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相和歌辞研究

相和歌辞研究

作者:王传飞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09-08-01
开本: 16开 页数: 377
本类榜单:文学销量榜
中 图 价:¥33.3(7.4折) 定价  ¥45.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微信公众号

相和歌辞研究 版权信息

  • ISBN:9787301156711
  • 条形码:9787301156711 ; 978-7-301-15671-1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相和歌辞研究 内容简介

相和歌是汉乐府歌诗中*有代表性的一种艺术样式,其流风遗韵至唐代而不绝,对魏晋六朝乃至隋唐诗歌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因而,凡是治汉代诗歌者,莫不对相和歌给予特别的关注。细究起来,有关的研究大致又可以分成两大方面,一是对相和歌曲音乐方面的研究,一是对相和歌辞文学方面的研究,各自都取得了突出的成就。
但不可否认的是,面对这一极具代表性的汉代歌诗艺术样式,以往的研究远远不够。这一方面是由于历史资料有限,特别是由于受古代技术的限制,没有把相和歌艺术表演的完整过程记录下来,因而我们今天再已无法目睹、更无法复原其原始的艺术状态,这自然会大大地影响后人的研究。而另一方面则是由于我们对它的艺术本质缺乏深入的思考。本来,相和歌属于诗与乐相结合的艺术,音乐与诗在它的身上合成一个完美的整体,按照汉代人自己的说法,应该把它们称之为“歌诗”,即可以歌唱的诗。可是,由于其*初表演的音乐形态已经消失,只留下作为当时演唱时所用的相和歌辞,所以,学者们自然把研究的重点放在了文学文本之上,把它们等同于一般的诗歌作品。这在当初也许是出于无奈,但是随着历史的推移,关于它的文学文本研究便成为主导方向。这期间,虽然有杨荫浏、朱谦之、逯钦立、王运熙、曹道衡、王小盾等人对于其音乐的表演形态、特别是关于相和诸调曲之间的演变等问题做过深入的探讨,以至于使之成为一个相当专门的音乐史问题,但是,他们的研究在很大程度上已经与相和歌的文学研究无关,分属于互相独立的两个不同的研究领域。

相和歌辞研究 目录

总序
序言
绪论
**章 滋生相和歌艺术的汉代新音乐文化
**节 汉代音乐艺术生产的雅、俗取向之变
第二节 汉代主流器乐文化的金石、丝竹之变
第二章 乐府相和歌艺术的产生与发展
**节 从唱奏方式的相和到汉乐府相和歌
第二节 从汉乐府相和歌到魏晋清商三调曲
第三节 乐府相和歌发展过程的动态理解
第三章 《乐府诗集》著录相和歌辞的得失
**节 《乐府诗集》之前的相和歌辞著录
第二节 《乐府诗集》著录相和歌辞的得失
第四章 深受歌诗生产影响的相和歌辞艺术
**节 歌诗生产与相和歌文本的生成及演变
第二节 音乐、表演标志与相和歌辞艺术特质
第三节 相和唱奏方式与歌辞语言的复叠现象
第四节 服务于歌场演唱的相和歌辞叙事特点
第五节 歌诗表演与相和歌辞理解的潜在视阈
第五章 魏、晋相和歌辞的转型
**节 魏、晋时期相和歌艺术生产的新变化
第二节 曹魏相和歌辞对汉代相和古辞的继承
第三节 曹魏相和歌辞的功能转向与歌辞新变
第四节 荀勖订乐与汉、魏相和歌辞的经典化
第六章 文人相和歌辞的发展与演变
**节 文人相和歌辞的歌诗传唱背景
第二节 历代文人相和歌辞的数量考察
第三节 文人相和歌辞发展中的拟与变
结语
附录 存世相和歌辞补录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