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幽僻处可有人行?-事件 文学 电影阅读经验-(全三册)

幽僻处可有人行?-事件 文学 电影阅读经验-(全三册)

作者:张志扬著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时间:2015-01-01
开本: 32开 页数: 960
读者评分:4分1条评论
本类榜单:艺术销量榜
中 图 价:¥92.9(7.2折) 定价  ¥129.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幽僻处可有人行?-事件 文学 电影阅读经验-(全三册) 版权信息

  • ISBN:9787208125551
  • 条形码:9787208125551 ; 978-7-208-12555-1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幽僻处可有人行?-事件 文学 电影阅读经验-(全三册) 本书特色

张志扬是中国哲学界真正具有原创性思想的学者,他*先提出"存在哲学"、"语言哲学"、"政治哲学"、"创伤记忆"等哲学概念,一直暗暗引领中国哲学思潮的风起云涌,却又抱持独有的清醒独立,堪称汉语思想界*受敬重的书写者.
《幽僻处可有人行?——事件·文学·电影阅读经验》包括三本首次结集出版的散文集——《记忆中的影子回旋曲——事件阅读经验》、《维罗纳晚祷的钟声——小说阅读经验》和《e弦上的咏叹调——电影阅读经验》,书中,张志扬谈他传奇而曲折的生命历程、谈他阅读小说和电影的所思所感,彰显其哲学与生命相互碰撞的独特气质,同时展现了他作为一代学人引导者的一生,可谓罕有而可贵的私人记忆读本.

幽僻处可有人行?-事件 文学 电影阅读经验-(全三册) 内容简介

★ 汉语思想界*受敬重的书写者之一,张志扬先生三本私家记忆散文首次结集;
★ 陈家琪、邓晓芒、陈嘉映、刘小枫、赵越胜、孙周兴等一代学人公认的永远的"大哥";
★ 随书附赠别册,特别收入2011年度十大好书《燃灯者》作者、旅法人文学者赵越胜先生两万字长文,温情回顾三十年手足之情,讲述那一代人的情感记忆,感人至深;
★全书由设计师陆智昌操刀设计,首版即以精装版面世.
★ 10岁解放,20岁失学,30岁坐牢,40岁入翰林,50岁南迁,天之涯,海之角……人生、文学、电影三重妙门之内,尽是一位思想放逐者关于阅读的私家记忆相关推荐:
※《思想的浮冰》(思考中国文明新立场,熬出中国文化新传统!清华国学院刘东教授"再造传统"的*新力作)
※《再造传统:带着警觉加入全球》(*具全球眼光的中国文化宣言:中国的未来取决于我们如何再造传统!清华国学院刘东教授十年磨一剑的忧思之作)※《我生有涯愿无尽——漱溟自述文录》(增订再版本)(独家授权,梁漱溟*完整的自传,历时27年编纂,5次增删的*后定本!纪念梁漱溟诞辰120周年!)

幽僻处可有人行?-事件 文学 电影阅读经验-(全三册) 目录

《记忆中的影子回旋曲——事件阅读经验》

目 录

一九八○年前

 进入“文革”的身份:红,还是黑?—“文革叙事”三则

 没有寄出的家书——摘自《狱中诗简十六首》

 记忆中的“影子回旋曲”

 奢侈的浪漫曲——记忆中的“影子回旋曲”之二

 追求美在性格的选择与形成中的作用—《人的沉思》之二

 从坐相看江湖中人——游记之一

 1966 年天安门记忆

 记忆中的一次忏悔

二十世纪*后二十年

 垂帘——海、高跟鞋、垂帘

 炊烟

 夜的葬礼——听“七步鸟”叫

 审美代启蒙——回忆上世纪80 年代初的“思想解放”为何“审美代启蒙”

 忌恨

 不避讳者的旁白

 象征交换与死亡

 “忏悔”的皈依

 “我留着我的心在海德堡”——旅欧札记之二

二十一世纪*初十年

 读“ 衰落”

 给母亲画像——在母亲临终的日子

 一段并不遥远的美学个案

 读越胜《燃灯者》有感

 拣尽寒枝不肯栖……

 “梦后”——听米沙· 迈斯基的大提琴

 维纳斯断臂之谜——萌萌的问题意识

《维罗纳晚祷的钟声——文学阅读经验》

目 录

读小说

 维罗纳晚祷的钟声——读康· 巴乌斯托夫斯基《夜行的驿车》

 无常的毁灭与不朽的生命——读毛姆《月亮和六便士》有感于个性和天才

 生存的两难处境——读易卜生《罗斯莫庄》

 卡夫卡距离——读卡夫卡《城堡》、《法门》、《圣旨》

 心灵为何焦灼?——读茨威格《心灵的焦灼》

 托尔斯泰走了——读茨威格《逃向苍天》

 走出性的两难——王振武周年忌日与振武谈《古歌》

 记取:超越死亡的与宽恕的……——从西蒙《我生命中那段忧伤的故事》说起

 关于《当代中国长篇小说创作的现状及其问题》的信

读艺术

 在返回感觉之根的途中—解柯尔维尔不可言说的焦虑

 拒斥与神秘—评谷文达及其解读者

 尺度与参照—关于解构主义、后现代主义的问答二则

 “把割伤手的刀包扎起来”—读波伊斯的装置艺术

 用什么眼光看刘一原的“心象风景”?

