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元伦理学——当代研究导论

元伦理学——当代研究导论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时间:2022-09-01
开本: 16开 页数: 425
本类榜单:哲学/宗教销量榜
中 图 价:¥67.0(6.2折) 定价  ¥10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元伦理学——当代研究导论 版权信息

  • ISBN:9787208177673
  • 条形码:9787208177673 ; 978-7-208-17767-3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元伦理学——当代研究导论 本书特色

适读人群 :大众本书是元伦理学教材系列之一种。元伦理学以一种更具一般性和反思性的方式来审视伦理,着重探讨的不是伦理领域内部各种特定的规范性问题,比如,哪些行为是正确的或错误的,抑或哪些事物有价值或者无价值,而是与伦理领域整体相关的一些非常抽象的问题。当一个词加上“元”(meta)这一前缀,指向的话题就包含对这个词所命名的那个主题的反思。因此,元伦理学意味着反思伦理的本质。
元伦理学所要探讨的问题来自几乎所有的哲学领域——形而上学、心灵哲学、语言哲学、道德心理学和规范伦理理论,一般而言,研究哲学有助于培养逻辑分析的能力和技巧,由于元伦理学具有内在的研究价值和工具价值,因此可以帮助读者认识伦理的本质。元伦理学理论以一致且融贯的方式,回应伦理的本质是什么,本译稿择其要对这些回应进行了概述,说明人们(至少是一部分人)认为它们可信的理由是什么,它们又面临哪些困难。
本书分14章述了大多数元伦理学要处理的一系列难题,试图给高年级本科生研习元伦理学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这些难题涉及道德分歧、指称、道德认识论、形而上学和道德心理学。为了应对这些难题,研究者们发展出了诸多元伦理学立场,作者对这些立场做了深入探讨。对初识元伦理学的读者而言,作者提出并回答了一些非常基本的问题,比如:什么是元伦理学?为什么研究元伦理学?鉴于元伦理学内在地充满争议性,我们如何着手进行讨论?本书各章的末尾均列有若干思考题,可以增进对元伦理学难题的理解,也可以激发进一步的讨论,并且附有评论性的拓展阅读建议。

元伦理学——当代研究导论 内容简介

本书阐述了大多数元伦理学理论都要处理的一系列难题,可以给高年级本科生研习元伦理学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这些难题涉及道德分歧、指称、道德认识论、形而上学和道德心理学。为了应对这些难题,研究者们发展出了诸多元伦理学立场,本书作者马克·范·罗伊恩对这些立场做了深入探讨。对于初窥元伦理学的读者,范·罗伊恩还提出并回答了一些非常基本的问题,比如:什么是元伦理学?为什么研究元伦理学?鉴于元伦理学内在地充满争议性,我们如何着手进行讨论?本书各章的末尾均列有若干思考题,可以增进对文本的理解,也可以激发进一步的讨论,并且附有评论性的拓展阅读建议。

元伦理学——当代研究导论 目录

致谢 _ 1

第1章.绪.论

1.1.什么是元伦理学 _ 1

1.2.写作思路 _4

1.3.元伦理学理论图示 _5

1.4.为什么研究元伦理学? _7

1.5.提醒与鼓励 _ 10

第2 章.伦理有统一的主题吗?

