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UML2软件建模入门与提高-全新改版

UML2软件建模入门与提高-全新改版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5-01-01
开本: 16开 页数: 419
中 图 价:¥39.2(7.0折) 定价  ¥56.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UML2软件建模入门与提高-全新改版 版权信息

UML2软件建模入门与提高-全新改版 本书特色

  本书从初学者的角度出发,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介绍统一建模语言uml的相关知识,书中提供了大量操作uml的示例。另外,还向读者提供了很多实战案例和上机练习,用于演练。   本书共分为16章,内容包括面向对象思想和软件建模分类,uml发展历史、组成元素、体系结构、建模流程和应用领域,常用的uml建模工具,用例图、类图、对象图和包图、状态机图、活动图、顺序图和时间图、通信图和交互概览图、组件图和部署图,uml到关系型数据库的映射,uml与统一过程,uml与java语言的映射,以及uml与设计模式等。*后一章提供了一个综合的案例。 本书示例新颖,内容丰富,涉及面广泛,适合所有的uml初学者学习,也可以帮助有基础知识的读者提高创建uml模型图的技能。另外,对于大中专学生和培训班的学生来说,本书更是一本不可多得的教材和自学用书。

UML2软件建模入门与提高-全新改版 内容简介

本书从初学者的角度出发,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介绍统一建模语言UML的相关知识,书中提供了大量操作UML的示例。另外,还向读者提供了很多实战案例和上机练习,用于演练。 本书共分为16章,内容包括面向对象思想和软件建模分类,UML发展历史、组成元素、体系结构、建模流程和应用领域,常用的UML建模工具,用例图、类图、对象图和包图、状态机图、活动图、顺序图和时间图、通信图和交互概览图、组件图和部署图,UML到关系型数据库的映射,UML与统一过程,UML与Java语言的映射,以及UML与设计模式等。*后一章提供了一个综合的案例。 本书示例新颖,内容丰富,涉及面广泛,适合所有的UML初学者学习,也可以帮助有基础知识的读者提高创建UML模型图的技能。另外,对于大中专学生和培训班的学生来说,本书更是一本不可多得的教材和自学用书。

