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不再提示
关闭
图书盲袋,以书为“药”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明星制度与中国电影产业化

明星制度与中国电影产业化

作者:张彩虹
出版社:中国广播影视出版社出版时间:2017-05-01
开本: 24cm 页数: 424页
本类榜单:艺术销量榜
中 图 价:¥24.5(3.4折) 定价  ¥72.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
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本类五星书更多>
买过本商品的人还买了

明星制度与中国电影产业化 版权信息

  • ISBN:9787504379085
  • 条形码:9787504379085 ; 978-7-5043-7908-5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明星制度与中国电影产业化 本书特色

明星的外形和银幕性格,是吸引成千上万影迷的绝对要素,除了以上两点之外,如果明星还刚好会演戏,那算是附赠品。观众进戏院就是为了看明星,不管你演什么角色,观众要看的就是你,百分之百的你,du一无二的银幕性格,绝不可以被其他任何元素(剧情、角色等等)所掩盖。 ——毕兰卡斯特

明星制度与中国电影产业化 内容简介

本书围绕明星制度建设, 从制片厂制度、类型电影、视觉文化、消费主义等诸多视点出发, 考察百年中国电影产业史与电影文化史变迁, 阐明成熟的明星制度建设对于整个电影产业发展、建构国家文化社会、拓展中国文化外宣路径的重要意义。

明星制度与中国电影产业化 目录

序言:原型崇拜与好莱坞明星制度

**章 20世纪初上海都市现代化进程与娱乐产业变革
**节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上海都市娱乐业发展概观
第二节 文明戏明星与早期中国电影之关系
第三节 早期中国电影放映业与制片产业

第二章 20年代中国电影产业奠基与明星制雏形
**节 长故事片与明星初现
第二节 类型电影与类型明星
第三节 电影杂志、电影学校和明星选举活动

第三章 电影明星制度:渐趋成熟的1930年代
**节 30年代电影产业和明星制度概览
第二节 联华公司:“复兴国片”运动与银幕上的新面孔
第三节 明星公司的“明星”策略
第四节 30年代的电影期刊与明星塑型

第四章 “孤岛”、沦陷区和光复后的上海电影产业及其明星制度
**节 新华电影公司与“一夜皇后”陈云裳
第二节 国泰影片公司与“金嗓子”周璇
第三节 星光熠熠之昆仑影业公司和文华影业公司

第五章 政治规训与身体塑型:“十七年”与“文革”时期中国电影产业制度与明星话语解构
**节 新中国电影管理体制和产业制度
第二节 十七年时期类型电影创作与类型片明星
第三节 规训与惩罚:十七年中国电影造星机制分析

第六章 明星制度复兴与80年代的中国电影产业化进程
**节 意识更新、类型重现与商业电影复萌
第二节 重建造星机制:《大众电影》与中国电影百花奖、金鸡奖
第三节 80年代的明星文化

第七章 90年代的电影低谷与明星制的曲折发展
**节 主旋律电影一枝独秀与大片引进制度
第二节 张艺谋电影的巩俐时代与冯小刚“贺岁片”的葛优效应

第八章 新世纪中国电影产业变革与明星制度演替
**节 电影政策松绑助推民营资本崛起
第二节 院线制——从下游开始的产业变革
第三节 朝阳产业:明星经纪
第四节 屏丝逆袭与颜值爆表:新千年以来的明星之道
第五节 资本角力与明星效应:互联网时代的中国电影及其未来
结语 明星形象与国族寓言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明星制度与中国电影产业化 节选

  《明星制度与中国电影产业》:  长故事片与明星初现  经过1910年代的萌生阶段,中国电影在1920年代开始进入快速发展期。1921~1930年全国各地共开办了175家影片制作公司,其中上海一地就有142家。据1927年出版的由程树仁主编的《中华影业年鉴》“影戏院总表”统计,20世纪20年代中期全国共有电影院140家,其中上海以39家居首,北京13家,哈尔滨12家,天津和汉口各10家。这一波电影投资热潮由很多因素促成。*直接的原因就是1910年代末遍布上海的股票投机事业崩溃。投机事业的衰退使民族资本重新将投资目标转回到大有潜力的电影产业上来。大浪淘沙,经过几轮产业重组和市场淘汰,*终胜出的几家电影公司,如明星、天一、民新、大中华百合、长城、神州、友联、华剧等初步奠定了早期中国电影产业制度的雏形,其经营理念和明星制度也逐渐成熟。各类电影演员培训学校、培训班层出不穷,各种电影杂志也应运而生,与20世纪初上海流行的各种小报一起,为电影明星制度的形成提供媒介助力。1926年电影明星选举开始举办,选出了**届电影皇后。初步奠基的中国电影产业已经开始了日渐成熟的造星运动。电影明星对于电影产业的推动作用日益明显。1920年代中国电影出现类型化分野,电影明星们也开始角色定型化。那些实力雄厚,在类型电影创作方面找到自己主打方向,旗下拥有高票房号召力的电影明星的公司开始在竞争中逐步胜出。  1919年,张季直、朱庆澜、程龄荪、张佩年、马建德、卢寿联等人筹集10万元成立了中国影片制造股份有限公司。公司在上海仁记路百代公司内设立了办事处,在南通建了玻璃摄影棚。公司创办人多为社会名流,其中张季直为清末状元、著名的民族实业家、教育家;朱庆澜则为清末民初知名的政治家、将军、慈善家;卢寿联留美归国,负责公司经营实务,任公司经理和导演职务。为了培养拍片人才,1919年5月,张季直在南通创办了一所伶工学校,建立了更俗剧场,聘请欧阳予倩等人来校任教。这是中国电影史上*早的一所演艺培训机构。1921年中国影片制造股份有限公司拍摄的唯一一部戏曲片《四杰村》就是由伶工学校学员演出的。洪深、卜万仓等早期中国电影人都曾在这家公司任职。鉴于电影脚本的匮乏,洪深曾操刀撰写了一篇征集电影脚本的广告刊登在1922年9月5日的《申报》上。但终究曲高和寡,应者寥寥。1923年该公司在拍完纪录片《国民外交游行大会》后就因资金耗尽而关张。  说到1920年代中国电影的重新起步,一般都会与三部长故事片的拍摄联系在一起。它们是上海影戏公司的《海誓》、中国影戏研究社的《阎瑞生》和新亚影片公司的《红粉骷髅》。后两部电影的出品公司都是一片公司,根本没有拍片实力,影片由商务印书馆活动影戏部代拍。商务印书馆活动影戏部拥有自己的制片设备,摄影棚、培养了自己的制片人员,制定了制片运营章程,因此当之无愧地被称为“真正意义上的民族资本开办的**家电影机构。”但是商务印书馆开办电影事业的初衷主要是把电影当作一种教育工具,在它递呈给当时的北洋政府农商部“为自制活动影片请准免税”的呈文中,谈到它的制片目的在于“抵制外来有伤风化之品,冀为通俗教育之助,一面运售外国,表彰吾国文化,稍减外人轻视之心,兼动华侨内向之情”。因此在1917-1923年间,商务印书馆活动影戏部多拍摄宣扬传统道德的劝世短片。导演任彭年和摄影师廖恩寿是商务印书馆印刷所学徒,编剧陈春生,演员则为文明戏从业者丁元一、包桂荣、张绳武、洪警铃等人。  ……

明星制度与中国电影产业化 作者简介

  张彩虹,女,1972年生,浙江传媒学院文学院副教授,电影学博士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会员,英国威斯敏斯特大学中国媒介中心访问学者主要从事明星研究、影视理论、视觉文化等领域的研究。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