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观众心理学

作者:余秋雨著
出版社: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时间:2013-08-01
开本: 16开 页数: 227
本类榜单:文学销量榜
中 图 价:¥26.6(7.0折) 定价  ¥3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观众心理学 版权信息

  • ISBN:9787535468550
  • 条形码:9787535468550 ; 978-7-5354-6855-0
  • 装帧:75g轻型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观众心理学 本书特色

  中国**本从观众心理入手,系统地研究戏剧家如何了解观众、适应观众、征服观众、提高观众等问题的专著。余秋雨认真钻研了以德国为基础的接受美学和艺术心理学,融会贯通后,由此编成一部教材,并把长期被滥捧或狂贬所歪曲的中国艺术,作为与接受美学碰撞的重要素材。为了避免过于抽象,举了古今中外艺术家的实践来证明。作为学科,它们是新的,但作为学科所传达的审美心理范畴,却从人类拥有艺术以来就一直在发挥作用。因此,它们与艺术实践的遇合,将会两相滋养:既让艺术获得全新的思维高度,又让学术获得悠久的感性支援。

观众心理学 内容简介

  ★ 本书曾获“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著作奖”。   ★ 当代美学的起点是"接受美学",也就是审美心理美学。本书是中国在这一领域的奠基之作。   余秋雨编写这部教材的主旨在于:为艺术表现寻找观众的心理依据。   这个主旨的衍生成果,必然是为艺术表现找到美学自觉。

观众心理学 目录

心理美学引论

一 什么是心理美学

二 心理美学的立足点

三 对&"观众&"的误解

四 &"正常观众&"

五 心理美学的首要范畴

六 心理美学中的悲剧美和喜剧美

七 悲剧美为何发生转型

八 喜剧美为何不适合情感投入

九 这一对范畴融合了

十 又从心理学通达了哲学

十一 审美心理机制

十二 以&"注意&"为例

十三 随意注意

十四 屏风之争

十五 心理空间

 

本论 观众审美心理

**章 学理基础

一 心理研究是一种思维升级

二 接受美学与心理学相遇

三 接受美学的基本思路

四 期待视域

 

第二章 综合的心理需要

一 心理需要的**度对象化

二 心理需要的第二度对象化

三 心理定式

 

第三章 反馈流程

一 反馈的意义

二 集体心理体验

三 剧场内的多角反馈

四 剧场内外的反馈

 

第四章 观众的感知

一 特殊的强度

二 变异

三 感知真实

四 感知力度

 

第五章 观众的注意力

一 注意力的引起

二 注意力的持续

三 注意力的分配

四 注意力与故事结构

 

第六章 观众情感的卷入

一 戏剧情感的特点

二 观众情感的卷入过程

三 负面情感和复杂情感

四 共鸣

 

第七章 观众的理解和想象

一 观众渴求理解

二 理解的层次

三 想象

 

第八章 心理厌倦

一 适应与厌倦

二 对比性心理程序

三 保留剧目

展开全部

观众心理学 相关资料

  我一生投过稿的报刊不计其数,但我始终觉得《明月》最令我有亲切之感。自由、独立、中国情味大概是我对《明月》最欣赏的几点特色。——余英时(著名学者)   《明报月刊》不在场的时候台上冷场、台下萧条,他每再一次在场,锣鼓丝竹便应着幕起而响起,无他,文化的价值观也。——郑愁予(诗人)   《明月》是一本真正的知识分子刊物,她的价值中立立场和中性态度是一贯的。——刘再复(香港城市大学中国文化中心荣誉教授)   《明月》是海内外华文世界中,最多人文关怀、最严谨、最公道、最可信赖、可读性又最高的刊物之一。——柏杨(作家)

观众心理学 作者简介

  余秋雨,浙江余姚人,当代著名散文家,文化学者,艺术理论家,文化史学家。 著有《文化苦旅》《何谓文化》《中国文脉》《山河之书》等。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