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机电产品现代设计-理论.方法与技术

机电产品现代设计-理论.方法与技术

作者:谭建荣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时间:2009-12-01
开本: 16开 页数: 427 页
本类榜单:工业技术销量榜
中 图 价:¥34.6(8.0折) 定价  ¥43.2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机电产品现代设计-理论.方法与技术 版权信息

机电产品现代设计-理论.方法与技术 本书特色

《机电产品现代设计:理论,方法与技术》是机械工程学科研究生教学用书。

机电产品现代设计-理论.方法与技术 目录

第1章 绪论1.1 现代设计学1.2 我国制造业的形势和发展1.3 现代设计与制造业的发展1.4 现代设计与信息技术第2章 设计问题的描述与解决2.1 设计的任务和一般过程2.1.1 确定设计任务2.1.2 产生可能的解决方案2.1.3 确定*终解决方案2.2 设计中的知识获取和知识流2.2.1 设计中的知识流2.2.2 知识流的分类2.3 知识获取资源2.3.1 已有知识2.3.2 新知识的获取2.4 分布式资源环境和知识服务2.4.1 知识服务2.4.2 智力资源单元2.4.3 智力资源注册中心2.4.4 知识服务平台2.5 全生命周期性能数字样机第3章 设计过程的信息处理3.1 设计过程中的信息概论3.1.1 数据、信息与知识——基于知识的设计3.1.2 信息处理的基本过程3.1.3 设计过程中的信息3.2 产品设计信息的模糊处理方法3.2.1 Vague集理论3.2.2 模糊机制下的实例推理方法3.3 产品设计信息的进化计算方法3.3.1 选择3.3.2 重组3.3.3 变异3.3.4 重新插入3.3.5 并行执行方式3.4 产品设计信息协同处理方法3.4.1(SORBA技术)3.4.2微软的方案(0LE、ODBCandDLL)3.4.3 WEB技术3.5 产品设计信息的信息融合方法3.5.1 信息融合的概念3.5.2 信息融合的基本原理3.5.3 信息融合方法3.6 产品设计信息的粗糙集处理方法3.6.1 粗糙集理论概念3.6.2 粗糙集理论的主要内容3.6.3 粗糙集的扩展模型第4章 功能需求获取与建模4.1 需求进化的一般规律4.1.1 人类需求进化的规律4.1.2 Kano产品满意度曲线4.2 需求进化定律4.2.1 用户需求实现系统4.2.2 需求进化五定律4.2.3 已有产品潜在需求及新需求预测4.2.4 面向未来产品的需求预测4.3 市场拉动型用户需求获取4.3.1 用户心声4.3.2 用户群体4.3.3 获取用户需求过程4.4 混合型用户需求获取4.5 用户需求表达4.5.1 产品指标及其定义4.5.2 目标指标的建立4.6 功能获取过程与方法4.6.1 基于用户需求的产品功能获取过程4.6.2 功能建模方法4.7 工程实例4.7.1 用户要求表达4.7.2 用户需求实例第5章 概念设计与方案设计5.1 概念设计与方案设计的基本内容5.1.1 方案设计5.1.2 概念设计5.2 概念设计的过程和设计原理5.2.1 概念设计过程的框架5.2.2 产品与工程理念设计的基本构思5.2.3 基于市场需求的功能创新5.2.4 基于行为特征的原理创新5.2.5 创造性思维是概念设计创新的驱动力5.3 方案设计中的功能求解5.3.1 广义功能求解模型5.3.2 FwPAM功能求解模型5.4 方案设计过程模型和基本设计方法5.4.1 机械方案设计过程模型5.4.2 机械系统方案的组成5.4.3 机械系统方案的评价第6章 产品设计的冲突解决6.1 解的分级6.2 产品设计中的冲突6.2.1 冲突的分类6.2.2 TRIz中的冲突分类6.2.3 产品设计中的冲突实例6.2.4 技术冲突的通用化6.3 技术冲突解决原理6.3.1 