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21世纪高职高专规划教材·商贸类系列)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21世纪高职高专规划教材·商贸类系列)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0-09-01
开本: 16 页数: 273页
本类榜单:管理销量榜
中 图 价:¥20.9(7.2折) 定价  ¥29.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21世纪高职高专规划教材·商贸类系列) 版权信息

  • ISBN:9787300122694
  • 条形码:9787300122694 ; 978-7-300-12269-4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21世纪高职高专规划教材·商贸类系列) 本书特色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21世纪高职高专规划教材·商贸类系列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21世纪高职高专规划教材·商贸类系列) 目录

**章 国际贸易的基础知识**节 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与统计分析指标第二节 国际贸易的产生与发展第三节 国际贸易与国内贸易第四节 国际贸易与国际分工第二章 世界市场概述**节 世界市场与国际市场第二节 世界市场价格第三节 不等价交换第三章 国际贸易理论及其发展**节 古典国际贸易理论第二节 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第三节 当代国际贸易理论第四节 国际贸易保护理论第四章 国际贸易政策**节 关税及相关制度第二节 非关税措施第三节 出口促进与出口管制第五章 区域经济一体化**节 区域经济一体化概述第二节 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第三节 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第六章 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和世界贸易组织**节 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第二节 世界贸易组织第三节 中国与世界贸易组织第七章 国际市场的调研、交易磋商和合同的订立**节 选择出口目标商品第二节 选择出口目标市场第三节 寻找客户的途径第四节 国际贸易谈判第八章 国际货物买卖合同的标的**节 商品的品名与品质第二节 商品的数量第三节 商品的包装第九章 出口商品的价格和国际贸易术语**节 出口商品的价格第二节 国际贸易术语第十章 国际货物的检验**节 商品检验权的确定和行使第二节 商品检验的时效性和地点第三节 商品检验机构第四节 商品检验的标准、证书第五节 合同中的商品检验条款第十一章 国际货物运输**节 国际货物运输方式第二节 运输单据第三节 国际货物买卖合同中的运输条款第十二章 国际货物运输保险**节 中国海洋运输货物保险第二节 中国陆、空、邮运输货物保险第三节 国际货物买卖合同中的保险条款第十三章 国际货款结算**节 票据第二节 汇付和托收第三节 信用证第四节 银行保函与备用信用证第五节 国际保理与出口信用保险第六节 各种支付方式的选用第十四章 进口贸易流程**节 进口贸易前的准备第二节 进口贸易磋商和合同的订立第三节 进口贸易合同的履行第十五章 国际贸易的争议及其处理**节 国际贸易的争议第二节 国际货物买卖合同中的索赔第三节 国际货物买卖合同中的仲裁第四节 国际货物买卖合同中的不可抗力第十六章 国际贸易方式**节 经销和代理第二节 寄售和展卖第三节 招标、投标和拍卖第四节 期货交易第五节 对销贸易第六节 加工贸易和租赁贸易第七节 电子商务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21世纪高职高专规划教材·商贸类系列) 节选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主要介绍了国际贸易的基础知识、世界市场、国际贸易理论及其发展、国际贸易政策、区域经济一体化、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国际货物运输、国际货物运输保险、国际贸易的争议及其处理、国际贸易方式等内容。《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内容全面.尤其是实务部分,与中国的外贸实际工作结合紧密,实用性强.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理论知识和全面的操作技能。《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适合高职高专国际贸易专业及相关专业的学生使用.也可供从事国际贸易实务工作的人员参考使用。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21世纪高职高专规划教材·商贸类系列) 相关资料

插图:国际贸易由各国(地区)的对外贸易构成,是世界各国(地区)对外贸易的总和,反映了世界各国(地区)在经济上的相互依赖和联系。国际贸易是一个历史范畴,它是在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的阶段时才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它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就已产生,其规模随着生产的发展而逐渐扩大。到资本主义社会,其规模空前扩大,具有世界性。国际贸易的产生必须具备以下条件:一是有剩余的产品可以作为商品进行交换;二是商品交换要在各自为政的社会实体之间进行。因此,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的扩大,是国际贸易产生和发展的基础。一、原始社会的贸易在原始社会初期,人类的祖先结伙群居,打鱼捕兽,生产力水平极度低下,人们处于自然分工状态,劳动成果仅能维持群体最基本的生存需要,没有剩余产品用以交换,也就没有商品,因此谈不上有国际贸易。人类历史的第一次社会大分工,即畜牧业和农业的分工,促进了原始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产品除维持自身需要以外,还有少量的剩余。人们为了获得本群体不生产的产品,在氏族或部落之间用剩余产品进行原始的物物交换。人类历史的第二次社会大分工是手工业和农业的分离,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部门,产生了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的生产——商品生产。随着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扩大,出现了货币,商品交换就变成了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流通。随着社会分工和私有制的出现,人类分裂为利益根本对立的不同社会集团——阶级出现了。人类历史的第三次社会大分工是指社会上出现了不从事生产、只从事商品交换的商人阶层,产生了专门从事商品交换的部门——商业,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进一步扩大。随着阶级矛盾的存在和发展,出现了国家。到原始社会末期,商品流通开始超越国界,产生了国际贸易。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