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公共交往与公民教育

公共交往与公民教育

作者:叶飞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出版时间:2014-02-01
开本: 16开 页数: 375
本类榜单:社会科学销量榜
中 图 价:¥35.3(7.2折) 定价  ¥49.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公共交往与公民教育 版权信息

  • ISBN:9787010129945
  • 条形码:9787010129945 ; 978-7-01-012994-5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公共交往与公民教育 本书特色

本书稿分析和探究了当代公民教育的公共性困境,同时提出了以公共交往生活为基础来重构当代公民教育的公共性原则的理论观点。全书共分为六章。**章探讨当代公民教育的公共性困境,分析公民教育存在的基本问题。第二章致力于探讨“公共交往”的概念内涵和学术渊源,提出基于“公共交往”来重构当代公民教育的基本论点。第三章引入“治理”理念,以肯定教师和学生的平等交往,支持学生在学校组织中的治理主体地位。第四章探讨了师生交往的公共性建构,鼓励教师与学生在学校生活中展开真正意义上的公民交往。第五章探讨了建构学校公民共同体,发展学校生活的公共性。第六章提出公民课程应回归于交往生活实践,以此来培育学生的公民品质。

公共交往与公民教育 内容简介

本书分析和探究了当代公民教育的公共性困境,同时提出了以公共交往生活为基础来重构当代公民教育的公共性原则的理论观点。全书共分为六章。**章探讨当代公民教育的公共性困境,分析公民教育存在的基本问题。第二章致力于探讨“公共交往”的概念内涵和学术渊源,提出基于“公共交往”来重构当代公民教育的基本论点。第三章引入“治理”理念,以肯定教师和学生的平等交往,支持学生在学校组织中的治理主体地位。第四章探讨了师生交往的公共性建构,鼓励教师与学生在学校生活中展开真正意义上的公民交往。第五章探讨了建构学校公民共同体,发展学校生活的公共性。第六章提出公民课程应回归于交往生活实践,以此来培育学生的公民品质。