UML2软件建模入门与提高-全新改版 目录

第1章 面向对象和软件建模 1
 1.1 模型 2
 1.2 面向对象的思想 3
  1.2.1 了解面向对象 3
  1.2.2 面向对象的三大要素 5
  1.2.3 面向对象的三大模型 7
  1.2.4 面向对象的常用三层 8
  1.2.5 面向对象的开发方法 10
 1.3 软件建模 11
  1.3.1 软件建模概述 11
  1.3.2 建模的三要素 11
  1.3.3 面向对象建模 12
 1.4 建模分类 14
  1.4.1 业务建模 14
  1.4.2 数据建模 16
  1.4.3 应用程序建模 16
 1.5 思考与练习 17
第2章 uml入门基础 19
 2.1 uml概述 20
  2.1.1 uml简介 20
  2.1.2 uml发展历史 21
  2.1.3 uml的目标 22
 2.2 uml的基本组成 23
  2.2.1 建模元素 23
  2.2.2 关系 26
  2.2.3 图 28
  2.2.4 规则 30
  2.2.5 通用机制 31
  2.2.6 uml标准通用机制 34
 2.3 uml其他内容 40
  2.3.1 uml的体系结构 40
  2.3.2 uml建模流程 41
  2.3.3 uml的应用领域 42
 2.4 uml 2.0概述 42
 2.5 思考与练习 44
第3章 uml建模工具 45
 3.1 使用建模工具需知 46
  3.1.1 建模工具的作用 46
  3.1.2 选择建模工具的方法 47
  3.1.3 常用建模工具 48
 3.2 visio 2010 49
  3.2.1 visio 2010简介 49
  3.2.2 实战——绘制论坛系统的用例图 51
 3.3 enterprise architect 8 54
  3.3.1 enterprise architect 8简介 54
  3.3.2 实战——绘制论坛系统的类图 57
 3.4 powerdesigner 16.5 61
  3.4.1 powerdesigner简介 62
  3.4.2 实战——安装
  powerdesigner 16.5 63
  3.4.3 实战——绘制活动图 65
  3.4.4 实战——生成模型报告 68
  3.4.5 实战——对mysql进行反向工程 70
 3.5 思考与练习 73
第4章 用例图 75
 4.1 用例图简介 76
 4.2 用例图的构成 78
  4.2.1 系统 78
  4.2.2 参与者 79
  4.2.3 用例 79
  4.2.4 关系 80
 4.3 使用参与者 81
  4.3.1 参与者的确定 81
  4.3.2 参与者的使用 82
 4.4 用例的使用 83
  4.4.1 识别用例 83
  4.4.2 用例描述 87
 4.5 关系 88
  4.5.1 关联关系 88
  4.5.2 泛化关系 89
  4.5.3 包含关系 90
  4.5.4 扩展关系 91
 4.6 实战——图书馆管理系统用例图 92
 4.7 思考与练习 97
第5章 类图 101
 5.1 类图和元素 102
  5.1.1 类图概述 102
  5.1.2 类 104
  5.1.3 抽象类 109
  5.1.4 接口 109
 5.2 依赖关系 110
  5.2.1 依赖关系概述 110
  5.2.2 依赖关系分类 111
 5.3 关联关系 113
  5.3.1 关联关系概述 113
  5.3.2 常见的关联 118
  5.3.3 聚合关联 121
  5.3.4 组合关联 122
  5.3.5 建立关联 123
 5.4 泛化关系 123
  5.4.1 泛化关系概述 124
  5.4.2 常用的泛化 125
  5.4.3 泛化集 126
  5.4.4 泛化约束 127
 5.5 实现关系 128
 5.6 类图建模步骤 130
 5.7 实战——构建病房监护系统的类型 131
 5.8 思考与练习 133
第6章 对象图和包图 137
 6.1 了解对象 138
  6.1.1 对象概述 138
  6.1.2 对象符号 139
 6.2 对象图 142
  6.2.1 对象图概述 142
  6.2.2 绘制和阅读对象图 143
  6.2.3 使用对象图建模 144
 6.3 对象图和类图 144
 6.4 实战——绘制订单管理系统的对象图 145
 6.5 了解包 146
  6.5.1 包概述 146
  6.5.2 包的符号 147
 6.6 包图 149
  6.6.1 包图概述 149
  6.6.2 包图分类 150
  6.6.3 包导入和包合并 152
  6.6.4 使用包图建模 154
  6.6.5 包图设计原则 154
 6.7 实战——绘制剧院系统的包图 157
 6.8 思考与练习 159
第7章 状态机图 161
 7.1 状态机图简介 162
  7.1.1 状态机概述 162
  7.1.2 状态机标记 163
  7.1.3 状态类型 165
  7.1.4 状态机图的应用 166
 7.2 转移 167
  7.2.1 转移简介 167
  7.2.2 事件 168
  7.2.3 动作 170
  7.2.4 活动与延迟事件 171
  7.2.5 转移的类型 172
 7.3 组合状态 174
  7.3.1 顺序状态 174
