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大国不崇洋

大国不崇洋

作者:钟华楠
出版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时间:2018-02-01
开本: 32开 页数: 280
本类榜单:建筑销量榜
中 图 价:¥30.0(7.9折) 定价  ¥3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大国不崇洋 版权信息

  • ISBN:9787112214471
  • 条形码:9787112214471 ; 978-7-112-21447-1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大国不崇洋 本书特色

本书是以钟华楠先生自己几十年的亲身经历为依据,以抨击“崇洋媚外”为主旨的一部长篇文思录,也是香港上层爱国人士和统战团结对象对我国建筑前世今生的一番肺腑之言。作者认为,中国民族拥有5000年的悠久历史,这得益于兼容并蓄的传统文化,但几千年的传统文化却面临近代迅速崛起的西方现代文明的冲击,因此作者希望从自身一生所学出发,从建筑切入,并以此书为契机,唤醒国人的国民性,不再盲目崇洋,重拾对中华民族传统建筑文化的认同感。

大国不崇洋 内容简介

本书是以钟华楠先生自己几十年的亲身经历为依据,以抨击“崇洋媚外”为主旨的一部长篇文思录,也是香港上层爱国人士和统战团结对象对我国建筑前世今生的一番肺腑之言。作者认为,中国民族拥有5000年的悠久历史,这得益于兼容并蓄的传统文化,但几千年的传统文化却面临近代迅速崛起的西方现代文明的冲击,因此作者希望从自身一生所学出发,从建筑切入,并以此书为契机,唤醒国人的国民性,不再盲目崇洋,重拾对中华民族传统建筑文化的认同感。

大国不崇洋 目录

自序 **章 题解 1.1 前言 1.2 “大国”的矛盾 1.3 “文明”与“文化” 1.4 “建筑文明”与“建筑文化” 1.5 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一些特征 1.6 崇洋媚外——中国现代建筑文化的迷惑 1.7 崇洋媚外的影响和后果 第二章 为什么会有崇洋媚外? 2.1 中国古代建筑文化在术、技、匠、艺的混淆,导致理论不清晰 2.2 科技在明代“海禁”后一直在走下坡 2.3 古文物、古建筑、古城镇长期失修、拆毁、甚至湮没,缺乏古为今用的模式 2.4 列强侵占,遗下“余威”——租界和教育 2.5 经济崩溃导致对古文化信心崩溃 2.6 中国近代,社会动荡,没有工业革命,缺乏现代建筑模式 2.7 唯我中华“泱泱大国”心态历程和启示 2.8 建筑师地位低微,影响力弱 2.9 长期封闭,突然开放 2.10 重“新”轻“古”,重“科”轻“艺” 2.11 “先富起来”一群的问题 2.12 有关领导、地方政府、房地产商缺乏中国建筑文化意识 2.13 传媒缺乏西洋文化知识和中国文化责任意识 2.14 某些有权势的人缺乏维护古建筑文化的意识和职责 2.15 一般老百姓只想要现代化家庭设备 2.16 西方经济衰退中国经济抬头的多层意义 2.17 建筑师缺乏文化使命感 第三章 如何解脱和解救 3.1 从国民教育开始 3.2 保护、维修及使用古建筑、古迹、古环境的意义 3.3 传媒、学者需多介绍中西文化与历史的比较 3.4 CCTV11和CCTV4的启示 3.5 多邀请有才华的外国学者、专家来华讲学和共搞设计 3.6 中国古文化急需现代化、商品化和企业化 3.7 调查中国城乡民众,现有生活方式和他们的理想生活方式 3.8 建筑师的教育、培育与个人风格重新考虑 3.9 鼓励有中国建筑文化内涵的设计和理论 第四章 大国之道 4.1 外国怎样衡量中国 4.2 大国思潮 结语 附录 附录1 中国精神文明正在与世界接轨 附录2 美国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霸权民主”发展点滴 附录3 为什么有“丑陋的中国游客” 附录4 奥运给北京四合院和老北京带来厄运 附录5 民族意识与国家观念 附录6 哈佛大学的“自由教育”报告原文(此文略一本书责编注) 附录7 天津对租界进行区域性改造 附录8 《极端时代——一个短促的20世纪1914—1991》之评介 后记 见洋不用崇见外不须媚 后后记
展开全部

大国不崇洋 作者简介

钟华楠,1931年出生于香港,1959年毕业于伦敦大学Bartlett建筑学院。在英国工作三余年,1964年在香港开业至今。 建筑设计工作涉及政府及各种私人项目。曾任香港建筑师学会会长、香港及国内大学名誉教授、中国建筑学会名誉理事。2000年在北京大学创立“建筑学研究中心”,井为该中心名誉主任。北大客座教授。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