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馨卡帮你省薪 2024个人购书报告 2024中图网年度报告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长江下游的徐舒与吴越

长江下游的徐舒与吴越

作者:毛颖
出版社:湖北教育出版社出版时间:2005-01-01
所属丛书: 长江文明丛书
开本: 大32开 页数: 404
读者评分:5分7条评论
本类榜单:文化销量榜
中 图 价:¥10.9(3.5折) 定价  ¥31.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暂时缺货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
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本类五星书更多>

长江下游的徐舒与吴越 版权信息

  • ISBN:7535139051
  • 条形码:9787535139054 ; 978-7-5351-3905-4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长江下游的徐舒与吴越 本书特色

  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初步酝酿的基础上,1998年12月,经湖北省社会科学院长江文化研究中心策划,湖北省新闻出版局决定由湖北教育出版社组织实施,编辑出版《长江文化研究文库》。季羡林先生欣然应允担任总主编,并亲自为《文库》撰写了“总序”;十多位著名学者应聘担任《文库》副总主编;海内外近两百位专家学者参与了《文库》的撰写工作。这一工程涉及的学术领域十分广泛,其研究成果对长江文化研究的深入展开将发挥巨大的推动作用。
  芳菲菲兮满堂,五音纷兮繁会。六年来,经过全体作者和编辑出版人员的努力,七大系列,五十余种,图文并茂,洋洋二千余万字的《长江文化研究文库》杀青付梓了。欣喜之余,我们也不无遗憾。《文库》原定六十多种,由于种种原因,其中十几种未能按计划推出。在《文库》出版之际,我们期待着海内外专家学者的批评指正,更期盼着长江文化和中华传统文化的研究出现新的繁荣。

长江下游的徐舒与吴越 内容简介

本书内容有:江淮地区的徐舒文化与邗文化;宁镇皖南地区的吴文化;太湖钱塘江流域的越文化;长江下游青铜文化的衰亡等。

长江下游的徐舒与吴越长江下游的徐舒与吴越 前言

  一 缘起
  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这一点并不稀奇,世界文明古国颇有几个。但是,中华民族*爱历史,简直可以说有“历史癖”,我们有几千年之久的历史典籍,联绵不断。每一次朝代更换,下一个朝代在百废待举的情况下,**批要做的事情中往往就有为前代修史。这在世界上是没有的,真可以算得上稀奇了。
  中国旧日把所有的典籍分为四大部分:经、史、子、集,名之日“四库”,史学典籍是其中之一。四库中有关文化的记载,比比皆是。再加上考古发掘,因此对研究中国文化史或文明史是十分有利的。然而,在欧风东渐以及日本风西渐以前,在漫长的历史时期中,专门研究文化或文明的著作,如凤毛麟角。其原因何在呢?
  根据我个人的看法,“文化”和“文明”两词,都是古已有之的,然而涵义却同我们今天使用的不无差异。今天的涵义,多少有点“出口转内销”的意味,有点受了西方或日本的影响。名词是旧名词,却增添了新的内容,在一定程度上是“旧瓶装新酒”。中国旧日学者往往不把文化或文明作为独立研究的对象,所以这一方面的专著就只好付诸阙如了。
  我不是研究中国文化史的专家,在这一方面读过一些书。但并没有真正下过工夫。根据我的推测,赋予“文化”或“文明”以新的涵义的时期,可能是在20世纪初叶,极有可能是受了外来的影响。其后间有以文化史或文明史名书名文者。在我上大学的时期,也就是30年代初至中叶,*著名的一部书是柳诒徵的《中国文化史》。此书原系大学讲义,后连载于《学衡》,*后成书,于1932年出版。此书总起来看,走的还是旧的路数,但是材料颇为丰富,间亦有新观点,而且规模颇大,不愧是筚路蓝缕之作。书中对黄河文化,也就是北方文化,和长江文化,也就是南方文化,都有所涉及,对于两方面的交流,也举了一些例证,可供我们今天参考。

