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断裂地带的精神流亡-路遥的文学实践及其文化意义

断裂地带的精神流亡-路遥的文学实践及其文化意义

作者:石天强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09-11-01
开本: 16开 页数: 180
本类榜单:文学销量榜
中 图 价:¥17.3(7.2折) 定价  ¥24.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断裂地带的精神流亡-路遥的文学实践及其文化意义 版权信息

  • ISBN:9787301159491
  • 条形码:9787301159491 ; 978-7-301-15949-1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断裂地带的精神流亡-路遥的文学实践及其文化意义 本书特色

《断裂地带的精神流亡:路遥的文学实践及其文化意义》:现代文论与美学论丛。

断裂地带的精神流亡-路遥的文学实践及其文化意义 内容简介

路遥,作为20世纪80年代一位有着一定影响力的作家,凭《平凡的世界》一书获茅盾文学奖,随后又遽然长逝,留给世界诸多遗憾,也迫使我们思考其写作实践中所蕴含的文化意义。本书试图从空间文化塑造的角度,发掘路遥写作中的边缘文化心态和身份认同焦虑,这一心态和身份对其写作实践中的人物性格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其作品中主要角色的命运又以符号的形式叙述了小说作家在现实中的命运。

断裂地带的精神流亡-路遥的文学实践及其文化意义 目录

《现代文论与美学论丛》总序
**章 关于路遥
 一 走近路遥
 二 文学视野中的路遥
 三 路径与方法
第二章 身份认同与心理焦虑
 一 路遥小说空间结构生成的历史语境
 二 身份社会中的空间记忆
 三 城乡结合部:边缘身份的空间隐喻
 四 空间的内在化:路遥的二元心理世界
 五 二元空间中的语言焦虑
第三章 男人的世界——农民形象的塑造
 一 苦难的历程:乡村景观
 二 历史召唤下的新主体
 三 当代鲁滨逊
 四 启蒙话语的规训
 五 被淘汰的弱者
 六 想象世界中的空白
第四章 城市梦想中的边缘人
 一 孤独的边缘人
 二 分裂的精神世界
 三 为了生存
 四 无性人:走向衰败
 五 启蒙话语的破产
 六 流浪,流浪
第五章 都市的远景
 一 路遥笔下的都市形象
 二 都市景观中的身体和欲望
 三 都市中的精英个体与群体
 四 从独异的个体到庸众中的一员
 五 都市中的现代官吏形象
 六 都市的阴影
第六章 城乡对立下的男性欲望——女人们
 一 被强暴的女性身体
 二 对女人的报复
 三 承受苦难的肉身
 四 知识女性:理想破灭的符号
 五 女性世界的“王”
第七章 书写的压力
 一 历史理性主义和个体虚无主义
 二 被排斥的命运与自我书写的坚忍
 三 先锋文学对现实主义文学的排斥
 四 “重写文学史”语境中路遥们的命运
结语
附录
 一 路遥主要作品
 二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全部

断裂地带的精神流亡-路遥的文学实践及其文化意义 节选

《断裂地带的精神流亡:路遥的文学实践及其文化意义》内容简介:路遥,作为20世纪80年代一位有着一定影响力的作家,凭《平凡的世界》一书获茅盾文学奖,随后又遽然长逝,留给世界诸多遗憾,也迫使我们思考其写作实践中所蕴含的文化意义。《断裂地带的精神流亡:路遥的文学实践及其文化意义》试图从空间文化塑造的角度,发掘路遥写作中的边缘文化心态和身份认同焦虑,这一心态和身份对其写作实践中的人物性格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其作品中主要角色的命运又以符号的形式叙述了小说作家在现实中的命运。

断裂地带的精神流亡-路遥的文学实践及其文化意义 作者简介

石天强,男,1971年出生,副教授。师从王一川先生。2004年在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获文学博士学位,随后前往天津南开大学中文系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06年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工作,一直从事文艺美学、当代审美文化方面的研究和教学工作。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