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汽车工程概论

作者:赖晨光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时间:2016-08-01
开本: 32开 页数: 274
本类榜单:教材销量榜
中 图 价:¥30.2(7.2折) 定价  ¥42.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汽车工程概论 版权信息

汽车工程概论 本书特色

本书共分5篇,汽车基础篇包括汽车文化、汽车基本组成、现代汽车理技术、汽车维护与保养概述;汽车制造篇包括汽车制造工艺概论、汽车车身覆盖件冲压工艺、汽车车身焊接工艺、汽车车身涂装工艺、汽车总装工艺;汽车材料篇包括汽车材料、汽车零部件成型技术;汽车电子篇包括汽车电子概述、舒适信息与娱乐电子系统、汽车电子新技术;新能源汽车篇包括新能源汽车概论、新能源汽车类型、电动汽车技术、新能源汽车经济

汽车工程概论 内容简介

赖晨光主编的《汽车工程概论(普通高等教育十三五汽车类规划教材)》以向学生介绍汽车相关基础知识为目的,以汽车文化和发展为引导,以汽车基本结构、维护保养、材料、制造、电子技术和新能源为主,汽车新技术、发展趋势和汽车经济为辅,详细介绍了汽车相关领域的基础知识。本书分为5篇,即汽车基础篇、汽车制造篇、汽车材料篇、汽车电子篇和新能源汽车篇。本书内容涉及汽车发展简史、汽车基本工作原理和结构、汽车性能、汽车使用材料及其成型技术、汽车制造技术、汽车电子控制、新能源汽车、新能源经济等。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非工科专业学生的汽车科普教材,以及中、高等职业院校汽车工程、机械制造及自动化等工科类专业的教学用书,也可供有关技术人员、汽车爱好者、汽车维护维修人员参考和学习之用。

