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绚丽星空之下

包邮 绚丽星空之下

作者:文艺报
出版社:作家出版社出版时间:2016-11-01
开本: 16开 页数: 541
本类榜单:文学销量榜
¥21.3(4.7折)?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中 图 价:¥21.3(4.7折)定价  ¥45.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暑期大促, 全场包邮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
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本类五星书更多>

绚丽星空之下 版权信息

  • ISBN:9787506392365
  • 条形码:9787506392365 ; 978-7-5063-9236-5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绚丽星空之下 本书特色

本书视角独特,论述深刻,兼具文采与理论高度,为读者展开了一幅当代外国文艺的多彩画卷,具有较高的文学和研究价值。

绚丽星空之下 内容简介

  《绚丽星空之下/文艺报文丛》精选《文艺报》“世界文坛”版面和“外国文艺专刊”2014-2016的评论、理论文章100篇,包括《希拉里·曼特尔:痴迷于历史题材的女作家》《诗人毕加索:诗中有画》《恩里克·比拉一马塔斯:讲述落魄文艺青年的寻找之途》《石黑一雄《被埋葬的巨人》:迷雾破除奇幻落幕》《通向恒久的可能性》等。

绚丽星空之下 目录

当代文学评论
希拉里·曼特尔:痴迷于历史题材的女作家
莫妮卡·马龙:“我唯一感兴趣的是故事的继续”
卡洛斯·艾尔与古巴裔美国文学
莱斯利·马门·西尔科:行进与交融中的文化嬗变
格雷厄姆·斯威夫特《学游泳》:畸零世界
越战老兵和华裔青年的综合体
村上春树文学创作35年:“挖洞”与“撞墙”,
孤独与“孤绝”
诗人毕加索:诗中有画
伊丽莎白·斯特劳特:孤独的救赎力量
安东尼奥·洛博·安图内斯:难以遗忘的祖先阴影
米亚·科托《梦游之地》:悲伤与传奇之书
恩里克·比拉一马塔斯:讲述落魄文艺青年的寻找之途
亨利·戈达尔《小说使用说明》:另类法国小说史
特德·姜的科幻作品:全能视角、传说重构及其他
唐纳德·巴塞尔姆的后现代碎片游乐园
马丁·莫泽巴赫《此前发生的事》:
美茵河畔的弥达斯国王
伍绮诗《无声告白》:**百九十三个汉娜·李
石黑一雄《被埋葬的巨人》:迷雾破除奇幻落幕
约翰·威廉斯《斯通纳》:如果你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通向恒久的可能性
森茉莉:起步于官能的写作
杰夫·戴尔《一怒之下:与D.H.劳伦斯搏斗》
“我就是相机”
阿摩司·奥兹《乡村生活图景》:没有结局的故事

观察
德语文学中的女性主义
当代俄罗斯小说创作:在扬弃与融合中走向多元
美国本土裔文学:植根传统融入现实
2014年美国诗坛景观
“拉美文学”涵盖了巴西文学吗?
文学想象:从生态批评到环境正义
以色列大屠杀幸存者作家:
直面与否都因创伤无法治愈
日本“反战文学”:以受害者面目出现,
模糊侵略战争性质
诺奖的国际政治学:何谓“白俄罗斯文学”?
世界主义与文学的两难选择
近距离看2015法国文学
2015匈牙利文学:对历史和现实的记录与虚构
2015德国文学:后格拉斯时代文学仍在继续
2015美国文学:种族,还是种族问题
经典的困顿和苏醒

