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美学何为-现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

美学何为-现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

作者:徐碧辉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4-05-01
开本: 16开 页数: 398
本类榜单:哲学/宗教销量榜
¥37.3(5.4折)?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中 图 价:¥41.4(6.0折)定价  ¥69.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全场折上9折期间 满39元包邮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美学何为-现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 版权信息

  • ISBN:9787516141977
  • 条形码:9787516141977 ; 978-7-5161-4197-7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美学何为-现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 本书特色

     由徐碧辉所著的《美学何为--现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开拓了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的新领域,**次深入系统地总结并反思了20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历程与思想的经验教训,**次全面叙述和分析了实践美学这一曾经影响整个20世纪80年代的社会启蒙思潮、并且至今仍有重大影响的学说。      《美学何为--现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既是对历史的总结与回顾,也是对未来的展望。     

美学何为-现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 内容简介

    由徐碧辉所著的《美学何为--现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既有对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产生发展过程的历史叙述,同时又不单纯是客观叙事,而是把它和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和现代性追求联系起来考察,把它作为中国现代性诉求的一个思想源流之一。这种历史与理论的结合,使得本书能够更为深刻地把握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历史地位、历史使命与历史局限性。

美学何为-现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 目录

**章  20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发展历程与反思
  一 20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发展历程
    (一)20—40年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的酝酿和初创
    (二)50—60年代前期:美的本质大讨论与中国马克思
    主义美学的展开
    (三)70年代末一80年代:实践美学的诞生和中国马克思
    主义美学研究的深化
  二 20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历史反思
    (一)早期:功利主义美学
    (二)中期:认识论美学
    (三)成熟期:实践论美学(实践美学)
第二章  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创立
    ——蔡仪的《新美学》和《新艺术论》
  一 《新美学》
    (一)批判“旧美学”的错误
    (二)美学研究的对象
    (三)“美是典型”
    (四)典型就是“本然的种类范畴”
    (五)认识论美学
    (六)美的种类
  二 《新艺术论》
    (一)论艺术和现实的关系
    (二)艺术与科学
    (三)论艺术典型
第三章  中国当代实践美学(上)
    ——李泽厚实践美学的“二律背反”
  一 从康德的“先验直观”到“人类学历史本体论”的建立
  二 李泽厚实践美学的发展历程
    (一)20世纪50年代后期一60年代前期:实践美学的萌芽与雏形
    ——“实践论”与“自然的人化”的初步提出
    (二)70年代末一80年代前期:实践美学的形成与发展
    ——“主体性”与“积淀”说
    (三)80年代后期以来:实践美学的深入与分化
    ——“情本体”与“人的自然化”的提出
  三 美学:从人类学历史本体论到个体生存论
    (一)作为哲学美学的“实践美学”
    (二)从认识论到实践论
    (三)实践本体论与历史唯物论
    (四)从人类学历史本体论到个体生存论
  四 “主体性”:从人类主体到个体主体
    (一)《批判哲学的批判》——群体主体性的确立
    (二)“主体性哲学”系列提纲——个体主体性
  五 “自然的人化”:从“外在自然的人化”到“内在
    自然的人化”
    (一)“自然的人化”是个实践过程
    (二)“狭义自然人化”与“广义自然人化”
    (三)“外在自然人化”与“内在自然人化”
    (四)“自然的人化”学说的批判与反思
  六 “实践”:从“自然的人化”到“人的自然化”
  七 “积淀”:从“工具本体”到“心理本体”
  八 余论
第四章  中国当代实践美学(下)
    ——朱光潜、蒋孔阳、刘纲纪
  一 朱光潜后期:“艺术是一种生产劳动”
    (一)“物”与“物的形象”
    (二)对世界的“艺术掌握”与“实践一精神掌握”
    (三)“艺术是一种生产劳动”
    (四)“美是一种意识形态”
    (五)对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学习与探索
  二 蒋孔阳:“以实践论为基础、以创造论为核心的
    审美关系说”
    (一)“美是一种社会现象”
    (二)美学研究的出发点:“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
    (三)美的特点:“开放性系统”与“突创性”
    (四)美的本质:“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与“自然的人化”
    (五)美的规定性:“自由的形象”
  三 刘纲纪:“实践批判的存在论美学”
    (一)“美是自由的感性表现”
    (二)“实践本体论”与“实践的人本主义”
    (三)“实践批判的存在论美学”
第五章  20世纪90年代以来关于实践美学的争论
  一 “实践美学”与“后实践美学”之争
  二 “新实践美学”与“后实践美学”的争论
  三 对实践美学和后实践美学的其他批评
    (一)对实践美学的其他批评
    (二)站在第三者的立场对实践美学与后实践美学的双方批评
    (三)对实践美学的客观研究
  四 90年代以后的实践美学状况扫描
    (一)杨恩寰:“美的规律是自由的造形规律”
    (二)朱立元:“走向实践存在论美学”
    (三)张玉能:“重树实践美学的话语威信”
    (四)其他学者对实践美学的辩护
    (五)“实践”概念的辨析
    (六)从实践美学观点出发对具体美学问题的研究
    (七)从实践美学观点出发建构新的美学理论
第六章  生存、实践、自由与异化
    ——对“后实践美学”所混淆的几个基本概念的分析
  一 人类的“生存方式”
  二 美学的“逻辑起点”
  三 “实践”与“异化”
  四 “自由”与“超越”
第七章  和谐社会的美学解读
  一 和谐离不开美
  二 人与自然的和谐:建设生态美
    (一)“生态美”的概念
    (二)人的自然化与自然的本真化
    (三)中国古人的生态智慧
  三 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和谐:“人的自然化”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和谐社会的理想
    (二)生活环境的设计与和谐:走向“自然化”
    (三)人与人的和谐:情暖人间
  四 身心和谐:心理本体
    (一)作为理性积淀的认识、伦理与审美
    (二)工具本体与心理本体
第八章  美学何为
  一 哲学:从“认识何以可能”到“人类何以可能”
  二 美学:从“人活着”到“活得怎样”
  三 历史:从工具本体到情本体
    (一)历史的底蕴——唯物史观的发现
    (二)历史的基础——工具本体
    (三)历史的未来——情本体的建立
本书主要参考资料
后记
展开全部

美学何为-现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 作者简介

徐碧辉,女,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研究员,中华美学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美学》执行主编。1963年出生。1983年四川大学哲学系本科毕业;1990年北京大学哲学系硕士毕业,获哲学硕士学位,导师杨辛教授;1993年北京大学哲学系博士毕业,获哲学博士学位,导师黄楠森教授。同年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工作至今。主要学术成果:《实践中的美学——中国现代性启蒙和新世纪美学建构》,学苑出版社2005年版;《文艺主体创价论》,东北师大出版社1997年版。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