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数字化知识创新

数字化知识创新

出版社:企业管理出版社出版时间:2022-09-01
开本: 24cm 页数: 353页
本类榜单:管理销量榜
中 图 价:¥40.8(6.0折) 定价  ¥6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数字化知识创新 版权信息

  • ISBN:9787516426562
  • 条形码:9787516426562 ; 978-7-5164-2656-2
  • 装帧:70g轻型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数字化知识创新 本书特色

适读人群 :大众在一个“不确定”是唯一可确定之因素的经济环境中,知识创新无疑是企业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的驱动力。本书围绕数字化的知识创新,阐述了只有那些持续创造新知识,将新知识迅速地传遍整个组织,并迅速地开发出新技术和新产品的企业才能成功。

数字化知识创新 内容简介

本书重点从知识的本质、知识创新、隐性知识、大数据知识和知识型员工等方面详细阐述数字经济时代知识创新的内容,以方便读者贴近前沿,紧抓以数字技术为载体的知识创新管理的核心,构建一个与时俱进的企业知识创新实践体系。

数字化知识创新 目录

| **章 |

知识的本质

开章案例 知识创新,改变世界

**节 什么是知识——从柏拉图到维特根斯坦

一、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西方认识论的基础

二、笛卡尔与洛克、休谟:欧陆理性主义与英国经验主义

三、康德、黑格尔和马克思:进行综合的尝试

四、20 世纪对笛卡尔二分法的挑战

第二节 什么是知识——当代哲学的解释

一、当代哲学家赖尔、波兰尼

二、伯勒尔和摩根的哲学范式框架

三、实证主义、建构主义、后现代主义和批判现实主义的哲学立场

第三节 什么是知识——经济学和管理学理论中的知识

一、经济学理论中的知识

二、管理学和组织理论中的知识

三、走向新的综合

第四节 什么是知识

一、儒家思想的知识论

二、“知”“行”关系的现代价值

第五节 数字化的知识管理创新

一、知识管理的历史发展

二、数据—信息—知识—智慧

三、智能化与知识化


| 第二章 |

知识创新

开章案例 苹果公司的创新停滞了吗?

