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文人故事

文人故事

作者:何兆泉
出版社:杭州出版社出版时间:2017-10-01
开本: 20cm 页数: 67页
本类榜单:传记销量榜
中 图 价:¥20.9(7.2折) 定价  ¥29.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文人故事 版权信息

  • ISBN:9787556507177
  • 条形码:9787556507177 ; 978-7-5565-0717-7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文人故事 本书特色

杭州是一座神奇的城市,同时拥有西湖、西溪的秀美和钱塘江潮的壮美。但更重要的是,在这里,山水与城市互相依偎,自然与人文融为一体。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而历史文化的核心正是人。不管是袁枚说的“江山也要伟人扶”,还是郁达夫说的“江山也要文人捧”,历史上走过无数杰出的人物,他们留下的故事以及故事背后的精神,不断丰富着杭州的文化内涵,沉淀积累,氤氲弥漫,*后都化作这座城市的独特气质。 城与人,这是一个很大的话题。何兆泉著的《文人故事/南宋皇城记忆》写了与南宋皇城有关的若干文人故事,显然只是话题讨论的开始。城市是文明的标志。人们选择城市,则是为了更加美好的生活。

文人故事 内容简介

  都说“钱塘自古繁华”,但杭州的真正崛起是隋唐以后的事。杭州这个地名就始于隋,大运河贯通南北,从此将杭州与全国紧密地联结在一起。经过唐朝的凿井引水,吴越国的城市扩建和兴修海塘,北宋的浚湖筑堤,数百年间,杭州终于让江、河、湖、海全部为我所用,从僻在一隅的山中小县发展成为经济繁庶、人口众多、风景秀美的江南名郡。  当然,历史上对杭州发展影响*大的莫过于南宋。在中国古代史上,南宋是一个打上了特殊烙印的王朝,一方面伤心南渡,背负着偏安政权的沉重负担,另一方面背山面海,竞开辟出登峰造极的文化新局。绍兴八年( 1138),南宋正式定都杭州。于是,杭州再从江南名郡一跃成为王朝的中心。这是“天下首善之地”,是举国风化之始,是皇帝朝宗之所,是中央部署之域,是禁军驻扎之根本,是四方人才的渊薮,是商贾云集的要区,是百姓安居的乐土。正因为这次****的历史机遇,杭州一举奠定了它作为中国六大古都之一的重要基础。回顾漫长的发展进程,人们终于发现,原来温婉的杭州从来都是开放大气和多元包容的,因此它能够从小县变为都城,从边缘走向中心。  杭州是一座神奇的城市,同时拥有西湖、西溪的秀美和钱塘江潮的壮美。但更重要的是,在这里,山水与城市互相依偎,自然与人文融为一体。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而历史文化的核心正是人。不管是袁枚说的“江山也要伟人扶”,还是郁达夫说的“江山也要文人捧”,历史上走过无数杰出的人物,他们留下的故事以及故事背后的精神,不断丰富着杭州的文化内涵,沉淀积累,氤氲弥漫,*后都化作这座城市的独特气质。  城与人,这是一个很大的话题。这本小书写了与南宋皇城有关的若干文人故事,显然只是话题讨论的开始。城市是文明的标志,人们选择城市,则是为了更加美好的生活。我们有理由期待,杭州能够不负历史、不负将来,走得更远、走得更好。

文人故事 目录

南渡冠冕张九成
钱塘又出状元郎
易退难进励风俗
斯文留与后人传

爱国诗人陆游
谁令骑马客京华
当年交友倾一时
晚节之争有公论

旷古才女李清照
金石姻缘终成空
流寓江南托余生
易安心事岳王知

石湖居士范成大
策马风流少年郎
风景如旧今非昨
石灰桥畔石湖居

诚斋先生杨万里
三度立朝伟丈夫
临安结社魁文士
处处山川怕见君

将门之后张镃
清河郡王赐京华
将军家世出矅儒
天下园林属南湖

一介布衣姜夔
博通文艺负盛名
可怜投老客长安
除却西湖但忆君

南宋画院四大家
云里烟村雨里滩
薪火相传暗门刘
残山剩水看马夏
展开全部

文人故事 节选

  《文人故事/南宋皇城记忆》:  南渡冠冕张九成  张九成(1092-1159),字子韶,自号横浦居士,又称无垢居士。他生长于杭州,其自赋诗云:“嗟余之生兮,西湖之滨。烟云为家兮,风月为邻。”故南宋时人称张九成是“武林人”,“肄业乡里,宣和末,居清湖中。时东西两岸,居民稀少,白地居多”。可见他曾居住杭州清湖河畔。清湖河,清代以来俗称运司河,后又称浣纱河,如今早已湮塞不闻。  张九成家境清贫,但不喜经商营生,唯以读书为乐。后来寓居盐官(今属浙江海宁),在村落间以教书为业,养亲持家。承累世业儒的家风家训,张九成在艰难困苦中脱颖而出,成为南宋**代学人中的佼佼者。绍兴二年(1132),他考取状元,赢得了广泛的社会声誉。此外,他作为南渡名儒,下启陆王一脉,于宋明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但其生前与权臣秦桧不合,谪居南安军(江西大余)大庾岭下十数年,致使事功不显。及其死后,朱熹批评其学说“阳儒而阴释”,从此偏见流行。这导致钱塘张九成的身后声名逐渐沉寂,关于他与临安的种种因缘,也极少被人说起.幸运的是,传世文献仍留下了时人对张九成的公允评价。岳飞之孙岳珂就对张九成大加赞颂,其谓:  先生道德风谊。文章气节,卓为南渡冠冕。接中朝诸老之派,开终学典型之宗。富贵不淫,流落无悔,正谊自信。全名烂然,炎兴而来一人而已。  钱塘又出状元郎  张九成天资颖悟,六岁开始识字读书,八岁默诵六经,十岁已能写漂亮文章,在同辈人中特立独出。宋徽宗政和中,张九成求学于杭州州学。时任州学教授黄珪循循善诱,堪称名师,北宋*后一位状元即杭州人沈晦,正是黄珪座下的得意门生。张九成对黄珪教授十分敬服,这也影响到张氏一生以弘扬师道、爱才养育为无限乐事。  宣和年间,张九成负笈汴京,进入*高学府太学,很快就在京师崭露头角。当时有权贵致礼张九成,有意结交援引,但张九成力辞不受,不愿为苟取富贵而依附豪门,丧失读书士子的独立人格。崇宁以降,宋廷科举取士专崇王安石新学,张九成则坚持“学者贵于自得而躬行,可以为天下国家用”,批评王学穿凿附会,由此在科场连连失利。更糟糕的是,同乡兼同门沈晦中状元后两年,自诩“丰亨豫大”的北宋王朝就在“靖康之变”中轰然崩塌。张九成不得不乘舟返回江南,继续在村落间做他的教书匠,生活仍旧一贫如洗。  等到赵构做了皇帝,南宋王朝为了招徕人才,在狼狈南渡的形势下很快恢复了科举考试。绍兴元年(1131)又值省试之年,张九成报名参加了两浙路的考试并考了**名。次年春天,宋高宗在杭州亲试进士,以内外时事出题。*终,张九成以策问答对忠鲠可嘉,被皇帝擢为状元。状元策以“祸乱之作,将以开圣人”开篇,上及两宫,下及阉宦,毫无避忌。通篇以“规模远大”为主旨,直谏高宗须以刚大为心,“谨用人,明赏罚,以收天下之心”,“远阉寺,亲儒臣,以成就规模之大”,纵横捭阖,气象宏伟,读之令人感奋不已。  ……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