发明原理6.3.2 发明原理实例6.3.3 冲突矩阵6.3.4 技术冲突问题解决过程6.4 技术冲突解决实例6.4.1 大型法兰设计6.4.2 开口扳手设计6.4.3 流化床锅炉设计第7章 产品变型与进化设计7.1理 想解7.1.1 理想化7.1.2 理想化水平7.1.3 理想解与*终理想解7.1.4 理想解的确定及应用7.2 产品变型设计7.2.1 变型设计的方式7.2.2 变型设计的基本方法7.2.3 变型设计过程7.2.4 变型设计实例7.3 技术进化系统7.3.1 产品进化过程实例7.3.2 产品进化的四个阶段7.3.3 技术进化系统7.3.4 技术进化潜力7.3.5 产品概念形成顺序过程模型7.4 技术进化实例7.4.1 蝶阀的技术进化7.4.2 带式输送机的技术进化7.4.3 场控镜头的技术进化第8章 产品性能设计与优化8.1 产品性能设计概述8.1.1 基本概念8.1.2 产品性能设计过程与方法8.2 稳健设计8.2.1 稳健设计原理8.2.2 稳健设计方法8.3 基于机械多体系统动力学设计8.3.1 多刚体系统建模8.3.2 经典多柔体系统建模8.3.3 绝对节点坐标方法8.4 多学科设计优化8.4.1 多学科设计优化概述8.4.2 多学科设计优化常用方法8.4.3 合作式协同进化8.5 工程实例8.5.1 汽车整体动力学模型与验证 实例8.5.2 减速器多学科优化设计(c0)实例8.5.3 卫星质量分布特性优化(ccEA实例第9章 产品仿真与数字样机9.1 数字样机的虚拟装配技术9.1.1 虚拟装配技术概述9.1.2 数字样机协同装配技术9.1.3 实例(双级渐开线圆柱齿轮减i器虚拟装配环境)9.2 数字样机运动学与动力学仿真技术9.2.1 数字样机运动学仿真技术的研究进展9.2.2 计算多体系统动力学的研究进展9.2.3 计算多体系统动力学软件的实现进展9.2.4 基于虚拟样机关节动力学模型的广义力隐喻交互驱动技术9.3 数字样机物理场可视分析技术9.3.1 物理场可视化的研究与发展9.3.2 复杂区域物理场可视化技术存在的若干问题第10章 产品配置建模与求解10.1 产品配置的方法10.1.1 配置建模方法10.1.2 配置推理方法10.2 产品配置的关键技术10.2.1 产品配置需求获取与表达技术10.2.2 产品配置模型构建技术10.2.3 产品配置粒度划分技术10.2.4 产品配置约束求解技术10.2.5 产品配置规则提取技术10.3 产品配置的具体步骤10.3.1 客户需求驱动的配置10.3.2 产品配置模型的建立10.3.3 产品配置实例的约束求解10.3.4 产品配置的方案评价10.4 产品配置实例10.4.1 乘客电梯的产品配置10.4.2 大型液压机的产品配置第11章 设计知识演化与重用11.1 设计知识的表达11.1.1 设计知识的本体表达11.1.2 设计知识的物元表达11.1.3 设计知识的公理化表达11.2 设计知识的演化11.2.1 设计知识的可拓集合11.2.2 设计知识的变换派生11.2.3 设计知识的菱形进化11.3 设计知识的重用11.3.1 设计知识的可重用规则11.3.2 设计知识的可重用模型11.3.3 设计知识重用的检索方法第12章 产品质量分析与控制12.1 质量控制的数据特征与设计建模12.1.1 质量控制的信息表示与分类12.1.2 通用类质量树建模方法12.1.3 质量树相似度计算方法12.1.4 类质量树聚类抽取方法12.2 基于质量功能配置(QFD)的产品设计12.2.1 基于QFD的产品性能优化设计原理12.2.2 基于QFD的产品性能优化设计过程12.2.3 基于QFD的性能优化设计算例12.3 面向六西格玛质量设计分析模式12.3.1 六西格玛设计方法和分析机制12.3.2 面向六西格玛设计的基本原理12.3.3 面向六西格玛设计的流程及工具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机电产品现代设计-理论.方法与技术 节选

