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中国-东盟高等教育共同体建设行动框架

中国-东盟高等教育共同体建设行动框架

作者:李化树著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7-12-01
开本: 16开 页数: 337
本类榜单:社会科学销量榜
中 图 价:¥67.2(7.0折) 定价  ¥96.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中国-东盟高等教育共同体建设行动框架 版权信息

  • ISBN:9787520314497
  • 条形码:9787520314497 ; 978-7-5203-1449-7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中国-东盟高等教育共同体建设行动框架 本书特色

本书以中国、东盟高等教育区域战略合作为主线,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比较研究法等方法,坚持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相结合,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全方位审视中国、东盟高等教育区域合作战略构想,对深化中国—东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维护地区安全稳定,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具有重要决策参考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本书首先从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和安全多视角对中国—东盟高等教育共同体建设进行战略审视,继而探析中国—东盟高等教育共同体建设从“意向阶段”、“起步阶段”到“拓展阶段”的发展历程,系统梳理中国—东盟高等教育共同体建设制度框架、机制建立、组织建设、平台搭建等工作行动,并对中国—东盟高等教育共同体建设的内外环境进行了综合评估,提出了中国—东盟共同体打造新形势下中国—东盟高等教育共同体建设的战略架构,*后对中国—东盟高等教育共同体建设的发展愿景提出了期待。

中国-东盟高等教育共同体建设行动框架 内容简介

本书以中国、东盟高等教育区域战略合作为主线,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比较研究法等方法,坚持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相结合,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全方位审视中国、东盟高等教育区域合作战略构想,对深化中国—东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维护地区安全稳定,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具有重要决策参考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本书首先从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和安全多视角对中国—东盟高等教育共同体建设进行战略审视,继而探析中国—东盟高等教育共同体建设从“意向阶段”、“起步阶段”到“拓展阶段”的发展历程,系统梳理中国—东盟高等教育共同体建设制度框架、机制建立、组织建设、平台搭建等工作行动,并对中国—东盟高等教育共同体建设的内外环境进行了综合评估,提出了中国—东盟共同体打造新形势下中国—东盟高等教育共同体建设的战略架构,*后对中国—东盟高等教育共同体建设的发展愿景提出了期待。

