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科技论文写作与论文答辩(食品类专业适用)(高等学校专业教材)

科技论文写作与论文答辩(食品类专业适用)(高等学校专业教材)

作者:崔桂友
出版社: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出版时间:2015-07-01
开本: 16开 页数: 180
本类榜单:教材销量榜
中 图 价:¥19.6(7.0折) 定价  ¥2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科技论文写作与论文答辩(食品类专业适用)(高等学校专业教材) 版权信息

  • ISBN:9787518403813
  • 条形码:9787518403813 ; 978-7-5184-0381-3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科技论文写作与论文答辩(食品类专业适用)(高等学校专业教材) 本书特色

  本书共有7章内容:第1章对科技论文的主要类型、质量要求、整体结构做了简要介绍;第2章和第3章分别对科技论文的前置部分(题名、作者署名、摘要、关键词)和主体部分(引言、正文、致谢、参考文献)的写作规范,做了针对性的阐述;第4章对科技论文的各个技术要素(标点符号、数字、量与单位、外文字符、图与表、数学式与化学式)的表达规范,进行了详细的叙述;第5章为科技论文的常见问题检查清单,供读者在提交论文前逐一对照核查;第6章介绍了学位论文的答辩技巧;第7章介绍了国际期刊的投稿流程;附录为拓展阅读材料目录。   本书重点介绍的是理工科实验性和观测性的学位论文和期刊论文的撰写。对于综述类论文,由于没有太固定的写作套路,本书没有单独介绍其写法。  

科技论文写作与论文答辩(食品类专业适用)(高等学校专业教材) 内容简介

  本书以**颁布的相关国家标准为依据,结合实际案例,以简明的方式,阐述了科技论文各个结构要素(题名、作者、摘要、关键词、引言、正文、致谢、参考文献)的写作规范,叙述了科技论文各个技术要素(标点符号、数字、量与单位、外文字符、图与表、物理式与化学式)的表达规范,列出了科技论文中*容易出现的12类错误的检查清单,并介绍了学位论文的答辩技巧和国际期刊的投稿流程。本书可作为食品类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的科技论文写作教材,也可供其他专业师生和科研人员作为科技写作的参考材料。  

