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3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读书月福利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互联网+在基础教育中的应用模式研究

互联网+在基础教育中的应用模式研究

作者:雷静
出版社: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22-08-01
开本: 16开 页数: 104
本类榜单:社会科学销量榜
中 图 价:¥16.0(5.5折) 定价  ¥29.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互联网+在基础教育中的应用模式研究 版权信息

  • ISBN:9787512437227
  • 条形码:9787512437227 ; 978-7-5124-3722-7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互联网+在基础教育中的应用模式研究 内容简介

“互联网+”教育正在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如何运用“互联网+”技术实施教学,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使教师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播者,而更多地充当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思考、讨论并解决问题,这些都值得每个教育工作者去探索。本书对“互联网+”在基础教育中的应用模式进行了认真调研和分析,对翻转课堂、微课、慕课、教育云平台等目前流行的应用模式进行了详细阐述。 本书适合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行业人员阅读、参考。

互联网+在基础教育中的应用模式研究 目录

第1章 概述
1.1 教育信息化
1.1.1 教育信息化的内涵
1.1.2 教育信息化的特征
1.1.3 国外教育信息化的发展
1.1.4 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发展
1.2 “三通两平台”
1.2.1 “三通两平台”的起源
1.2.2 “三通两平台”的内涵
1.2.3 “三通两平台”的建设内容
1.2.4 国内外现状
1.3 “互联网+”
1.3.1 “互联网+”的内涵
1.3.2 “互联网+”对教育的重构
1.4 “互联网+教育”
1.4.1 “互联网+教育”的内涵
1.4.2 “互联网+教育”的特点
1.4.3 “互联网+教育”的教学模式

第2章 翻转课堂
2.1 翻转课堂的定义
2.2 翻转课堂的产生与发展
2.3 翻转课堂的特点
2.4 翻转课堂的理论基础
2.4.1 掌握学习理论
2.4.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2.4.3 学习风格理论
2.5 翻转课堂的构成要素
2.5.1 微视频
2.5.2 教学环境
2.5.3 教学活动
2.6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2.6.1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解误区
2.6.2 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对比
2.6.3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步骤
2.7 翻转课堂教学过程的特征
2.7.1 知识传递特征
2.7.2 师生互动特征
2.8 翻转课堂的典型案例及分析
2.8.1 国外应用案例
2.8.2 国内应用案例
2.8.3 应用案例分析
2.8.4 翻转课堂对推动教育公平的作用

第3章 微课
3.1 微课的定义
3.2 微课的产生与发展
3.3 微课的特点
3.4 微课的理论基础
3.4.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3.4.2 个性化学习理论
3.4.3 微型学习理论
3.5 微课的典型案例及分析
3.5.1 微课在国外的教学应用
3.5.2 微课在国内的教学应用
3.5.3 微课研究的文献分析
3.6 微课对教育公平的影响
……
第4章 慕课
第5章 云教育
第6章 大数据与基础教育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互联网+在基础教育中的应用模式研究 节选

