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3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读书月福利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南朝文学与北朝文学研究

南朝文学与北朝文学研究

作者:曹道衡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出版时间:2015-04-01
开本: 32开 页数: 334
本类榜单:文学销量榜
中 图 价:¥66.8(7.5折) 定价  ¥89.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南朝文学与北朝文学研究 版权信息

  • ISBN:9787100104203
  • 条形码:9787100104203 ; 978-7-100-10420-3
  • 装帧:70g纯质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南朝文学与北朝文学研究 内容简介

  “中华现代学术名著丛书”收录晚清以迄20世纪80年代末,为中华学人所著,成就斐然、泽被学林之学术著作。入选著作以名著为主,酌量选录名篇合集。  入选著作内容、编次一仍其旧,唯各书卷首冠以作者照片、手迹等。卷末附作者学术年表和题解文章,诚邀专家学者撰写而成,意在介绍作者学术成就,著作成书背景、学术价值及版本流变等情况。  入选著作率以原刊或作者修订、校阅本为底本,参校他本,正其讹误。前人引书,时有省略更改,倘不失原意,则不以原书文字改动引文;如确需校改,则出脚注说明版本依据,以“编者注”或“校者注”形式说明。  作者自有其文字风格,各时代均有其语言习惯,故不按现行用法、写法及表现手法改动原文;原书专名(人名、地名、术语)及译名与今不统一者,亦不作改动。

南朝文学与北朝文学研究 目录

**章 绪论
**节 南北文风异同说的提出
第二节 关于南北文风差别的时间断限
第三节 怎样看待南朝文学和北朝文学
第四节 对北朝文学评价不高的原因

第二章 历史的回顾
**节 统一的中华文明之形成
第二节 大一统时代的地区差别
第三节 从汉至西晋的几个不同地区文化状况

第三章 汉魏学术思想的变迁与南北文风
**节 儒学的独尊与“今文经学”的兴衰
第二节 “古文经学”的兴起及其局限
第三节 儒学的“衰微”和玄谈的兴起
第四节 玄学的兴起及其与地域的关系

第四章 南方的文化传统
**节 南方的地理环境与民俗文化
第二节 南方的发展与士族的形成
第三节 南方的儒学
第四节 江南的道教和佛教
第五节 三国西晋南方文学的发展

第五章 南朝文学发展的社会原因
**节 门阀士族的变迁
第二节 南朝士族的内部矛盾
第三节 南朝士人的生活方式
第四节 建康——南方文化的中心
第五节 南朝文风向各地的传播

第六章 南方文学的几个主要题材
**节 玄言诗和玄谈的影响
第二节 山水诗的兴起及其历史地位
第三节 “永明体”的产生及其作用
第四节 “新变”和“官体诗”

第七章 河朔的文化传统
**节 河朔的地理环境和民风
第二节 河朔文化的兴起
第三节 凉州文化的影响
第四节 南方文化对北朝的影响

第八章 北方的生活情况及文化的衰落
**节 “五胡乱华”的性质
第二节 十六国北朝人们生活的特殊方式
第三节 北朝的学术和宗教
第四节 北朝前期士人生活状况对文学的影响