中国-东盟高等教育共同体建设行动框架 目录

绪论 **章 中国—东盟高等教育共同体建设的战略审视 一 政治审视:友好互信的政治生态是保障 (一)发表《面向21世纪的睦邻互信伙伴关系联合声明》 (二)签署《南海各方行为宣言》 (三)制定《落实中国—东盟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伙伴关系联合宣言的行动计划》 (四)制定《东盟2025:携手前行》愿景文件 二 经济审视:互利共赢的经济合作是动力 (一)建设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 (二)建立中国—东盟区域发展协同创新中心 (三)打造中国—中南半岛国际经济走廊 (四)合作开发东盟东部增长区、三河流域、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泰国增长三角 (五)推进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 (六)中国—新加坡合作打造苏州工业园 (七)中国—越南合作建设“两廊一圈” (八)助力中国“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印度尼西亚“全球海洋支点”战略对接 (九)实施中国—东盟绿色使者计划 (十)举办中国—东盟社会发展与减贫论坛 三 文化审视:人文相亲的文化认同是基石 (一)传播弘扬儒家思想文化根脉 (二)举办中国—东盟学生“汉语桥” (三)签署《中国—东盟文化合作谅解备忘录》 (四)制订《中国—东盟文化合作行动计划(2014—2018)》 (五)举办中国—东盟文化论坛 (六)举办中国—东盟南洋文化节 四 教育审视:结构互补的教育交流是核心 (一)建设孔子学院、孔子课堂 (二)举办“中国—东盟教育周” (三)实施中国—东盟“留学中国计划” (四)实施“中国—东盟万名青年交流计划” (五)推进中国—东盟“海外名师项目”和“学校特色项目” (六)设立中国—东盟名誉奖学金 (七)推进“中国—东盟科技伙伴计划” (八)设立中国—东盟教育培训中心 五 安全审视:陆海相连的和平环境是前提 (一)开展中国—东盟执法安全合作部长级对话 (二)启动澜沧江—湄公河合作机制 (三)建立中国—东盟国防部长热线联络机制 (四)商签“中国—东盟国家睦邻友好合作条约” 第二章 中国—东盟高等教育共同体建设的发展历程 一 高等教育共同体建设“意向阶段”(2002年之前) (一)推动双边关系发展 (二)制定教育合作政策 (三)促进教育交流合作 二 高等教育共同体建设“起步阶段”(2002—2007年) (一)深化双方合作交流 (二)优化教育合作政策 (三)强化教育交流合作 三 高等教育共同体建设“拓展阶段”(2008年至今) (一)提升区域合作水平 (二)优化教育合作机制 (三)深化教育合作发展 第三章 中国—东盟高等教育共同体建设的工作行动 一 建立共同政策制度框架 (一)建立双联制学位制度 (二)实施学分转换计划 (三)促进学历文凭与学位互认 (四)推行“双十万学生流动”计划 (五)制定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指导方针 (六)加强对外汉语推广 (七)构建终身学习资格框架 二 构建对话合作工作机制 (一)举办年度领导人会议 (二)召集年度部长级会议 (三)召开工作层对话会议 三 成立区域合作组织团体 (一)东南亚高等教育学院协会 (二)东南亚教育部长组织 (三)东盟大学联盟 四 搭建合作交流共享平台 (一)中国—东盟博览会 (二)中国—东盟中心 (三)东盟发展论坛 (四)中国—东盟大学校长论坛 第四章 中国—东盟高等教育共同体建设的环境评估 一 中国—东盟高等教育共同体建设的社会基础 (一)互利互惠的经济合作 (二)互信友好的政治互动 (三)包容共生的文化交融 (四)互补共促的教育交流 二 中国—东盟高等教育共同体建设的政策平台 (一)中国教育对外开放政策 (二)中国—东盟教育合作政策 三 中国—东盟高等教育共同体建设的主要问题 (一)合作体制机制不健全 (二)经费投入严重不足 (三)教育质量缺乏保障 (四)区域人员流动单一 四 中国—东盟高等教育共同体建设面临的困难 (一)双方政治互信程度偏低 (二)民族宗教信仰差异较大 (三)经济发展水平极不平衡 (四)宗主国的影响根深蒂固 (五)高等教育发展程度不 第五章 中国—东盟高等教育共同体建设的战略架构 一 确立共同体建设的基本原则 (一)尊重差异原则 (二)合作共赢原则 (三)协商一致原则 (四)优势互补原则 (五)非歧视性原则 二 制定共同体建设的工作目标 (一)建立亚洲认同价值理念 (二)确立战略互信伙伴关系 (三)塑造21世纪亚洲公民 (四)建设亚洲世界知识中心 三 设计共同体建设的工作内容 (一)构建学历学位资格框架 (二)实施区域学分累积制度 (三)推动跨校课程合作开发 (四)推进跨境人员自由流动 (五)建立质量评估保障体系 (六)打造合作交流公共平台 (七)构建终身学习资格框架 四 推进共同体建设的行动策略 (一)建立分层定期会议机制 (二)签订区域合作政策文件 (三)强化效益质量监督评估 (四)完善信息反馈沟通制度 第六章 中国—东盟高等教育共同体建设愿景 一 强化共同体建设合约化 二 推动共同体建设信息化 三 推进共同体建设国际化 附录一 中国—东盟大事记(1991-2016年) 附录二 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统计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全部

中国-东盟高等教育共同体建设行动框架 作者简介

李化树,男,四川西充人,四川省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西华师范大学二级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高等教育学硕士学位授权点导师指导组组长。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四川省专家评议(评审)委员会委员,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教育部长江学者评审专家,教育部学位中心学位论文评审专家。中国院校研究会常务理事,四川省高等教育学会副秘书长,四川省院校研究会秘书长,四川省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四川省高等职业教育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政协四川省委员会委员,南充市人大常委会委员。著有《中国—东盟高等教育共同体建设行动框架》《建设西部高等教育区—西部高等教育区域合作与发展模式研究》《建设欧洲高等教育区(EHEA)——聚焦博洛尼亚进程》等学术专著20部。先后在《教育研究》《比较教育研究》《中国高教研究》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等10余项。先后获得四川省政府社科优秀成果二等、三等奖10项,国家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四川省政府一等奖3项。研究方向:高等教育区域合作发展、高等教育发展战略规划、高等学校战略联盟建设。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