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读成语·识天下·走进中国传统文化 形势篇1

读成语·识天下·走进中国传统文化 形势篇1

作者:王俊
出版社:开明出版社出版时间:2018-01-01
开本: 16开 页数: 122
本类榜单:少儿销量榜
中 图 价:¥11.0(3.8折) 定价  ¥29.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
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本类五星书更多>

读成语·识天下·走进中国传统文化 形势篇1 版权信息

  • ISBN:9787513119757
  • 条形码:9787513119757 ; 978-7-5131-1975-7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读成语·识天下·走进中国传统文化 形势篇1 本书特色

  《读成语·识天下:走进中国传统文化(形势篇1)》围绕“形势”这一主题,精选三十四个成语。本书在体例的编排上注重知识性、可读性和完整性,每则成语下包含出典寻源、解字释义、关联词语、应用说例四个部分。  本书主要供广大中小学生和汉语语言文化爱好者阅读使用。

读成语·识天下·走进中国传统文化 形势篇1 内容简介

  《读成语·识天下:走进中国传统文化(形势篇1)》遍搜中国浩如烟海的历史文化典籍及相关成语故事集而成,共选以“形势”为主题的成语三十四个。读者可以追本溯源,从生动有趣的故事入手,去体味中华五千年历史文化的博大精深,也可将其作为工具书查阅。

读成语·识天下·走进中国传统文化 形势篇1 目录

百孔千疮
逼上梁山
不合时宜
不识时务
沧海横流
大敌当前
大势所趋
大势已去
倒悬之危
蜂拥而上
风雨如晦
成语小游戏
风起云涌
釜底游鱼
覆水难收
扶摇直上
甘拜下风
高屋建瓴
国步艰难
黑云压城城欲摧
后来居上
祸起萧墙
火上浇油
成语小游戏
掎角之势
急如星火
剑拔弩张
箭在弦上
江河日下
捷足先登
今非昔比
居高临下
刻不容缓
力挽狂澜
每况愈下
不上不下
成语小游戏
展开全部

读成语·识天下·走进中国传统文化 形势篇1 节选

  《读成语·识天下:走进中国传统文化(形势篇1)》:  祸起萧墙  出典寻源  “祸起萧墙”这个成语引自《论语·季氏》。  公元前659年,鲁庄公的弟弟季友立公子姬申为国君,即为鲁僖公。同年,季友迫使莒国将鲁围乱臣庆父交还给鲁国。于是,僖公便把汶水北面的土地及费(今山东费县)这个地方赏赐给了季友。从此,费地成为季家的私产,而季友的子孙则被称为季孙氏。  当时几代鲁君都昏庸无能,而季孙氏举贤任能,受到国人爱戴,以致出现了人民只知道有季孙氏,而不知道有鲁君的情况。  到鲁哀公时,季康子名位虽是卿大夫,但实际权势早已超出国君。他为了进一步扩大势力,想吞并附近的颛臾(今山东费县西北)。于是他以颛臾国靠近费邑,以后会给子孙造成威胁为借口,要出兵征伐颛臾。  孔子对此十分反感。他说:“天下有道,礼乐征伐白天子出;天下无道,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因为季氏当时只是一个9即大夫,是不能擅自征伐的。  当时,孔子的学生冉有(即冉求)和子路是季孙氏的家臣,他们对孔子解释说:颛臾城墙坚同,离季孙氏的采邑费地又很近,季孙氏现在不把它占领,将来会成为子孙后代的祸患。  孔子说:“君子讨厌那种避而不说,自己贪心,却一定另找借口的态度。我听说过,无论是有国的诸侯或者有封地的大夫,不必担心财富不多,只需担心财富不均;不必担心人民太少,只需担心境内不安定。若是财富平均,便没有贫穷;和平相处,便不会人少;如果不发生战争,也就不会发生什么灾难。做到这样,远方的人就会前来归附。如果嫌归附的人不多,还可以履行仁义礼乐,发扬文治教化招致他们。他们来了,就得使他们安心。可如今你们两人辅佐季孙氏,远方的人不归附,却不能用文治教化招致;国家支离破碎,却不能保全;反而想在国境以内使用武力。我想季孙氏的忧患,恐怕并不是来自颛臾,而是来自萧墙之内吧。”  孔子的话点破了季孙氏欲征伐颛臾的真正原因。萧墙本身是指古代国君宫室大门内(有人说是大门外)面对大门的门屏,其作用在于防止外人向大门内窥视。臣子要到宫室里觐见君王,进宫室前首先要经过萧墙。在这里,“萧墙之内”暗指鲁哀公。因为当时季孙氏是鲁国*有权势的贵族,把持国政,与鲁国国君之间产生了很大矛盾。他准备去攻打颛臾,就是为了扩大自己的势力。  孔子认为季孙之忧不在外部,而在国内。因为鲁哀公不会坐视季孙氏势力壮大,专横跋扈,一定会寻机惩治季孙氏。所以孔子说,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鲁君。  《论语·季氏》记载孔子的话的原文如下:“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成语“祸起萧墙”就是引于此。  解字释义  萧墙:古代宫室内当门的小墙,比喻内部。“祸起萧墙”指祸乱就发生在内部。  应用说例  “祸起萧墙”的近义词有“祸生肘腋”“同室操戈”“尺布斗粟”等。  “祸生肘腋”比喻祸乱发生在身边。“祸起萧墙”与“祸生肘腑”都有祸乱发生在近旁地方的意思,但有区别。“祸起萧墙”指祸乱发生在内部,“祸生肘腋”指祸乱发生在身边;“祸起萧墙”“祸生肘腋”都用在书面语里,但后者比前者书面语色彩更重些。“同室操戈”指自家人动刀枪,泛指内部斗争。“尺布斗粟”比喻兄弟间因利害冲突而不和。  “祸起萧墙”的反义词有“敌国外患”“兵临城下”“大军压境”等。  应用说例  东汉蔡邕《刘镇南碑》:“俄而汉室大乱,祸起萧墙。”唐代王翰《古长城吟》:“一朝祸起萧墙内,渭水咸阳不复都。”唐代魏徵等《隋书·庾季才传》:“帝亦颇明星历,因共仰观,从容谓季才曰:‘朕犹虑祸起萧墙,何方可息?”’宋代薛居正等《旧五代史·唐书·毛璋传》:“明年,萧墙祸起,继岌自西川至渭南,部下散亡,其川货妓乐,为璋所掠。”蔡东藩《清史演义》:“猝于九月十五日,变生肘腋,祸起萧墙,天理教匪七十余众,犯禁门,入大内。”王乐芬《团结就是力量》:“残暴的入侵者并不可怕,内部的凝聚力足以抵抗;祸起萧墙,引狼入室才是*可怕的。”  ……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