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3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烽火遗篇:抗战时期作家佚作与版本 (精装)

烽火遗篇:抗战时期作家佚作与版本 (精装)

作者:凌孟华
出版社:中华书局出版时间:2022-10-01
开本: 32开 页数: 398
本类榜单:社会科学销量榜
中 图 价:¥62.4(8.0折) 定价  ¥7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暂时缺货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烽火遗篇:抗战时期作家佚作与版本 (精装) 版权信息

烽火遗篇:抗战时期作家佚作与版本 (精装) 本书特色

1.爬梳原始报刊,发掘名家佚作 费力发掘“非文学期刊”的富矿,搜集了夏衍、茅盾、老舍、萧红、戴望舒、何其芳、张爱玲等名家在抗战时期的集外佚文、演讲、日记、诗文等,追求现代文学的“历史还原”。 2.细密校勘异文,厘清文献源流 延续清代朴学传统,查考版本,细读文献,补正抗战时期名家佚作的出处、校勘等问题,为相关研究提供更为可靠的文本与史实。 3. 记述名人掌故,推进相关作家研究 在严肃考证之余,也有“好玩的料”,披露了新文学作家生平和创作中许多过去不为人知的细节,为相关作家研究提供珍贵的**手材料。

烽火遗篇:抗战时期作家佚作与版本 (精装) 内容简介

本书明确提出抗战文学研究的“非文学期刊”视野问题,通过对茅盾、夏衍、张爱玲等名家佚作的搜集、校勘与考辨,拓展抗战文学史料发掘的边界,还原抗战文学的历史现场与原始形态,以期推动抗战文学研究的发展与突围。

