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区域与全球的互动-明代至民国的中国东南文学考察

区域与全球的互动-明代至民国的中国东南文学考察

作者:苏文菁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3-08-01
开本: 16开 页数: 429
本类榜单:文学销量榜
中 图 价:¥54.0(7.2折) 定价  ¥75.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区域与全球的互动-明代至民国的中国东南文学考察 版权信息

  • ISBN:9787301162569
  • 条形码:9787301162569 ; 978-7-301-16256-9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区域与全球的互动-明代至民国的中国东南文学考察 本书特色

首先,“明代至民国文学发展”这样一个线性的时间概念如何在“中国东南沿海”这么一个地域空间的概念上进行 第二,我们梳理了“中西文化观念”如何从“对立、并行”到“西方现代”优于“东方一传统”的过程,我们意识到现代汉语在构建这个“过程”中的作用,那么,我们将用什么样的语言来还西方经验以原有的特殊性 第三,从传统的人文学科看,援引经典作者或经典作品是证明自我学理基础的重要方法;而在传统经典的视野里,“中国东南沿海”区域文化的独特性则是典型的中华文明强大农业文化的“灯下黑区域”。我们将从何处获取一种新的方法论的力量呢 **个问题之所以作为一个问题提出,《区域与全球的互动--明代至民国的中国东南文学考察》笔者苏文菁觉得大概是个人学识局限的问题。本人在几十年的教坛生涯里,所主讲的几门课都与“史”相关:从“外国文学史”、“西方文论发展史”到“比较文学发展概论”,一种线性的、因果关系的、普适性的发展是这些学科给予的思维定式……

区域与全球的互动-明代至民国的中国东南文学考察 内容简介

  《区域与全球的互动:明代至民国的中国东南文学考察》主要内容包括:他者之镜——外国人眼中的福建形象、海洋文明——中国东南沿海的文化特征、新文学传统——传统资源与外来文化之间的整等。

区域与全球的互动-明代至民国的中国东南文学考察 目录

绪论
**章 他者之镜——外国人眼中的福建形象
第二章 海洋文明——中国东南沿海的文化特征
第三章 新文学传统——传统资源与外来文化之间的整
第四章 东学西渐——向西方传播中国文明
索引
展开全部

区域与全球的互动-明代至民国的中国东南文学考察 节选

  福建是中国从海路实现与其他国家交往的主要区域,也是其他国家认识中国的**窗口。历史以来,作为中国在海外*具知名度的省份之一,西方人的“福建形象”是“中国形象”具有突出个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西方中国形象”又构成了解“福建形象”的前提条件。  许多外国人或亲临福建,或通过海外经商的闽人间接了解福建,他们留下许多关于福建的文本。这些文本既是文本创作者言说福建的结晶,也是其他人遥想福建的原材料。不同时期、不同文化背景的外国“注视者”以不同的角度言说福建。复杂多元的福建像一面多棱镜折射出“他者”的多重视角,构建出一系列在中西交流史和世界文明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立体多面的福建形象。  大规模地翻译为深化研究提供了丰富的文本基础,中国内地学术界关于“西方中国形象”的研究,产生了大量的研究成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西方中国形象”史进行梳理:代表作有周宁《西方传说和学说中的中国形象》、姜智芹《欲望化他者:西方文学中的中国形象》等。  (二)分国别对中国形象进行分析:代表作有钱林森主编的《外国作家与中国文化》丛书、孟华《从艾儒略到朱自清:游记与“浪漫法兰西”形象的生成》等。  (三)针对某一特定时段西方中国形象的分析:崔丽芳《被俯视的异邦——19世纪美国传教士著作中的中国形象研究》、祝春亭《明清时期西方人眼里的中国形象》等。  (四)对具体作家、作品中的中国形象进行分析:代表作有唐琼《芥川龙之介和中国形象》、姜智芹《哥尔斯密笔下的中国形象》等。  (五)从“套话”的角度分析中国形象:霍小娟《被消音历史的“复声”——从中谈起》、周宁《20世纪初西方的“黄祸”恐慌》等。  (六)从某一中国人物形象作为切人点进行分析的:代表作有葛桂录《“黄祸”恐惧与萨克斯·罗默笔下的傅满楚形象》等。  (七)自20世纪90年代末期,大陆学术界出现了针对中国某一区域的区域形象研究:其代表作有叶向阳的博士论文《17、18世纪英国来华游记中的中国形象》、吴健熙《美国报人鲍威尔眼中的上海》等。  纵观以上“中国形象”形象研究,绝大部分研究成果将“中国”限定为“农耕文明的中国”,把中华文明所涵盖的游牧文明、海洋文明等多样文明因素排除在研究视野之外。因此,在解读“中国形象”之时往往陷入了“农耕文明”一元论的死角,遮蔽了中华文明是由多元文化交融而成的事实,也忽视了西方对中国不同区域文明特殊性的展现。  面对全球化对各个民族、国家文化特质的挤压与消融,“区域化”作为全球化的有力补充引起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区域化”强调的是某一区域区别于其他区域的文化特质,鲜明的区域特色成为在全球化语境中认识自我、突出自我的重要标志。在其他领域,不少大陆学者已经开始了对区域文化的关注。比较文学中国形象领域的区域研究起步较迟,但发展势头良好,虽然只是为数不多的几篇文章,却为“中国形象”指明了不同于以往研究的新方向。  中国区域形象研究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两地,这是中华文明非常具有代表性的区域;却忽视了另一个在外国人眼中具有高知名度,并能够代表不同于主流中原农耕文明形态的区域——福建。  ……

区域与全球的互动-明代至民国的中国东南文学考察 作者简介

  苏文菁,博士。福州大学闽商文化研究院教授、院长,北京大学特约研究员。曾在福建师范大学、美国康奈尔大学任教。出版《华兹华斯诗学》等学术专著多部。主要从事比较文学、区域文化和礼仪社会学等学科的研究。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浏览历史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