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中国当代文学的主体性

中国当代文学的主体性

作者:郑鹏
出版社:河南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1-11-01
开本: 16开 页数: 164
本类榜单:文学销量榜
中 图 价:¥7.5(3.4折) 定价  ¥22.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
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本类五星书更多>

中国当代文学的主体性 版权信息

  • ISBN:9787564904845
  • 条形码:9787564904845 ; 978-7-5649-0484-5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中国当代文学的主体性 本书特色

郑鹏编著的《中国当代文学的主体性》试图以主体性问题的提出为中心和契机,以能够连贯起两个时期的作家的主体概念为线索,部分地描述和解析90年代以来中国当代作家的多重主体面向,也希图避开历史的间隙,寻找连贯我们当代文学历史与研究思路的方向。本书的中心是与当代文学相关的主体性问题,而不是主体问题,不可能详尽描述众多的主体的塑造和解构,文学的主体性问题的提出和发展是本书始终需要关注的对象。因为题目所限,表现出系统的反主体性倾向的先锋文学以及探索主体间性空间的文学试验和写作不作为论述的重点。这也许将是以后努力的方向。这次尝试不是要继续讲述文学领域的不断革命和创新的神话,不是要再次拿崭新的方法、理论和范式来整合当代文学的基本现实,而是尝试着从中国当代文学发展现实进程出发,呼应由它现有的本土问题与经验而产生的思想框架和批评资源,希望能够激发起一些深入的思考。

中国当代文学的主体性 内容简介

《中国当代文学的主体性》是新时期以来中国当代文学中*常见的词汇之一,恐怕也是*为多义和含混的词汇之一,它以其歧义丛生的复杂性不断牵动着人们反叛和辩论的神经;与此同时,这个哲学化色彩异常浓厚的术语却也已然成为中国当代文学发展和成长中的核心关键词。从基本哲学内涵上说,人们对它的理解是比较明确的,首先,它意味着在主客二元对立中主体所具有的某种性质;其次,它描述了主体所处的某种存在状态。然而一旦用在文学领域,这种哲学的清晰性却变得面目全非。人们总是习惯在不同的语境和含义上去使用这个词,却并不急于给它一个明晰的定义,它是哲学的,同时更是实用的。理论家与评论家刘再复首先提出这个问题的时候,它涵盖了作家、评论家、读者、文学作品等多重含义,武断地在人物、文学系统、文学的本质、文学的创新、文学的独立性等各种对象上来使用这个概念。从此以后,对文学的主体性的界定和使用就显得更为混乱和随意。为了更深入地理解中国当代文学的整体特征和发展脉络以及文学的主体性问题在其中所具有的特殊的意义,我们有必要重新认真审视这个习焉不察的术语,给它更严谨而合身的限定,对它进行专题性的梳理,从而为在新的历史时期和文化环境中,重新赋予它新的、更有力的界说和更充实的内涵提供基础和准备。

中国当代文学的主体性 目录

绪论 一、什么是“主体”? 二、什么是“主体性”? 三、中国当代文学与主体性问题的相遇 **章 话语的变迁与主体问题的兴起 **节 知识分子身份的转向 第二节 人道主义的思潮中“人”向主体的过渡 第三节 文学的技术与主体的构造 第二章 主体性:深刻的变革 **节 当代文学的主体抉择 第二节 异化的主体,还是“社会主义新人”? 第三章 再反思:文学的主体性 **节 个体主体性:黑格尔背后的康德 第二节 整体主体性:康德背后的黑格尔 第三节 一种模式,两次论争 第四章 主体性的文学景观 **节 “小说愈来愈有可写的了!”:新主体与新世界 第二节 “你不可改变我” 第三节 知青主体的浪漫与失落 第五章 主体性的衰落 **节 “文学家”的消失 第二节 切近自我:面向个体的“写作” 第三节 90年代后文学中的后政治主体 第六章 主体的新空间 **节 城市的形式与主体的形式 第二节 *后的能动性:主体性的道路 余论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