科技论文写作与论文答辩(食品类专业适用)(高等学校专业教材) 目录

第1章 科技论文概述1.1 科技论文的主要类型1.1.1 学位论文1.1.2 学术论文1.2 科技论文的质量要求1.2.1 创新性1.2.2 学术性1.2.3 规范性1.3 科技论文的整体结构1.3.1 学位论文的整体结构1.3.2 学术论文的整体结构1.3.3 整篇文档的序号编排 第2章 科技论文的前置部分2.1 题名(title)2.1.1 题名的作用2.1.2 拟定题名的基本要求2.1.3 拟定题名的注意问题2.1.4 拟定题名的常见错误2.2 作者(author)2.2.1 作者署名的作用2.2.2 作者署名的基本要求2.2.3 中国作者的姓名音译2.2.4 作者地址的标署2.2.5 作者简介2.3 摘要(abstract)2.3.1 摘要的作用2.3.2 撰写摘要的基本要求2.3.3 撰写摘要的注意问题2.3.4 摘要的主要类型2.3.5 摘要的常见错误2.4 关键词(key words)2.4.1 关键词的作用2.4.2 选择关键词的基本要求 第3章 科技论文的主体部分3.1 引言(introduction)3.1.1 引言的作用3.1.2 撰写引言的基本要求/3.1.3 撰写引言的注意问题3.1.4 撰写引言的常用方法3.2 正文(main body)3.2.1 材料与方法(materials and methods)3.2.2 结果(results)3.2.3 讨论(discussion)3.2.4 结论(conclusion)3.3 致谢(acknowledgements)3.3.1 致谢的基本要求3.3.2 致谢的书写格式3.3.3 致谢的注意问题3.4 参考文献(references3.4.1 参考文献的作用3.4.2 参考文献的基本要求3.4.3 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顺序编码制3.4.4 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著者—出版年制3.4.5 参考文献的著录细则3.4.6 参考文献的类型代码 第4章 科技论文的规范表达4.1 标点符号4.1.1 中文标点符号的使用4.1.2 英文标点符号的使用4.2 数字4.2.1 数字形式的选择4.2.2 数字形式的书写4.3 量和单位4.3.1 量4.3.2 单位4.4 外文字符4.4.1 大小写规则4.4.2 正斜体规则4.5 图4.5.1 图的主要类型4.5.2 图的构成要素4.5.3 图的注意问题4.6 表4.6.1 表的主要类型4.6.2 三线表的构成4.6.3 表的注意问题4.7 数学式和化学式4.7.1 数学式、反应式的序号与转行4.7.2 化学结构式的规范绘制 第5章 科技论文的检查清单5.1 检查项目:整体版式5.1.1 页边距5.1.2 标题版式5.1.3 正文版式5.2 检查项目:标点符号5.2.1 新旧标准的区别5.2.2 顿号、逗号、分号、句号、省略号的误用5.2.3 连接号的误用5.2.4 书名号的误用5.2.5 英文标点符号的误用5.3 检查项目:数字表达5.3.1 阿拉伯数字与汉字数字的选择5.3.2 阿拉伯数字与汉字数字的书写5.3.3 数字表达年份5.3.4 单位符号前的数值5.4 检查项目:量和单位5.4.1 量的名称5.4.2 物理量的符号5.4.3 单位的名称5.4.4 单位的符号5.4.5 在数值范围和数值相乘中不能省略的符号5.4.6 “μ”误为“u”5.5 检查项目:外文字符5.5.1 外文字符的大写5.5.2 外文字符的小写5.5.3 外文字符的斜体5.6 检查项目:图与表格5.6.1 格式错误5.6.2 内容错误5.7 检查项目:参考文献5.7.1 正文标注5.7.2 作者姓名5.7.3 文献题名5.7.4 期刊名称5.7.5 卷期页码5.7.6 著录符号5.7.7 文献语种5.7.8 前后一致5.8 检查项目:是否空格5.8.1 标点符号之后的空格5.8.2 数值和单位符号之间的空格5.8.3 单位符号与分子式之间的空格5.8.4 参考文献中著录“:”“,”和“.”符号后的空格5.8.5 拷贝文档中多余的空格5.9 检查项目:半角全角5.9.1 中文标点符号用全角5.9.2 英文标点符号用半角5.9.3 参考文献中的著录符号用半角5.9.4 化合物名称中的符号用半角5.9.5 小数点用半角5.10 检查项目:上标下标5.10.1 数学上n次方的上标5.10.2 化学式中的上下标5.10.3 维生素的名称5.11 检查项目:字词术语5.11.1 兼用字5.11.2 易混字5.11.3 非规范化词5.12 检查项目:语法结构 第6章 学位论文的答辩6.1 学位论文答辩概述6.1.1 答辩的主要目的6.1.2 答辩的一般程序6.2 答辩幻灯片的制作6.2.1 答辩幻灯片的制作要求6.2.2 清晰幻灯片的制作技巧6.3 学位论文答辩技巧6.3.1 答辩前的准备工作6.3.2 答辩中的汇报陈述6.3.3 答辩中的回答提问 第7章 国际期刊的投稿7.1 锁定期刊7.1.1 选择目标期刊7.1.2 了解目标期刊7.1.3 熟悉投稿要求7.2 准备稿件7.2.1 文稿的准备7.2.2 文稿的结构7.3 提交稿件7.3.1 投稿信的撰写7.3.2 投稿一般程序7.3.3 投稿后的查询7.4 专家评审7.4.1 同行专家评审7.4.2 收到评审意见7.5 稿件退修7.5.1 修改稿件7.5.2修回说明7.6 发表或被拒7.6.1 发表7.6.2 被拒7.7 投稿注意要点和状态术语7.7.1 国际期刊投稿注意要点7.7.2 国际期刊投稿状态术语附录 拓展阅读材料  
展开全部

