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当代中国文论热点研究

当代中国文论热点研究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6-04-01
开本: 16开 页数: 672
本类榜单:文学销量榜
中 图 价:¥110.6(7.0折) 定价  ¥15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当代中国文论热点研究 版权信息

  • ISBN:9787516176238
  • 条形码:9787516176238 ; 978-7-5161-7623-8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当代中国文论热点研究 本书特色

高建平编著的《当代中国文论热点研究》以宏观的总体概括和分阶段具体探讨相结合,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文艺理论研究思潮和学人思想及著述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即以“序”勾勒整个当代中国文艺理论研究的演进脉络与分章论述不同时期的各自特点、评价学者们著述的价值相结合,综合、推绎大量文献,针对当代文艺理论研究的热点问题和学人论说而有的放矢。

当代中国文论热点研究 内容简介

本书以宏观的总体概括和分阶段具体探讨相结合,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文艺理论研究思潮和学人思想及著述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即以“序”勾勒整个当代中国文艺理论研究的演进脉络与分章论述不同时期的各自特点、评价学者们著述的价值相结合,综合、推绎大量文献,针对当代文艺理论研究的热点问题和学人论说而有的放矢。

当代中国文论热点研究 目录

中国文学理论的凝结、坚守与突进(代序)上编**章 新中国建构文学理论的话语资源**节 政治权威话语——毛泽东文艺思想第二节 学术权威话语——苏联文学理论第三节 边缘话语——中、西方文论传统第二章 关于“胡风文艺思想”的讨论与批判**节 胡风文艺理论的关键词及思想逻辑第二节 间隙初生:重庆座谈会第三节 批判序幕:香港《大众文艺丛刊》第四节 批判渐次升级:1949—1955第三章 “黑八论”批判及反思**节 “黑八论”产生的历史文化语境第二节 “黑八论”的出笼及其主要内容第三节 “黑八论”评述第四章 “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文学理论——“样板戏”与“三突出”的历史教训**节 “八个革命样板戏”--第二节 从“两结合”到“根本任务”论第三节 “主题先行”和“三突出”论第四节 政治与文学的双重迷误第五章 关于文学艺术批评标准的讨论**节 毛泽东的《讲话》与新中国文艺批评标准的确立第二节 文艺理论家对《讲话》精神的解读第三节 新时期对文艺批评标准问题的反思与重建第六章 人性、人道主义问题大讨论**节 五六十年代关于人性与文艺关系的探索第二节 七八十年代关于人l生、人道主义与文艺关系的探索第七章 “形象思维”说的发展、终结与变容**节 “形象思维”概念的提出第二节 “形象思维”讨论在中国的兴起第三节 改革开放与“形象思维”第四节 对“形象思维”的反思第五节 “形象思维”论的三个发展第六节 从形象思维到符号思维第八章 文学主体性的超越与局限**节 文学主体性的哲学来源第二节 文艺学自身的历史脉络第三节 “文学是人学”的来龙去脉第四节 文学主体性的意义第五节 “文学主体性”的局限”中编第九章 “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渊源、争论、泛化与变异**节 “转换”说问世的历史与现实第二节 “文论失语症”与“重建中国文论话语”:“转换”的场域和语境“第三节 “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古今、中西视域中的中国文论建构第四节 “转换”说的变异与反思第十章 文艺与意识形态**节 20世纪五六十年代关于文艺与意识形态关系的探索第二节 20世纪70-90年代关于文艺与意识形态关系的探索第三节 新时期关于“审美意识形态”的讨论第十一章 文学人类学及其在中国的发展**节 民族文学、比较文学、文学人类学第二节 文学人类学的学科建构:西方与中国第三节 神话学、原型批评与文化阐释派的崛起第四节 中国的文学人类学派之前景展望第十二章 科学方法论在文学研究领域的历险**节 “老三论”在文学研究中的运用第二节 “新三论”及其他科学方法论在文学研究领域中的历险第三节 科学方法论的反思第十三章 新时期文艺与政治、经济关系的重组与文论范式的转型**节 文艺与政治、经济的关系与文论转型第二节 围绕通俗文艺、金庸经典化、文艺商品化、大众文化等问题的论争第三节 “人文精神”论争与钱中文等的“新理性精神”建构第四节 重新审视文艺审美自主化及其与政治、经济的关系第十四章 文学本体论研究的理论思考**节 文学本体论研究的历史描述第二节 文学本体论研究的历史价值第三节 文学本体论研究的不足及其前景第十五章 “后”语境中的文学理论研究**节 选择与借鉴:“后”语境与中国当代文学理论的接受取向”第二节 转折与变革:“后”语境下中国当代文学理论范式的转变第三节 扩张与批判:中国当代文学理论研究的现代性立场第四节 危机与重建:“后”语境与中国当代文学理论重构第十六章 文化研究对文学研究的挑战**节 文化研究之兴起第二节 文化研究对文学理论的挑战第三节 困境与机遇第十七章 新媒介的出现及对文学理论的挑战**节 媒介的概念与文学新媒介第二节 媒介研究现状与文论发展动向下编第十八章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的当代发展**节 马克思主义文论研究概述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文论研究的若干问题第十九章 新中国文艺政策的建构、演变和发展**节 **次文代会与新中国文艺政策的建构第二节 《纪要》与新中国文艺政策的挫折第三节 20世纪80年代文艺政策的调整第四节 20世纪90年代文艺政策的转型第五节 新世纪文艺政策的发展第二十章 中国当代美学的发展与文学理论研究**节 从世纪初的草创到20世纪前50年中国美学的两条主线第二节 从50年代到60年代前期的美学大讨论及其意义第三节 70年代末至80年代前期的“美学热”第四节 美学的复兴与新的做美学的方式第二十一章 60年外国文学理论的译介与中国文学理论的建构**节 20世纪50-60年代:全面借鉴苏联文艺理论第二节 20世纪80年代:西方文论的大规模输入第三节 新世纪:走向多元对话第二十二章 60年代文学理论教学与教材建设**节 民国时期文学概论教学概述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初期到“文化大革命”期间的文学理论教学和教材建设第三节 新时期文学理论教学与教材建设第四节 面向21世纪的文学理论教材建设第二十三章 台湾当代文学思潮略论上篇范式的转移:20世纪50-80年代的台湾文论与美学下篇思想的复调: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台湾文学思潮附录 当代中国文学理论大事记(1949-2008)后记
展开全部

当代中国文论热点研究 作者简介

高建平,1955年生,瑞典乌普萨拉大学美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10年起任文学研究所学术委员主任,文学研究所副所长。兼任国际美学协会秘书长,中华美学学会副会长兼外国美学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中外文学理论学会秘书长。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