奖声书影
2014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帕特里克·莫迪亚诺
——迷失:我们的存在方式
2014年布克文学奖得主理查德·弗兰纳根:
用历史表达自己思想
201 4年俄语布克奖得主弗拉基米尔·沙洛夫:
历史与现实的对话
2014年普利策奖得主唐娜·塔特《金翅雀》:
在畅销和经典之间寻求平衡
2014年龚古尔文学奖得主莉迪·萨尔维尔
《不要哭泣》:一段历史,两幅画面
2014年美国国家图书奖获奖作品:战争阴云与现实关怀
2015年美国普利策小说奖得主安东尼·杜尔
《所有看不见的光》:回念战争,缅怀生命
2015年国际布克奖得主克拉斯诺霍尔卡伊·拉斯洛:
我们本不该对他感到陌生
2015年国际lMPAC都柏林文学奖得主吉姆·克雷斯《丰收》:
“克雷斯幻境”中的现实关怀
2015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斯维特兰娜·阿列克谢耶维奇
《二手时代》:“乌托邦之声”系列的总结之作
2015年龚古尔文学奖得主马蒂亚斯·埃那尔《罗盘》:
深入东西方世界的裂缝中探究
2015年“俄语布克奖”得主亚历山大·斯涅吉廖夫《薇拉》:
缺爱世界里的俄罗斯女性

经典
《失明症漫记》之后的萨拉马戈
纪念奥克塔维奥·帕斯诞辰100周年:
帕斯和他的中国情结
西格弗里德·伦茨:理解的文学
克拉克式的静默
纪念契诃夫逝世110周年:契诃夫戏剧:
对于美好生活的渴望
追忆诗人托马斯·萨拉蒙:“诗歌哺育我们的自由”
瓦·拉斯普京:传统和道德的呐喊者
四月,写给特朗斯特罗姆的挽歌
君特·格拉斯:唇枪舌剑笔代戈
爱德华多·加莱亚诺:为拉丁美洲溯本清源
布罗茨基《悲伤与理智》:诗歌与散文的“双人舞”
穆齐尔《没有个性的人》:千人一面千面一人
马洛伊·山多尔:匈牙利民族精神的哺育者
米歇尔·图尼埃:哲学与文学交相辉映
美感与思辨相得益彰
Eco’s Echo艾柯的回音
凯尔泰斯·伊姆莱:为了记忆,记住死亡
莎士比亚与科学

艺术
《宋飞正传》:“没有主题”的都市交响曲
《低俗小说》:你不知道世界在哪一刻翻脸
《教父》三部曲:美国资本主义的隐秘自白
《汉娜·阿伦特》:如何坚持我们的独立思考
大卫·芬奇《消失的爱人》:真正消失的不是爱人
《模仿游戏》:平庸之恶从未离人们远去
大梦终有一醒,昨日突如其来
阿赫铎眼中的梵高与社会
《永远的零》:进化中的军国主义“泪弹”
波兰战争电影:记录民族伤痛的报告
波兰剧院版《先人祭》:“古斯塔夫”们的精神苦旅
塔德乌什·康多尔的“死亡戏剧”
保罗·德尔沃:个人的魔幻之城
埃利达尔·梁赞诺夫:一封珍贵的来信
《投靠女与出走男》:东庆寺之花,拔节生长
2016奥斯卡金像奖*佳影片《聚焦》:
难得的是平实与自省
电影《卢旺达饭店》:民族命运共同体瓦解的悲剧

译介
文学翻译给了我什么?
译者的冲动与尴尬
翻译给了我什么
与思想的美做伴
*佳近似度:诗译者的*高追求
舍形存旨,依实出华
翻译的归化与异化:再说“牛奶路”
《玩火的女孩》:斯文与我的*后一次合作
在互联网时代重现异邦的书人书事
摆渡者的本分
没有穷尽
翻译像一面镜子
我的翻译观
译者的权利与翻译的使命
“三位一体”实为至福
联续时空,与诗人如相晤对
编后记
展开全部