烽火遗篇:抗战时期作家佚作与版本 (精装) 目录

序 言

绪论:抗战文学辑佚研究的“非文学期刊”视野

一、打捞学术史上主张期刊“两分法”的声音

二、被纳入文学期刊研究的非文学期刊之尴尬

三、非文学期刊正名及其重要意义与广阔前景

上编 佚作篇

**章 抗战时期作家集外诗文发掘

**节 由隐现而消失的夏衍佚文《在轰炸中生活》

第二节 非文学期刊之茅盾集外佚文三篇辑校研究

第三节 填补穆旦缅印从军经历空白的集外文两篇

第二章 抗战陪都名流散佚演讲钩沉

**节 罗家伦集外演讲记录与中央大学五四纪念

第二节 抗战时期老舍在重庆演讲活动钩沉与补正

第三节 抗战时期冰心集外演讲《偶谈写作》拾遗

下编 版本篇

第三章 抗战文学名家版本发掘与汇校

**节 郭沫若《谒见蒋委员长记》版本补正与汇校

第二节 李金发抗战日记《庐山受训记》辑注与汇校

第三节 萧红《记忆中的鲁迅先生》入集与版本通考

第四章 抗战时期名作版本叙录与讨论

**节 戴望舒经典回文新诗《烦忧》之版本演变论

第二节 何其芳散文名篇《老百姓和军队》版本摭谈

第三节 张爱玲经典散文集《流言》之大楚报社版本

参考文献

后 记


展开全部

烽火遗篇:抗战时期作家佚作与版本 (精装) 节选

见本书第三章之第二节“李金发抗战日记《庐山受训记》辑注与汇校” 六月二十六日 睡梦中,听见人声嘈杂,知已到了长沙,穿衣与池君出站,行数十步,未深入繁盛街市,无甚可观,购蜜桃两斤,人皆不敢食,我尽其四,自己素逞肠胃好,什么都乱食。 沿途居民,似乎很贫苦,———虽然满地皆油碧的稻田,显出土地的肥沃, ——每火车到站,便见有卖热水供人洗面的,有卖煮熟之廉价茶饭的,及其他不值钱的东西。凄凄惶惶,鹄形菜色,煞是可怜,民生主义,何时才能达到完美的实施呢? 十时,到屈原投水的汨罗江,其江甚阔,铁桥工程很有可观,其余什么也不能令人兴感。 记得株韶段某处,有一大河,车过其铁桥上,俯瞰之下,见其桥柱三四,高可百公尺以上,诚令人寒心,科学征服自然,此又一明证了。十二时左右,车到岳阳,可望见一些无际的黄水,不知是长江,抑是洞庭,有火轮船在地平线上驶来驶去。 在张君处借来蒋委员长西安半月记,在床上一气看完,令人无限感慨,我以为日记若用白话文写出,必更真切动人。 下午五时左右,到历史上所永写着的汀泗桥,守候了许久,才看见山上有了纪念碑,桥下一泓清水,有乡人在编木筏,不知彼还能闻到血腥否?此地我们文人,看不出什么险要来,而在兵家则为必争之地,到了贺胜桥,亦平淡如常桥,不过凭人供吊就是。 经山坡,牌坊,余家湾,殊不耐烦,等到八时,始到武昌,计全程为一千零九十五公里余,路经三省,几乎费两日两夜之时间,只走了中国之一半,地大则大矣,不过…… 七月一日 昨夜长江东南风甚大,以毯置窗口,以避风势,固床板过硬,夜间睡得很不舒服,我*讨厌无安定生活的旅行,大半是因每次出门都是因没有钱,或有钱而不肯用,故搭的位置都是二三等,这样那能有旅行的快乐呢?所以每旅行必感到厌恶,若能坐着总统船头等去“游埠”,则环绕世界两周亦不要紧,尤其自己是不晕船的。 坐招商局特别官舱的辛苦,是不言可喻的,尤其登岸的一刹那,经过大舱,其气味之臭,恐非人类所能受得起的,假如我不是以中掩鼻疾走,恐怕是要晕倒的,在中国旅行已领教多矣。 到了九江,先在旅舍放了行李,休息,然后到庐山训练团办事处去报到,但办事人说,每人要将头发剪光,一切行李不得带,只能带指定预备的东西,用包袱包好,自己背着上山,那时见一批一批的人,用大汽车载着到山脚莲花洞去。 我们一齐去剪光头发,将行李不必要的,寄放于中国旅行社,(余君因注射防疫针的反应,病了,不能行,暂留九江。)于是跨上无蓬,雄赳赳的汽车,载着我们一车二十人向庐山进发,约行二十五分钟,已到莲花洞,路上可望见欲离故依的浮云在山巅徘徊,好像在保卫幸福的世间之一角,不见庐山真面目,恐怕就是传说的,远望横亘的庐山,作深绿色,看不见一点建筑物,后来始知牯岭是在山巅,自成一世界也。 到莲花洞,可看见携妻抱子,还带着丫头去避暑的人很多,一辆辆的轿子,用四人抬着为他们代步,他们的字典中是没有炎热这两字,真令人羡慕。他们是夺取成功的,谁有力就谁胜利,什么话也不用说。相形之下,我们这一群就可怜了,勉强请了两个小孩子为我们挑包袱,但上山的七公里路是要自己走的,实则轿子三圆八角不是坐不起,不过觉得已云来训练,而连路都不能走,那是太不成话,所以大家都说“鼎硬上”,走动了,幸而走路的人很多,热热闹闹,起初一二公里觉得脚软气喘,有些吃不消,但到了茶亭,歇一歇,又觉精神恢复了,我更好奇的每遇山泉,我都大喝一顿,洗洗脸,无限清凉,沁人肺腑,可以洗尘俗气,他们都代我担心,其实我不独注射了各种针且自小即在乡间饮惯泉水,不觉因之回忆起十余岁入山扫墓的日子和情绪了。 行至山半纵目下望,胸怀为之一快,长江在望,无数的港汊湖治,在蓝天下发光,一片绿色的山峦,在眼底纵横交错,令人神往,蜿蜒而上的山道时隐时现,全布满了蠕蠕而动的生物,颇似蚁阵,又似秦始皇筑长城时千万劳工,因为庐山尚没有汽车路,交通全靠山轿,运输全靠肩挑,一斤蔬菜,一升米,都是要山下送上来,今日庐山有这样重要地位,路上当然络绎不绝的,希望架空电车或汽车路早完成,方可减去此种行路不经济之时间,——不过乡人会没饭食就是。 …… 已登记完毕,我被编入第二总队,第五大队, 第廿中队,居六层楼宿舍内,同来者十人,只张君编入同队,随发得水衣一件,草黄军服裹腿等,穿上去面目全非,自己对镜一看,几乎不敢自认,因先头帽子过小,看上去像才招来入任的新兵,后来我把帽子割破,放大,自己将袖子缝短,始好看些,至少像一个连长。我们若穿起西装来,也还翩翩少年,为什么现在就成了兵呢?真是舞台上化装,也化不到这样像兵!此间训练所房屋很华丽,是牯岭首屈一指的,分传习学舍,图书馆,大礼堂三部,闻建筑费约七十万元,因情用山砌成,美观之花纹,很是艺术,传习所高六层,能住千二百人,卫生设备*为新式,即美国大学宿舍亦不过如此,礼堂亦可容千二百人,下为饭厅,亦可容一样多人数,图书馆则作办公厅,及住高级长官之用,全部山环水抱,真不愧为民族复兴之发祥地…… 七月四日 今日算是正式上课了,有特别讲话,有精神训话,足足从六时听到十二时,连屁股都坐痛了。行降旗礼时,有很好的乐队,有人指挥,忽然在唱国歌的时候,我几乎要哭出来,因为一千人齐唱,是何等悲壮。看见大家发奋戮力,挽救这民族,是何等悲壮呀!记得民十六,武昌阅兵二万人时,亦有此悲壮情况,诚不多得的……尚有王世杰,蒋梦麟,蒋百里,亦演说笔记甚多,听讲时因一人打瞌睡,被陈教育长罚他站到台上去,给大家看,真难为情,不可不慎。

烽火遗篇:抗战时期作家佚作与版本 (精装) 作者简介

凌孟华,重庆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先后在《文学评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文艺争鸣》《鲁迅研究月刊》《新文学史料》等报刊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著有《故纸无言:民国文学文献脞谈录》《旧刊有声:中国现代文学佚文辑校与版本考释》。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特别是抗战时期作家佚作和版本研究。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