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比较世界文学史纲(上中下)

比较世界文学史纲(上中下)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学科建设丛书

出版社:江西教育出版社出版时间:2004-09-01
开本: 21cm 页数: 484
读者评分:4.8分25条评论
本类榜单:文学销量榜
¥39.2(4.4折)?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中 图 价:¥43.6(4.9折)定价  ¥89.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全场折上9折期间 满39元包邮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
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本类五星书更多>

比较世界文学史纲(上中下) 版权信息

  • ISBN:7539242248
  • 条形码:9787539242248 ; 978-7-5392-4224-8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比较世界文学史纲(上中下) 本书特色

32开平装,江西教育出版社出版
《比较世界文学史纲》是一部全新的外国文学史教材,由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学科点承担编写
主编和执笔作者均为相关领域颇有建树的专家学者
全书以民族文学、地域文学、东西方文学、世界文学为核心概念,并以四个概念所形成的平行递进关系,构成世界比较文学史的基本面貌
既适合相关专业的师生阅读参考,也适合爱好外国文学和比较文学的普通读者

友情提示:本套书年版久远,切口处有黄斑,但内页完好,介意的读者请慎拍

《比较世界文学史纲》是作为北师大中文系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学科点承担的教育部“高等师范院校外国文学课程与教材改革”研究项目的*终成果,写出的一部新的外国文学史教材。

“比较世界文学史”,首先是“世界文学史”。世界文学史是一种宏观的、全球视野的文学史。它有两个基本含义:一个是指世界各国文学,这是它的研究范围;一个是能够作为世界文化遗产、作为全人类共享的文化财富而加以弘扬的优秀经典作品,这也是世界文学史的选材取舍的原则尺度和评价标准。同时,“世界文学史’:又是一种“比较文学史”。所谓“比较”,又有两层基本含义:其一,是描述世界各民族文学在不同历史阶段的相互交流与相互影响的关系;其二,是对世界各民族文学发展演进的历史进程、民族特色加以比较研究,从而寻找出世界文学发展的某些基本规律,揭示出各民族文学在世界文学总体格局中的特色和地位。

这部《比较世界文学史纲》中在理论框架的构建上体现出了世界文学史总体研究与国别文学个案研究的有机结合,体现出了世界文学的纵向演进与世界各民族、各地区文学的横向交流、横向联系的有机结合。为此,全书确立了四个核心概念,即“民族文学”、“地域文学”、“东西方文学”和“世界文学”,并以四个概念所形成的平行递进关系,来描述构成从古到今世界文学发展演进史的基本面貌。所谓“民族文学”,是指各民族在没有广泛的相互交流之前所形成的相对孤立的文学;所谓“区域文学”,是指由若干民族和国家由于密切交流和相互影响而形成的文学集合体;所谓“东西方文学”是指在十五世纪前后“东方文学”与“西方文学”的分途发展所形成的两大分野;所谓“世界文学”,是指十九世纪以后出于东西方各国文学的密切联系而形成的文学全球化的趋势。

本书有独特的框架体系,全书分为上中下三卷。上卷以“民族文学”和“区域文学”为中心,分两编论述“神话、史诗与各民族文学的起源”、“古典文学的形成与文学的区域性”;中卷以十五至十九世纪间形成的“东方文学”与“西方文学”两大文学体系为对象,论述“东西方文学的分途发展”;下卷以“世界文学的相互趋近与多元共生”为主题,论述二十世纪“世界文学”的形成及基本特征。