 抽象:自由,气韵,自由气韵?

 “现代舞”还原只有一种路向吗?——从“中国现代舞路向”的评论看“思维语言定式”

 技术全球化时代,艺术空间在哪里?

e弦上的咏叹调——电影阅读经验》

目 录

母亲的死

 视觉与思索——读《去年在马里昂巴德》与《放大》

 找一个理由就能活——读《乡村医生》

 性,活着的死亡意象——读电影《本能》的事实陈述

 e 弦上的咏叹调——辨析《一颗冬天的心》中的两个音质

 死去的是美黛莲——读《鹅毛笔》

 电影《2046》印象

 谁来忏悔?——读absolution

 阴郁的礼拜天(gloomysunday)—读《布达佩斯之恋》

 《暗算》中的不解之密—三个临风者之死

 “升腾与坠落”:“二战”影片个案比较——德国占领下的法国与日本占领下的中国

 肉体:没有灵魂的书写 灵魂:没有肉体的朗读

——小说《朗读者》与电影《生死朗读》 的一个西方传统隐喻

 理想与罪——《香水》的象征域

 机器人的梦空间(梦境也难逃?)

 ——《盗梦空间》与《山楂树之恋》随感

 饥饿游戏——新罗马帝国的“罗马斗兽场”

 西方影视政治伦理——电影札记

展开全部

幽僻处可有人行?-事件 文学 电影阅读经验-(全三册) 相关资料


  张志扬的学术生涯始于改革开放,八十年代中期从湖北省社科院调至湖北大学,受命支撑该校德国哲学研究所,九十年代初南下海南大学,与友人共同筹建海大社科中心,教书育人至今。凭靠狱中修炼得来的德国古典哲学功力,张志扬在八、九十年代致力研究德国现象学和存在哲学;2000年后,张志扬的思索进一步在政治哲学、诸神学与哲学之间展开,用他自己的话说:哲学向政治哲学——用语言两不性去西方本体形而上性;政治哲学向诸神之学——用古今之争背后的诸神之争去西方一元一神性;诸神之学向哲学——用元典的无形之道去西方意识形态性。二十多年的学术生涯,狱中学历磨练出来的硬朗思想个性和雕刻时光的独特文风始终担挑着中国哲学思想百年来的艰难重负。



  ——刘小枫



  我觉得,所谓“新时期”以来的三十年多年,中国学术(汉语学术)大有成为西方理论的“跑马场”的味道,各色理论和思潮浩荡而来,且迅速切换,一不小心就掉了队。志扬教授一直没有掉队,而且经常暗暗地起到引领之作用,无论是1980年代的存在哲学(实存哲学),还是后来的语言哲学、宗教哲学,抑或是更后来的政治哲学,志扬教授都十分敏感地把握了学术热点切换的节奏;而同时,他对于这种快速切换又是特别警觉的,而且是反思最多的。这种反思,才是汉语学术自主性之确立的肇始。



  ——孙周兴

幽僻处可有人行?-事件 文学 电影阅读经验-(全三册) 作者简介

张志扬,即墨哲兰,1940年生于武汉,1980年进入学界,1994年南迁海南大学,任职于社会科学研究中心社会伦理思想研究所."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理事,"中国现象学专业委员会"学术委员,浙江大学人文学院、中山大学哲学系、同济大学人文学院兼职教授.自上世纪八十年代"思想解放"以来,其人为学之属乃既坚守学术个性又不断推进问题者.主要研究方向以"清理西方形而上学马厩"为始:
(1)重审西方形而上学的语言之维,得出"语言两不性",即语言既不能证实本体也不能证伪本体,使本体论和虚无主义的所谓"两级摇摆"成为虚假对立;(2)追踪西方哲学史开端裂隙的"阴影之谷",由此发掘其演变的"临界思想"资源,着重描述其"偶在"特性并提出非对立同一的悖论式"偶在论";(3)先是为了消极地作为现代性理论的"检测与防御"机制,(4)后才意识到它的积极意义在于,既能审视还原自居"普世价值"的西方哲学不过是地中海区域以"功能性善"为其属性的"民族文化种性"表现,其向世界推进的"科学进化论"外表是"启蒙主义"实质是"殖民主义"的帝国梦想,又能审视复兴东方民族文化种性之驾驭技术理性或"神性"、或"德性"以救治西方技术化到非人属的物义论倾向.
循此以"归根复命"是焉.

商品评论(1条)
  • 主题:特价买的好书

    买了2次才特价买到书。手续装帧特别好。内容特别是文字表述还是可以感受到五六十年代的遗迹,一些用词是那个时代的特点。所以用来描述其后的社会新事物,新观念,就有遗憾了。

    2016/3/15 23:04:07
    读者:don***(购买过本书)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