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宗庆后:有一种人生叫“大器晚成”
-
>
苏轼全传(特装版)
-
>
人类的群星闪耀时
-
>
水浒人物之最
-
>
爱因斯坦(藏文)
-
>
张之洞督鄂纪年
-
>
我还能看到多少次满月升起
寻梦国关人 本书特色
国际关系学院校报自2008年创刊,2015年4月将迎来第100期。《寻梦国关人 国际关系学院校报人物专访(2013-2014)》忠实记录学校教育办学事业改革发展的非凡历程,全面呈现蓬勃向上的校园文化与奋发有为的师生群体形象,系统开展全校师生思想政治宣传教育,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是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的老师和同学们倾心、倾力去办的,属于国关人自己的报纸。
寻梦国关人 内容简介
《寻梦国关人 国际关系学院校报人物专访(2013-2014)》通过对国际关系学院校报校友的人物专访集结成书。呈现出国关人的青春,是追寻梦想的现实旅程;国关人的往事,是寻梦之路的历史写照。小国关承载大梦想,你我梦汇聚中国梦的时代主题。
寻梦国关人 目录
陈文波:我一直坚持工作
耿庄:“小而精”是国关特色
蒋云邹德孜:伉俪共忆国关情
陈明秦黎:稻香里的国关守望
刘汉鹏:作育英才为师典范
陈筱卿:于喧闹中寻一份平静
杨家祚:乐观豁达立德树人
刘桂录:我给国关添砖加瓦
王庆民:国关有我的贡献,我骄傲!
黎祥福:漫漫路上求索不断
郑项林:做一个对社会有价值的人
王鹤仁:“老延安”的红色守望
仇书琇刘汉全:相濡以沫坚守如初
曹扬:那段在教务处工作的难忘岁月
陈颖卓:回味多彩的英语课堂
杨慎生:用积淀激励新力量
陈振寰沙灵娜:诗意的国关岁月
曾宪法:一心奉献的实干家
潘启明:潜心易学收获智慧
白效洪:旧情如昨难忘坡上
郑若麟:从读法国书到看法国人
简三强赵芃:小学期再续国关缘
黄少华:多才多艺的摄影人
于伟:阔别三十载聚首情依然
邹加怡:女司长的“女生时代”
杨静:多才多艺的“民间大使”
孙勇:永远感谢母校的培育
沈健:奥斯卡红毯上的国关人
苏群:大记者的国关时代
孙尚武:从“看国关”到“看世界”
蒲越:在动态中寻求平衡
马娟娟:坦然面对意料之外
达巍:抬眼观天下低首著文章
宋念申:做个有理想而踏实的人
顾卉妮:从好记者到摆渡人
潘天:“工作狂”的强大与坚毅
第二编 青春
霍海涛:灿若雏菊爱聚千阳
朱红勤:人淡如菊情似春雨
王如柏:玫瑰不言美若初绽
李文良:咱们公管有力量
赵文经:老干处里的“文经武略
梁晓晖:浮华中觅得一份沉静
杨丛与:我留下,因为我热爱
羌建新:我的“大学之道”
毕雁英:知识源于实践,也要回到实践
郭小聪:寻找真实的兴趣
尹钊:和学生一起热爱
教务处:从“管理者”到“服务员”
李敏:做中日交流的“友好之鹊”
郑祖稳:放下心中的勋章
刘跃江:感谢一路有你
张梦丹:胖爷的艺术旅途
王泽:志愿者,平凡而又神圣的事业
赵燕斌:国关“武林高手”
何雪瑞:“人生赢家”赢在辛勤耕耘
袁文阳:苦苦逐蝶不如揽一缕芬芳
李昊昱:青春可以是奉献的
徐栋:台前幕后转变之间
陈俊霖:网球让我收获成长
李智行:好心人“国关Find”
魏垚:尽心支教感恩生活
王子卓:创业不是说说而已
游洋洋:路在脚下,向梦想出发
张也池:敢想敢做的小店主
陈卓然:将兴趣进行到底
岑云鹏:过无悔的生活
马行健:在追求中超越自我
吴奔扬:奔逸绝尘灿烂千扬
张景铖:学霸的精彩生活
郎佳子或:百年“面人郎”传人
研究生部2012级国际政治(理论与实践)班:温暖的先进班集体
国旗护卫队:五星红旗背后的人
国关辩论队:用思维碰撞出火花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关人在行动
寻梦国关人 节选
