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吾城-文化名人眼中的乡士之城

吾城-文化名人眼中的乡士之城

出版社:中国华侨出版社出版时间:2008-01-01
开本: 16开 页数: 274
读者评分:4分1条评论
本类榜单:文学销量榜
¥17.6(6.3折)?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中 图 价:¥19.6(7.0折)定价  ¥2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全场折上9折期间 满39元包邮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吾城-文化名人眼中的乡士之城 版权信息

  • ISBN:9787802225220
  • 条形码:9787802225220 ; 978-7-80222-522-0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吾城-文化名人眼中的乡士之城 本书特色

《吾城:文化名人眼中的乡土城市》收录了梁实秋、老舍、沈从文、汪曾祺、俞平伯、朱自清、周作人、丰子恺、鲁迅、茅盾、何其芳等近现代文化名人怀念家乡的散文。
在城市化和全球化磅礴而来之际,当面对或置身一个失落的或正在失落的家园之时,人们必然会更加深沉地呼唤一个完整的家园,也定然要更加迫切地拥抱一个永远可以归来的家园。

吾城-文化名人眼中的乡士之城吾城-文化名人眼中的乡士之城 前言

马相武
  吾城,自然多属吾国之旧城。在文化名人笔端,大约*能见出怀乡之情,或日乡愁。无论他们抱有怎样的写作动机,无一例外。当然,非文化人,或有文化的无名之辈,莫名地弥漫于心的乡愁,在我看来,其实同文化名人的并无二致。只不过:一个说出,一个未必说出罢了;一个或许说得好些“书面”些,一个或许说得未必那样好那样“书面”罢了;一个说了有人听。一个说了未必有人听罢了;一个往往是既替自己又替别人在说,一个却只是为自己在说而未必需要别人替自己去说罢了。
  所谓吾城,即吾之旧城,必异于彼之“他城”。所谓旧,即“住旧”和“城旧”。吾城之旧,世人共知,其丰富体验于文化名人,必异于游历“他城”的赏“新”居多,亦或异于心得“他者”之“旧”居多。因此,吾城的乡愁总是“浓得化不开”。忆旧也好,叙事抒情也罢;湘西也好,北平也罢,总也离不开乡愁二字。这就是异而同,二而一,此谓同一。
  吾城里有旧情感,旧事情,旧记忆,旧人物:
  “随母亲到香粉店的时期过去了,紧接着是自己也去了”“‘换洋取灯儿的’老妇人,大概只有一个命运*好的,很小就听说,四大名旦尚小云的母亲是‘换洋取灯儿的’。在小说里,也读过惟有的一篇描写一个这样女人的恋爱故事,记得是许地山写的《春桃》,希望我没有记错。”(林海音:《北平漫笔》)
  “扬州*著名的是茶馆;早上去下午去都是满满的。吃的花样*多。坐定了沏上茶,便有卖零碎的来兜揽,手臂上挽着一个黯淡的柳条筐,筐子里摆满了一些小蒲包分放着瓜子花生炒盐豆之类。又有炒白果的,在担子上铁锅爆着白果,一片铲子的声音。得先告诉他,才给你炒。炒得壳子爆了,露出黄亮的仁儿,铲在铁丝罩里送过来,又热又香。”(朱自清:《说扬州》)
  吾城里有旧知识,旧经验,旧传说,旧风俗:
  “苗人放蛊的传说,由这个地方出发。辰州符的实验者,以这个地方为集中地。三楚子弟的游侠气概,这个地方因屯丁子弟兵制度,所以保留得特别多。在宗教仪式上,这个地方有很多特别处,宗教情绪(好鬼信巫的情绪)因社会环境特殊,热烈专诚到不可想象。小小县城里外大型建筑,不是庙宇就是祠堂,江西人经营的绸布业,会馆建筑特别壮丽华美。湘西之所以成为问题,这个地方人应当负较多责任。湘西的将来,不拘好或坏,这个地方人的关系都特别大。湘西的神秘,只有这一个区域不易了解,值得了解。”(沈从文:《凤凰》)
  吾城里有人生观,价值观,历史观,文化观:
  “后来我知道,镇上的小商人是重兴这‘香市’的主动者;他们想借此吸引游客‘振兴’市面,他们打算从农民的干瘪的袋里榨出几文来。可是他们这计划失败了!”(茅盾:《香市》)
  而在周作人的《乌篷船》里,那些看起来平淡无奇甚至拉拉杂杂的文句,却蕴蓄着动荡时代的自救之道、逃避为上的人生哲学与平和恬静的生活态度,读者尽可从中探知其不可为就不为的消极立场,以及无可无不可的无原则的机会主义。
  凡此总总,都能够被我们拥揽在附丽于吾城之乡愁的怀抱中。
  “一夕高楼月,万里故园心。”
  无尽无着的乡愁,似乎是在魂牵梦萦中见证或解读或御衡失乡的时代。而失乡,又同时意味着生活根基的抽空,精神家园的失落。故而出现的感伤,在敏感的作者和读者那里,自然是难以避免的。
  无边无涯的乡愁,也可以看作是向同一的回归,是面对失乡的自我的认同,是向同一本源点——自我家园的迂回性的回归,也是强化人们的自我同一的需要。
  在城市化和全球化磅礴而来之际,当面对或置身一个失落的或正在失落的家园之时,人们必然会更加深沉地呼唤一个完整的家园,也定然要更加迫切地拥抱一个永远可以归来的家园。
  “蝴蝶梦中家万里,杜鹃枝上月三更。”
  故序此。
  丁亥年岁寒于圆明园西

