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后冷战时代的宗教文明与国家安全

后冷战时代的宗教文明与国家安全

作者:刘骞著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7-03-01
开本: 32开 页数: 283页
本类榜单:政治军事销量榜
中 图 价:¥60.2(7.0折) 定价  ¥86.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后冷战时代的宗教文明与国家安全 版权信息

  • ISBN:9787516192078
  • 条形码:9787516192078 ; 978-7-5161-9207-8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后冷战时代的宗教文明与国家安全 本书特色

本书以揭示宗教与国家安全关联的原因为中心问题展开,试图从国际政治的社会学转向与宗教社会学的国际延伸中找到切入点,推进宗教与国家安全在交叉学科“夹缝”中对接的实现。本书首先从宗教的国际政治学意义开始思考,将国际政治中的宗教界定为一个由宗教思想、宗教规范和宗教行为构成的“复合体”,并且认为,这种复合体具有本体上基于“观念”和“组织”二律背反的属性,以及行动上基于理性和社会性的双重内涵。由于国家依然是国家安全领域的主导者,所以,“宗教”的影响仍以被动介入为主。但是,“宗教”在本体和行动上的特殊性使其可以对国家在安全意识上的文化规范和价值标准,在安全行为上的威胁判断和国际互动两个层次四个方面产生影响。

后冷战时代的宗教文明与国家安全 内容简介

目前在高等院校国际政治专业的教学中,关于非传统安全视野下的宗教文明与全球政治及其相内容还没有形成一部成体系的通行教材,使用的是一些汇编材料和替代教材,大都采用以各自学科概念体系为主要内容进行展开论述的思路。本书作者吸收国内外学术界研究宗教文明与全球政治的*新成果,结合自己在该领域的研究和教学工作实践,以专题形式对非传统安全视野下的宗教文明与全球政治的问题进行阐述。将宗教文明与全球政治关系的核心要素浓缩于不太长的篇幅中,既可以兼顾不同学科视角,又可以突出政治学的学科特点,同时使学生深入理解所学课程,从而真正掌握宗教文明与国际政治互动分析的知识体系框架,具有较高的学术前沿性和现实价值性。

后冷战时代的宗教文明与国家安全 目录

导论 **节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的意义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研究的意义 第二节 问题的研究现状 一 国外学者的主要观点与理论成果 二 中国学者关于本问题的研究 三 对以往研究的评析 第三节 本书的研究假设、主要观点与研究方法 一 本书的研究起点与研究假设 二 本书的主要观点及其结构安排 三 本书的研究方法 **章 后冷战时期宗教的国际政治学意义及其研究界定 **节 国际政治中的宗教全球复兴 一 宗教全球复兴的概念及其内涵 二 宗教全球复兴的国际政治学意义 三 宗教全球复兴时代下的宗教与国家安全 第二节 宗教的国际政治学界定 一 宗教是一种观念体系的分析认定 二 宗教观念体系对于国家安全的含义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宗教与国家安全的互动分析 **节 观念与国家安全互动的理论模式 一 理性主义分析模式 二 建构主义分析模式 第二节 两种理论分析模式的启示 一 理性主义分析模式的启示 二 建构主义分析模式的启示 三 小结 第三节 宗教与国家安全的互动分析框架 一 国家安全及其概念界定 二 国家安全分析的判定依据与判定环境 三 宗教与国家安全互动关系分析框架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中国传统宗教文化对中国国家安全的影响 **节 中国的传统宗教文化及其对国家安全的基本主张 一 中国传统宗教文化的界定及其内涵 二 中国传统宗教文化的安全观 第二节 中国新安全观与中国传统宗教文化的关联 一 中国新安全观的提出与发展 二 中国新安全观的内涵及其宗教文化因素 三 中国传统宗教文化安全观在中国新安全观中的体现 第三节 个案研究:传统妈祖信仰与两岸关系(1987-2001) 一 妈祖信仰及其对于两岸的意义 二 两岸交流中妈祖信仰团体的活动轨迹 三 妈祖信仰在两岸关系中的影响分析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中国政治意识形态宗教观对中国国家安全的影响 **节 中国的政治意识形态及其宗教观 一 政治意识形态与中国的政治意识形态 二 中国关于宗教与国家安全关系的基本观点 第二节 中国政治意识形态宗教观的历史考察 一 冷战结束前中国政治意识形态宗教观的发展轨迹 二 冷战结束后中国政治意识形态宗教观的新发展 第三节 对中国政治意识形态宗教观发展轨迹的分析 一 观念的“聚焦”与“黏合剂”作用对国家安全的影响 二 观念的“制序化”作用对国家安全的影响 本章小节 第五章 宗教性安全威胁对中国国家安全的影响 **节 中国国家安全利益及其影响因素的判定 一 国家安全利益的判断 二 国家安全利益的构成与分类 三 冷战后中国国家安全利益分析 第二节 宗教性安全威胁及其对中国国家安全的影响 一 宗教性安全威胁及其内涵 二 中国对当前宗教性安全威胁的认知与判断 第三节 个案研究:“东突”伊斯兰主义与中国西部安全 一 “东突”伊斯兰主义及其内涵 一 “东突”伊斯兰主义蜕变和异化的轨迹 三 基于“东突”伊斯兰主义蜕变异化轨迹的分析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宗教问题安全化对中国国家安全的影响 **节 安全研究的“安全化”视角及其逻辑 一 “安全化”分析视角的提出及其主要内容 二 安全化逻辑及其对于“安全化”的意义 第二节 宗教问题安全化及其对于中国国家安全的意义 一 宗教问题安全化的提出及其过程分析 二 宗教问题安全化的后果分析 三 宗教问题安全化对于中国国家安全的意义 第三节 个案研究:冷战后美国安全化宗教问题对中国的影响(1991-2008) 一 冷战后美国对宗教问题安全化的推动及其进程 二 冷战后美国安全化宗教问题对中国国家安全的影响 三 小结 本章小节 结论 一 内容综述与研究结论 二 理论启示:对国家宗教安全研究的理论思考 三 现实启示:对中国宗教安全问题的对策思考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全部

后冷战时代的宗教文明与国家安全 作者简介

刘骞,男,湖南长沙市人,法学(国际政治)博士。曾供职于复旦大学公共管理学博士后工作站、美国路易斯克拉克文理学院东亚问题研究系(East Asia Studies at Lewis & Clark College),目前为同济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上海市高校智库“复旦大学宗教与中国国家安全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国际关系安全理论、宗教与当代国际政治、美国政府与政治。在国内外专业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三十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项目等科研项目多项。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