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构建书香社会:人文精神的可持续与社会书文化进程

构建书香社会:人文精神的可持续与社会书文化进程

出版社: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7-05-01
开本: 21cm 页数: 261页
本类榜单:社会科学销量榜
中 图 价:¥15.4(5.5折) 定价  ¥2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构建书香社会:人文精神的可持续与社会书文化进程 版权信息

构建书香社会:人文精神的可持续与社会书文化进程 内容简介

本书从阅读的风景写起, 梳理了在阅读中我们需要把握的观念与实务, 了解了这些, 对于为什么读、读什么、怎么读有积极的影响。全书围绕阅读和书香社会, 读者能够从书中了解阅读, 对阅读有人文化的认知, 并且知晓书香社会构建的现状、历史及解决之道, 研究者、从业者更能从其中得到直接的碰撞, 产生更多的创意火花。

构建书香社会:人文精神的可持续与社会书文化进程 目录



**章 阅读的风景:源流与路径
**节 书籍的源流
第二节 阅读的传统
第三节 如何看待阅读
第四节 阅读的路径_
第五节 《哈利波特》,读还是不读?
第六节 数字阅读的时代

第二章 阅读:值得全社会关注的大问题
**节 阅读的私人化与社会性
第二节 多学科视角中的阅读研究
第三节 构建“书香社会”的理论内涵
第四节 构建“书香社会”的价值探索

第三章 历史与现状:在坎坷中前行的当代书文化
**节 1978-1982年改革开放初期的
书文化复苏阶段
第二节 1982-1999年全国书文化建设
渐入正轨阶段
第三节 1999年以来“书香社会”建设繁荣与
“全民阅读”立法阶段

第四章 建设与发展:以苏南地区书文化为中心
**节 政府机关主导或参与的相关活动
第二节 行业或专业推动的阅读推广举措
第三节 民间的书文化活动
第四节 苏南地区“书香城市”建设现状呈现的
特点与问题

第五章 “全民阅读推广”:图书馆行业的应对方略
**节 图书馆的基本读者服务
第二节 图书馆的阅读推广活动
第三节 图书馆视障人士阅读服务
第四节 图书馆全民阅读推广方略

第六章 经验与典型:海内外阅读推广的经典案例
**节 国际组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读写
协会、国际儿童读物联盟推广阅读
第二节 美国一总统、出版社、NGO、图书馆协力
推广阅读
第三节 日本——政府主导、民间协力、图书馆
配合下的阅读推广
第四节 北京——北京阅读季、北京家庭阅读季
共同推广阅读
第五节 上海——上海读书节、上海书展
联合推广阅读
第六节 厦门——书香鹭岛读书月、独立书店
齐助力阅读推广
第七节 深圳——深圳读书月、图书馆之城引领
城市阅读楷模
第八节 台湾——书店、校园、台北国际书展推广阅读

第七章 走向“阅读社会”:构建“书香社会”的举措
**节 以立法为基础,强化政府主导的
阅读推广体系
第二节 行业或专业推动的阅读推广体系
第三节 民间力量推进的阅读推广体系
第四节 网络时代的阅读推广体系
第五节 “书香社会”阅读推广体系的运行
后记
展开全部

构建书香社会:人文精神的可持续与社会书文化进程 节选

  《构建书香社会(人文精神的可持续与社会书文化进程)》:  20世纪80年代,美国学者费正清(John King Fairbank,1907-1991)在给出版家赵家璧(1908-1997)的回信中写下“书比人长寿”。赵家璧在1980年第10期《读书》上发表了一篇《出版(美国文学丛书)的前前后后》,回忆了编辑出版《美国文学丛书》中译本二十卷的经过。时隔不久,远在大洋彼岸的费正清读到此文,给作者写了一封信,说:“我深信刊印的书籍的价值,比起人来,更为长寿。”  书史源远流长,书文化绵延不绝。书有着稳定的传递载体和多层次的传递路径,更新了人类历史上的知识传播和文化传承体系,在人类的发展史中发挥巨大的作用。法国作家勒克莱齐奥(J. M.G.Le Clezio) 2011年在南京大学的演讲中说到,如果没有印刷书籍,世界将完全不一样。也许它会同鼎盛时期的埃及社会、玛雅社会一样:一个封闭的世界,很难受什么影响,不公正与不公平盛行,严重失衡,无可救药。  研究者发现,从留存或者可考的书,以及构成书籍制度的文字、材料、装帧形式、书写内容等因素加以考察,能够确定没有遭到破坏而形成了自身发展规律,并且对世界历史发生重大影响作用的有两大书史体系,即源自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形成于希腊和罗马,传播于欧洲(中世纪也传播于阿拉伯世界)的西方书系;源于中国,形成、发展于中国,传播于东亚、东南亚诸国的中国书系。这两大书系是世界图书史的主流,几乎可以涵盖世界图书发展的全部历程①。  语言的产生是人类文明史上的大事件,从含混不清的啊啊哦哦的发音到创造丰富的语义世界,使得人类的沟通交流、信息传播准确高效,提高了人类的抽象思维能力,德国哲学家伽达默尔(Hans-Georg Gadamer,1900-2002)认为,语言本身就是一种世界观,人因为有了语言,所以有了一个世界,同世界有了一种关系,对世界有了一种特殊的态度②。但由于知识积累与传播渐多,口耳相传的记录方法和记事方式明显有局限。  在我国*早的成熟文字甲骨文出现之前,即殷商时期之前,先民记录或传递信息的手段主要经历了结绳记事、楔刻记事、图案文字和陶器刻符等阶段,在这个过程中,记事方式一步步地接近成熟文字,历史学家来新夏(1923-2014)将它们称之为汉字起源的线索③。  我国有许多关于文字起源的传说,流传*广的是仓颉造字。文字是共同创造和约定俗成的工具,共同发明,经过搜集整理后形成体系,这种推断更加合乎逻辑。文字的创造是中华民族的壮举,在已知的四大古文字体系中,古埃及象形文字、古巴比伦楔形文字和印第安人玛雅文字,因为种种原因都已失传,惟以甲骨文所代表的中国文字系统,历经数千年而承续至今。  ……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