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清代仪征刘氏《左传》家学研究

清代仪征刘氏《左传》家学研究

作者:郭院林
出版社:中华书局出版时间:2008-03-01
所属丛书: 中华文史新刊
开本: 03 页数: 301
读者评分:4.7分3条评论
本类榜单:历史销量榜
¥22.1(6.1折)?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中 图 价:¥24.5(6.8折)定价  ¥36.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暂时缺货 收藏
运费6元,全场折上9折期间 满39元包邮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清代仪征刘氏《左传》家学研究 版权信息

  • ISBN:9787101060218
  • 条形码:9787101060218 ; 978-7-101-06021-8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清代仪征刘氏《左传》家学研究 本书特色

 本书综述了刘氏家学的研究现状,考察了刘氏学人学行,分析刘氏四世之学术变化
与发展。以专书和专人研究相结合,对刘氏《左传》学进行了比较系统的考察:对《春
秋左氏传旧注疏证》一书进行深入系统的分析,厘清以往研究笼统将此书归功于刘文淇
的说法,指出刘氏四世学人对此书都有贡献;探讨了刘师培研究《左传》的动力与成就,
认为刘师培为《左传》学建立了完整的理论构架。*后以刘氏家族为代表,从治学方法
论角度分析了清儒治经方法,对清代学术发展规律进行了总结。
    中华书局
郭院林  著