2.1.*小实在论 _ 15

2.2.*小实在论对分歧的解释 _24

2.3.破坏性分歧与破坏性怀疑 _25

2.4.麦凯的分歧论证 _ 27

2.4.1.分歧的聚合(Convergence) _32

2.5.开放问题论证 _ 33

2.5.1.对开放问题论证的**种重构 _35

2.5.2.区分涵义与指称 _37

2.5.3.对开放问题论证的第二种重构 _38

2.5.4.关于自然主义的题外话 _ 40

2.5.5如果摩尔是对的,我们如何得到一个共同的伦理主题? _ 42

2.6.言说者相对主义 _ 44

2.7.黑尔式的翻译论证 _45

2.8.小结 _48思考题 _49阅读文献 _49

第3 章.道德认识论与伦理理论的经验非充分决定性

3.1.经验非充分决定性 _52

3.2.融贯性是*终标准吗? _55

3.3.还原论自然主义 _59

3.4.随附性 _61

3.5.直觉主义 _ 64

3.6.进化论会颠覆直觉知识吗? _66

3.7.关于综合先天知识的怀疑论 _ 68

3.8.*佳解释推理 _ 69思考题 _72阅读文献 _73

第4 章.道德的实践性与理由和动机的休谟主义观点

4.1.内在主义种种 _ 77

4.2.几种重要的内在主义的理据 _ 82

4.2.1.支持道德/动机内在主义的直接论证 _82

4.2.2.支持道德/理由存在内在主义的论证 _88

4.2.3.支持理由/动机存在内在主义的两个论证 _89

4.2.4从道德/理由和理由/动机内在主义到道德/动机内在主义 _94

4.3.内在主义同关于道德的其他可信主张相冲突 _96 思考题 _100 阅读文献 _101

第5章.错误论

5.1.支持错误论的论证 _104

5.1.1.支持错误论的两个形而上学论证 _104

5.1.2.支持错误论的一个认识论论证 _111

5.1.3.支持错误论的其他论证 _ 115

5.2.错误论与“不容商榷”的承诺 _ 116

5.3.基于宽厚原则的一种质疑及若干回应 _119

5.4.认识论与指称 _ 124

5.5.错误论欠缺一种关于错误的理论 _ 126

5.6.几个重要问题:错误、真、假与适真性 _129

5.7.小结 _131思考题 _ 132阅读文献 _132

第6 章.简单主观主义

6.1.简单主观主义的优势 _138

6.1.1.简单主观主义可以解释道德/动机存在内在主义 _ 139

6.1.2.简单主观主义可以解释道德/理由存在内在主义 _ 140

6.1.3.简单主观主义可以解释道德/动机判断内在主义 _ 142

6.2.简单主观主义的代价 _143

6.2.1.简单主观主义蕴涵不可信的强内在主义 _ 143

6.2.2.简单主观主义误解了道德认识论 _145

6.2.3.简单主观主义应用于邪恶能动者时会得出错误结论 _ 147

6.2.4.简单主观主义在某些反事实情形中会得出错误判断 _ 148

6.2.5.简单评价者主观主义无法处理作为出发点的分歧现象 _ 149

6.3.小结 _152思考题 _ 155阅读文献 _156

第7 章. 承袭简单主观主义的认知主义:理想观察者理论与理想能动者理论

7.1.扩展主体集合 _ 158

7.2.理想化策略 _ 161

7.2.1.旨在把握道德认识论的理想条件 _162

7.2.2.理想观察者理论、倾向论分析与道德/动机存在内在主义 _165

7.2.3.理想观察者与判断内在主义 _167

7.2.4.对理想观察者理论的“那又如何”式反驳 _169

7.3.反应依赖理论以及与颜色的类比 _ 171

7.3.1.理想化、客观性和关于不道德的道德观的担心 _175

7.3.2.颜色类比与模态地位反驳 _179

7.3.3.倾向属性与分歧 _ 180

7.3.4.内容回顾 _180

7.4.相对主义式与绝对主义式的理想观察者理论 _181

7.5.何种态度? _ 184

7.6.理想能动者理论 _185

7.7.小结 _187思考题 _187阅读文献 _188

第8 章. 承袭简单主观主义的非认知主义

