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新型工业化道路省级区域实现模式与机制研究

新型工业化道路省级区域实现模式与机制研究

作者:涂文明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7-10-01
开本: 16开 页数: 224
本类榜单:社会科学销量榜
中 图 价:¥58.8(6.0折) 定价  ¥9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新型工业化道路省级区域实现模式与机制研究 版权信息

新型工业化道路省级区域实现模式与机制研究 本书特色

中国工业化水平的地区差距比较大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探讨工业化地区差距因而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本项目在对工业化区域实现进行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将我国大陆31个省级区域分为三个特色鲜明的类型:资源产业依赖型省级区域、传统产业主导型省级区域,新兴产业导向型省级区域。针对不同类型的省级区域,分别探讨其工业化实现模式与实现机制,*后提出政策建议。

新型工业化道路省级区域实现模式与机制研究 内容简介

中国工业化水平的地区差距比较大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探讨工业化地区差距因而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本项目在对工业化区域实现进行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将我国大陆31个省级区域分为三个特色鲜明的类型:资源产业依赖型省级区域、传统产业主导型省级区域,新兴产业导向型省级区域。针对不同类型的省级区域,分别探讨其工业化实现模式与实现机制,*后提出政策建议。

新型工业化道路省级区域实现模式与机制研究 目录

第1章 导论 1.1 问题提出 1.2 文献评述 1.2.1 国外工业化区域实现研究 1.2.2 国内工业化区域实现研究 1.3 研究思路、方法和基本内容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3.3 基本内容 1.4 创新与不足 1.4.1 创新点 1.4.2 不足之处 第2章 工业化区域实现理论:一般性和特殊性 2.1 工业化一般理论 2.1.1 工业化内涵 2.1.2 工业化水平测度 2.2 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理论 2.2.1 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的理论探索 2.2.2 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的内涵理解 2.2.3 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的时代特征 2.3 工业化区域实现理论 2.3.1 区域、经济区经济与行政区经济 2.3.2 工业化实现理论 2.3.3 工业化区域实现理论 2.4 工业化省级区域实现理论 2.4.1 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诞生与沿革 2.4.2 工业化省级区域发展的理论基础 2.4.3 工业化省级区域实现理论 第3章 新型工业化道路省级区域实践模式与机制的考察和评价 3.1 我国省级区域新型工业化发展水平的一般考察 3.1.1 以省级区域三次产业结构看工业化水平 3.1.2 以省级区域三次产业的就业结构看工业化水平 3.1.3 以省级区域人均GDP和人均收入看工业化水平 3.1.4 以省级区域制造业发展看工业化水平 3.2 我国省级区域新型工业化水平的整体测量 3.2.1 指标设计 3.2.2 模型构建与分析 3.2.3 基本结论 3.3 我国新型工业化道路省级区域发展的三个类型 3.3.1 省级区域新型工业化分类标准的重构 3.3.2 以资源产业为主的资源产业依赖型省级区域 3.3.3 以传统产业为主的传统产业主导型省级区域 3.3.4 以新兴产业为主的新兴产业导向型省级区域 3.4 我国省级区域新型工业化道路实践模式评价 3.4.1 资源产业依赖型省级区域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实践模式评析 3.4.2 传统产业主导型省级区域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实践模式评析 3.4.3 新兴产业导向型省级区域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实践模式评析 3.5 我国省级区域新型工业化道路实践机制评析 3.5.1 资源产业依赖型省级区域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实践机制评析 3.5.2 传统产业主导型省级区域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实践机制评析 3.5.3 新兴产业导向型省级区域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实践机制评析 3.6 重构省级区域新型工业化道路实践模式与机制的挑战 3.6.1 经济全球化对工业化提出了新要求 3.6.2 主体功能区的刚性约束工业化发展 3.6.3 区域差距过大影响工业化协调推进 3.6.4 城乡二元结构加剧工业化实现难度 3.6.5 国际国内市场分割支撑工业化不足 第4章 新型工业化道路省级区域实现模式与机制的框架重构 4.1 新型工业化道路省级区域实现模式与机制重构的基础和条件 4.1.1 国际形势正处于剧烈动荡与复杂多变期 4.1.2 世界工业产业发展呈现四大新特点 4.1.3 人口结构性压力与矛盾与日俱增 4.1.4 省级区域技术创新能力差异较大 4.1.5 地方政府推动工业化面临多重约束 4.2 新型工业化道路省级区域实现的战略定位与目标选择 4.2.1 新型工业化道路省级区域实现的战略定位 4.2.2 新型工业化道路省级区域实现的目标选择 4.2.3 三类省级区域工业化实现的目标定位 4.3 新型工业化道路省级区域实现模式与机制的框架设计 4.3.1 工业化实现模式与机制设计的四个认识 4.3.2 模式与机制设计构想 4.3.3 模式与机制设计的框架性安排 4.3.4 新型工业化道路省级区域实现机制的设计 第5章 