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3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读书月福利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走廊上的秘境

走廊上的秘境

作者:林俊华
出版社:四川民族出版社出版时间:2007-10-01
开本: 其它 页数: 129
本类榜单:文化销量榜
中 图 价:¥20.5(8.2折) 定价  ¥25.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暂时缺货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走廊上的秘境 版权信息

  • ISBN:9787540935726
  • 条形码:9787540935726 ; 978-7-5409-3572-6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走廊上的秘境 本书特色

当香格里拉世纪之争终于尘埃落定,当康巴文化热在海内外逐渐升温,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中华人民共和国**个成立的专区级民族自治州越来越牵扯世人的眼球。本书生动地叙述了康巴文化的概况、鱼通人、纳木日人、呷尔娃、扎坝走婚、霍尔部落、木雅人、山岩戈巴、普米人、纳西人、羌族、彝族、野人寺、康定锅庄、塔公、丹巴、牦牛文化、康巴的格萨尔,从不同的层面反映了康巴的风土人情、文化背景。

走廊上的秘境 内容简介

《走廊上的秘境》内容丰富而有趣,生动地叙述了康巴文化的概况、鱼通人、纳木日人、呷尔娃、扎坝走婚、霍尔部落、木雅人、山岩戈巴、普米人、纳西人、羌族、彝族、野人寺、康定锅庄、塔公、丹巴、牦牛文化、康巴的格萨尔,从不同的层面反映了康巴的风土人情、文化背景。

走廊上的秘境 目录

康巴文化的华丽面容“孤岛”上的鱼通人纳木日和他们的巫师呷尔坝里的呷尔娃扎坝“走婚部落”的远古景象藏文化汪洋中的霍尔部落流连在康巴的木雅人森林绝谷中的山岩戈巴九龙藏族中的普米康南纳西文化的由来与变迁为清政府戍守边防的羌族从大凉山来的彝族野人寺:喇嘛和道士共同生活过的世界康定锅庄:行将消失的记忆塔公:菩萨喜欢的地方丹巴:嘉绒文化之源用牦牛创造的文化康巴的格萨尔
展开全部

走廊上的秘境 节选

br /> ◆尧斯丹
    当香格里拉世纪之争终于尘埃落定,当康巴文化热在海内外
逐渐升温,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中华人民共和国**个成
立的专区级民族自治州越来越牵扯世人的眼球。
    甘孜州幅员15.6万平方公里,占四川省总面积的三分之一,
是香格里拉的核心区,是四川省旅游“西环线”的黄金路段,其
自然资源得天独厚,文化资源别具特色,汇集了众多的知名品牌
和景区景点。在2005年《中国国家地理》杂志举办的“选美中国”
评选活动中,甘孜州成为获奖数量*多、可进人性*强、可开发
度*高的地区。作为四川省人民政府指定的全省旅游精品规划项
目,《四川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规划建设方案》已经正式批准实施。
为紧紧抓住全省旅游发展重点西移的历史机遇,加强旅游资源的
综合开发利用,甘孜州正在加大开发力度,力争在不长的时间内,
将香格里拉甘孜景区建成国际一流的生态旅游目的地。
    康巴地区是我国的第二大藏区,甘孜州是康巴藏区的主体和
腹心地带。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康巴地区各族人民创造并
积淀下来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总和就是康巴文化。康巴文化
以藏文化为主体,兼容其他民族文化,具有多元性、复台陛特色。
康巴文化的核心是人与自然和谐统一、不同文化和谐兼容、人与
人和谐共处的“香格里拉”人文意境。康巴文化的精髓是纵横驰
骋、一往无前、生生不息的岭·格萨尔人文精神。康巴文化有着
历史积淀丰厚、内涵博大精深、形态多姿多彩、地方特色浓郁的
特点,以及不可替代的、独特的、持久的人文魅力。
    当我们迎来新世纪的朝阳,时代吹响了西部大开发的号角。
从某种意义上说,西部大开发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文化的大开发。
四川省在西部地区举足轻重,并作出了建设西部文化强省的战略
决策。甘孜州山川形胜、物华天宝、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被誉
为大自然博物馆和文化人类学宝库。本着“山水为形、文化为魂”
的理念,深入挖掘、整合康巴文化优势资源,大力培育民族文化
产业势在必行、刻不容缓,同时,以充满神奇魅力的康巴文化与
秀丽壮美的自然景观相结合,大力发展旅游产业,将使康巴地区
在国内外旅游业中凸现巨大的爆发力和坚实的底气。毫无疑问,
民族文化产业和文化旅游产业必将成为2 l世纪甘孜州振兴民族经
济的支柱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中共甘孜州委、州人民政府和四川出版集团、四川民族出版
社为了紧密配合省、州推进实施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战略,联合出
版发行“香格里拉‘康巴文化”品牌丛书,可谓意义深远、功莫
大焉。这套品牌丛书一共10本,其内容包罗万象,既是对康巴文
化的一次全景式扫描,又可作为旅游指南。该丛书全由工作和生
活在甘孜州内的本土作家精心创作,我们期望通过他们*直接、
*真切的体验,从深层次的角度去发掘这块神奇土地所积淀的文
化底蕴,展现旅游文化品牌的人文意境和斑斓色彩,从而传播康  