8.1.两个否定性主张 _191

8.1.1.非认知主义的分类 _ 192

8.2.非认知主义对主观主义的改进 _ 194

8.3.道德分歧 _ 198

8.4.对基本解释的系统性扩展(弗雷格—吉奇问题) _200

8.4.1.规约主义与祈使逻辑 _ 203

8.4.2.表达主义 _208

8.4.3.混合理论 _209

8.5.非认知主义与开放问题论证 _ 212

8.6.自然主义 _214

8.7.道德/动机判断内在主义作为非认知主义的理论动机 _ 215

8.8.能动者内在主义、准实在论与不道德的判断 _218

8.8.1.准实在论、真理紧缩主义与认可 _220

8.9.回应对主观主义的模态反驳 _225

8.10.道德认识论 _226

8.10.1.避免解释负担 _226

8.10.2.准实在论的修正 _228

8.10.3.超越道德领域的非认知主义 _ 230

8.10.4.道德认知现象学 _232

8.11.小结 _ 233思考题 _ 235阅读文献 _236

第9 章.虚构主义

9.1.诠释型虚构主义与错误论 _239

9.2.为什么接受诠释型虚构主义? _240

9.2.1.避免非认知主义的语义负担 _240

9.2.2.有限的道德形而上学承诺 _242

9.2.3.以心理非认知主义解释内在主义 _243

9.2.4.对开放问题论证的处理不同于非认知主义 _ 244

9.3.从抽象策略到实质模型 _244

9.3.1.一种非道德的虚构主义模型:建构经验主义 _245

9.3.2.将建构经验主义模型适用于道德 _247

9.3.3.诠释型虚构主义缺乏可信度 _255

9.4.变革型道德虚构主义 _256

9.5.对道德虚构主义的反驳 _261

9.5.1.基于意义与使用的关系提出的反驳 _261

9.5.2.虚构主义真的能避免弗雷格—吉奇问题吗? _ 264

9.6.小结 _266思考题 _ 267阅读文献 _268

第10 章.外在主义的反驳

10.1.菲莉帕·富特对非认知主义和内在主义的挑战 _270

10.2.分析悖论与开放问题论证 _275

10.3.大卫·布林克的外在主义论证 _276思考题 _279阅读文献 _280

第11 章.科学自然主义之一:康奈尔派实在论

11.1.康奈尔派实在论 _ 283

11.2.康奈尔派实在论与因果道德语义学 _ 284

11.2.1.直接指称与开放问题论证 _ 293

11.2.2.还原论自然主义与非还原论自然主义 _ 294

11.2.3.道德品类、自然品类与还原策略 _299

11.3.实在论式的道德认识论与因果效力 _ 304

11.4.康奈尔派实在论与道德/动机和道德/理由外在主义 _ 307

11.5.道德孪生地球反驳 _ 312

11.5.1.道德孪生地球与因果规制语义学 _313 思考题 _316 阅读文献 _316

第12 章.科学自然主义之二:道德功能主义与网络式分析

12.1.非显见的分析性 _ 319

12.2.通过网络式分析定义理论词项 _320

12.2.1.一个简单的例子 _324

12.3.内在主义与网络式分析 _ 327

12.4.从实现功能性角色到元伦理自然主义 _ 328

12.5.置换问题 _331

12.6.道德孪生地球论证与网络式分析 _333

12.7.一点回顾 _335思考题 _339阅读文献 _340

第13 章.非自然主义与反还原论

13.1.截然不同的动机 _343

13.1.1.道德属性何以特殊? _343

13.1.2.反对自然规范性 _347

13.2.令人悲观的归纳? _354

13.3.对非自然主义解释的一种一般性质疑 _ 355

13.4.解释随附性 _357

13.4.1.难友策略是解决之道吗? _ 366

13.5.道德认识论、可靠性与非恰巧性要求 _ 367

13.6.内在主义 _372

13.7.非自然主义、反还原论与静默论? _373 思考题 _ 374 阅读文献 _375

第14章.余.论

14.1.从元伦理学到元规范性 _ 378