第九章 孝文帝迁洛与北朝文学的兴起
**节 鲜卑拓跋氏汉化的历程
第二节 汉化和迁洛所引起的新矛盾
……

第十章 北朝文学的特点和得失

结束语
后记
曹道衡先生学术年表
曹道衡先生文学史研究的成就与启示
展开全部

南朝文学与北朝文学研究 节选

  《南朝文学与北朝文学研究》:  汉代经济上非常繁荣的颍川、汝南、陈留、济阳等地,现在均属河南。这里在西汉已经是比较先进的地方,至东汉人才尤盛。如颍川的荀氏、钟氏、陈氏,汝南的袁氏、应氏,陈郡的袁氏,陈留的阮氏等都是世代名士,有的一直延续到了晋代。  关中本是西汉文化的中心地区,自东汉迁都洛阳以后,逐步相对地衰落,但开始时仍有一段时间,在全国仍占有优势。随着羌乱的发生,关中残破,士人东逃的较多,文化上的优势在表面上逐步在衰败,但原来的世家大族,仍以父子相传的方式,保存着他们的家学。其中比较有名的大族如弘农杨氏(杨彪、杨修)、京兆杜氏(杜畿、杜恕)、韦氏(韦诞)等都是魏代名人,大抵都已到洛阳做官。这时留在关西的人士倒是原来出文人不算盛的安定(皇甫氏)、北地(傅氏)等。“三辅”过去是关西的中心,只有西晋时出现了一位挚虞,较有成就,其他所谓“关中人”,大抵只是祖籍,这大约和汉末的董卓之乱有关。  和关中隔河相望的太原和河东,情况又不大一样,河东在西汉时本是人口较多的富庶之区,至东汉时代仍产生不少人才。太原郡在西汉时本不算很繁荣,但到东汉时,著姓像王氏、郭氏从东汉经三国直到西晋,仍代不乏人,另外像孙氏(太原中都)到三国和西晋也出了不少人物。只是由于十六国时代匈奴族刘渊的举兵叛乱,才使这里遭破扰乱,有的士人也随着晋皇朝南迁,如太原王氏,在东晋时南渡的高门中很有地位,但多数人还留在家乡。河东的柳氏也是这样。这些士族,有些和清河崔氏、范阳卢氏有婚姻关系,在北魏时期,曾遭受过较大打击。  今河北及山东省北部一带,是北朝时代高门士族*集中的地区。所谓北朝贵姓中崔、卢、李均在这地区,郑氏原籍河南开封,直到西晋末才避乱来到河北。在这个地区,情况和前面讲到的今山西一带有些类似。大抵今河北南部和山东北部,在战国和西汉,已经是文化相当发达的地区,荀卿、毛亨、毛苌、董仲舒、东方朔都在学术文化方面有过卓越的贡献。从西汉到东汉,还是人才较盛的地方。相反地,战国时属燕的河北北部,在战国时的文化,就不及赵国兴盛,西汉时知名的人士,也仅有韩婴是燕人。但到西汉末年,博陵崔篆起,崔驷等人世代相传,后来范阳卢氏又成了马融的大弟子。河北一带的学术、文艺有一个家世相传的习惯。如清河崔氏,据《三国志·王粲传》注引《文章叙录》,讲到崔瑗、崔寔都善于书法,其传统一直继续到北朝的崔浩;范阳卢氏自卢植以后,世传礼学,直到北周的卢辩和卢诞、卢光世传礼学。所以河朔之学也一直传授不绝。  南方的学术文化的发展,也很不平均。其中发源较早的是今四川一带,自汉文帝时文翁为蜀郡守,在那里大办教育,并派人到长安学习五经。所以《汉书·地理志》称:“及司马相如游宦京师诸侯,以文辞显于世,乡党慕循其迹。后有王褒、严遵、扬雄之徒,文章冠天下。”这个传统,在今四川一带,一直维持着,东汉年间,蜀中文人仍很多,学者亦不少,仅《后汉书·儒林传》就有任安、任末、景鸾、杜抚、杨仁、董钧等学者;《文苑传》又有李尤等人。三国鼎立之际,由于蜀汉的割据,又有一批文人才子入蜀,后来邓艾平蜀以后,蜀中人才到洛阳做官,并且才名卓著的像陈寿、李密,都是文化上卓有声名的人物;劝刘禅降魏的谯周,历来被人非议,其实他作的《古史考》,也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可惜西晋平蜀后,不久又因任用非人,引起了流民的反抗而出现了巴氐成汉的割据。直到东晋桓温才平定李氏,重归晋朝的版图。关于自汉迄晋的蜀中学术和文艺人才,幸亏有劝李势降晋,以后随同来到建康的常璩所作《华阳国志》,才使我们对蜀中文化情况有较清楚的了解。从《晋书·李雄载记》看来,蜀中士大夫还是心向晋朝的,如龚壮之论与晋通和还是与后赵通和,其立场颇为鲜明。即使像李雄,也不敢公然否定自己是“晋臣”,这说明蜀中虽地势险要,而人心所向仍是统一,这也不能不归功于汉时的儒学和文学对当地人的深刻影响。  ……

南朝文学与北朝文学研究 作者简介

曹道衡(1928-2005),江苏苏州人。195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历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文学所学术委员会委员、博士生导师。曾任《中国大百科全书·文学卷》第一版秦汉魏晋南北朝卷副主编,第二版主编,中国文选学研究会会长。郑州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曲阜师范大学兼职教授,曾任《文史》杂志学术顾问,《文学遗产》编委。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