《寻梦国关人 国际关系学院校报人物专访(2013-2014)》: 陈文波:我一直坚持工作 记者在与陈文波老师约定采访时间时,*初打算定在4月7日上午,但陈老师考虑了一下,提议将时间安排在下午,因为上午他要收看博鳌亚洲论坛开幕式直播。这让记者颇为感慨:这位投身学术六十余载的国关学者,今年已经83岁的老人,至今仍然关注着国际关系的热点话题,关注着国家发展的未来走向。 1950年至今:“我一直坚持工作” 在陈文波老师书房的桌子上,静静摆着一面小红旗,上面写着八个字:国关与祖国共明天。半个多世纪的国关岁月,在这个老人的生活中的各个角落都留下了或显或隐的印记。 “我是1950年来的国关,学习内容主要分为政治思想、英语和世界知识三个部分,也是当时才开始比较系统地接触国际关系领域的一些内容。1953年,学校从我们这批人中选了一些人留下作为老师来培养,我很幸运地留了下来。当时学校主要还是一个外语院校,没有现在的系别之分,我被分在国际知识组,主要研究美国,可以说我的学术工作是从这里开始的。 1955至1957年,又在外交学院教师进修班学习东方史、西方史、国际关系史以及西方政治制度等等。” 1990年到了离休年龄的陈老师继续工作到1996年才办理离休手续。之后他离而不休,一直工作——参与硕士、博士入学考试的命题、评卷、面试工作;担任硕士生导师至2008年;担任国政系“国际问题系列讲座”主持人至2008年;热情参与国际问题研讨会的学术活动;2000年以专家组组长的身份参加教育部国际问题科研基地的考察、选定工作;任“中国国际关系学会”常务理事至2004年;2006年被聘为教学督导组专家,先后对本科生、研究生教学进行督导……用陈老师自己的话说是“头绪繁杂,时有撞车,但丝毫不敢懈怠”。 坐在前排的白发观众 每年十月,都有一位白发老者坐在前排观看新生国际知识竞赛——他便是陈文波老师。新生国际知识竞赛,这个代表着国关传统的赛事,每年金秋十月准时迎接一届又一届的国关新主人,陈老师也在每年这个时候,以自己的方式默默地欢迎着新一代国关人的到来。 新生国际知识竞赛的主办方国际问题研讨会——这个国关历史*悠久的社团之一,就是1991年由陈文波老师一手创办的。“国研会到今年已经成立22年了啊!”陈文波老师回忆起当时的情景,眼神充满神往,“我当时是国际政治系主任,有同学提出要建立一个这样的社团,我觉得很不错,自己也对这个十分感兴趣,就十分积极地支持,*终成立了。”如今二十多年已经过去,陈老师对这个学生社团的关注与支持一直没有改变。 黑板上画张地图就是“课件” 站在讲台上,展开一张大地图,挥斥间指点欧美中亚格局;或是当场拿起粉笔,直接在黑板上画出一张地图——在没有多媒体教学设备的年代里,陈老师和他的同行用*传统也*直接的方式向学生们传授着知识。那些手绘在黑板上的一张张地图、资料图,也就成了那个时代课堂上特有的“课件”。“现在的老师比我们当时优秀多了!无论是自身知识储备,还是思想解放程度,或是对高科技产品的掌握程度,都是我们当时无法相比的。”谈及学校多年来的变化,陈老师感慨道,“现在科技进步快,条件比我们当时好多了,以前没有多媒体教学的时候,我们讲课都是自带地图或是当场在黑板上画。所以,现在让我去当老师,我估计不会当咯,因为我不会用电脑。”言罢,陈老师的嘴角微微一弯,露出一个顽皮的笑容。 陈老师还说,现在国关比以前开放许多。“1990年之前国关没有外教,后来才渐渐放开。时代变化带来了思想的变化,可供学术研究的资料也丰富多了。 ……
- >
烟与镜
烟与镜
¥15.4¥48.0 - >
月亮虎
月亮虎
¥20.2¥48.0 - >
中国人在乌苏里边疆区:历史与人类学概述
中国人在乌苏里边疆区:历史与人类学概述
¥20.6¥48.0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实旅程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实旅程
¥30.5¥35.0 - >
人文阅读与收藏·良友文学丛书:一天的工作
人文阅读与收藏·良友文学丛书:一天的工作
¥14.7¥45.8 - >
龙榆生:词曲概论/大家小书
龙榆生:词曲概论/大家小书
¥7.7¥24.0 - >
企鹅口袋书系列·伟大的思想20:论自然选择(英汉双语)
企鹅口袋书系列·伟大的思想20:论自然选择(英汉双语)
¥9.7¥14.0 - >
姑妈的宝刀
姑妈的宝刀
¥9.0¥30.0
-
人类群星闪耀时
¥12.5¥29.8 -
大师巨匠(西南联大1937-1946)(精)
¥22.9¥58 -
柳宗元传
¥16.8¥42 -
民国清流-那些远去的大师们
¥20.1¥49.8 -
先秦人物
¥14.4¥38 -
人类群星闪耀时
¥18.9¥4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