14.2.超自然主义 _380

14.2.1.游叙弗伦难题 _383

14.3.建构主义与契约主义 _ 387

14.4.理性主义与理由 _393

14.5.结论 _ 394阅读文献 _394

术语表 _395

参考文献 _399

索.引 _411

译者后记 _423

第1章

绪论




展开全部

元伦理学——当代研究导论 节选

绪论 1.1.什么是元伦理学
当人们谈论伦理时,通常涉及的都是规范伦理学(normative ethics)[1]。也就是说,他们谈论什么是正确的(right )或错误的
(wrong),什么是良善的(good )或恶劣的(bad),什么有价值或者无价值。他们所考虑的这类问题有时颇为具体,比如,撒谎是否总是错误的;有时则较为一般,比如,正确的行为是否总是以良善为目的。大多数人或多或少都考虑过这样的问题。元伦理学(metaethics )同样关注伦理,但相比我们对规范性问题的思考,它以一种更具一般性和反身性(reflexive )的方式来审视伦理。元伦理学着重探讨的不是伦理领域内部各种特定的规范性问题,比如,哪些行为是正确的或错误的,抑或哪些事物有价值或者无价值,而是与伦理领域整体相关的一些非常抽象的问题。你想必知道,当一个词加上“元”(meta )这一前缀,指向的话题就包含对这个词所命名的那个主题的反思。[2]因此,元伦理学意味着反思伦理的本质。比如,有的人认为不存在伦理真理,或者认为一切伦理真理都
[1]本书所说的“伦理”(ethics )和“道德”(morality )是同一个意思。不同作者在撰述时可能偏向于采用其中某个词,但两个词之间不存在公认的区别。 [2]因此,在博客上可以用这个前缀表示那些以博客本身为主题的线程(threads)。 是相对于相信它们的人而存在的。元伦理学讨论的便是诸如此类的
问题。
事实证明,关于伦理本质的任何说法都很难不陷入争议,元伦理学研究反映了这种困境。这在某种程度上恰恰是元伦理学吸引人的一个原因——元伦理学致力于揭示伦理的特性,这项工作内在地充满争议。比如,有的人认为伦理和宗教密不可分,有的人则认为,两者之间并无特殊关联。有的人认为伦理包含社会习俗,有的人则认为,习俗和基本的伦理问题毫不相干。正因为对伦理及其本质不存在一种显著正确、唯一可信的解释,元伦理学才成为哲学的一个分支。元伦理学话题本身给惊异、分歧和困惑留下了空间,这正是哲学话题的特点。本书将从关于伦理的若干难题入手,进而考察一系列元伦理学立场,人们*终支持什么样的立场,取决于他们如何回应这些难题。
规范伦理研究可以很自然地导向元伦理研究,而且两者不见得泾渭分明。对于某种特定的行为是否允许,你和朋友可能意见相左。这样的分歧有时候很容易解决,或者至少很容易弄清楚,为了解决分歧,双方需要知道什么。一些关于医疗政策的争论大概就是如此。你们双方都明白,争论点在于相关法案对人们的健康有利还是有害。倘若你们知悉该项法律对民众健康的影响,并且对此没有异议,那么你们的争端就可以得到解决。
但另外一些分歧看起来比较棘手。这些分歧似乎“深不见底”(all the way down),从而很快会引发对伦理本身的更高阶的反思,亦即导向元伦理学。例如,设想对于是否允许在法律上禁止孕猪栏
(gestation crates),你和朋友有不同看法。在经验事实方面,你们有很多共识。你们都同意,孕猪栏是一种大约2 英尺乘以7 英尺规格的围栏,被许多大型养猪场用于安置怀孕的母猪。你们都同意,孕猪栏只给重达数百磅的母猪留下很小的活动空间,母猪在狭小的围栏里甚至无法转身。你们都知道,许多母猪几乎终生呆在这样的
围栏里。[1]你们也都毫不怀疑,动物可以产生痛苦、不安、恐惧和悲伤等情感。然而,你们中的一方认为,像某些州那样禁用这种围栏是错误的;另一方则认为,道德要求通过立法取缔这种做法。双方你来我往地提出论证,一回合接着一回合。你论证道,猪是聪明的动物,能感到懊恼和沮丧。你的朋友表示同意,却又论证,我们的道德义务并不延及与我们自身极为不同的物种。你的朋友还指出,政府在没有认真关切他人福祉的情况下干涉民众的选择,是错误的。这样的对话持续了很久。经过讨论表明,你们各方都持有一组一致的道德承诺,也都合理地把握了经验事实,这些事实涉及商业性养殖、猪、畜栏、养殖场管理,等等。但是,没有任何一方改变她或他的想法。