科技论文写作与论文答辩(食品类专业适用)(高等学校专业教材) 作者简介

  本书是在编著者本人编写的《科技论文写作》讲义的基础上修改而成的。在编著者讲授科技论文写作课的10多年中,该讲义历经多次修改,并先后在20多个本科生班级和10多届研究生班级中使用过,被学生们称为在写作论文时随手翻阅的“红宝书”。在本次提交出版之前,又对该讲义进行了大幅度的修改和补充。   1.编写意图   本科生和研究生要获得相应的学位,就必须撰写学位论文,且必须通过论文评审和论文答辩。此外,对硕士和博士研究生而言,在学位授予单位规定的毕业条件中,通常把发表期刊论文的数量和层次作为必备条件,并且还将发表期刊论文的成果与评奖评优挂钩。因此,对于理工科的本科生和研究生来说,掌握科技论文写作的规范和要求,是非常有必要的。编著者作为高校教师和研究生导师,每年都要修改、评审和参与答辩数十篇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学位论文;同时作为多家重要期刊的审稿人,每年也评审为数不少的投稿论文。在此过程中,见识了无数的错误和失败。究其原因,一是论文的写作者没有掌握科技论文写作的基本规范和要领;二是写作者不会模仿与参照已有的论文文本。本书编写的主要目的,是让本科生和研究生掌握撰写科技论文的规范,了解学位论文答辩和国际期刊投稿的方法。   2.主要内容   本书共有7章内容:第1章对科技论文的主要类型、质量要求、整体结构做了简要介绍;第2章和第3章分别对科技论文的前置部分(题名、作者署名、摘要、关键词)和主体部分(引言、正文、致谢、参考文献)的写作规范,做了针对性的阐述;第4章对科技论文的各个技术要素(标点符号、数字、量与单位、外文字符、图与表、数学式与化学式)的表达规范,进行了详细的叙述;第5章为科技论文的常见问题检查清单,供读者在提交论文前逐一对照核查;第6章介绍了学位论文的答辩技巧;第7章介绍了国际期刊的投稿流程;附录为拓展阅读材料目录。   本书重点介绍的是理工科实验性和观测性的学位论文和期刊论文的撰写。对于综述类论文,由于没有太固定的写作套路,本书没有单独介绍其写法。   3.编写方法   本书的编写注意了以下几点:   规范讲解:尽量以国家最新颁布的有关科技论文写作的标准和规范为依据,结合实践运用情况进行诠释。   案例讲解:尽量选取一些在修改论文过程中收集的真实案例,以直观的方式进行讲解。   简明讲解:尽量使编写体系简单明了,层次分明,结构清晰;尽量使编写内容简明扼要,注重实用性。   本书的每章开篇都列出了“学习目标”,对本章的主要内容,按“了解”“掌握”“综合运用”三个层次标明了应达到的学习要求。这三个层次的要求从低到高,其涵义分别为:“了解”是指要求学生能够了解所列内容的要点,知其所然,识记要领,不必拘泥于过细的细节。这是低层次的要求,也是课程考核的非重点。“掌握”是指在识记的基础上,正确理解所列内容的含义,并能够分析和说明不同知识点之间的区别与联系。这是较高层次的要求,也是课程考核的重点。“综合运用”是指能够综合运用所学习的内容,解决实践中的问题,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最高层次的要求,也是考核内容的一部分。本书的每章结束都附加了“本章小结”,对本章的要点进行了提纲挈领地总结。从某种意义上说,“本章小结”的内容,是本章重要的知识点。本书的正文中适当加入了“小贴士”“提示”等,作为对相关内容的补充。   4.适应范围   本书可用作理工科本科生和研究生的科技论文写作教材,同时也可作为科研人员从事科技写作的参考材料。由于不同学科之间研究工作的性质有很大的差异,不同学科的科技论文在内容上和组合形式上也有很大差别,因此任何一本科技论文写作的教材都无法满足所有学科的需求。从这个意义上说,尽管本书对理工农医类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具有普遍适用性,但更加适合食品类和营养卫生类相关的各个专业,包括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粮食工程、乳品工程、酿酒工程等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使用。感谢中国轻工业出版社为本书提供出版机会,感谢出版社的编辑为本书的编写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本书的出版获得“扬州大学出版基金”资助,特此说明并谨此致谢!尽管本书稿在提交出版之前修改了20多遍,但提交之时仍然诚惶诚恐,唯恐存在不当与错讹。欢迎本书的读者对本书的内容提出修改意见和建议,以便再版时参考。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