汽车工程概论 目录

目录 **篇 汽车基础篇 第1章 汽车文化 2 1.1 汽车的起源与发展 2 1.1.1 汽车的发明与初期完善 2 1.1.2 汽车工业的发展 4 1.2 汽车的定义与分类 6 1.2.1 国内外汽车的定义 6 1.2.2 国内外汽车的分类 7 1.2.3 车辆识别代码(VIN) 9第2章 汽车基本组成 13 2.1 发动机基本构造及原理 13 2.1.1 发动机基本原理 14 2.1.2 发动机两大机构 15 2.1.3 发动机五大系统 22 2.2 汽车底盘基本构造及原理 30 2.2.1 汽车传动系统 30 2.2.2 汽车行驶系统 35 2.2.3 汽车转向系统 38 2.2.4 汽车制动系统 40 2.2.5 汽车车身 43 2.2.6 汽车电气设备 46第3章 现代汽车技术 49 3.1 现代汽车发动机技术 49 3.1.1 发动机增压技术 49 3.1.2 燃油喷射技术 54 3.1.3 电控高压共轨技术 58 3.1.4 可变气门正时 62 3.2 现代汽车底盘技术 63 3.2.1 传动系统——自动变速器 64 3.2.2 行驶系统——主动悬架 68 3.2.3 转向系统——电动 液助力 转向系统 72 3.2.4 制动系统——电子稳定 控制系统 75第4章 汽车维护与保养概述 77 4.1 汽车使用寿命与维护制度 77 4.1.1 汽车零件磨损的三个阶段 77 4.1.2 汽车的使用性能 78 4.2 现行汽车维护制度 78 4.2.1 定期检测 79 4.2.2 强制维护 79 4.2.3 视情修理 79 4.2.4 汽车保养的周期 80 4.2.5 汽车维护的分类 81 4.2.6 汽车技术维护作业内容 81 4.3 汽车的定期维护保养 82 4.3.1 汽车日常维护 82 4.3.2 汽车一级维护与保养 83 4.3.3 汽车二级维护与保养 85 4.4 汽车的非定期维护与保养 92 4.4.1 汽车走合期维护与保养 92 4.4.2 长期停放车辆的维护与 保养 93 4.4.3 季节性维护与保养 95第二篇 汽车制造篇 第5章 汽车制造工艺概论 98 5.1 汽车生产过程及组织形式 98 5.1.1 汽车生产过程 98 5.1.2 汽车生产过程的特点 98 5.1.3 汽车企业组织形式 99 5.2 汽车制造主要设备 101 5.2.1 模具与夹具 101 5.2.2 机床设备 102 5.3 先进制造技术对于汽车工业的 重要性 104 5.3.1 汽车工业是先进制造技术的重要载体 104 5.3.2 先进制造技术在汽车三大总成制造中的应用实例 105第6章 汽车车身覆盖件冲压工艺 107 6.1 汽车车身覆盖件结构特点与 性能要求 107 6.1.1 汽车车身覆盖件 结构特点 107 6.1.2 车身覆盖件性能要求 108 6.2 汽车车身冲压成型特点及 基本工序 108 6.2.1 车身覆盖件冲压成型 特点 108 6.2.2 汽车车身冲压基本工序 109 6.2.3 冲压设备与冲压生产线 109 6.2.4 典型车身覆盖件冲压 工艺实例 110第7章 汽车车身焊装工艺 113 7.1 汽车车身焊接特点 113 7.2 汽车车身焊接工艺 114 7.3 汽车车身焊接夹具与生产线 115 7.3.1 车身焊接夹具 115 7.3.2 汽车车身焊接线 116第8章 汽车车身涂装工艺 119 8.1 汽车车身用涂料 119 8.1.1 车身涂料的作用 119 8.1.2 车身涂料的组成 119 8.1.3 车身用底漆 120 8.1.4 车身用中间层涂料 121 8.1.5 车身用面漆 121 8.2 汽车车身涂装的典型工艺 122 8.3 轿车车身涂装工艺 124第9章 汽车总装工艺 126 9.1 汽车总装工艺基础知识 126 9.1.1 总装配的主要工作内容 126 9.1.2 汽车总装配工艺过程 127 9.1.3 汽车总装配的一般 技术要求 129 9.2 典型轿车总装线实例 129 9.3 汽车总装常用设备 132第三篇 汽车材料篇 第10章 汽车材料 136 10.1 概述 136 10.1.1 汽车零部件材料简介 136 10.1.2 汽车运行材料简介 139 10.1.3 车用材料的性能 139 10.2 金属材料及其在汽车上的 应用 142 10.2.1 高强度钢 142 10.2.2 铝合金 143 10.2.3 镁合金 144 10.3 非金属材料及其在汽车上的 应用 144 10.3.1 塑料 145 10.3.2 橡胶 147 10.3.3 其他非金属材料 151第11章 汽车零部件成型技术 153 11.1 金属材料成型技术 153 11.1.1 铸造 153 11.1.2 锻造 162 11.1.3 冲压 165 11.2 焊接 167 11.2.1 概述 167 11.2.2 汽车工业中常用的 焊接技术 169 11.3 高分子材料成型 175 11.3.1 注射成型 175 11.3.2 挤出成型 177 11.3.3 中空吹塑 178 11.3.4 热成型 180 11.4 复合材料成型 181 11.4.1 传递模塑 181 11.4.2 模压成型 182 11.4.3 滚塑 183第四篇 汽车电子篇 第12章 汽车电子概述 186 12.1 汽车电子的定义及分类 186 12.1.1 定义 186 12.1.2 分类 186 12.2 汽车电子的主要用途 190 12.3 汽车电子的现状及 发展趋势 191 12.4 汽车电子未来发展的 主要方面 193第13章 汽车安全性电子系统 196 13.1 主动安全性电子系统 196 13.1.1 主动安全技术简述 196 13.1.2 底盘主动安全技术 197 13.1.3 主动安全驾驶系统 198 