羌族客居康巴已有200多年的历史,总人口约1000余人,主要
分布在丹巴县属小金河流域沿岸,杂居于嘉绒藏族之中。
有个名字叫“屯兵”
    丹巴羌族与岷江流域即今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境内的羌族具
有一脉相承的渊源关系。主要分布在丹巴县属小金河流域沿岸,
其中以太平桥乡三岔沟内的长胜店、丹扎、纳布三村*为集中。
岳扎乡的可尔金和半扇门乡的阿娘沟,也有羌族居住。
    羌族是我国*为古老的少数民族之一。目前学术界对羌族族
源并无异议,都主张现代羌族源于中国古代的羌人。
    羌是中国古代*早形成的部族之一,中国历史上的**个王
朝t·夏”,就是以羌为主体,与唐、虞两个联盟音嗾在黄河流域共
同形成的统一大国。后为秦所逼,或西移、或南迁,各自为种。
今天生活在岷江流域的羌族就是其中的一支。
    关于羌人在岷江流域定居的经过,羌族民间故事《羌戈大战
的传说)》是这样描述的:在远古的时候,羌人在经历了大规模的
迁徙后,从北方来到岷江流域,并决定在此定居下来。但这却惹I
恼了在当地居住着的高颧骨、短尾巴、身强力壮、异常凶猛的
基人。于是双方发生战争。羌人在神灵的帮助下,用白石打败了
戈基人,从此在岷江流域定居下来。羌族民间史诗《羌戈大战》,
也有相同的描述。这支在岷江流域定居下来的羌人,就是现代羌
族的祖先。
    羌族自称“尔玛”,而丹巴羌族则自称为‘‘打玛”。我们怀疑
它是“尔玛”音的地方化。但现在的丹巴羌族中,只有羌族人口
*集中、居住*偏远的纳布村的老人们才知道“打玛”一称的存
在。而年轻一代和其他地方的羌民对此却一无所知。当我们问及
时,他们往往是借用汉族或藏族对羌族的称呼来自称,如“屯兵”、
“屯兵娃”、“嘉卡布”(藏语,意为“屯兵”)。
    显然,当地汉族和藏族对丹巴羌族的这些称呼并不是民族学
意义上的族名,而是一种职业身份的描述。
    汉族和藏族为什么将这部分羌族人称为屯兵?他们又为什么
从岷江流域来到大渡河畔的丹巴?
    为大清“把守哨卡.镇守降番”
    说到丹巴羌族的来历,那已是200多年前的事。那时的丹巴还
不叫丹巴,只是大、小金川的一部分。当时的大、小金川是个多
事之地,大金川土司总是每隔几年就要大“闹”一次,从不给大
清的乾隆皇帝一点面子。因而,乾隆皇帝不得不于1 747~1 749年、
1771~1776年先后两次出兵大、小金川,史称“平定两金川”,民
间称之为“乾隆打金川”。
    “乾隆打金川”是一场劳民伤财、得不偿失的战争。虽然它以
清政府的胜利而告终,但清政府为此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次战争,清政府耗费军费白银近2000万两,死伤官兵
  金川是一个仅2万余人,兵力不过七八千人的弹丸之地,而清
政府以数倍于金门l的力量,并先后花费了几十年的时间才将金川
地区平定下来。这对于处在鼎盛时期的大清乾隆皇帝来说,实在
是件丢人的大事。
    为了防止屡平屡叛的事情再次发生和恢复战争给当地带来的
创伤,第二次金川战争结束后,乾隆帝不得不下决心对金川地万
改土归屯,移民垦荒,并从参加平定大小金之乱的杂谷五屯中的
九子、上孟、下孟三个羌兵营中抽调勇武精悍的羌民武弁,携带
家眷,驻守大小金川。于是,丹巴便有了专为清政府“把守哨卡,
镇守降番”的羌族屯兵。
  丹巴有多少屯兵?
  这些屯兵来到大小金川地区后,被分派到各地驻守。关于他
们的数量和分布,我们曾查阅了一些史料和实地调查,但各种说
法不一。
    任乃强先生的《西康图经》说:上孟营30户,在“丹扎山下
卡尔金”。下孟营30户,在“牧厂沟左右”。九子营30户,在“丹
敢山下部”。   
    《(小金县历史概况)》(载《(阿坝藏族自治州文史资料选辑》第
二辑)则说:“将理藩杂谷脑派出随征屯兵三千名,移来一百多户:,
安置小金大板昭五十户,丹扎寨五十户,卡卡角五十户,沈角沟
五十户,卡尔金十户”。其中丹扎
寨和卡尔金均在丹巴境内,共60户。
    我们在调查时,各地羌民的口
述材料也不完全相同。
    长胜店的谢益世、尹正芳、罗代
祥等羌民说,从保县(今理县)调入丹巴的
羌族共60户。其中长上孟屯调的20户,
长胜店的八石包和岳扎乡的卡尔金
各有十户。从下孟屯调入的20户
住在今丹扎村的六户人(地名)

巴文化,推广旅游精品,激发读者对康巴文化的兴趣和前往香格
里拉旅游的愿望。
    是为序。

 



走廊上的秘境 作者简介

p>  林俊华,四川省沪定
县人。曾在北京大学、武汉
人学学习哲学。后改学历
史,帅从叫川大学冉光荣先
生,从事四川藏区历史文化
研究。出版有《康巴历史与
文化》、  《丹巴美女》、
《甘孜州民族志》、《四川
藏区的双浯教育教学研
究》、  《甘孜州的稳定与发
展研究》、《四川藏区的职
业技术教育研究》等菩作;
获得了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
优秀成果二三等奖各一项
和曾宪梓高校教师奖,并荣获甘孜州优
秀青年&ldqu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