公共交往与公民教育 目录

引言 
**章当代公民教育的公共性困境 
**节公民教育的价值困境:公共价值的“遮蔽” 
一、公民教育的公共德性与个体善性的混淆 
二、公民教育的“应然规范”与“实然规范”的分裂 
三、公民教育的权利导向与责任导向的失衡 
四、公民教育的公共价值与公共生活的背离 
第二节公民教育的组织困境:基于公共性匮乏的分析 
一、学校组织的权力运作:“权力”对“权利”的压制 
二、学校组织的管理逻辑:“控制”对“治理”的取代 
三、学校组织的“工厂”隐喻:私益性与公益性的失衡 
四、学校组织成为公民生活的障碍 
第三节公民教育的教学困境:公民认知与实践的疏离 
一、公民认知与公民实践的疏离 
二、公民个体与公民社会的疏离 
第四节公民教育的个体化困境:竞争性个人主义与“孤独”的公民 
一、现代学校与竞争性个人主义 
二、“孤独的公民”与公共冷漠 
三、学校生活空间:公共关怀的“隐退” 
第五节公民教育的教师观念困境:教师职业“公共使命”的式微 
一、教师职业的“私事化”对“公共性”的贬斥 
二、教师职业的“技术理性”对“公共理性”的压抑 
三、教师职业的“阐述者”角色对“批判者”角色的取代 
第二章公民教育的公共性建构:基于公共交往的分析 
**节“公共交往”的学术渊源与理论内涵 
一、“公共交往”的学术渊源 
二、“公共交往”的理论内涵 
三、“公共交往”作为公民教育的实践基础 
第二节公共交往的四维功能及其公民教育意蕴 
一、公共交往的“对话一理解”功能与公民教育的理解性 
二、公共交往的“理性一行动”功能与公民教育的行动性 
三、公共交往的“客我一主我”功能与公民教育的转化性 
四、公共交往的“反思一批判”功能与公民教育的批判性 
第三节学校教育中的“公共交往”与公民品质的培育 
一、学校“公共交往”的类型分析 
二、学校公共交往的“四维”建构 
三、通过公共交往促进公民品质的培育 
第四节学校交往生活的公共性建构:基于公共领域理论的分析 
一、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理论 
二、学校交往空间作为“准公共领域” 
三、学校交往生活的公共性建构 
第三章公共交往与学校组织的治理型变革 
**节学校组织的“治理”构想 
一、“治理”的理论内涵 
二、学校组织的“治理”理念 
三、学校“治理”与公民教育的交互关系 
四、“治理”视域下的公民教育建构 
第二节学校组织的管理逻辑:从“控制”走向“治理” 
一、学校组织的治理逻辑:对控制逻辑的反抗 
二、学校管理者、教师与学生的交往关系:基于治理的分析 
三、走向治理的学校组织:公民交往生活的建构 
第三节学校组织的权力分享:从“独占性权力”走向“共享型权力” 
一、学校组织的“独占性”权力结构与公民教育的困境 
二、“治理”的愿景:多元互动的权力共享观 
三、向学生“赋权”:学校组织权力共享的实践策略 
第四章公共交往与师生关系的公共性建构 
**节师生交往的公共性建构:从“扭曲交往”走向“协商交往” 
一、扭曲的师生交往与学校生活的“去公共性” 
二、师生交往的协商民主性:公民教育的必然要求 
三、师生的协商交往:理性规则的分析 
四、师生交往:从“扭曲交往”走向“协商交往” 
第二节作为“转化性知识分子”:教师在公民教育中的角色担当 
一、教师作为有限度的“转化性知识分子” 
二、教师作为知识分子在公民教育中的角色担当 
三、教师通过“转化性”重建学校生活空间的公共性 
第三节师生交往的对话性建构:超越“技术理性”旨趣 
一、师生交往的“技术理性”旨趣 
二、师生交往的对话性实践:超越“技术理性”旨趣 
三、走向对话性实践:师生交往关系的三维建构 
第五章公共交往与公民共同体的培育 
**节学校交往生活的公共性与公民共同体的构建 
一、整体主义和产业主义的教育路径:“虚幻的”共同体意识 
二、公民共同体:公共价值的沟通与共享 
三、公民共同体:重建自我、他者与学校生活 
第二节超越“孤独”的公民:构筑学校的公民共同体 
一、构筑课堂生活的共同体实践‘ 
二、构筑民主的学校公共生活 
三、构筑学校生活与社区生活的有效联结 
第三节对抗“公共冷漠”:参与式公民教育与共同体精神的培育 
一、公共冷漠与公民不参与 
二、参与式公民教育:内涵、意义与必要性 
三、参与式公民教育与共同体精神的培育 
第六章公共交往与公民课程 
**节公民课程作为一种交往实践活动 
一、对公民课程内涵的两种不同理解 
二、对公民课程的“学科知识模式”的反思 
三、公民课程作为一种交往实践活动 
四、公民课程:构筑公共性的交往生活实践 
第二节协商交往与协商课程 
一、“协商课程”的提出及其意义 
二、协商课程的基本理念 
三、协商课程的实践建构 
第三节服务式交往与公民服务课程 
一、“公民服务课程”的内涵与意义 
二、“公民服务课程”的公民教育功能 
三、基于“社区服务”理念的公民课程建构 
第四节社团交往与公民社团课程 
一、公民社团课程的内涵与意义 
二、公民社团课程的公民教育功能 
三、基于“社团交往”理念的公民课程建构 
附录 
参考文献 
索引 
后记
展开全部

公共交往与公民教育 作者简介

叶飞(1982— ),浙江省庆元县人,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获博士学位;现为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南京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专职研究人员,主要研究方向:德育原理、教育基本理论。主持和承担了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等多个省部级项目;在《教育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高等教育研究》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50余篇;出版个人学术专著《现代性视域下的儒家德育》,同时参与了多部学术著作的编撰工作。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