清代仪征刘氏《左传》家学研究 节选

bsp;序
    郭院林在南京大学从我攻读硕士学位,接着又在北京大学师从安
平秋先生攻读博士学位,学的都是古典文献学专业,经过五年奋斗,终
于有了这部著作。这部著作的*大优点,就是具有坚实的文献学基
础。作者于导论部分首先介绍了清代仪征刘氏家学研究现状,可以说
对海内外的相关著作了如指掌,并且关注到海内外的学位论文,如台
湾私立逢甲大学的硕士论文《刘文淇《(春秋左氏传旧注疏证)体例之
研究》与南京大学的博士论文《扬州学派研究》就很有参考价值。接
着,作者还为刘氏家族的著作编了一个目录,记录了文献名称、版本以
及收藏情况。对于重要的、罕见的资料,还详细描述了版本特征,录其
序跋,甚至篇目。作者对不少著作还作了考述与评价。附录中编有
《仪征刘氏家族学谱简编》,显然这是对刘氏家族学术研究的历程与成
果作了深入研究之后才能完成的。所有这些材料不仅为作者的研究
提供了方便,而且对研究清代学术史者也极有参考价值。
    郭院林在搜集资料方面下了很大功夫,颇有竭泽而渔的劲头。譬
如到上海图书馆检阅了《春秋左氏传旧注疏证》的原稿,发现其中涂抹
修改处不计其数,眉批很多。中国科学院整理本功不可没,但是《春秋
左氏传旧注疏证》稿本的史料价值要高得多,则是不言而喻的。再如
作者在国家图书馆找到了刘师培的《江南乡试墨卷》(光绪壬寅并行
庚子辛丑恩正科),其第三道题目为《中外刑律互有异同,自各口通商
日繁,交涉应如何参酌损益,妥订章程,令收回治外法权策》,从中不难
看出国际形势、国内形势的急剧变化,对科举考试制度以及考生读书
治学所产生的巨大影响。此外,作者还在国家图书馆普通古籍阅览室
发现刘文淇书札四通,为我们研究刘文淇的交游与著述情况提供了第
一手资料。
    法国丹纳在他的《艺术哲学》中谈到我们分析一件艺术品,要注意
联系作者的全部作品、作者所隶属的同时同地的艺术家家族,以及艺
术家所属的时代的精神和风俗概况。我们注意到郭院林在本书扉页
 上引用了梁启超《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的一段话:“著学术史有四
个必要的条件:**,叙一个时代的学术,须把那时代重要各学派全数
网罗,不可以爱憎为去取;第二,叙某家学说,须将其特点提挈出来,令
读者有很明确的观念;第三,要忠实传写各家真相,勿以主观上下其
手;第四,要把各人的时代和他一生经历大概叙述,看出那人的全人
格。”看来中外两位著名学者都强调在学术研究中要用全面的、客观
的、发展的眼光去观察问题与分析问题。本书的另一个优点也恰恰是
能够联系家族、地域、学派、时代,以及整个学术史,来从事清代仪征刘
氏家学之《左传》学的个案研究。
    就家族背景而言,本书专门写了《仪征刘氏家族谱系》一章,此外
还专门编了《刘氏家族谱系略表》、《仪征刘氏家族学谱简编》、《刘文
淇、刘毓崧、刘寿曾交游合表》作为附录,可谓做了十分透彻的研究。
书中偶然提到的一些细节也能反映刘氏家族的学术传统,如谓:“刘氏
第四代学人名字皆含汉代经师之名,师苍字张侯,暗藏西汉历算家张
苍名字;师慎字许仲,暗藏东汉古文经学大师许慎名字;师培字申叔,
暗藏西汉经师申培公名字;师颖字容季,暗藏东汉古文经学家颖容的
名字。这样的命名方式,取效法经学家之意,反映了刘氏世代传经,以
汉代经师为典范的家风。”
    就地域与学派背景而言,本书专门设有《占籍仪征:地域环境》、
《学派传承:学术渊源》两节专门作了探讨,特别是扬州学派的重镇阮
元对刘氏家族学风的影响尤为明显,正如南桂馨《刘申叔先生遗书序》
所说:“文达先生生长是邦,道光季年,告休野处。邗上才俊之士,莫
不奉其风教。云蒸霞蔚,人人说经。刘孟瞻先生由是崛起,四传益劲,
以有申叔。”本书所分析的刘氏家族学兼吴皖、兼治经史、沟通诸子乃
至刘师培持平汉宋、会通中西等治学特点,无不体现了扬州学派融会
贯通的精神。
    就时代背景而言,作者将经学研究与史学研究紧密联系在一起,
并且以之贯穿全书。作者注意到不断发展变化的政治形势对刘氏家
族的影响,并且细致入微地分析了刘氏家族四代人在治学方面的共同
之处与不同之点。如书中指出:“刘师培是矛盾时代产生的矛盾的人,
多变时代出现的多变的人。”作者正是联系中国近代风起云涌而且变
化莫测的时代背景,给予刘师培以同情之理解,并且对他的学术成就
与特点作了客观的评价,指出:“刘师培在前人基础上将遗稿进行整
理,对其义例进行归纳,并且将夷夏观念运用于民族革命宣传,发掘
