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中国修辞学研究转型论纲

中国修辞学研究转型论纲

作者:罗渊 著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08-03-01
开本: 大32开 页数: 270
本类榜单:社会科学销量榜
中 图 价:¥9.0(4.3折) 定价  ¥21.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
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本类五星书更多>

中国修辞学研究转型论纲 版权信息

  • ISBN:9787500468929
  • 条形码:9787500468929 ; 978-7-5004-6892-9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中国修辞学研究转型论纲 内容简介

“中国修辞学研究转型论纲”,旨在从宏观的修辞学思想观念的角度对中国修辞学的发展进行探索,把以不同修辞观为区别特征的修辞学研究类型纳入研究视野,通过考察转型的发生过程,揭示中国修辞学发展的深层动因——认识论的、价值观的以及人的自然属性及其生命意义上的内在因素。

中国修辞学研究转型论纲 目录


**章 导言
**节 中国修辞学史研究综述:类型与局限
一 研究概况
二 中国修辞学史研究的发展空间
第二节 研究意图
一 研究目标
二 研究内容
二 研究方法
第二章 从自然发生到自觉探索的转型
**节 概说
一 “自然”与“自觉”的辩证分析
二 “自然发生”与“自觉探索”的区别特征
第二节 先秦,中国修辞学以“自然发生”为基本特征
一 从先秦修辞学阐述看“自然发生”
二 从先秦时代背景看“自然发生”
第三节 两汉,中国修辞学从“自然发生”到“自觉探索”的过渡
一 社会变革推动更广泛的修辞学研究
二 两汉时期修辞学理论的积累和发展
三 汉代的修辞观
第四节 魏晋南北朝,中国修辞学进入“自觉探索”阶段
一 先秦两汉修辞学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二 魏晋风气与佛教对修辞学的影响
三 《文心雕龙》——中国修辞学自觉探索的标志
第五节 中国修辞学境界的升华
一 “自觉探索”的学术境界
二 从“自然发生”到“自觉探索”的内在动因
三 从“自然发生”到“自觉探索”的学术意义
第三章 从“文论附庸”到“独立学科”的转型
**节 中国古代修辞学的附庸性
一 零散、杂存的形式特征
二 理论探索的实用特征
三 语言的工具性,修辞的服务性
第二节 转型的理论准备——古代修辞学的系统性
一 中国古代修辞学的规模化
二 中国古代修辞学的类型化
三 中国古代修辞学的范畴化
第三节 转型的思想催化——西方学术思想的影响
一 西学东渐与思想激变
二 《马氏文通》的观念和方法
三 模仿与继承并行的过渡阶段
第四节 《修辞学发凡》——中国现代修辞学学科的建立
一 《修辞学发凡》的现代学科特征
二 《修辞学发凡》与中国现代修辞学的繁荣
第四章 从狭义修辞学到广义修辞学的转型趋势
**节 狭义修辞学的观念特征
一 语言学学科定性(语言本位观)
二 实用性价值定位(实用价值观)
三 技巧论研究定向(技巧中心观)
第二节 狭义修辞学引发的困惑与反思
一 对狭义修辞学的反思
二 狭义修辞学的功用缺失
三 狭义修辞学的理论瓶颈
第三节 《修辞学通论》——狭义与广义之间
一 科学理性和真理导向
二 语言本位的修辞观
三 超越语言本位的思想意识
第四节 突破语言本位的修辞学发展趋势——广义修辞学
一 隐喻研究的观念影响
二 超越语言观、走出技巧论的“广义修辞学”
三 从“狭义修辞学”到“广义修辞学”转型的学术价值
第五章 中国修辞学研究转型发展的理论启示
**节 从“现象阐释”到“系统论述”的学术理路
一 理论系统化:理论范畴的建立
二 系统精密化:独立学科的建立
三 系统的扩张:广义修辞观的树立
第二节 价值观的矛盾运动:实用与科学
一 “实用”与“科学”
二 价值本真:实用理性
三 价值超越:科学理性
第三节 发展欲念与回归情结的对立统一:超越与回归
一 “发展”与“回归”
二 观念鼎新与方法取巧
三 价值超越与回归宿命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全部

中国修辞学研究转型论纲 节选

**章 导言
“中国修辞学研究转型”之“型”,指的是一种“观念类型”,即主要以修辞观为准则划分出的中国修辞学研究的基本类型。我们认为,从修辞观方面来看,中国修辞学的发展历程也就是修辞观念不断转变更替的过程。
  “中国修辞学研究转型论纲”意在从宏观的修辞学思想观念的角度对中国修辞学的发展进行探索,就是把以不同修辞观为区别特征的修辞学研究类型纳入研究视野,通过考察转型的发生过程,揭示中国修辞学发展的深层动因——认识论的、价值观的以及人的自然属性及其生命意义上的内在因素。具体而言,就是以时间为纲,以转型发生的过程、标志、动因和影响为基点,以修辞观、方法论、理论体系为准绳,在前人修辞学史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宏观的修辞学思想观念的转型发展等方面的研究。
  **节 中国修辞学史研究综述:类型与局限
“中国修辞学研究转型论纲”总体上属于中国修辞学史研究范畴,它建立在此前中国修辞学史研究的基础上。
一 研究概况
修辞学史研究以修辞观的确立和作为专门学科门类的修辞学的正式建立为前提,因此,中国修辞学史研究大致从20世纪初期开始。根据吴礼权、邓明以的概括,胡光炜的两篇文章《中国修辞学史略》和《中国修辞学史》成为“肇始之作”,此后陆续有人在修辞学著作中、或单篇论文里进行修辞学史的探索,“到1965年郑子瑜《中国修辞学的变迁》的出版,中国修辞学史的研究遂有了**部专著”。“从80年代中期开始,修辞学史的研究成了中国修辞学界的研究热点之一,相当一批修辞学史的专著与论文相继问世。由此将中国修辞学史的研究推进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中国修辞学史研究的丰收期便豁然出现了。”
 ……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