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山东暴雪

出版社:气象出版社出版时间:2023-02-01
开本: 26cm 页数: 308页
本类榜单:自然科学销量榜
中 图 价:¥108.0(7.2折) 定价  ¥150.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微信公众号

山东暴雪 版权信息

  • ISBN:9787502979126
  • 条形码:9787502979126 ; 978-7-5029-7912-6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山东暴雪 内容简介

本书总结了近20年山东暴雪的研究成果,基于大量暴雪个例,采用多源观测资料和数值模拟揭示了渤海海效应暴雪和山东内陆暴雪的天气气候特征及形成机理,并提出关键预报技术。全书共分为6章,内容涵盖山东雪灾、海效应暴雪、内陆暴雪、降水相态、积雪深度和“雷打雪”。第1章介绍了山东地形特点及近20年雪灾概况;第2章和第3章分别阐述了渤海海效应暴雪和山东内陆暴雪的分布特征、形成机理及预报技术;第4章给出了山东降水相态的基本特征及预报着眼点;第5章初步探索了山东积雪深度的变化特点及气象影响因子;第6章研究了山东“雷打雪”事件的时空分布特征、天气分型及其产生机制。

山东暴雪 目录

序言 前言 第1章 山东地形特点及雪灾 1.1 山东地形特点 1.1.1 自然地理概况 1.1.2 地形对降雪的影响 1.2 山东雪灾 1.2.1 2001年雪灾 1.2.2 2004年雪灾 1.2.3 2005年雪灾 1.2.4 2008年雪灾 1.2.5 2009年雪灾 1.2.6 2010年雪灾 1.2.7 2015年雪灾 1.2.8 2020年雪灾 第2章 海效应暴雪 2.1 海效应降雪的形成机理和影响因子 2.1.1 海效应降雪的形成机理 2.1.2 渤海海效应降雪的形成 2.1.3 海效应降雪的影响因子 2.2 中国海效应降雪的分布特征 2.1.1 渤海海效应降雪 2.1.2 黄海海效应降雪 2.1.3 东海海效应降雪 2.3 山东半岛海效应降雪的气候特征 2.3.1 空间分布 2.3.2 时间分布 2.3.3 降雪强度 2.3.4 积雪深度 2.4 山东半岛海效应暴雪的多尺度作用机制 2.4.1 海效应暴雪的高低空形势配置 2.4.2 冷空气和海温 2.4.3 中尺度特征 2.4.4 微物理过程 2.4.5 海效应暴雪的多尺度作用概念模型 2.5 莱州湾海效应降雪 2.6 山东半岛南部海效应降雪 2.7 内陆地区海效应降雪 2.7.1 时空分布 2.7.2 典型个例分析 2.7.3 关键要素特征 2.7.4 影响系统高低空配置 2.7.5 “太阳雪”预报着眼点 2.8 地形对渤海海效应降雪的影响 2.8.1 渤海的影响 2.8.2 山东半岛低山丘陵的影响 2.8.3 太行山的影响 2.8.4 辽东半岛千山山脉的影响 2.9 海效应降雪的卫星云图特征 2.10 海效应降雪的多普勒天气雷达特征 2.10.1 阵雪和暴雪的雷达回波特征 2.10.2 不同暴雪落区的雷达回波形态 2.10.3 EVAP雷达风场反演的应用 2.11 著名海效应暴雪个例 2.11.1 2005年12月持续性海效应暴雪 2.11.2 2008年12月异常强海效应暴雪 2.11.3 2018年1月极端海效应暴雪 2.11.4 2011年12月莱州湾海效应大到暴雪 2.12 海效应降雪的预报 2.12.1 数值预报降雪检验 2.12.2 海效应降雪的预报思路和着眼点 2.13 海效应降雨 2.13.1 秋季海效应降雨基本特征 2.13.2 500hPa天气系统 2.13.3 850hPa温度和地面气温特征 2.13.4 渤海海效应降雨的典型个例分析 2.13.5 海效应降雨预报着眼点 第3章 山东内陆暴雪 3.1 山东内陆暴雪概况 3.2 江淮气旋暴雪 3.2.1 江淮气旋暴雪的基本天气特征 3.2.2 江淮气旋暴雪的空间结构配置 3.2.3 江淮气旋暴雪的形成机制 3.2.4 地形对江淮气旋暴雪过程的影响 3.2.5 江淮气旋暴雪物理概念模型及关键预报技术 3.3 回流形势暴雪 3.3.1 回流形势暴雪的基本天气特征 3.3.2 回流形势暴雪的空间结构配置 3.3.3 回流形势暴雪的形成机制 3.4 黄河气旋暴雪 3.5 暖切变线暴雪 3.6 低槽冷锋暴雪 3.7 内陆极端暴雪 3.7.1 极端降雪天气事件的选取 3.7.2 极端降雪天气的特征 3.7.3 极端降雪事件天气形势特征 3.7.4 极端降雪事件的水汽特征 3.7.5 小结 第4章 降水相态 4.1 山东降水相态的基本特征 4.2 降雪的温度和位势厚度特征 4.2.1 降雪的温度特征 4.2.2 降雪的位势厚度特征 4.2.3 降水相态预报着眼点 4.3 降水相态逆转的特征 4.3.1 降水相态逆转天气过程的温度特征 4.3.2 各类系统相态逆转的天气形势特征 4.3.3 降水相态逆转预报着眼点 4.4 江淮气旋降水相态 4.4.1 江淮气旋降雪过程降水相态的基本特征 4.4.2 江淮气旋降雪过程降水相态转换特征 4.4.3 江淮气旋降雪过程各种降水相态的温度特征 4.4.4 江淮气旋降水相态预报着眼点 4.5 回流形势降水相态 4.5.1 回流形势的特征 4.5.2 回流降雪的温度垂直分布特征 4.5.3 回流降雪的各层厚度特征 4.5.4 回流形势对降水相态的影响 4.5.5 回流形势降水相态预报着眼点 4.6 基于新资料的复杂降水相态过程物理机制分析 4.6.1 个例1:新型探测资料在2016年2月12-13日雨转雪过程中的应用 4.6.2 个例2:2012年12月13-14日济南降水相态二次转换的成因分析 4.6.3 个例3:2014年2月16-17日复杂降水相态降雪过程成因分析 4.7 降水相态客观预报业务系统 4.7.1 系统所用技术 4.7.2 客观预报产品的开发设计 4.7.3 降水相态客观预报系统功能与产品 4.7.4 相态客观产品预报效果检验 第5章 积雪深度 5.1 山东积雪深度的分布特征 5.1.1 各地建站以来积雪深度极值 5.1.2 各地*大积雪深度的时间和天气系统 5.1.3 积雪日数 5.2 山东降雪含水比的特征 5.2.1 降雪含水比计算方法 5.2.2 降雪量与积雪深度的关系 5.2.3 全
展开全部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