比较世界文学史纲(上中下) 内容简介

本书以“世界文学的相互趋近与多元共生”为主题,论述了20世纪“世界文学”的形成及基本特征。

比较世界文学史纲(上中下) 目录

《比较世界文学史纲——东西方文学的分途发展·上卷》缘起比较世界文学史纲·绪论上卷导论:各民族文学的起源与区域文学的形成**编 神话、史诗与各民族文学的起源第1章 神话的产生和各民族文学的起源**节 神话产生的条件与神话的功能第二节 世界五大原始神话系统第2章 史诗与民族文学的整合**节 史诗的形成、特性与分布第二节 世界经典史诗的特征与影响第二编 古典文学的形成及文学的区域性第1章 汉文学的影响力与东亚文学区域的形成**节 中国文化的繁荣与中国文学区域的形成第二节 日本文学第2章 印度古典文学及印度文学区域的形成**节 印度文学的独特传统第二节 古典梵剧第三节 印度古典文学的影响力第3章 三大文化体系的错综交叉与中东古典文学**节 三大民族文化特点及文学上的借鉴与互补第二节 犹太文化、犹太文学与《圣经》第三节 阿拉伯伊斯兰文化与文学第四节 波斯文化与文学第4章 欧洲文学区域**节 希腊古典文学的形成第二节 罗马文学的兴起第三节 中世纪欧洲文学后记《比较世界文学史纲——东西方文学的分途发展·中卷》《比较世界文学史纲——东西方文学的分途发展·下卷》
展开全部

比较世界文学史纲(上中下) 节选











比较世界文学史纲(上中下) 作者简介

陈惇,浙江省湖州市人,1934年9月21日生。1956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同年留校,任教于外国文学教研室,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国际比较文学协会会员,兼任中国比较文学教学研究会会长、中国比较文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少数民族比较文学研究会顾问、北京市比较文学研究会顾问等职,曾作为中国学者代表多次参加国际比较文学协会年会。
长期从事西方古典文学的教学和研究,对莎士比亚、莫里哀、歌德等作家有深入研究,曾写有《莎士比亚和他的喜》、《莫里哀和他的喜剧》等著作及大量论文,主编《西方文学史》、《外国文学名著精解》、《外国文学史纲要》、《外国文学》、《外国文学作品选》等,参编《欧洲文学史》、《外国文学史》、《外国文学简编》等全国通用教材。 20世纪80年代以来,又攻比较文学,与人合写及主编多种有关比较文学原理的著作,如《比较文学概论》、《比较文学》、《比较世界文学史》等。另著有论文集《陈惇自选集》等 。
1992年起获国家特殊津贴。

王向远,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文学博士。1962年生,山东人。1987年起任教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1996年晋升为教授,2000年起担任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学科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东方文学、比较文学、翻译文学、中日关系等方面的教学与研究。近年来独立承担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5项,发表文章100余篇。出版《东方文学史通论》《中日现代文学比较论》《“笔部队”和侵华战争——对日本侵华文学的研究与批判》《二十世纪中国的日本翻译文学史》《东方各国文学在中国——译介与研究史述论》《比较文学学科新论》《中国比较文学研究二十年》《翻译文学导论》《中国文学翻译十大论争》(与陈言合著)《比较文学一百年》(与乐黛云合著)《日本对中国的文化侵略——学者、文化人的侵华战争》《日本右翼言论批判——“皇国”史观与免罪情结的病理剖析》等论著及《初航集——王向远学术自述与反响》13种。另有译著4种,合作主编丛书4套50余册,主编《中国比较文学论文索引(1980~2000)》等工具书3种。曾获首届北京高校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一等奖、第四届宝钢教育奖全国高校优秀教师一等奖、第六届霍英东教育基金高校青年教师奖、北京市第六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2001年度华东地区教育图书一等奖等多种奖项。

刘象愚,1942年生于四川成都,硕士,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与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教授、离退休教师,北京大学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研究所兼职教授,北京外国语大学欧洲文学研究所兼职教授,北京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客座教授。曾多次出国参加国际学术研讨会,担任全国高等学校中文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北京大学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研究所兼职教授,北京外国语大学欧洲文学研究所兼职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所外委员,中国比较文学学会常务理事,《外国文学评论》编委,《中国比较文学》编委,《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编委等多项学术兼职。

商品评论(25条)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