面对上面这样的情况,很多人自然而然地开始思考道德的本质,以及我们的相关信念。对于道德的本质是什么,你和你的朋友似乎出现了某种根本分歧。对于道德关涉什么,你们双方各持己见,因此你们也许是在各说各话。你觉得道德意味着善待众生,你的朋友则认为伦理不讲如何对待动物。了解道德义务、正确性
(rightness )和错误性(wrongness )的真正本质,也许有助于你们解决问题。如果你们对讨论的主题取得了共识,那么对什么样的相关证据可以解决争议,可能也会达成一致。抑或就伦理的主题而言,也许没有任何进一步的事实可以帮助解决问题。另外一种可能是,相对于道德观才可以谈道德正确性。既然跟你们关于孕猪栏的判断相应,你们各有一种融贯的道德观,那么也许你们的判断都是真的——即相对于你们各自接受的道德观为真。还有一种可能是,这些争议并不是那种涉及事实问题的争议,哪怕是相对性的事实。我们视为道德信念的东西,也许实际上只是复杂的赞成或反对态
[1]Stephanie Strom,“McDonald’s Set to Phase Out Suppliers’Use of Sow Crates,”New York Times(February 14,2012),p. B2.
4
度,这些态度本身不能用正确性(correctness )来评价。也许我们的道德话语只是表达情感,就像“呸!”和“哇!”那样。诉诸这些态度之间的冲突,也许就能解释,尽管在事实方面没有争议,我们为什么还会产生分歧。当面对根本的道德分歧,这些想法都是顺理成章的。它们要求我们对伦理本身进行审视,弄清楚它是什么,如何运作,以及关涉什么。
1.2.写作思路
所有完备的元伦理学理论都旨在以某种一致且融贯的方式回应前面这些问题。对于伦理是什么的问题,这些理论给出了一般性的回答,本书将择要进行概述,说明人们(至少是一部分人)认为它们可信的理由是什么,它们又面临哪些困难。要理解元伦理学理论,一种不错的方式是这样看待它们:对伦理的本质进行抽象反思的过程中产生了各种难题,它们是在给这些难题提供解决方案。由此,本书前面几章将讨论引发哲学难题的一些直觉性的观念。具体而言,接下去的三章将引入三组具有松散联系的难题,大多数元伦理学理论都会以某种方式处理这些难题。我要强调的是,各章提到的难题之间只有松散的联系。将它们放在一起是为了便于阐述,而且每章也不仅仅只讨论一类难题。这些难题背后也许可以找到某种深层的统一性,但也可能并非如此。
既然已经说到难题,不妨略作介绍。这里我只给出一个提要,后面三章再详加论述。每一种完善的元伦理学理论都应(a)阐明伦理的主题,(b)解释伦理判断在人们生活中所具有的引导行为的实践性角色,以及(c)解释我们如何能够获知关于伦理和道德的知识。这些理论通常会对伦理的主题进行系统说明,这样有利于完成后面两项解释任务。事实证明,伦理思考与伦理现实(ethical
5
reality )的一些重要特征给各项任务(即解释伦理的主题、道德的实践性和我们如何获知伦理知识)增加了难度。(1)由于在许多重要的伦理问题上存在广泛的道德分歧,对伦理的本质也缺乏共识,我们难以确定伦理的主题是什么,甚至难以确定伦理有无主题可言。(2)不理解关于伦理的相对主义,以及心灵哲学和行为哲学中4 各种充满争议的观点,我们就难以解释那种看起来为伦理所特有的实践性。(3)鉴于经验证据从各个方面看似乎都不足以决定规范理论的选择,我们难以提供一种恰当的关于道德知识的认识论。
接下去的三章会对这些问题和密切相关的问题展开细致的讨论。然后,我们将考察一系列元伦理学立场,这些立场部分或主要地源自试图应对上述难题中的一个或多个。
1.3 元伦理学理论图示
元伦理学理论可以按照不同的方式进行分类,而且没有一种分类能满足所有要求。不过,在开始探讨之前,对整个研究领域有所了解是颇为有益的。因此,我提供了一张示意图(见图1.1),藉以充当一份非常粗略的指南。这张图采取的分类方法是,依据元伦理学理论对一些重要理论问题的不同回答,将它们归入不同的标准元伦理学立场。由于我是在具体讨论各种特定的立场之前给出这张图的,我并不预设读者已经充分把握图中任何一种观点的诸般细节。这张图只是帮助读者对不同的立场获得一个大概的印象,随着我们更加细致地研究这些立场,这种印象将进一步获得充实的内容。当然,在后面各章深入探讨不同立场时,我希望这张图也能派上用场。
