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不再提示
关闭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精)中国戏剧史-中国剧场史

(精)中国戏剧史-中国剧场史

作者:周贻白
出版社:湖南教育出版社出版时间:2007-12-01
所属丛书: 湖湘文库
开本: 16开 页数: 663
读者评分:4.8分8条评论
本类榜单:艺术销量榜
中 图 价:¥40.2(4.1折) 定价  ¥9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团购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
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本类五星书更多>
买过本商品的人还买了

(精)中国戏剧史-中国剧场史 版权信息

  • ISBN:7535553516
  • 条形码:9787535553515 ; 978-7-5355-5351-5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精)中国戏剧史-中国剧场史 本书特色

16开精装,湖南教育出版社出版

周贻白为中国戏曲史家、戏剧电影作家、戏剧理论家

《中国戏剧史》以曲本史为纲,为案头与场上相结合的首部中国戏剧之全史

《中国剧场史》以演出史为纲,是中国戏剧史学研究上首部全面考察中国剧场与演剧历史的专著

《中国戏剧史》为案头与场上相结合的**部中国戏剧之全史;为由古及今的**部中国戏剧之通史。全书论述中国戏剧产生的源流,以及变化和发展的历史,引证剧本,颇多私人珍秘。凡从事中国戏剧史、论研究者或戏曲剧本、舞台艺术创作实践者备作参考引据,有价值。

《中国剧场史》的撰写主体突出,史论结合,有理有据,图文并举,既科简练地勾画出中国剧场演进的规律,又清晰地展示了中国演剧艺术的全貌,是中国戏剧史学研究上**部全面考察中国剧场与演剧历史的专著,具有开创性的学术价值与历史意义。

(精)中国戏剧史-中国剧场史 内容简介

本书是20世纪三四十年代周先生*有代表性的两部戏剧史专著,也*能代表他的戏剧观。主要内容包括;中国戏剧的胚胎、中国戏剧的形成、宋元南戏、元代杂剧、明代传奇、清代戏剧的转变、皮黄剧等。

(精)中国戏剧史-中国剧场史 目录

中国戏剧史
 凡例
 自序
 **章 中国戏剧的胚胎
  **节 周秦的乐舞
  第二节 汉魏六朝的散乐
  第三节 隋唐歌舞与俳优
  插图:(一)兰陵王(40)(二)拔头(41)(三)胡饮酒(42)
 第二章 中国戏剧的形成
  **节 宋代大曲与词
  第二节 宋元俳优与戏剧
  第三节 傀儡与影戏
  第四节 诸宫调与唱赚
 第三章 宋元南戏
  **节 南戏的渊源
  第二节 曲调与排场
  第三节 文辞与声律
 第四章 元代杂剧
  **节 杂剧的体例
  第二节 文辞与结构
  第三节 排场及其演出
 第五章 明代传奇
  **节 南戏复兴与《琵琶记》
  第二节 从《荆》、《刘》、《拜》、《杀》到《香囊记》
  第三节 传奇的格律与声腔
 第六章 明代戏剧的演进
  **节 《浣纱记》与昆山腔
  第二节 沈璩与汤显祖
  第三节 杂剧的南曲化
  第四节 明代戏剧的扮演
 第七章 清初的戏剧
  **节 昆弋两腔的争胜
  第二节 《桃花扇》与《长生殿》
  第三节 昆曲衰落的前后
 第八章 清代戏剧的转变
  **节 花部的勃兴
  第二节 京腔与秦腔
  第三节 四大徽班与皮黄
 第九章 皮黄剧
  **节 皮黄剧的初期
  第二节 升平署与内廷演剧
  第三节 各地乱弹与皮黄剧本
  第四节 剧场的沿革与扮演
  插图:(一)脸谱(612)(二)行头(615)(三)道具(618)
 附录 中国戏剧本事取材之沿袭
中国剧场史
展开全部

(精)中国戏剧史-中国剧场史 节选















(精)中国戏剧史-中国剧场史 作者简介

周贻白(1900-1977),中国戏曲史家、戏剧电影作家、戏剧理论家。一作夷白。原名炳垣(一作炳然),曾名一介、慕颐,笔名六郎、剑庐、云谷,一度化名杨其敏。湖南长沙人。童年丧父,少年辍学,流浪江湖,在文明戏班、京剧班、马戏班搭班学艺,同时刻苦攻读文史群籍。曾为湖南《自治新报》撰写小说、杂文。1927年参加田汉主办的南国剧社。1929年至1934年在福建泉州、厦门等地教授国文。 1935年与阿英同组新艺话剧团,嗣后又在中国旅行剧团及新华、金星影业公司等处从事话剧、电影剧本创作,并在上海美专、复旦大学等校讲授国文。演出并出版的话剧作品有《北地王》、《李香君》、《绿窗红泪》、《花木兰》、《金丝雀》、《阳关三叠》、《连环计》、《天之骄子》等;摄为电影故事片的作品有《苏武牧羊》、《雁门关》、《相思寨》、《李师师》(后改《乱世佳人》)、《卓文君》、《聂隐娘》、《红楼梦》、《李香君》、《家》、《野玫瑰》、《白兰花》、《风流世家》、《逃婚》、《标准夫人》等;发表有京剧剧本《朱仙镇》等。1947年,应欧阳予倩之约,赴香港永华影片公司任编剧。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应田汉、欧阳予倩函召,于1950年1月至北京,执教于中央戏剧学院。历任文化部戏曲改进委员会委员,中央戏剧学院“中国戏剧史”教授、院务委员会委员,《戏剧学习》、《戏剧论丛》编委,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北京市第三届政协委员。

商品评论(8条)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