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基于马克思及其文化的文学研究

基于马克思及其文化的文学研究

作者:李志雄
出版社:河南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7-12-01
开本: 32开 页数: 299
本类榜单:文学销量榜
中 图 价:¥32.4(7.2折) 定价  ¥45.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基于马克思及其文化的文学研究 版权信息

  • ISBN:9787564931797
  • 条形码:9787564931797 ; 978-7-5649-3179-7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基于马克思及其文化的文学研究 本书特色

李志雄著的这本《基于马克思及其文化的文学研究》从文学文化学的比较视域,聚焦于马克思及其文化,以期对文学理论做出系统研究。本书全然是跨学科的研究。作者在研究中探究了一系列的话题,适用于文学的问题;对由意识形态所引发的马克思主义者与基督徒之间的纷争,作者重构了文学研究,目的在于应对此瓶颈问题,并探究了文学与审美,以期突破阻碍。

基于马克思及其文化的文学研究 内容简介

  着眼于文学文化学视野,聚焦于马克思及其文化,《基于马克思及其文化的文学研究/文化研究丛书》对文学理论做出了具有创新性的探讨。作为革命家、哲学家、诗人和文艺批评家的马克思及其深厚的犹太—基督教文化背景之间,彰显出对立统一的四重关系,即显在冲突、潜在融合、互补互助和交织深入。依据此四重关系的逻辑架构,分别对应于文学本体论、文学创作论、文学价值论和文学接受论,以对文学的本质、形成、功用和发展做出系统的研究,由此建构出文学文化学辩证比较的文学理论。在文学文化学理论的统摄下,结合具体的案例,揭示出文学与文化之间互动生成的基本规律。本研究的新生点在于发掘马克思与其文化之间的张力关系,立论出被国内外研究所容易忽略的关于此张力关系的四重要义,以文学的宽阔通道,探究出具有文学文化学特色的文学理论。有些观点和理论是第1次被翻译介绍到国内学界,或率先论证推介到国外学界。

基于马克思及其文化的文学研究 目录

丛书总序——国外文化研究的理论路径和研究趋向值得关注

Foreword
前言
绪论 普罗米修斯的战歌
**节 问题的缘起和提出
一、马克思与宗教
二、马克思与基督教
三、文学、马克思与基督教
第二节 马克思与基督教关系的文学研究之背景
一、文化根源性
二、全球化思潮
三、和谐社会与现实
第三节 文学研究中马克思与基督教的四重关系
一、显在冲突
二、潜在融合
三、互补互助
四、交织深入

**章 显在冲突:马克思与基督教关系的文学本体论研究
**节 马克思的文学反映论与基督教的文学反映论
一、马克思的文学反映论
二、基督教的文学反映论
三、马克思与基督教关系的文学反映论
第二节 马克思的文学历史观与基督教的文学历史观
一、马克思的文学历史观
二、基督教的文学历史观
三、马克思与基督教关系的文学历史观
第三节 马克思的文学真理观与基督教的文学真理观
一、马克思的文学真理观
二、基督教的文学真理观
三、马克思与基督教关系的文学真理观

第二章 潜在融合:马克思与基督教关系的文学创作论研究
**节 马克思与基督教关系的文学创作奇迹
一、马克思的文学创作奇迹
二、基督教的文学创作奇迹
三、马克思与基督教关系的文学创作奇迹
第二节 马克思与基督教关系的文学创作激情
一、哲学/宗教的文学创作激情
二、政治/宗教的文学创作激情
三、跨学科与文学创作激情
第三节 马克思与基督教关系的文学审美情感
一、马克思的宗教批判与文学审美情感
二、基督教的宗教辩护与文学审美情感
三、跨意识形态与文学审美情感

第三章 互补互助:马克思与基督教关系的文学价值论研究
**节 马克思与基督教关系的文学倾向性
一、无产阶级文学
二、子民文学
三、文学倾向性之互补
第二节 马克思与基督教关系的文学功能性
一、文学与人类解放
二、文学与子民救赎
三、文学功能性之互补
第三节 马克思与基督教关系的文学理想性
一、马克思与文学的理想性
二、基督教与文学的理想性
三、文学理想性之互补互助

第四章 交织深入:马克思与基督教关系的文学接受论研究
**节 马克思与基督教关系的文学阐释
一、马克思与文学阐释
二、基督教与文学阐释
三、马克思与基督教关系的文学阐释
第二节 马克思与基督教关系的文学批评
一、马克思与文学批评
二、基督教与文学批评
三、马克思与基督教关系的文学批评
第三节 马克思与基督教关系的文学鉴赏
一、马克思与文学鉴赏
二、基督教与文学鉴赏
三、马克思与基督教关系的文学鉴赏

第五章 余论:马克思与基督教关系的未来文学研究
**节 新生之旅
一、文学理论范畴拓展
二、文艺学思维模式转变
第二节 锦绣之程
一、文学研究的前程
二、思想交融的未来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全部

基于马克思及其文化的文学研究 节选

  《基于马克思及其文化的文学研究/文化研究丛书》:  纵观马克思的一生,他从基督教徒到唯物主义无神论者再到共产主义者的心灵历程,尽管成熟的马克思对宗教有着严厉的批判,但其主旨所指乃是针对当时以基督教(特别是新教)为意识形态的资本主义制度的批判,即他要批判的是:基督教神学成为资本主义制度的神圣合法性的辩护理论,基督教伦理道德成为资本主义社会的意识形态,基督教教义信条成为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美丽谎言。如果用到社会革命这个层面来说,马克思是反宗教的,他坚决批判一切阻碍人类历史进步的消极宗教。然而,如果用到社会和谐这个层面来说,马克思却是非宗教的,他辩证地洞察了宗教在人类历史发展的积极一中性一消极的多重作用,例如闵采尔的宗教起义推动了德国反封建和反割据的社会变革、宗教在社会主义进程中的群众性作用、新教为资本主义剥削制度的辩护等。由此,在马克思看来,社会和谐总比社会革命更具有长远性和长效性,社会革命之目的*终也还是要社会和谐。故此,马克思对宗教的整体态度是非宗教的而非反宗教的,即宗教具有丰厚的历史渊源、丰富的社会基础,不能将宗教一棍子打死,而应充分利用宗教的各种积极因素和良性资源;无产阶级即使是为了社会革命而进行反宗教的斗争,其*终意义也是为了政治的革命而不是到宗教为止。  ……

基于马克思及其文化的文学研究 作者简介

  李志雄,湖南湘潭人,文学博士,全国马列文论研究会理事,中国宗教学会理事,湖南省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学会理事。2004—2007年在浙江大学攻读文艺学博士,2006年雅典大学访问学者,2007年西雅图太平洋大学访问学者,2012—2013年牛津大学访问学者。现就职于湘潭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博士生导师,出版学术著作《亚里士多德古典叙事理论》,在Theology Today(A&HCI源刊),Utopian Studies,Interfaith Insight,Educational Journal,《外国文学研究》《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学习与探索》和《基督教文化学刊》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六十多篇,多篇学术论文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共有著述九十多万字,翻译国外文艺理论著作二十多万字。主持国家和省部级哲学课题七项,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基督教文化、比较文学和叙事学等方面的研究。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