长江下游的徐舒与吴越 目录

总序
导论

**章 江淮地区的徐舒文化与邗文化
**节 徐舒文化
第二节 邗文化

第二章 宁镇皖南地区的吴文化
**节 点将台文化
第二节 湖熟文化
第三节 吴文化

第三章 太湖钱塘江流域的越文化
**节 马桥文化
第二节 越文化

第四章 长江下游青铜文化的衰亡
**节 吴的北上与徐、邗的灭亡
第二节 吴越争霸与吴的灭亡
第三节 楚的东渐与越的灭亡
后记
展开全部

长江下游的徐舒与吴越 相关资料

  《长江文化研究文库:长江下游的徐舒与吴越》:
  第一节 点将台文化
  一 点将台文化的发现与命名
  点将台文化是宁镇皖南地区夏时期的青铜文化。点将台文化的发现和命名经历了一个较长的认识过程。
  早在1955年发掘的南京北阴阳营遗址、1956年发掘的南京安怀村遗址和1960年发掘的南京太岗寺遗址中,就已发现了点将台文化遗存,但囿于当时的认识,皆将其归入了湖熟文化的范畴之中。直至1973年南京博物院发掘江宁县点将台遗址时,才第一次从地层上将其单独划分出来。发掘报告认为点将台遗址的下文化层中“黑陶比例的增加,薄胎磨光黑陶的出现,篮纹、方格纹的盛行,都属龙山文化的某些因素,但是,缺乏龙山文化所独有的鼎、鬻、罐等一群典型器物。至于良渚文化因素,只见划纹扁鼎足有接近的成分,但仅为孤例。此外,尚出与偃师二里头三足盘相仿佛的环足盘。因此,我们不能将下文化层笼统冠以龙山文化或良渚文化的名称,从文化内涵来看,只能说明它的时代早于湖熟文化,并且受到龙山、良渚等诸文化的因素影响”。报告还认为:“下文化层的发现,是本次发掘的主要收获,给寻找湖熟文化与新石器时代文化之间的缺环提供了新的线索”①。至于文化命名的问题,报告中未涉及,但其对文化内涵的分析则是独到的。邹衡先生在《江南地区诸印纹陶遗址与夏商文化的关系》一文中指出,点将台的龙山文化层材料较少,大致和安徽巢湖地区的龙山文化相似,“点将台遗址中,湖熟文化与其下层的龙山文化特征接近,其在年代上似已不存在多大距离。因而宁镇地区的夏代遗址应该是包含在该地区的龙山文化之中的”①。邹衡先生在对点将台遗址下文化层的分析是精辟的,然而对于文化命名问题邹先生也未涉及,只是笼统地称之为宁镇地区的龙山文化。
  在点将台遗址发掘之后,还曾发掘过江宁县昝庙遗址和句容县城头山遗址,两遗址中均有点将台文化遗存。1975年和1979年南京市博物馆两次发掘了咎庙遗址,遗址分三个文化层,中文化层相当于南京北阴阳营遗址第三层,属早期湖熟文化;下文化层即为点将台文化遗存。下文化层之下还发现了4座北阴阳营文化墓葬,墓葬的时代与北阴阳营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第三期相当或略晚。魏正瑾先生在《昝庙遗址内涵的初步分析》一文中指出,“遗址的下文化层,呈现出比较特殊的文化面貌”,“下层早于湖熟文化,时代当为新石器时代晚期”,魏正瑾先生在对咎庙遗址的文化内涵进行分析时,将与点将台遗址下文化层相同的昝庙遗址下文化层及其下的4座新石器时代墓葬合为一期,称之为宁镇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的咎庙期②;而镇江博物馆在《江苏句容城头山遗址试掘简报》中,也认识到了这类“较薄的堆积表现出早期特征”,但最终将与点将台遗址下文化层时代相同的地层和灰坑分开,地层归入了湖熟文化,灰坑归入了宁镇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文化③。

长江下游的徐舒与吴越 作者简介

季羡林(1911年8月6日-2009年7月11日),字希逋,又字齐奘,山东临清人。中国著名文学家、语言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翻译家,散文家,精通12国语言。曾历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科院南亚研究所所长。代表作品:《中印文化关系史论集》,《印度简史》,《佛教与中印文化交流》等。

商品评论(7条)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