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英语学习者认同的发展:涉外文科院校本科四年跟踪研究

英语学习者认同的发展:涉外文科院校本科四年跟踪研究

作者:边永卫著
出版社: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3-08-01
开本: 23cm 页数: 238
本类榜单:外语销量榜
中 图 价:¥28.5(7.3折) 定价  ¥39.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英语学习者认同的发展:涉外文科院校本科四年跟踪研究 版权信息

  • ISBN:9787313101679
  • 条形码:9787313101679 ; 978-7-313-10167-9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英语学习者认同的发展:涉外文科院校本科四年跟踪研究 本书特色

边永卫编著的《英语学习者认同的发展--涉外文科院校本科四年跟踪研究》基本理论框架是Wenger(1998)的“认同形成与发展理论”,重要的理论概念包括协商能力、认同过程、想像共同体等。材料分析突显三种典型的学习者认同发展轨迹:一、立足于大学不久将来的现实共同体,成为英语学习好的大学生;二、展望未来发展的想像共同体,成为英语能力强的备选人;三、在兼容多种英语文化元素的中国文化共同体中,成为多元文化人。

英语学习者认同的发展:涉外文科院校本科四年跟踪研究 内容简介

本书提请英语教学在注重基本语言技能的同时,要重视提升学生的多元文化意识,并关注他们的想象共同体,提高其协商能力,让学生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实现“真正的自我”。

英语学习者认同的发展:涉外文科院校本科四年跟踪研究 目录

绪论**章 语言认同研究:结构观与建构观的对话 **节 认同结构观 一、经典社会语言学理论中隐含的认同结构观 二、二元对立的社会认同理论 三、语言与认同结构观 四、语言学习与认同结构观 五、认同结构观发展趋势 第二节 语言与认同建构观 一、话语建构社会现实 二、语言行为即认同行为 三、惯习、文化资本与自我认同 四、反思性理解的自我认同 五、语言与社会文化的建构 六、实践共同体与认同 七、投资、想像共同体与认同 八、认同建构观发展趋势 第三节 中国学者的语言学习者认同研究 第四节 国内外认同研究发展趋势第二章 理论框架与研究设计 **节 研究的理论框架 一、基本理论框架:认同过程与协商能力 二、重要概念释义 第二节 研究问题及理论概念的操作性定义 一、研究问题 二、理论概念的操作性定义 第三节 研究设计与方法 一、学校概况与英语课程设置:研究对象的特殊性 二、研究工具:研究材料的采集 三、材料分析方法:以质的材料分析为主,量的材料分析辅助支持 四、研究伦理:维护学生权益、保护学生隐私 五、多维的研究者认同:教师、在读博士生、研究材料采集人第三章 英语学习者认同发展轨迹 **节 成为英语上有自信的大学生:级别不一的协商能力与刻意的强求 一、基础阶段成为英语学习好的大学生 二、高年级阶段成为有英语使用自信的大学生:二级或者由三级提升至二级协商能力的结果 三、量的材料的印证:自信先降后升,尔后至不显著 四、小结:自信的愿景与协商能力密不可分 第二节 成为英语能力强的备选人:级别不一的协商能力与有意识的争取 一、基础阶段的考生认同:认同的复杂性与相应级别的协商能力 二、高年级阶段的考生认同:认同的积极与消极以及二级协商能力,伴有一级协商能力的闪现 三、量的材料的印证:基础阶段成绩动机显著上升;四年中信息媒介、 个人发展动机居高不下 四、小结:英语能力强的界定与各种级别的协商能力有关联 第三节 成为多元文化人:一级协商能力中无意识问的建构 一、替代性文化认同变化:由浅人深 二、增补性文化认同变化:自少到多 三、复苏性文化认同变化:高年级阶段凸显 四、量的材料的印证:四年中替代性文化认同变化显著上升 五、小结:学生的多元文化人想像认同的建构与一级协商能力关系紧密第四章 结论 **节 英语学习者认同的发展轨迹 一、三种凸显的英语学习者认同:各级别协商能力的功效 二、同类认同研究比较:同与异 第二节 认同发展中的想像共同体与协商能力 第三节 认同发展与素质教育:提升协商能力、开拓思想领域 第四节 认同发展研究的局限:特定历史背景、材料的采集与整理和人文环境的客观限定 第五节 认同研究者痛并快乐的多方位成长:与协商能力的提升密不可分附录 一、常用学术术语及释义(按拼音顺序排列) 二、Norton教授访谈录:聚焦于“想像共同体” 三、访谈和日记研究材料中研究对象的信息对应表 四、大学生英语学习与自我认同变化的调查问卷 五、英语学习日记题目 六、王远日记样本 七、教学备忘录样本 八、班会实践活动反思 九、日记批改时的研究者备忘录 十、研究关系反思 十一、任晓东一年级**次访谈样本参考文献后记
展开全部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