 《左传》民主思想,从而成为论学论政的骁将。也正因为他的努力,学
林才铭记了仪征刘氏;也正是由于他的家学特色,才使得他成为扬州
学派的殿军。”
    就中国学术史背景而言,作者对学术史,特别是清代学术史;对经
学史,特别是《左传》学史有深入的了解。孟子说过:“先立乎其大者,
则其小者不能夺也。”本书正是以整个中国学术史为背景来研究清代
仪征刘氏家学之《左传》学,才能把问题说深、说透、说得比较准确。如
书中谈道:“清代学者不满唐宋旧疏,而必欲为十三经重撰新疏。既
然清人都认为唐代《正义》成而五经亡,那么要挽救已亡之经的话,*
好的途径当然就是恢复旧疏,恢复旧疏才能恢复经典的原貌,也就可
以找到真正的经义。”我们从中也就清楚地知道了刘氏家族《春秋左氏
传旧注疏证》的缘由与价值。
    该书还有一个突出优点是作者不仅能详细地占有资料,而且还善
于做分析与归纳工作,如《春秋左氏传旧注疏证》中有不少按语,这些
按语究竟是刘氏家族中哪些人写的,作者作了精心分析,真是心细如
发。再如该书对刘氏几代学人治学特色都要言不烦地作了总结,如称
刘师培的治学特点是“等视经史,平分古今,持平汉宋,会通中西”,非
常贴切。作者还将刘氏《五经旧疏考正》的方法归纳为直接法、本证
法、他证法、目录法、版本法、史证法、矛盾法、文理法、理证法,并且一
一举例作了论证,真可谓纲举目张、条分缕析,如庖丁解牛般痛快
淋漓。
    中国学术史研究著作通论多,断代研究也不少,分类、分派研究就
更多,但是像郭院林博士《清代仪征刘氏家学之(左传)学研究》这样
深入系统地进行个案研究的尚不多见,我读后觉得获益匪浅,聊述一
二感想如上。
    徐有富
    2007年12月18日
     第三章刘师培的学术思想
    ——以《左传》学为中心
    刘师培是近代史上一位杰出的“少年国学大师”①,他年吝著丰,
短短的三十六年生命却为中国学术提供了七十四部学术著作。如果
说那只是表象的话,那么更令人瞩目的是他站在中国学术由传统转向
现代的关捩点上,与诸多大家一起结束了中国经学的时代,开启了现
代人文学科的新时期。钱玄同先生论当时五十余年以来中国学术思
想大势,认为那是“中国学术思想之革新时代”。他所提出的“黎明
期”(1884~1917)于国故研究之新运动,进步*速,贡献*多,影响社
会政治思想文化*巨者十二人,“皆能发抒心得,故创获极多”。而刘
师培名列第十位且年龄又*小,可见他在中国近代学术史上的分量②。
    刘师培复杂多变的一生给人太多思考,然而他所有的变化始终没
有离开他对文化的思考。他所有论政论学的文章都基于自己的家学
素养,对文化教育的重视;他不仅把文化作为改造世界的武器,而且把
文化当成了*终的目标。他试图用自己精熟的古代文化来解救那个
纷乱的世界,文化是解开他迷一样多变人生的钥匙。
    刘氏家族恰好处在怀疑《左传》之风逐渐强盛的时期。如果说在
刘文淇时代还是汉学余波不减,那么到了刘毓崧、刘寿曾时代汉学就
已经风光不再,宋学、汉学成为汇流;而到了刘师培前期,时代风云骤
变,今文经学势头强猛,在这种情况下,刘师培作为《左传》学家,必须
为《左传》正名,力挽颓势。刘师培所采取的策略就是从历史传承上进
一步阐明《左传》的真实性,这是顾炎武以来众多《左传》学者已经做
 了的事情;而他*为显明的特色还在于吸纳今文经学的理论,为《左
传》搭建了经学的理论结构。刘师培不仅使得《左传》学有了清晰的
理论,而且使《春秋》学达到了真正的合流。
    综其一生来看,刘师培在论学上力求会通,但有时将彼此互异的
东西纠合在一起就会产生矛盾,融而未化。他在论政上往往借助学
术,试图从学理上予以阐明依据,然而他未能很好地处理学术与政治
的关系,结果成了政治的笑话。他这种“援古经世”的做法遭到了时代
的抛弃。在生命晚期,他沉浸学术之中,逐渐走出经学误区,走上了学
术专业化的道路。
    **节刘师培的思想历程①
    刘师培在清末民初是一个显赫的人物。他所涉及的每一个领域,
无论是激进的政治思想(无政府主义),还是传统的国学领域(经学与
小学),都是成果斐然。在短暂的三十六年生命中,他留下了七十四部
著作,此外还有一百多篇文章散载于各地各种刊物,未能收入《刘申叔
先生遗书》,著述总量超过400多万字,蔚为大观。在上世纪初的学者
当中,无疑是名列前茅的。这些著述不仅涉及经学、小学、校雠学等传
统国学领域,而且还包括体现时代关怀的“预流”学问:政治、经济与教
育,采取近代西方的学术方法与体系研究中国学术。他的论政文章成
