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3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书于竹帛-中国古代的文字记录-世纪文库

书于竹帛-中国古代的文字记录-世纪文库

作者:钱存训
出版社:上海书店出版社出版时间:2006-04-01
所属丛书: 世纪文库·中国书系
开本: 16开 页数: 185
本类榜单:社会科学销量榜
中 图 价:¥13.0(6.5折) 定价  ¥20.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暂时缺货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书于竹帛-中国古代的文字记录-世纪文库 版权信息

  • ISBN:7806784713
  • 条形码:9787806784716 ; 978-7-80678-471-6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书于竹帛-中国古代的文字记录-世纪文库 本书特色

一个世纪以前,中国以殷墟甲骨、西陲简牍和敦煌卷子等多项重大文物发现,闻名于世。而当代著名学者人物,自王国维先生著成经典大作《简牍检署考》之后,能将有关书籍历史文物众多方面总括贯通,进行系统而又深入研究的,惟有旅美华人学者钱存训先生的这部《书于竹帛》。在他之前,英国剑桥大学的李约瑟博士也曾说过:“我们可以断言,钱著和卡特的名著(即《中国印刷术的发明和西传》)完全可以媲美而并驾齐驱。”全书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和娓娓而述的风格,把一切文字学文物的“门外汉”,引入中国古代文字及其载体和书写工具之演变历程,多角度地观照其源远流长和多姿多彩。至于学术方面的真知灼见,宜称层出迭见,盘踞前沿,故又为一切研治中国文物学、考古学、文化史、科技史之学人案头**。

书于竹帛-中国古代的文字记录-世纪文库 内容简介

一个世纪以前,中国以殷墟甲骨、西陲简牍和敦煌卷子等多项重大文物发现,闻名于世。而当代著名学者人物,自王国维先生著成经典大作《简牍检署考》之后,能将有关书籍历史文物众多方面总括贯通,进行系统而又深入研究的,惟有旅美华人学者钱存训先生的这部《书于竹帛》。在他之前,英国剑桥大学的李约瑟博士也曾说过:“我们可以断言,钱著和卡特的名著(即《中国印刷术的发明和西传》)完全可以媲美而并驾齐驱。”全书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和娓娓而述的风格,把一切文字学文物的“门外汉”,引入中国古代文字及其载体和书写工具之演变历程,多角度地观照其源远流长和多姿多彩。至于学术方面的真知灼见,宜称层出迭见,盘踞前沿,故又为一切研治中国文物学、考古学、文化史、科技史之学人案头**。

书于竹帛-中国古代的文字记录-世纪文库 目录

本书版次说明
上海版新序
李学勤序
写作缘起
**章 绪论
一、中国占代文化的遗产
二、贞卜和祭祀文字
三、官书和档案
四、史官的职权
五、私家著述和藏书
六、焚书之祸
七、古籍的整理
八、宗教文学的盛行
第二章 甲骨文
一、甲骨文的起源和性质
二、甲骨文的发现和研究
三、商代的字汇和书体
四、甲骨的形式和契刻
五、卜辞的内容和排列
六、甲骨中的记事文
第三章 金文和陶文
一、金文的性质和类别
二、金文的款式和用途
三、镜铭
四、货币文字
五、印章和封泥
六、陶器款识
七、砖瓦款识
第四章 玉石刻辞
一、石鼓文和古代刻百
二、碑碣、摩崖和墓志
三、石经
四、释、道经典刻石
五、玉器刻辞
六、拓印的起源和技术
第五章 竹简和木牍
一、书籍材料的演化
二、战国及秦代竹简
三、汉晋简犊
四、竹木的整治
五、简牍的形式
六、行格和书体
七、古书的单位和种类
八、编装的方式
第六章 帛书
一、丝织文化的起源
二、帛书的年代
二、帛书的发现
四、长沙缯书和帛画
五、帛卷的材料和形式
六、帛书的特殊用途
第七章 纸卷
一、纸的定义和起源
二、纸的发叫和改进
二、纸的流传和广被
四、纸的西源说
五、古纸的发现
六、敦煌纸卷
七、古纸的材料和制作
八、古纸的加工和保存
九、卷轴制度
第八章 书写工具
一、毛笔的发展
二、毛笔的形式
三、黑墨和丹书
四、烟墨
五、漆书和石墨
六、砚石的质料和形式
七、书刀的形制和用途
第九章 结论
一、书写材料的类别
二、古代文献的传承
三、各种铭文的年代
四、中国书籍的起源和发展
五、书写和复制的技术
六、中国文字的演化
七、字汇的增加
八、中国文字书写的顺序
九、中国文字记录发展的因素
后序
增订说明
附录
一、中文本《中国古代书史》评介
二、英文本《书于竹帛》评介
三、日文本《中国古代书籍史》序言
四、《书于竹帛》评介摘要
五、书海求索,勤耕不辍
六、钱存训书史著述编年
图版

展开全部

书于竹帛-中国古代的文字记录-世纪文库 节选

公元前221年,秦并六国,建立了统一的帝国,土地分封的时代乃告结束。虽然大帝国只延续了15年,但这是中国历史上的**次统一,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十分重要的变化和深远的影响。封建制度被废弃,度量衡制度标准化,书写的字体亦加统一而简化。为了增强统一,秦廷采取了一系列的管制方法,言论与思想的控制,只是其中之一。大量的古籍被毁弃,历史上著名的“焚书坑儒”事件,便是这新王朝统治政策的一部分。 焚毁书籍作为思想控制的方法,并不始自秦始皇,先秦法家思想中早有此说。《韩非子》记载,商鞅为秦变法, “教秦孝公……燔《诗》《书》而明法令”。韩非子也说:“故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焚毁书籍的方法,实际上早已为一些 P10 封建诸侯所采用,因为早在春秋时代,已有文献不足征之感了。 公元前213年,秦始皇称帝之后,丞相李斯建议:“非秦纪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毫无疑问,很多图书是被焚毁了,其中主要是当时各国的历史记录、儒家经典和法家以外的诸子百家学说。但也有部分得以保留,因焚书令中,有很多种书籍是明白规定不在焚毁之列的,特别是《秦史记》和博士官所藏的书籍,以及医药、卜筮、种树等实用书籍都加以保存,也有很多私家藏书亦未被焚毁。 焚书令只严厉执行了一段很短的时间,禁书的种类亦有相当的限制,当李斯在公元前208年死后,焚书令的执行可能便松弛了。可是当公元前206年秦室覆亡,项羽攻陷咸阳,焚烧秦宫室,因为不加甄别,可能将秦代官方留存的书籍又都付之一炬。现在已经没有汉代以前的史料可以覆按,我们无法估计,到底有多少书籍因政府的管制而亡佚,有多少因后来的灾害而毁灭。总之,这是中国历史记载中书籍和文献所遭受**次*大规模的损失。 P11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