资源产业依赖型省级区域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实现模式与机制 5.1 资源产业依赖型省级区域的地理区位与资源分布 5.1.1 资源产业依赖型省级区域的地理区位 5.1.2 资源产业依赖型省级区域的资源分布 5.2 资源产业依赖型区域的工业化:理论及国际经验 5.2.1 资源促进经济发展论 5.2.2 “资源诅咒”论 5.2.3 资源产业依赖型区域工业化的国际经验 5.3 我国资源产业依赖型省级区域“资源诅咒”的验证及解释 5.3.1 资源产业依赖型省级区域“资源诅咒”的简单考察 5.3.2 资源产业依赖型省级区域“资源诅咒”的验证 5.3.3 资源产业依赖型省级区域工业化实现面临的挑战 5.4 我国资源产业依赖型省级区域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模式及路径 5.4.1 资源产业依赖型省级区域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模式构建 5.4.2 资源产业依赖型省级区域新型工业化道路的产业发展路径 5.4.3 资源产业依赖型省级区域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的企业发展 5.5 资源产业依赖型省级区域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实现机制 5.5.1 资源产业依赖型省级区域的产业发展机制 5.5.2 资源产业依赖型省级区域的企业发展机制 5.5.3 资源产业依赖型省级区域的政府作用机制 第6章 传统产业主导型省级区域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实现模式与机制 6.1 传统产业主导型省级区域的经济地理特征 6.1.1 传统产业主导型省级区域的自然地理 6.1.2 传统产业主导型省级区域的经济地理特征 6.2 传统产业转型与升级发展理论 6.2.1 传统产业的内涵 6.2.2 传统产业的特征 6.2.3 传统产业发展理论 6.3 传统产业主导型省级区域工业化实现的挑战 6.3.1 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压力较大 6.3.2 高新技术对传统产业支撑不强 6.3.3 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遭遇多重挑战 6.3.4 对外开放的空间与格局难以有效突破 6.4 传统产业主导型省级区域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模式及路径 6.4.1 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模式构建思路 6.4.2 传统产业主导型省级区域新型工业化道路的产业发展 6.4.3 传统产业主导型省级区域三类典型企业发展 6.5 传统产业主导型省级区域工业化道路的实现机制 6.5.1 传统产业主导型省级区域工业产业发展机制 6.5.2 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联动协调机制 6.5.3 农民知识化、农业现代化与农村城镇化的协调互促机制 6.5.4 对外开放与合作机制 第7章 新兴产业导向型省级区域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实现模式与机制 7.1 新兴产业导向型省级区域的经济地理特征 7.1.1 新兴产业导向型省级区域的自然地理 7.1.2 新兴产业导向型省级区域的经济地理特征 7.2 新兴产业主导下的工业化理论认识 7.2.1 新兴产业的内涵和特征 7.2.2 新兴产业发展的理论基础 7.2.3 新兴产业主导下发达国家工业化道路之争 7.2.4 中国新型工业化进程中新兴产业发展理论 7.3 新兴产业导向型省级区域工业化实现面临的挑战 7.3.1 新兴产业导向型省级区域工业化的质量不高 7.3.2 现代产业体系构建比较滞后 7.3.3 省级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比较滞后 7.4 新兴产业导向型省级区域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实现模式及路径 7.4.1 新兴产业导向型省级区域工业化道路实现模式构建 7.4.2 新兴产业导向型省级区域工业化实现的产业发展路径 7.4.3 新兴产业导向型省级区域创新型企业的培育与成长 7.5 新兴产业导向型省级区域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实现机制 7.5.1 新兴产业发展的内生机制 7.5.2 新兴产业导向型省级区域创新型企业成长机制 7.5.3 新兴产业导向型省级区域工业化实现的政府作用机制 第8章 政府职能改革、省区协调与政策支持体系构建 8.1 深化我国各省级区域政府职能改革 8.1.1 工业化的过程反映政府和市场共同配置资源 8.1.2 充分发挥地方政府推动工业化的作用 8.1.3 深化政府职能改革和市场体制创新 8.2 加快推动工业化省级区域间的协调互促 8.2.1 区域协调的本质是加强区域之间的合作 8.2.2 推动三类省级区域间的协调互动 8.2.3 促进省级区域协调的重要举措 8.3 加快推动落后区域工业化发展的变革创新 8.4 建立完善的工业化政策支持体系 8.4.1 产业扶持政策 8.4.2 创新支持政策 8.4.3 知识型人力资源开发政策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全部

新型工业化道路省级区域实现模式与机制研究 作者简介

涂文明,中共党员,教授,经济学博士,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产业经济、区域经济。在《经济管理》《改革》《当代财经》等刊物上发表论文30余篇,独立和参与出版专著三部。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一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子项目一项,省部级项目五项。在工业化区域实现、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新型工业化与新型城镇化互动协调等领域有一定的研究。研究成果分别获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一次,一等奖一次。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