这张图所呈现的树形分支结构提供了一种思考元伦理学的方式。每个结点都列出了元伦理学家们争论的某个问题,问题下面则 6
图1.1.元伦理学理论的分类
7
是两种或多种回答。这些回答接着产生分支,分支下面又有分支。由此可以得到各种立场,除了少数几个需要我自己命名,其他都有现成的标准名称。我们作为起点的那种区分,通常用“认知主义”
(cognitivism )和“非认知主义”(noncognitivism )这对术语来表示。然而,这种经典区分所基于的理论分歧实际上涉及两个不同的问题,一个和语言相关,另一个和思想相关。对于这两个问题,以往的认知主义者和非认知主义者或者都回答是,或者都回答否,但虚构主义者*近给出了一种混合式的回答。由此,在我们分类的起点出现了三个分支。然后,根据进一步提出的问题,我们继续细分下去。我相信通过图表可以相对清楚地展示理论体系,尽管要等到后面各章讨论不同立场时,才能明了每个问题的确切性质。
图1.1 包括一种我称为“*小实在论”(minimal realism )的观点。这是我个人的用语,而且由于这是一种*低限度的立场,很少有论者会认为它是真正的实在论。我之所以把它标在图里,是因为后面各章阐述各种问题时,我要利用界定这种立场的那些主张。图中出现在下方的各种立场所承诺的东西超出了*低限度,因而不是*小性质的理论。5
1.4.为什么研究元伦理学?
读过本书初稿的一些人建议我谈谈这个问题:为什么要研究元伦理学,哪怕只花一学期的时间?当人们追问做某件事的理由,他们往往想要得到一个回答,可以向询问者表明,从他们自身的角度来看,如何有理由去做他们问到的那件事。对于这样的问题,我们通常可以给出两种回答:(1)元伦理学具有内在的研究价值,无论它与询问者的其他目标有何关联;或者(2)研究元伦理学对你来6 说具有工具价值,因为它有助于实现与它的内在价值无关的目标。我可以为研究元伦理学提供一个工具性理由,以及两个相互联系的内在性理由,这些回答能否让你满意,取决于你作为本书的潜在读者,对哲学已经有什么样的思考和理解。
让我们先给出一个简单却也现实的回答。元伦理学所要探讨的问题来自几乎所有的哲学领域——形而上学、心灵哲学、语言哲学、道德心理学和规范伦理理论,并且一般而言,研究哲学有助于培养你的某些技能,可以运用于哲学领域和一般的知识领域。因此,学习元伦理学课程能够帮助你提升这些技能。本书既然意在供高阶哲学课程使用,我相信你已经明白掌握这些技能(良好的文笔,系统地思考问题,从自己的思想中找出可能导致错误的那些假设)的意义,或者你纯粹觉得哲学有意思。抑或有些不幸,你并不认为这些技能对你有任何好处,但这门课是必修的,从而符合你的学习计划。无论是哪种情形,这门课都可以实现你的目标。于是,你就有了研究元伦理学的工具性理由。
接下来给出的两个回答也许更为重要,它们试图表明,元伦理学研究可能有什么样的内在价值。对本书的部分读者来说,哲学是他们喜欢的学科——我假定高阶哲学课程的大多数学生都在某种程度上喜爱哲学。你不见得喜欢所有的哲学科目,但很可能正在研究某个或者某些哲学分支,例如形而上学、心灵哲学、语言哲学、规范伦理学,等等。我已经说过,元伦理学涉及所有这些哲学分支。或者用我曾经听到的一个说法,元伦理学具有强烈的跨学科色彩。要研究元伦理学,你必须对哲学的其他领域有所思考,而且是很多领域。所以,至少从某种意义上讲,如果你对某方面的哲学研究感兴趣,我们将要谈论的就是你真心喜欢的东西。这是否显示元伦理学具有内在的重要性,当然取决于你对哲学的既有兴趣能否真实地反映哲学的价值。这既是一个规范层面的问题,也是一个元伦理层面的问题。尽管如此,根据某些观点,重要性无非是这种属性:以某种方式符合能动者(agent )内心的情感和愿望。由此你可以认为,本书所论述的内容就能说明为什么要研究元伦理学。