绚丽星空之下 节选

  《绚丽星空之下/文艺报文丛》:  村上春树的处女作《且听风吟》创作于1979年,至今走过了35年创作路程。以主题划分,他创作的**阶段可以说是“挖洞”的15年,第二阶段大致是“撞墙”的15年,第三阶段则是回归“挖洞”的5年。  2003年初,我趁作客东京大学之机初访村上,交谈当中确认他在网上回答网友提问时说的一句话:“我认为人生基本是孤独的。但同时又相信能够通过孤独这一频道同他人沟通。我写小说的用意就在这里。”进而问他如何看待或在小说中处理孤独与沟通的关系。他回答:“不错,人人都是孤独的。但不能因为孤独而切断同众人的联系,彻底把自己孤立起来,而应该深深挖洞。只要一个劲儿往下深挖,就会在某处同别人连一起。一味沉浸于孤独之中用墙把自己围起来是不行的。这是我的基本想法。”一言以蔽之,村上认为,孤独是沟通的纽带,为此必须深深挖洞。如《且听风吟》《1973年的弹子球》《寻羊冒险记》《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等早期作品中,总体上倾向于通过在自己心中“深深挖洞”来审视孤独、诗化孤独,并以此与人沟通。《1973年的弹子球》甚至通过主人公执着地寻找弹子球机这类无谓之物而将孤独提升为超越论式自我意识,从而确保自身的孤独对于热衷于追求所谓正面意义和目标等世俗价值观的优越性。  不妨说,“挖洞”的目的大多限于“自我治疗”,即“挖洞”是“自我治疗”的手段。《挪威的森林》和《舞!舞!舞!》《国境以南太阳以西》继续“挖洞”主题,但逐步挖得深了,希求尽快“在某处同别人连在一起”。这可能因为,木月死于孤独,直子的姐姐和直子死于孤独,再不能让主人公处于“把自己围起来”的自闭状态了。《舞!舞!舞!》中,喜喜死了,咪咪死了,这使得“挖洞”的过程变得愈发艰难,愈发难以“同别人连在一起”。这意味着,村上用“挖洞”进行“自我治疗”的效果是有限的。于是村上创作的**阶段基本到此为止,而开始下一阶段的“撞墙”13年。  “撞墙”源于村上2009年初获得耶路撒冷文学奖时,为此发表的获奖感言:“假如这里有坚固的高墙和撞墙破碎的鸡蛋,我总是站在鸡蛋一边。”同时表明:“我写小说的理由,归根结底只有一个,那就是为了让个人灵魂的尊严浮现出来,将光线投在上面。  经常投以光线,敲响警钟,以免我们的灵魂被体制纠缠和贬损。”不过,村上针对体制这堵高墙的“撞墙”努力不是从2009年才开始的,而始于《奇鸟行状录》(1994—1995)。可以认为,从那时起,村上明确意识到仅靠“挖洞”这种开拓个体内心世界纵深度的做法有其局限性。而要同更多的人连接,要进一步获取灵魂的尊严与自由,势必同体制发生关联。但体制未必总是保护作为“鸡蛋”的每一个人,于是有了撞墙破碎的鸡蛋,为此村上表示“他总是站在鸡蛋一边”。这一立场较为充分地体现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长篇巨著《奇鸟行状录》中,而在其中揭露和批判日本战前军国主义体制的运作方式即国家性暴力的源头及其表现形式上达到顶点。《海边的卡夫卡》和《1Q84》第1部、第2部持续推进这一“撞墙”主题,笔锋直指日本黑暗的历史部位和“新兴宗教”(cult)这一现代社会病灶,表现出追索孤独的个体同强大的社会架构、同无所不在的体制之间的关联性的勇气。  令人意外的是,到了《1Q84》第3部,村上将笔锋逐渐收回。及至《没有色彩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礼之年》和*新短篇集《没有女人的男人们》,已彻底回归“挖洞”作业——继续通过在个体内部“深深挖洞”而争取“同别人连在一起”,亦即回归追问个人生命的自我认同和“自我治疗”的“挖洞”主题原点。  ……

绚丽星空之下 作者简介

《文艺报》创办于建国前夕1949年9月26日,历任主编有文化巨匠、文学大师和卓有建树的文艺理论家茅盾、丁玲、冯雪峰、张光年、冯牧等,新中国的文艺风云均与《文艺报》有着密切关系,毛泽东、邓小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生前曾对《文艺报》的工作做过重要指示。历史奠定了《文艺报》在中国文艺界的影响和权威地位,是展示名家风采,纵览文学艺术新潮,让世界了解中国文艺界的主要窗口之一。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