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类五星书更多>
-
>
野菊花
-
>
我的父亲母亲 - 民国大家笔下的父母
-
>
吴宓日记续编.第7册.1965-1966
-
>
吴宓日记续编.第4册:1959-1960
-
>
吴宓日记续编.第3册:1957-1958
-
>
吴宓日记续编.第2册:1954-1956
-
>
吴宓日记续编.第1册:1949-1953
买过本商品的人还买了
水浒传诠释史论 版权信息
- ISBN:9787533322984
- 条形码:9787533322984 ; 978-7-5333-2298-4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水浒传诠释史论 内容简介
李贽关于《水浒传》的评点、金圣叹对《水浒传》的批改、“诲盗”说、“农民起义”说、“投降主义”说、“市民”说、“忠奸斗争”说、“行帮道德”说、“游民”说等产生的历史文化背景、原因和意义是什么?这些诠释与小说文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关于《水浒传》的主题诠释众说纷纭的原因是什么?这部小说文学意义生成的具体特点是什么?文学意义的理解与历史背景、社会思潮、意识形态等的具体关系是怎样的?意义与文本、作者、读者之间的实质性关系是什么?一句话,本书的研究内容就是以《水浒传》的诠释为中心探析其意义生成的此在性。
水浒传诠释史论 目录
序
绪论
节 诠释理论中的文学意义探讨
第二节 选题的研究现状与研究方案
上编 古代部分:自晚明叠晚清
概述 伦理文化语境下的理解
节 《水浒传》诠释的伦理视角
第二节 《水浒传》评点的时文手眼
第三节 《水浒传》的版本、叙事与意义
章 李贽《水浒传》评点
节 李贽其人其文
第二节 李贽的童心说
第三节 李贽的《水浒传》评点
第二章 金圣叹《水浒传》评点
节 金圣叹其人其文
第二节 金圣叹批改《水浒传》的述论
第三节 现实反思与话语矛盾
第四节 李贽评点与金圣叹评点之比较
第三章 《水浒传》续书与水浒戏
引言
节 《水浒传》的续书
第二节 明清水浒戏
第三节 诠释与语境
第四章 道德与法律的理解视角
节 道德的诠释视角
第二节 法律的阐释视角
下编 近现当代部分:自鸦片战争迄今
概述 近现当代西方思想视野之下的诠释
第五章 思想启蒙论
节 《水浒传》与思想启蒙
第二节 《水浒传》与新文化运动
第三节 《水浒传》与进化论
第四节 其他理解
第六章 救亡图存论
引言
节 国统区《水浒传》的阐释与续书
第二节 解放区“水浒戏”的改编和创作
第七章 意识形态论
节 “农民起义”说
第二节 “投降主义”说
第三节 “市民”说
第四节 《水浒传》与人性论
第五节 “游民”说
第六节 其他理解
第八章 文化现象论
引言
节 《水浒传》与阴阳思想
第二节 《水浒传》与侠义文化
第三节 《水浒传》与政治文化
第四节 《水浒传》与神话原型
第五节 《水浒传》与宗教文化
第六节 《水浒传》与狂欢化理论
第七节 《水浒传》与大众消费文化
第八节 《水浒传》的海外诠释
余论
节 历史与现实
第二节 认知与理解
第三节 误读误解问题
参考文献
后记
绪论
节 诠释理论中的文学意义探讨
第二节 选题的研究现状与研究方案
上编 古代部分:自晚明叠晚清
概述 伦理文化语境下的理解
节 《水浒传》诠释的伦理视角
第二节 《水浒传》评点的时文手眼
第三节 《水浒传》的版本、叙事与意义
章 李贽《水浒传》评点
节 李贽其人其文
第二节 李贽的童心说
第三节 李贽的《水浒传》评点
第二章 金圣叹《水浒传》评点
节 金圣叹其人其文
第二节 金圣叹批改《水浒传》的述论
第三节 现实反思与话语矛盾
第四节 李贽评点与金圣叹评点之比较
第三章 《水浒传》续书与水浒戏
引言
节 《水浒传》的续书
第二节 明清水浒戏
第三节 诠释与语境
第四章 道德与法律的理解视角
节 道德的诠释视角
第二节 法律的阐释视角
下编 近现当代部分:自鸦片战争迄今
概述 近现当代西方思想视野之下的诠释
第五章 思想启蒙论
节 《水浒传》与思想启蒙
第二节 《水浒传》与新文化运动
第三节 《水浒传》与进化论
第四节 其他理解
第六章 救亡图存论
引言
节 国统区《水浒传》的阐释与续书
第二节 解放区“水浒戏”的改编和创作
第七章 意识形态论
节 “农民起义”说
第二节 “投降主义”说
第三节 “市民”说
第四节 《水浒传》与人性论
第五节 “游民”说
第六节 其他理解
第八章 文化现象论
引言
节 《水浒传》与阴阳思想
第二节 《水浒传》与侠义文化
第三节 《水浒传》与政治文化
第四节 《水浒传》与神话原型
第五节 《水浒传》与宗教文化
第六节 《水浒传》与狂欢化理论
第七节 《水浒传》与大众消费文化
第八节 《水浒传》的海外诠释
余论
节 历史与现实
第二节 认知与理解
第三节 误读误解问题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全部
商品评论(23条)
- 主题:品相非常好
李贽关于《水浒传》的评点、金圣叹对《水浒传》的批改、“诲盗”说、“农民起义”说、“投降主义”说、“市民”说、“忠奸斗争”说、“行帮道德”说、“游民”说等产生的历史文化背景、原因和意义是什么?这些诠释与小说文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书友推荐
- >
推拿
推拿
¥12.2¥32.0 - >
姑妈的宝刀
姑妈的宝刀
¥10.6¥30.0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有舍有得是人生
¥18.1¥45.0 - >
月亮与六便士
月亮与六便士
¥19.1¥42.0 - >
史学评论
史学评论
¥14.4¥42.0 - >
罗庸西南联大授课录
罗庸西南联大授课录
¥14.8¥32.0 - >
名家带你读鲁迅:故事新编
名家带你读鲁迅:故事新编
¥15.3¥26.0 - >
名家带你读鲁迅:朝花夕拾
名家带你读鲁迅:朝花夕拾
¥10.5¥21.0
本类畅销
-
文学常识二十二讲
¥15.4¥42 -
二十六篇:和青年朋友谈心
¥16.4¥45 -
中国小说史略
¥9.9¥35 -
一间自己的房间
¥13.8¥32 -
鲁迅的微博
¥9.4¥20 -
挑选缪斯: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奇幻故事集
¥20.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