这也引出了我认为元伦理学具有内在价值的第二个理由。在我看来,这个回答*为重要,但在给出回答的当时,它还缺乏实际的说服力。有时候,要表明某件事值得做,*好的办法便是向人们展示如何做这件事。舞蹈和木工就是这样。我猜测,具有终极重要性的事情大多如此。你只有付诸实践之后,才能领略它们*吸引人的地方。对于这类事情,我们或许能够提出一些选择做这些事的工具性理由,或许也能看到,其他尝试做这些事的人获得了成就感。但是,要从内部领会它们的吸引力,要了解从事这些活动的价值所在,你必须亲手去做,甚至必须做得相当出色。如果这是对的,我就不能单单告诉你,这件事本身就有价值。即便我这么说,倘若你不相信,再多言也无用。而如果你怀有某种好奇心,并且当几个似乎显而易见的说法不可能全部为真,会让你感到困扰,那么你很可能就是这种人:一旦理解了问题,就可以享受思考如何解决问题所带来的乐趣。
还有一种方式也许可以进一步回答“为什么研究元伦理学”的问题。这会稍稍提及后面的内容。接下去的几章论述了一系列关于伦理的问题和难题,由此可以认为,大部分实质性的元伦理学立场都是在回应这些问题和难题。我们已经注意到的一个问题是,有些伦理争议似乎很难解决或者不可能解决,哪怕它们发生在很有见识的人之间。在一些哲学家看来,这个问题和类似的问题极为严重,以致他们成了道德怀疑论者。他们眼中的真相就是,没有什么东西是正确的,也没有什么东西是错误的。道德观念源于误解,我们认为有些行为是错误的,其他行为则否,这不过是一种错觉。接受这些结论便是接受错误论(error theory)。
包括我自己在内的很多人都发现,要是错误论为真,人们会非常不安。然而,错误论有一些水准很高的捍卫者。倘若我们不做进一步研究就排除错误论,就会陷入一厢情愿的臆想(wishful thinking)。如果错误论不是真的,那一定是因为有另外某种元伦理学理论做了很好的研究工作,所有使怀疑论成为可行选项的问题都得到了解决,从而取代了错误论。要确定是否如此,必须从事大量的元伦理学研究,既要审查哪些假设导致了这种怀疑论,又要检视各种非怀疑论以什么方式应对怀疑论论证。如果你担心全部道德都是重大的错误,即没有什么东西是正确的,也没有什么东西是错误的,那么你就有理由深入思考元伦理学。
1.5 提醒与鼓励
关于如何阅读和使用本书,我有几句提醒的话要说。我之所以将几个元伦理学问题作为出发点,是因为在我看来,哲学常常始于这样的困惑:人们对某件事情所持的诸多信念,不可能同时全都为真。这意味着,本书前面几章会让读者感到不知道该怎么思考,而这种反应是正常的。如果你曾在另一门学科中应付自如,那么这种情况可能让你感到受挫。我给你的建议是,不必对此太过担心。当我们着手研究元伦理学领域中各种更为高阶的理论进路,亦即我们将要考察的那些特定的元伦理学理论,你将会探索对某些问题的一系列可能的回应,这些问题一开始难免让人茫然失措。通过了解以前的研究者如何消解这些问题带给他们的不安,你*终就能更好地理解引发这些担心的根本动机是什么,以及如何回应它们。后面讨论各种重要的元伦理学理论的几章,阐述了对这些问题的系统回应,在你熟悉其中一些回应之后,甚至可能想回到前面讲难题的几章,并从中得到更大的收获。这里我主要是想说,研究哲学一定会与困惑相伴。不要因此气馁,没有什么是一望而知的。
我还有一点现实的提醒。我自己的哲学写作是通过仿效我所读的东西学会的。我要提醒你的是,相比专业写作,教材写作在注释方面没有也无需那么严格。由于这是一本教科书,而且我力求简明扼要,所以在文献引用上,本书不是你自己从事哲学写作的良好范本。本书试图讨论很多人的思想,这些人又是在回应其他人的思想。倘若每个观点都要标明出处,恐怕书中每一段话都要加注。但对于许多重要文献,我确实使用了括号简注,每一章末尾还提供了拓展阅读建议,并附有颇为详尽的参考文献。

元伦理学——当代研究导论 作者简介

马克·范·罗伊恩(Mark van Roojen),内布拉斯加大学林肯分校哲学教授。他的主要研究领域为元伦理学、伦理学和政治哲学,同时对其他哲学领域保持广泛关注。围绕道德理性主义、表达主义、道德语义学、道德认识论和道德心理学等主题,他撰写了大量论文,在学界颇有影响力。他还担任了《伦理学》(Ethics)杂志的书评编辑。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