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近代湖北城镇发展研究

近代湖北城镇发展研究

作者:周德钧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2-08-01
开本: 16开 页数: 296
本类榜单:经济销量榜
中 图 价:¥24.5(4.3折) 定价  ¥57.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
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本类五星书更多>

近代湖北城镇发展研究 版权信息

  • ISBN:9787516109670
  • 条形码:9787516109670 ; 978-7-5161-0967-0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近代湖北城镇发展研究 本书特色

城镇化是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标志,也是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周德钧编著的《近代湖北城镇发展研究》回顾了清末民国以来湖北城镇发展的历史,探索近代湖北城镇化发展的规律,特别对这一百多年里湖北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和停滞时期的原因作了研究,并分析了湖北城镇化进一步发展的前景。书稿强调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与城镇化正相关,并给出了湖北城镇化进一步发展的建议,对促进湖北城镇化建设具有指导意义。

近代湖北城镇发展研究 内容简介

城镇化是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标志,也是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近代湖北城镇发展研究》回顾了清末民国以来湖北城镇发展的历史,探索近代湖北城镇化发展的规律,特别对这一百多年里湖北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和停滞时期的原因作了研究,并分析了湖北城镇化进一步发展的前景。书稿强调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与城镇化正相关,并绘出了湖北城镇化进一步发展的建议,对促进湖北城镇化建设具有指导意义。

近代湖北城镇发展研究 目录

绪论近代湖北城镇发展:对象、意义及其特点 一城镇、城镇发展:概念、对象与意义 二传统城镇体系与近代转型:近代湖北城镇发展的历史背景与逻辑起点 三清末民国时期湖北城镇的发展:动力、路径与特点 (一)时代因素与地区因素:考察城镇发展的两个维度 (二)贸易驱动、极化效应、结构失衡、不稳定性:近代 湖北城镇发展的结构特征**章近代湖北城镇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特点 一近代湖北城镇化进程的启动(1840 1894年) (一)清代湖北城镇的基本状况 (二)沿江开埠:近代湖北城镇转型发展的契因 (三)湖北沿江城镇带的形成与初步发展 (四)近代湖北城镇的功能转型 二近代湖北城镇的全面发展(1895—1937年) (一)19世纪末20世纪初湖北地区工业化进程的全面展开 (二)清末民国时期湖北城镇的全面发展 三第三阶段:停滞与衰退(1938—1949年) (一)抗战至内战时期湖北经济的全面衰退 (二)全面衰退、局部发展:1938 1949年湖北城镇发展的基本态势第二章沿江开埠与湖北城镇的转型发展 一湖北沿江城镇开埠的过程 二开埠以后湖北地区社会经济结构的变革 (一)以“洋货进口、土货出口”为特征的进出口贸易迅速展开 (二)农业生产的专业化、商品化程度不断提高 (三)沿江地区社会经济形态的变革 三湖北沿江城镇的转型发展 (一)武汉:从传统商埠向近代工商业大都会转型 (二)宜昌、沙市、武穴的转型发展 (三)湖北沿江城镇带的整体功能得以强化,成为近代湖北城镇体系的主轴第三章近代湖北的工业化与城镇发展 一由“商业革命”先导的湖北早期工业化 二近代湖北工业化进程与城镇发展的段落 三工矿业城镇的兴起 四推动与极化:工业化进程对近代湖北城镇发展的影响 (一)工业化、贸易增长、城镇发展:工业化推动城镇发展的方式 (二)极化效应与结构失衡:工业化进程的空间不平衡对城镇发展的影响 (三)密切城乡互动、促进小城镇发展:工业化作用之另一方面第四章武汉的“极化效应”与近代湖北城镇体系的发展 一武汉的中心地位与极化效应。 (一)城镇体系与城镇发展 (二)武汉:作为区域中心城市的形成与强化 (三)武汉的极化效应与辐射作用 (四)市场整合与示范带动 二近代武汉“国际市场”与湖北城镇埠际贸易 (一)近代武汉“国际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二)在武汉“国际市场”主导下的湖北城镇埠际贸易——以老河口、樊城为中心的考察 (三)武汉与县城、县属中心镇的埠际贸易第五章近代交通建设与湖北城镇发展 一长江航运的全面开发与湖北沿江城镇带的成型 二平汉、粤汉铁路的修筑与沿线城镇的发展 三公路建设与乡村小集镇的蓬勃发展第六章近代湖北城镇的空间分布 一长江沿岸城镇带 (一)湖北沿江城镇带的形成 (二)沿江城镇带的发展概况 二汉江沿岸城镇带 (一)汉口市场与汉水流域的农副产品贸易 (二)汉水城镇带的发展概况 三江汉平原城镇密集区第七章近代湖北小城镇的发展 一有关小城镇发展的几个理论问题 (一)清代小城镇的蓬勃发展 (二)小城镇的界定 (三)小城镇数量的估算 二近代湖北小城镇的数量与类型特征 (一)近代湖北小城镇的数量统计 (二)小城镇的等级结构:县城、县属中心镇、一般小城镇、农村集市 三近代湖北小城镇与区域经济的发展 (一)近代湖北进出口市场体系的三个层级 (二)小城镇与农产品的区域流通第八章湖北城镇发展的历史启示与政策建议 一近代湖北城镇发展的几点启示。 (一)全面开放:近代湖北城镇发展的持续动力 (二)武汉“一城独大”与非均衡发展:近代湖北区域城镇化的内在动力机制。 (三)县属中心镇在近代湖北社会经济发展中担当了重要的角色 (四)区域开放与小城镇的全面发展 二湖北城镇发展的现状与问题 (一)湖北城镇的发展现状。 (二)当前湖北城镇发展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三关于加快湖北城镇发展的几点思考与政策建议 (一)“非均衡一差异化”发展:加快推进湖北城镇化进程的战略选择 (二)区域开放、强化功能:振兴传统县属中心镇的意义及实施路径 (三)资源整合、旅游带动:旅游带与小城镇发展带同步建设附录“两型社会”建设中的共性与个性——武汉城市圈与长株潭城市群的几点比较 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创新体制机制、实现科学发展:共同的目标宗旨 二强化中心、整合区域、引领中部:共同的发展诉求 三资源环境、人文生态、区域结构:发展基础的差异 四极核效应与多元整合:“两型社会”建设的不同实施路径 五市场导向与政策促进:“两型社会”建设的不同动力模式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近代湖北城镇发展研究 作者简介

周德钧,男,1962年生,湖北武汉人。湖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武汉炎黄研究会理事,江汉大学城市研究所特聘研究员。主要从事社会史、近代城市史的教学与研究。在《社会学研究》、《孔子研究》、《文献》等重要核心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出版《皇族婚媾》(台湾文津出版社)、《诸经总归》(与涂文学合著,河南大学出版社)、《二十五史快读》(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乞丐的历史》(中国文史出版社)、《汉口的租界》(天津教育出版社)等研究专著5部。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