《机电产品现代设计:理论、方法与技术》是机械工程学科研究生教学用书之一。《机电产品现代设计:理论、方法与技术》系统地介绍了现代机电产品设计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内容主要包括设计问题的描述与解决、设计过程的信息处理、功能需求获取与建模、概念设计与方案设计、产品设计的冲突解决、产品变型与进化设计、产品性能设计与优化、产品仿真与数字样机、产品配置建模与求解、设计知识演化与重用和产品质量分析与控制。全书以现代产品设计过程为主线,以信息化和数字化为工具,以机械产品特别是装备产品为应用对象,以现代产品设计理论、方法与技术为体系结构,内容丰富详实,深入浅出,具有较强的前沿性和实用性,反映了当前机械工程学科设计方法学的*新成果。《机电产品现代设计:理论、方法与技术》可供高等学校机械工程学科研究生和教师使用,也可供从事机械设计的研究人员参考。

机电产品现代设计-理论.方法与技术 相关资料

插图:虽然数字仿真或虚拟现实比其他知识获取的方法便宜,但是也不都是可以一蹴而就的。首先大型商品软件都很昂贵,需要配置昂贵的工作站,对环境(机房)也有苛刻的要求,特别是要有经过培训能够掌握软件使用技巧的人。即使培训以后,没有一至二年的经验积累,也很难做到得心应手。如果一种软件不能解决问题,需要几个软件联合起来使用,没有长期在一个领域中的钻研,是不可能做好的。其次,如果没有现成的商业软件,需要自己根据模型编程计算,那就更需要非常专业的人才和深入的研究工作。即使有了模型,边界条件的确定也非常复杂,熟悉有限元分析的人,不一定知道对各种特定对象和在特定条件下如何确定边界条件。例如,轴在轴承里旋转,需要计算轴在外力作用下的振动,但是轴承对轴的约束究竟是固支、铰支还是力支?如果是力支,力边界条件如何确定?对于滑动轴承和滚动轴承,确定的方法有很大不同。如果还要考虑轴承受力倾斜的边缘效应,则情况就会更加复杂。大型推力轴承的轴瓦往往半浸泡在润滑油池中,润滑油受镜板的干扰而流动,轴瓦与润滑油接触部分的热交换系数取多少,都会影响轴瓦的温度分布,影响轴瓦的热变形、油膜的温度分布、厚度分布,从而影响轴承的承载能力。还有许多其他计算中的细节,它们都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计算结果的精度。所以,不能认为购买了一个商品软件,就什么样的数字仿真都可以做了,不仅掌握软件本身需要相当长的时间,积累处理上述问题的经验,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有的咨询公司坦率地说,不是买了我的软件就什么都能分析了,更重要的是我们后面有支持软件运行的大规模知识库。而知识库的形成,则是长时间知识获取过程的积累。要对大系统和复杂过程进行数字仿真和虚拟现实,不仅仅是数学模型和计算机运算的问题,还涉及多媒体技术、传感器技术、控制技术和执行器的设计等。某些虚拟现实系统具有非常复杂和庞大的结构,而且十分昂贵。有的带有部分物理模拟的特点,可以说是一种混合模拟。前面讲过,如果要获取关于人、机关系的知识,人也可能成为混合模拟系统的一部分,这些都是用数字仿真和虚拟现实获取知识所要研究的问题。吉林大学汽车动态模拟国家重点试验室(ADSL)的一个汽车动态模拟装置,由一个可以将汽车开进去的“模拟仓”(球壳)和下面若干个计算机控制的液压执行器支承,驾驶员在车内可以看到145。视角中移动的道路(场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