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中国野生稻的保护与利用

中国野生稻的保护与利用

作者:孙希平
出版社: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时间:2010-07-01
开本: 32开 页数: 141
本类榜单:农业/林业销量榜
中 图 价:¥19.5(6.5折) 定价  ¥30.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中国野生稻的保护与利用 版权信息

  • ISBN:9787511602398
  • 条形码:9787511602398 ; 978-7-5116-0239-8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中国野生稻的保护与利用 本书特色

《中国野生稻的保护与利用》是由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

中国野生稻的保护与利用 内容简介

野生稻由于长期处于野生状态,经受了各种有害和不良环境的自然选择,不仅抗病虫,抗逆性较强,而且具有潜在的高产和优质等优良基因,是我们祖先留下的珍贵遗产,为水稻育种和生物技术研究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中国野生稻的保护与利用 目录

**章 绪论
第二章 野生稻研究概述
第三章 野生稻种质资源多样性研究
第四章 野生稻优异基因的研究与利用
第五章 普通野生稻多样性的研究
第六章 野生稻种质资源保存与利用的思考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中国野生稻的保护与利用 节选

《中国野生稻的保护与利用》内容简介:野生稻由于长期处于野生状态,经受了各种有害和不良环境的自然选择,不仅抗病虫,抗逆性较强,而且具有潜在的高产和优质等优良基因,是我们祖先留下的珍贵遗产,为水稻育种和生物技术研究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中国野生稻的保护与利用 相关资料

插图:1.异位保存异位保存,也称迁地保存、非原生境保存,指将从各原生地收集的种质资源(包括种子、种茎)从其原产地或自然生境中迁徙到一定的保护设施或场所中集中进行保存的方法。异位保存是国内外野生稻种质资源保存的主要方式,也是中国最早采用的保存方式,包括种质库保存和种质圃保存两种方法。异位保存使野生稻种质在人为控制的环境下保存,安全性高,不会因生态恶化或生物危害而消失;可以将不同原生地的野生稻种质资源集中保存,利于维护、管理以及开展研究与利用,是一种安全、经济的保存方式。(1)种质圃保存即在野生稻的主要分布区,选择气候、土壤、环境适宜野生稻生长的地方,建立种质资源圃,把从各原生地采集的种茎,种植于种质圃内保存。中国的3种野生稻均以无性繁殖为主,并能进行有性繁殖;同时,普通野生稻多数材料为杂合体,自交后代有性状分离,种子保存会导致部分基因丢失,因此,采用种茎保存十分必要。广东、广西是中国野生稻资源最丰富的2个省(区),中国农业部于20世纪90年代在广州和南宁建立了2个国家级野生稻种质圃,集中收集保存南方各省的野生稻种质资源及国外引进的野生稻种质资源。A.种质圃对保存设施要求:野生稻在种质圃内种植,一般采用瓦缸、塑料桶、水泥池等容器,每个容器种植一株野生稻。野生稻按其对生境水分状况要求可分为水生、旱生、水旱交替3种类型。

中国野生稻的保护与利用 作者简介

孙希平,女,1975年出生于山西省临汾市。1998年毕业于山西农业大学。2001年获得作物遗传育种专业硕士学位。同年到山西农业大学工作,2008年获得作物遗传育种专业博士学位。工作以来从事小麦抗旱性的分子标记研究、野生稻资源的鉴定及分析等研究工作。现正在主持国家农业部科技项目子课题1项。参加国家自然基金、山西省科技攻关、山西省自然基因等多项科研项目。在《作物学报》、《植物遗传资源学报》、《麦类作物学报》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