  7.3.2 并发状态 174
  7.3.3 同步状态 175
  7.3.4 历史状态 175
  7.3.5 子状态机引用 176
 7.4 实战——自动存取款系统状态机图 178
 7.5 思考与练习 180
第8章 活动图 181
 8.1 活动图的基本概念 182
  8.1.1 活动图的定义 182
  8.1.2 活动图的作用 182
  8.1.3 活动图的主要元素 183
  8.1.4 理解活动与动作 184
  8.1.5 活动图与状态图的区别 186
 8.2 活动图的元素详解 186
  8.2.1 动作状态 186
  8.2.2 活动状态 186
  8.2.3 开始和结束状态 187
  8.2.4 分支与合并 188
  8.2.5 分叉与汇合 190
  8.2.6 对象流 191
  8.2.7 泳道 192
 8.3 活动转换 193
  8.3.1 转移 193
  8.3.2 判定 194
  8.3.3 发送和接收信号动作 195
  8.3.4 事件和触发器 195
  8.3.5 可中断区间 196
  8.3.6 异常 197
 8.4 实战——活动图的应用 198
 8.5 思考与练习 200
第9章 顺序图和时间图 203
 9.1 顺序图简介 204
 9.2 顺序图的构成 205
  9.2.1 对象 205
  9.2.2 生命线和激活期 208
  9.2.3 消息 209
  9.2.4 序号 210
  9.2.5 参数 212
  9.2.6 激活期规范 213
 9.3 消息类型 217
  9.3.1 同步消息 217
  9.3.2 异步消息 218
  9.3.3 反身消息 219
  9.3.4 接收发送消息 220
  9.3.5 消息分支和从属流 220
 9.4 组合片段 222
  9.4.1 组合片段简介 222
  9.4.2 选项组合片段 224
  9.4.3 备选组合片段 225
  9.4.4 循环组合片段 226
  9.4.5 引用组合片段 227
 9.5 时间图 228
  9.5.1 时间图概述 228
  9.5.2 时间图的构成 229
  9.5.3 时间约束 234
  9.5.4 替代表示法 235
 9.6 实战——团购系统顺序图 236
 9.7 思考与练习 241
第10章 通信图和交互概览图 245
 10.1 通信图简介 246
  10.1.1 通信图概述 246
  10.1.2 对象与类角色 247
  10.1.3 关联角色与链接 248
  10.1.4 消息 250
 10.2 消息序号和控制点 251
  10.2.1 消息序号 252
  10.2.2 消息控制点 252
 10.3 创建对象 253
 10.4 消息迭代 253
  10.4.1 对象的迭代 254
  10.4.2 消息的迭代 254
 10.5 交互图 255
 10.6 交互概览图 256
  10.6.1 交互概览图简介 256
  10.6.2 绘制交互概览图 257
 10.7 实战——在线报考系统的交互图 257
 10.8 思考与练习 259
第11章 绘制uml的实现图 261
 11.1 了解组件 262
  11.1.1 组件概述 262
  11.1.2 组件的符号 262
 11.2 组件图 265
  11.2.1 组件图概述 265
  11.2.2 组件间的关系 267
  11.2.3 组件图和类图 268
  11.2.4 实战——绘制组件图 268
 11.3 使用组件图建模 269
  11.3.1 对源代码建模 270
  11.3.2 对可执行体的发布建模 270
  11.3.3 对物理数据库建模 271
  11.3.4 对可适应的系统建模 272
 11.4 了解节点 272
  11.4.1 节点的符号 272
  11.4.2 节点和组件的区别 273
 11.5 部署图 274
  11.5.1 部署图概述 274
  11.5.2 部署图的关系 275
  11.5.3 实战——绘制部署图 276
 11.6 使用部署图建模 278
  11.6.1 对嵌入式系统建模 278
  11.6.2 对客户/服务器建模 279
  11.6.3 对全分布式系统建模 280
 11.7 思考与练习 281
第12章 uml到关系型数据库的映射 285
 12.1 关系型数据库与uml模型 286
  12.1.1 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 286
  12.1.2 uml模型 286
 12.2 基本结构映射 287
  12.2.1 主键的生成 287
  12.2.2 属性类型到域的映射 288
  12.2.3 属性到列的映射 289
 12.3 泛化关系的映射 289
  12.3.1 所有类的映射 289
  12.3.2 除无属性外类的映射 291
  12.3.3 父类属性下移 291
  12.3.4 子类属性上移 292
  12.3.5 映射方法比较 293
 12.4 关联关系的映射 294
  12.4.1 一对一关联的映射 294
  12.4.2 零或一对一关联的映射 295
  12.4.3 一对多关联的映射 295
  12.4.4 多对多关联的映射 297
  12.4.5 聚合和组合关系的映射 298