  1.1.2 教育信息化的特征  教育信息化是实现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整合的过程,所以要从教育和技术两个层面来阐述教育信息化的特征。  从教育层面看,教育信息化是一个追求信息化教育的过程,主要表现为:  (1)教育资源全球化  网络通信的发展为全球教育资源的共享提供了可能。共享性是信息化的本质特征,网络技术的公开性和共享性,使得教学资源交流全球化,大量丰富的教育资源通过网络为学习者共享使用。  (2)学习自主化  教育信息化打破了以学校为中心的教育体系,随着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教育不再是学校的专利,教学活动不再局限于课堂,学习者可以随时随地获取自己需要的知识进行学习,真正实现以学习者为中心,突破对学习的种种限制和障碍,实现真正的教育公平。  (3)教学活动灵活化  教育信息化强调在教学活动中运用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自主性,达到对信息化人才的培养要求。从以教为主转变到以学为主,摆脱传统的课堂灌输模式,探索以学生为主的研究性学习、合作式学习等新的教学模式,实现教学观念创新。慕课、微课、翻转课堂等新的教学模式的兴起,逐渐打破了传统的“一书一粉笔”教学形式,使得课堂更具灵活性。  从技术层面看,教育信息化的基本特征是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数字化使得教育信息技术系统的设备简单、性能可靠、标准统一,网络化使得信息资源可共享、活动时空少限制、人际合作易实现,智能化使得系统能够做到教学行为人性化、人机通信自然化、繁杂任务代理化。  1.1.3 国外教育信息化的发展  1.美国  全球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给美国教育改革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美国教育部为了全面推进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与发展,于1996年制订了**个国家教育技术计划“使美国学生做好进入21世纪的准备——以迎接技术教育的挑战”。该计划确定了4个国家教育技术目标:全国所有教师都将得到培训和支持,以帮助学生学会使用计算机和信息高速公路;所有教师和学生在教室中都将拥有现代化的多媒体计算机;每个教室和图书馆都将连接到信息高速公路;有效的软件和在线学习资源将成为每个学校课程的整体组成部分。从1996年到1999年,随着**个教育技术计划在美国各州实施,美国各类学校在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方面取得了明显进展。  2000年,美国教育部根据本国教育信息化的进展,颁布了题为“电子学习:在所有孩子的指尖上构建世界课堂”的第二个教育技术计划,提出了美国五个新的“国家教育技术目标”:所有的学生和教师都能够在课堂、学校、社会和家里接触信息技术;所有的教师都能有效地运用技术帮助学生达到学业高标准;所有的学生都必须具备技术和信息素养方面的技能;研究和评估促进下一代的技术在教学和学习中的应用;以数字化内容和网络的应用来改造教学和学习。美国在2000年已经基本完成了网络在中小学的普及,教育信息化的重心开始转向关注信息技术装备在教学和学习中的利用率,支持和鼓励学生在教室、学校、社区及家庭中随时随地应用信息技术;同时,他们已经注意到教师是教育信息化的一个关键因素,为此还启动了培训教师的PT3项目基金,并积极推动社会制定有关标准,规范培养教师培训的质量。  美国2005年颁布了第三个国家教育技术计划“迈向美国教育的黄金时代:因特网、法律和当代学生变革展望”,这个计划是布什政府“不让一个儿童落伍”(NCLB)法案的延伸,该计划强调技术的应用以及教学核心都必须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提出七个主要行动:改变领导者的职能,从原来的监督角色转向拥有能根据时代需求开展改革的领导人才;建立预算调整系统,建立技术革新基金会,降低技术改革的成本;提高教师的技术应用水平、教育质量,实现针对学生的个性化教学;鼓励师生参与在线学习,并为在线学习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测量方法;鼓励使用宽带网,使师生充分认识到宽带技术的全部潜能;加强数字化内容建设,增加学生网络学习的机会;整合数据系统,有效配置资源。  2010年,美国教育部颁布了第四个国家教育技术计划“变革美国教育:技术推动学习”,提出了一种由技术推动的21世纪学习模式,围绕学习、评价、教学、基础设施、生产力五个方面,提出了主要发展目标和建议:让所有学习者在校内外都有参与式的学习体验;各级各类教育系统将利用技术来测量重要的内容,并使用评价数据,以获得持续改进;利用技术为教师提供支持,使其能够获取数据、内容、资源、专业知识和学习体验,从而激励教师为所有学习者提供更有效的教学;让所有人随时随地使用综合性的学习基础设施;在控制成本的同时,重新设计教育系统的结构,充分利用技术来提高学习效果。  第五个国家教育技术计划“为未来而准备的学习——教育中的作用”颁布于2016年,该计划的关注点从“技术该不该用于学习”转到“如何运用技术来改善学习”,提出通过使用技术重塑教育,实现全民终身学习系统的全员化、标准化和体制化,围绕学习、教学、领导、评价及基础设施建设提出了五个目标:让所有学习者都拥有校内外正式和非正式学习的体验,成为全球网络化社会中主动的参与者;确保教育者拥有全面的技术支持,可以随时随地与人、数据、各种资源、专业知识连接,为学习者提供更有效的学习体验;各级教育领导要充分了解教育技术,视其为主要职责之一,设定各州、各地区以及本土教育技术的愿景;各级教育系统将利用技术的力量来评价学习的有关事项并且充分利用评估的数据来改进工作,提高学习效率;让所有学生和教师可以随时随地随需求使用完善的基础设施。  ……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