为当时的一大亮点,为此他曾有“东亚卢梭”②、“激烈派**人”③等称
谓。他作为扬州学派的殿军,反映了该学派探索政治革命与学术革命
的努力。
    刘师培父祖三世治《左传》,而家运不兴,前三代人寿命不永,难以
自立,依人入幕。经济拮据而仕途不顺是前人留下的一个“情结”,能
    ①贵州大学的陈奇对刘师培的思想研究花了14年时间,撰成《刘师培思想研究》(贵
州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该书依据时间为线索,从刘氏生平到刘氏作品都作了全面介绍。
但他的材料缺少考辨,论述多有缴绕,对于刘师培思想发展历程的介绍并不清晰。
    ②1903年刘师培撰《中国民约精义》后,棣臣在《题(国粹学报)上刘光汉同志诸子》诗
中称:“刘生一健者,东亚一卢骚。赤手锄非种,黄魂赋大招。人权光旧物,佛力怖群妖。倒
挽天瓢水,回顾学海潮。”见《国粹学报》合订本第二年第十六期。
    ③1904年3月6日,刘氏在《中国白话报》上发表《论激烈的好处》,署名“激烈派**
入”。
够引以自慰的是家传左氏之学(《春秋左氏传旧注疏证》),而这一任
务三代未能完成,又是一个家族遗传的“心病”。刘师培生于此种家
庭,接受优秀的家庭熏陶和传统文化的教育是一个方面;另一方面,无
形中增加一种忧患意识,一种心理焦虑与压力①。刘师培自小聪慧,以
振兴扬州学派自任,继承家学,对古文经学颇有心得。以古文字学《说
文》为起点,沿袭二王(王念孙、王引之)训诂、音韵之法,汲取扬州学
派前贤的成果,对儒家经典获得了自己的看法。这一点恰是刘氏赖以
安身立命之本。
    刘师培一生多变,从举业士子一变而为反满派的民族民主革命
者,再变而为无政府主义者,三变而为君政复古的鼓吹者。人知刘师
培多变表象,而不知其不变之精神;知三变之迹,而不知其三变之理。
刘师培处于天崩地裂的时局,又素怀士大夫式的救世情怀,所以不甘
做一个纯粹的学者。他所精熟的经学本来就是经世的作品,所以他试
图从中吸收救世的药方。他用文化作手段,希望救世,但这种“援古经
世”的方式在国家近代化历程中遭到了遗弃。刘师培是一个优秀的学
者,但却是一个蹩脚的思想者。
    一、民族民主革命
    刘师培生于乱世,近代中国面临着尖锐的阶级矛盾和严重的民族
危机,半殖民化程度加剧。他出生当年中法战争爆发;十岁时,中日战
争爆发。在内忧外患面前,有志之士纷纷寻求救国自强之路。政治
上,康、梁变法;孙中山建立“兴中会”;义和拳运动。学术上,张之洞提
倡“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康有为、廖平等倡导的今文经学兴盛;章太
炎《馗书》追求古文经学学术真理。而扬州历史上的屠杀事件,前此
16年的教案事件,以及家中研习王夫之的影响,使得刘师培较早就孕
有民族革命思想。刘师培所处时世,与父祖时期相比,中国残败局势
有过之而无不及。凡有责任之志士仁人无不以救亡存种自任。而刘
师培救亡存种的手段就是继承其家学而来的“以礼治左”,在《春秋》
中发掘“华夷之辨”。



清代仪征刘氏《左传》家学研究 作者简介

p>郭院林,1975年生于江西星子
县。1997年毕业于南昌大学中文系;
后执教鞭4年,为乡梓育才;2004年
于南京大学获得文学硕士学位;2007
年7月于北京大学获得文学博士学位。
现为石河子大学中文系副教授,屯垦
与文化

商品评论(3条)
  • 主题:仪征刘氏家学

    《清代仪征刘氏《左传》家学研究》一书,作者从家族、地域、学派、时代、以及整个学术史,来系统研究了仪征刘氏家学之《左传》学的发生与传承个案。

    2017/11/12 13:27:00
    读者:139***(购买过本书)
  • 主题:良心网站中图

    良心网站中图,这套书可以说是等了很久了,没想到最终竟然还是在中图团购买到。太不容易了,感谢。

    2017/10/17 20:29:08
    读者:201***(购买过本书)
  • 主题:中国古典也需重新开启,不能再用老一套思维了

    品读这本书让我想了很多

    2014/7/29 16:14:48
    读者:aok***(购买过本书)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浏览历史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