  12.4.6 映射时应避免的情况 298
 12.5 完整性与约束检查 299
  12.5.1 父表的约束 300
  12.5.2 子表的约束 301
 12.6 其他相关问题 302
  12.6.1 存储过程 302
  12.6.2 触发器 302
  12.6.3 索引 303
 12.7 实战——软件公司uml模型的映射 303
 12.8 思考与练习 305
第13章 uml与统一过程 309
 13.1 软件开发过程简介 310
 13.2 定义和理解软件工程的过程 311
 13.3 软件成熟标准:cmm 311
  13.3.1 使用cmm的意义 311
  13.3.2 cmm等级 312
  13.3.3 cmm框架 314
  13.3.4 cmm结构 315
 13.4 rup简介 316
  13.4.1 使用rup的意义 316
  13.4.2 什么是rup 317
  13.4.3 rup的特点 318
  13.4.4 rup六大开发经验 320
 13.5 rup二维开发模型 321
  13.5.1 时间维 322
  13.5.2 rup的静态结构 324
 13.6 rup工作流程 326
  13.6.1 初始阶段 326
  13.6.2 细化阶段 327
  13.6.3 构造阶段 328
  13.6.4 交付阶段 329
 13.7 rup的核心工作流 329
  13.7.1 商业建模 329
  13.7.2 需求 329
  13.7.3 分析和设计 331
  13.7.4 实现 332
  13.7.5 测试 332
  13.7.6 部署 333
  13.7.7 配置和变更管理 333
  13.7.8 项目管理 334
  13.7.9 环境 334
 13.8 如何在过程中使用uml 334
  13.8.1 以架构为中心 334
  13.8.2 用例驱动 335
  13.8.3 uml对迭代开发的支持 335
  13.8.4 uml图与工作流程之间的关系 336
 13.9 思考与练习 336
第14章 uml与java语言映射 339
 14.1 模型映射为java的实现 340
  14.1.1 转换为java类 340
  14.1.2 转换原则 341
 14.2 实现常见关联 342
  14.2.1 基本关联 342
  14.2.2 强制对可选或者强制关联 343
  14.2.3 可选对可选关联 344
  14.2.4 可选对多关联 345
  14.2.5 强制对多关联 346
  14.2.6 多对多关联 346
  14.2.7 关联类的实现 347
  14.2.8 聚合关联的实现 348
  14.2.9 组合关联的实现 348
 14.3 实现泛化 349
 14.4 特殊模型的映射 350
  14.4.1 包 350
  14.4.2 接口 350
  14.4.3 枚举 352
 14.5 实战——类图与java的工程化 352
  14.5.1 正向工程 352
  14.5.2 逆向工程 355
 14.6 思考与练习 357
第15章 uml与设计模式 359
 15.1 了解模式 360
 15.2 软件设计模式 360
  15.2.1 了解设计模式 360
  15.2.2 设计模式的诞生 362
  15.2.3 设计模式的原则 363
  15.2.4 设计模式的分类 364
 15.3 设计模式的元素 366
  15.3.1 关键元素 366
  15.3.2 其他元素 367
 15.4 创建型模式 367
  15.4.1 了解创建型模式 368
  15.4.2 简单工厂模式 368
  15.4.3 工厂方法模式 372
  15.4.4 抽象工厂模式 375
  15.4.5 单例模式 380
  15.5 结构型模式 384
 15.5.1 了解结构型模式 384
  15.5.2 适配器模式 385
  15.5.3 外观模式 388
 15.6 观察者模式 390
  15.6.1 了解观察者模式 390
  15.6.2 实战——自定义观察者模式 391
 15.7 思考与练习 393
第16章 即时通信系统 395
 16.1 系统建模概述 396
  16.1.1 系统开发的背景 396
  16.1.2 系统建模的基本步骤 396
  16.2 系统分析 397
  16.2.1 系统结构 397
  16.2.2 需求分析 398
 16.3 用例图 398
  16.3.1 确定参与者 399
  16.3.2 确定用例 399
  16.3.3 绘制系统用例图 400
 16.4 静态图 402
  16.4.1 即时通信类 402
  16.4.2 即时通信类图 404
 16.5 行为图 405
  16.5.1 行为分析 405
  16.5.2 用户聊天的活动图 406
  16.5.3 可疑言论处理活动图 406
 16.6 交互图 408
  16.6.1 用户登录顺序图 408
  16.6.2 离线消息顺序图 409
  16.6.3 言论处理顺序图 409
  16.6.4 在线通信顺序图 410
  16.6.5 交互概览图 411
 16.7 组件图 412
附录 各章思考与练习答案 415
展开全部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