**节 唯有“创新”,才能“成长”

一、创新与人类发展

二、创新的本质

三、创新的不确定性

四、创新战略

第二节 知识创新的 SECI 模型

一、知识创造的两个维度

二、知识转化的四种模式

三、知识螺旋和知识内容

四、组织知识创造过程的五阶段模型

五、SECI 模型的改进

第三节 知识创新空间理论

一、知识创新空间模型

二、企业知识创新过程

第四节 知识创新思维

一、知识创新对个人能力的要求

二、促进个人知识创新的思维系统要素

三、促进组织知识创新能力的关键因素

四、Web2.0 下的知识创新工具


| 第三章 |

隐性知识

开章案例 一杯咖啡吸收宇宙能量

**节 隐性知识的内涵、分类及特点

一、隐性知识的内涵

二、隐性知识的分类

三、隐性知识的特点

第二节 个人隐性知识管理

一、个人隐性知识的积累

二、知识转换的基本原则

三、常用的个人隐性知识外显化方法

四、隐性知识管理的障碍识别

五、促进隐性知识管理的措施

第三节 团队隐性知识管理

一、项目团队中的隐性知识

二、项目团队隐性知识的特征

三、项目团队中隐性知识管理


| 第四章 |

大数据知识

开章案例 华为数据治理之道

**节 大数据

一、大数据的来源、特性与发展历程

二、数据感知(获取)技术

三、数据处理技术

四、数据驱动企业战略

第二节 知识表示与知识获取

一、知识表示

二、知识表示方法

三、富格式文本中的知识发现

四、知识图谱

第三节 智能知识管理

一、大数据挖掘与知识管理

二、智能知识管理基本概念

三、智能知识管理研究现状及未来方向


| 第五章 |

知识型员工

开章案例 松下电器的知识型员工管理

**节 知识型员工的特征

一、知识型员工的概念

二、知识型员工的人力资本特性

三、知识型员工的个体特征

四、知识型员工的分类

第二节 知识型员工管理

一、知识型员工激励因素分析

二、基于 Y 理论的目标管理方案

三、全面薪酬管理

四、激励性工作心理暗示

五、知识型员工与组织的心理契约

六、文化激励

第三节 创建学习型组织

一、数字化重新定义个人学习

二、组织学习

三、学习型组织

四、竞争性学习型组织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数字化知识创新 节选

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创新的历史。 14世纪的文艺复兴开启了新思维的解放。 15世纪的大航海拓展了人类文明的疆域。 16世纪启动的科学革命奠定了技术革命的基础。 17世纪初资本市场的出现延伸了社会金融活动的空间。 18世纪开始的**次工业革命开创了“蒸汽时代”,标志着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过渡。 19世纪开始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创了“电气时代”,电力、钢铁、铁路、化工、汽车等重工业兴起,石油成为新能源,世界各国的交流更为频繁,逐渐形成了一个全球化的国际政治、经济体系。 20世纪发生的第三次工业革命开创了“信息时代”,人类文明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21世纪正在发生的第四次工业革命(Fourth Industrial Revolution,4IR),是由人工智能、生命科学、物联网、机器人、大数据等为代表的新技术推动的工业革命,这些新技术会带来物理空间、网络空间和生物空间三者的融合。第四次工业革命在技术更新和扩散速度、对人类社会影响的深度和广度上,都是前三次工业革命不能相比的。 学者们从历史的发展轨迹中发现了一个共同的元素——创新(Innovation)。 亚力克·福奇(Alec Foege)在《工匠精神:缔造强大美国的重要力量》(The Tinkerers: The Amateurs, DIYers, and Inventors Who Make America Great)一书中,将创新者——喜欢捣鼓小器具、小发明的业余爱好者,以及DIY一族和发明家称为“ Tinkerer”(中文版译为“工匠”,也有“创客”的含义),认为正是他们造就了美国奇迹。美国的工匠们是一群不拘一格、依靠纯粹的意志和拼搏的劲头,做出了改变世界的发明创新的人。比如,本杰明·富兰克林、伊莱·惠特尼、塞勒斯·麦考密克、托马斯·爱迪生和怀特兄弟等,都是人类历史上杰出的创新者。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知识与经济之间的相互渗透和作用越来越强劲,使得全球经济发生根本的变化。一方面,知识因素更高程度地融入经济活动;另一方面,以提高竞争力为目的的经济活动中,知识取向不断增强,产品与服务的知识含量不断提高。当今,经济增长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依赖于知识的生产、扩散和应用。知识创新,无疑将主导21世纪经济发展的成败。 德鲁克主张,在新经济中,知识不仅是与传统生产要素——人力、资源和土地并列的资源,而且是唯一有意义的资源。他指出,知识已经成为*重要的资源而不是一般资源,这是新型社会的独特之处。在一个以知识为基础的社会中,“知识工作者”是企业*重要的财产。而创造新知识实际上就意味着在个体和组织自我更新的连续过程里对企业及其所有成员进行重新创造,这不是少数精英的责任,而是组织所有成员的事。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全球产业结构和竞争格局的深度调整正在孕育,未来可能取得的颠覆性创新对人类“技术—经济—社会”范式的变革具有重大意义。 2013年5月,麦肯锡研究院发布了《2025年前可能改变生活、企业与全球经济的12项颠覆性技术》。据估算,到2025年这12项技术对全球经济的直接影响将达14万亿~33万亿美元。

数字化知识创新 作者简介

杨汉录 毕业于陕西理工大学、清华大学、香港都会大学,硕士学位。曾任职于神达集团、富士康科技集团等。有10多年的苹果产品开发、验证、制造的经历,具有丰富的国际企业策略和先进制造技术经验。出版《工业互联网 转型与升级》《集成产品开发与创新管理》《打造灯塔工厂》等专著。 李文 机械学士、工业工程硕士,从事研发、企业管理和咨询顾问多年。曾任职于富士康科技集团,是富士康先进生产力体系搭建者之一。曾任职华为ICT咨询部资深专家顾问。在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流程化组织建设、企业降本增效等方面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