吾城-文化名人眼中的乡士之城 目录

酸梅汤和糖葫芦
北平漫笔
北京的春风
北京的洋车夫
鼓楼三条街
货郎
老北京的端午节
浪迹街头的艺人
我所生长的地方
苏州的茶居
涌金门外谈旧
我的家乡
打橘子
龙灯
成都的茶铺
说扬州
乌篷船
难中忆故乡
小城呼兰河
记书仓巷
元宵灯节忆故乡
兴化·杭州·余姚
胜利还乡记
蹲在洋车上
说书人
炮火下的家乡
乡愁
香市
紫兰小筑九日记
此游
归来
辛亥游录
凤凰城的人们
岁暮还乡记
玫瑰海
县城风光
童年
展开全部

吾城-文化名人眼中的乡士之城 节选

北平漫笔
男从之禁地
很少——简直没有——看见有男人到那种店铺去买东西的,做的是妇女的生意,可是店里的伙计全是男人,小孩的时候,随母亲去的是前门外煤市街的那家,离六必居不远,冲天的招牌,写着大大的“花汉冲”的字样,名是香粉店,卖的除了妇女化妆品以外,还有全部女红所需用品。
母亲去了,无非是买这些东西:玻璃盖方盒的月中桂香粉,天蓝色瓶子广生行双妹哩的雪花膏(我一直记着这个不明字义的“哩”字,后来才知道它是译英文商标Mark的广东造字),猪胰子(通常是买给宋妈用的)。到了冬天,就会买几个瓯子油(以蛤蜊壳为容器的油膏),分给孩子们每人一个,有着玩具和化妆品两重意义。此外,母亲还要买一些女红用的东西:十字绣线,绒鞋面,钩针……等等,这些东西男人怎么会去买呢?
母亲不会用两根竹针织毛线,但是她很会用钩针织。她织的*多的是毛线鞋,冬天给我们织墨盒套。绣十字布也是她的拿手,照着那复杂而美丽的十字花样本,数着细小的格子,一针针,一排排的绣下去。有一阵子,家里的枕头套,妈妈的钱袋,妹妹的围嘴儿,全是用十字布绣花的。
随母亲到香粉店的时期过去了,紧接着是自己也去了。女孩子总是离不开绣花线吧!小学三年级,就有缝纫课了。记得当时男生是在一间工作室里上手工课,耍的不是锯子就是锉子:女生是到后面图书室里上缝纫课,**次用绣线学“拉锁”,红绣线把一块白布拉得抽抽皱皱的,后来我们学做婴儿的蒲包鞋,钉上亮片,滚上细绦子,这些都要到像花汉冲这类的店去买。
花汉冲在女学生的眼里,是嫌老派了些,我们是到绒线胡同的瑞玉兴去买。瑞玉兴是西南城出名的绒线店,三间门面的楼,它的东西摩登些。
我一直是女红的喜爱者,这也许和母亲有关系,她那些书本夹了各色丝线。端午节用丝线缠的粽子,毛线钩的各种鞋帽,使得我浸湎于精巧、色彩,种种缝纫之美里,所以养成了家事中偏爱女红甚于其他的习惯。

吾城-文化名人眼中的乡士之城 作者简介

编者 马相武,男,汉族,祖籍江苏,浙江出生。1982年获北京大学中文系文学学士并任教于清华大学中文系;1988、1991年获北京大学中文系当代戏剧专业硕士和当代文学专业博士。1991年起任教于中国人民大学,历任教研室主任、华人文化研究所所长、人文奥运研究中心研究员、台港澳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中国太湖文化论坛理事、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评论委员会委员、中国高校影视学会理事、多种全国文学学会研究会理事、常务理事;多种全国评奖评委;讲授当代戏剧研究、当代文艺****研究、大众文化与文化****研究、文化产业研究、影视文化研究等课程;主持国家和省部级社科研究项目。作为评论家活跃于当代文坛,长期从事当代文化研究与文艺评论,出版《二十一世纪文化观察》、《旋转的第四堵墙》等著作多种,出版编著十余种,发表《论文艺原创性》等学术论文多篇。

商品评论(1条)
  • 主题:对旧日的回忆

    ye也是对家乡和居住地的回忆与观察

    2012/10/16 0:20:11
    读者:aok***(购买过本书)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浏览历史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