字,好像这雨不愿意去惊扰睡梦中的人们,不愿意惊扰刚刚苏醒的万物。另一个“细”字,则将春雨轻柔而下的状态概括得细致入微。“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诗人听着雨声,情不自禁地打开屋门向外看去,浣花草堂之外因为雨的缘故,阴云密布,细雨绵绵,一切都被这雨遮掩起来,连门前的小径也难以分辨。唯一例外的是在远处还有那一点红光,摇摇曳曳,这是什么呢?原来那江上渔船的灯火依然刺破了雨的迷雾,独自摇曳着。这是多么迷人的雨夜郊外景象,雨是这个夜晚独一无二的主角,其他的都是陪衬。诗人作为一个沉默的观察者,凭着那颗恬然的心在和雨互动,其余的四肢百骸都融入了雨中。“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经过一夜春雨的洗礼,城中已经开放的花儿们一定会饱受雨水的滋润,生机勃然,鲜红欲滴了。“红湿”二字说明了雨的滋润程度,一个“重”字更将雨后春意的盎然刻画得淋漓尽致。 这首诗通篇写景却处处含情,通篇都是诗人的所闻所见,但是丝毫没有将这首诗的主角“雨”的形象减弱。因为雨才有了诗人心中的“喜”,喜悦隐藏在雨的背后呼之欲出,可见诗人独具的匠心。
飞花令里读诗词(诗词) 作者简介
琬如,毕业于北京大学,文学、哲学学士,经济学硕士。曾经供职于传媒、研究机构、中央企业,受邀写过有关历史人文的七八本书,现为自由撰稿人、“罗辑思维”签约作者。历经过几多行业,品尝过三五滋味,一直在求索更丰富饱满的生活。三十岁第一次成为母亲,开始重修人生课,回身细细品味生命是怎样一回事。喜欢读书,不求专精而贵求一心;喜好旅行,无意广览而兴尽知返;喜欢赏读诗词歌赋,只为可以越千年,共情于先贤,同春花秋月之悲喜,共秋水长天之喟叹。希望心不为形役,生命自由、融洽、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