13.1.4 主动安全制动系统 200 13.2 被动安全性电子系统 202 13.2.1 被动安全技术简述 202 13.2.2 抑制安全技术 203 13.2.3 碰撞安全技术 203 13.3 事后安全性电子系统 206 13.4 生态安全性电子系统 206第14章 舒适、信息与娱乐电子 系统 209 14.1 电控悬架 209 14.1.1 悬架系统分类及组成 209 14.1.2 电控悬架实例 210 14.2 环控系统 213 14.2.1 热舒适性概述 214 14.2.2 传统空调系统与 局部空调系统 215 14.3 信息系统 217 14.3.1 汽车综合信息显示系统 设计原则 217 14.3.2 综合信息采集 218 14.3.3 综合信息分析 219 14.4 娱乐系统 220第15章 汽车电子新技术 222 15.1 智能汽车 222 15.2 车联网 224 15.3 无人驾驶 226第五篇 新能源汽车篇 第16章 新能源汽车概论 232 16.1 新能源汽车的定义 232 16.2 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必要性 233 16.2.1 汽车尾气引起严重 环境污染 234 16.2.2 化石能源短缺及国家能源 安全问题日益凸显 234 16.2.3 汽车排放引起的气候变暖 引发广泛关注 235 16.2.4 中国汽车产业由大到 强转型的强力挑战 236 16.2.5 拉动相关产业发展, 促进中国经济战略转型 236 16.3 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及 趋势 236 16.3.1 国外新能源汽车 发展现状 237 16.3.2 国内新能源汽车 发展现状 237 16.3.3 新能源汽车发展 趋势 238 第17章 新能源汽车类型 240 17.1 纯电动汽车 240 17.2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 242 17.2.1 普通混合动力汽车 (HEV) 242 17.2.2 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 (增程式、插电式) 242 17.3 燃料电池汽车 243 17.4 太阳能汽车 244 17.4.1 太阳能汽车的基本概念 245 17.4.2 太阳能汽车组成结构及 关键技术 245 17.4.3 太阳能汽车类型 247 17.4.4 太阳能汽车发展现状及 趋势 248第18章 电动汽车技术 251 18.1 电动汽车发展历程及 特点 251 18.1.1 电动汽车的发展历程 251 18.1.2 电动汽车的特点 252 18.2 电动汽车的主要结构 253 18.2.1 电动汽车的心脏: 电动机 253 18.2.2 电动车的“油箱”: 电池组 254 18.2.3 电动车的神经中枢: 电控系统 254 18.3 电动汽车蓄电池及 储能技术 255 18.3.1 电动汽车对蓄电池的 要求 255 18.3.2 常用电动汽车蓄电池 256 18.3.3 电动汽车动力锂电池 25718.4 电动汽车电机驱动及 控制技术 259 18.4.1 电动汽车电机技术的 发展 259 18.4.2 电动汽车对电机的要求 259 18.4.3 电机技术探析 260 18.4.4 电机技术未来趋势及 展望 260 18.5 电动汽车能量管理与 回收系统 261 18.5.1 纯电动汽车能量管理 261 18.5.2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 能量管理 262 18.5.3 电动汽车能量回收 系统 262 18.6 电动汽车充电技术 262 18.6.1 常规充电方式 263 18.6.2 快速充电方式 263 18.6.3 更换电池充电方式 263 18.6.4 无线充电方式 (未来充电方式) 263第19章 新能源汽车经济 265 19.1 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分析 265 19.1.1 新能源汽车产业概述 265 19.1.2 新能源汽车产业特点 265 19.1.3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 发展现状 266 19.1.4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 趋势及挑战 268 19.2 新能源汽车选购与维护 270 19.2.1 新能源汽车的选购 270 19.2.2 新能源汽车的维护 271 参考文献 273信息
展开全部

汽车工程概论 作者简介

作者赖晨光教授,重庆理工大学车辆工程学院副院长,日本东北大学共同研究员,重庆汽车工程学会秘书长,重庆市航空学会副理事长。曾在吉林大学与日本东北大学工作多年,长期从事车身设计与汽车空气动力学研究,主持承担国际合作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庆市重大创新主题专项等十余项重要科研项目的研究,曾获全球卓越中心计划研究进步奖、中国汽车工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等奖励。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浏览历史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