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上海文学发展报告.2022

上海文学发展报告.2022

出版社:上海远东出版社出版时间:2022-06-01
开本: 16开 页数: 220
本类榜单:文学销量榜
中 图 价:¥68.6(7.0折) 定价  ¥9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上海文学发展报告.2022 版权信息

  • ISBN:9787547617878
  • 条形码:9787547617878 ; 978-7-5476-1787-8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上海文学发展报告.2022 本书特色

适读人群 :广大读者《上海文化发展系列蓝皮书》是上海社会科学院智库建设的品牌产品,由文学研究所主编,已经连续出版逾二十载,被列为国家高端智库建设的重要成果之一和上海“两会”的指定选送书目,在海内外产生广泛影响。本书为2022系列中一本,聚焦上海文学发展前沿,呈现后疫情时代的文学力量。 1.可以很好地了解近年来上海文学的发展状况。 2.很好的参考书,有文化价值。 3.上海文化发展蓝皮书学术水平较高。

上海文学发展报告.2022 内容简介

本书着重对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上海文学、国内城市文学、网络文学的发展状况和动态进行梳理和分析。2020年以来,新冠疫情爆发,随之笼罩优选。在疫情压力下,众多上海作家既继续个人创作的脚步,依然发表新作;上海的文学期刊与文艺出版业也陆续推出了题材和审美相当多元的作品,获得国内外评论界的广泛关注;上海的诸多文学活动稍作调整后同样努力坚持,紧紧联络着作家和读者。本书以两年为周期,对上海创作状况进行整体性的扫描和简要评析。

上海文学发展报告.2022 目录

目 录


总报告


面向现实,书写时代:2020-2021年的上海文学 贾艳艳

一 小说创作扫描

二 散文、诗歌与网络文学概况

三 重要文学评奖


建党百年与中国文学


百年文学的红色基因 吴义勤

百年党史与革命文艺 崔 柯 秦兰珺 李 静 鲁太光


上海文学观察


独行者与个人主体性的发现

——评王安忆《一把刀,千个字》 夏雪飞

作为文学形象的“世纪交替”书

——或周嘉宁、路内新作的意义 黄德海

书写在共同体与主体的缝隙中

——论项静《清歌》 辛 颖 黄 平

上海城市文学的海派文化特征 张屏瑾


城市文学空间


城市赋形——徐则臣的“北京叙事” 徐 刚

“他们”的一部分属于更广阔的“我们”

——文珍新作《找钥匙》与城市文学 来颖燕

古典经验流徙:论朱文颖的苏州书写 陈闽璐

南方精神、晚明风格与城市文学的“长时段”书写 朱 军


网络文学动向

女孩们的“叙世诗”

——2020-2021年中国网络文学女频综述 肖映萱

从“网络文学”到“网文”诞生:数据权力及其突围 许苗苗

Z世代与网络文学的传承与新变 胡 笛

附 录

2020-2021年上海文学活动纪要


展开全部

上海文学发展报告.2022 节选

2020年,上海作家王安忆、路内、滕肖澜、那多、唐颖、陶玲芬纷纷推出了自己的长篇新作,上海的文学期刊与文艺出版业也陆续推出了国内外作家题材丰富的作品。 王安忆的新作《一把刀,千个字》荣登2020年《收获》文学排行榜长篇小说榜首。王安忆自述小说题目“一把刀” 是“扬州三把刀”中讲究刀工精细的菜刀,“千个字”则取自袁枚《随园诗话》中对扬州个园竹趣的吟咏:“月映竹成千个字,霜高梅孕一身花”。小说讲述了一位靠一手厨艺在纽约法拉盛谋生的淮扬菜厨师陈诚的故事。他生于东北严寒之地,因避难而被携来上海亭子间,少时阴差阳错地入行肆厨,从上海弄堂亭子间到扬州高邮西北乡,从哈尔滨工厂住宅区到呼玛林场食堂,再到万里之外的纽约法拉盛,小说追溯了陈诚从童年到中年的成长历程,经由地域的变换与时代的更迭,借物起兴,反观人情、人性。对“淮扬菜”技艺的铺陈与描写,让这部小说接承了王安忆的《天香》、《考工记》中的写作思路,以文化遗产的渊源与传承为主题。小说中的淮扬菜因而也并不只是色相的点缀,具有一定的隐喻性,不可或缺而又自然地推动着情节发展与人物性格逻辑。不同地域间的舌尖上的美味,其实联系着另外一番融汇了天地与自然体悟的精妙世界。小说在革命、理想、信仰与油盐酱醋、请客吃饭、人间烟火的张力中,写出历史、时代、个人的难以化解的纠结和持久的创伤,呈现了多重视角与评述下的民间记忆。这部小说一如王安忆一贯的叙事风格,针脚绵密,经纬交错,人物关系总是处于紧张的状态,眼神、言语、动作的进退之间,暗藏机锋;同时所有的细节与素材又被作者不断锤炼与升华,以丰富的层次被编织进个体与血亲、时代、历史密切相联的大叙述,再次展示了王安忆非凡的创作实力。 列名2020年《收获》文学排行榜长篇小说榜单第二、第三、第四名的作品,分别是王尧的《民谣》(《收获》2020年第6期)、路内的《雾行者》(上海三联书店2020年1月)和迟子建的《烟火漫卷》(《收获》2020年第4期),这三部作品同时都登上《扬子江文学评论》2020年度文学排行榜长篇小说榜。迟子建的《烟火漫卷》收获了来自更大范围的荣誉与肯定,不仅荣登《当代》长篇小说年度论坛评选出的“2020年度长篇小说”榜首,还入选中国小说学会2020年度小说排行榜的长篇小说榜;入选《长篇小说选刊》杂志社举办的2020年“第五届长篇小说年度金榜”评选出的年度五部“金榜作品”;入选中国图书评论学会评选的2020年度“中国好书”;获得《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20年度好书荣誉。 迟子建的《烟火漫卷》描写了一群生活在现代城市哈尔滨的普通人的生活与命运。小说以细腻生动、从容洗练的笔触,讲述家长里短的生活之苦与岁月之甜。在哈尔滨独特的城市景观的映衬下,小说所刻画的城市的烟火气息与丰富的生活图景,以及普通人在此开启的命运交响曲,都使得现代城市成为这部小说中的主体,这在迟子建的长篇中并不多见,表现出作者对于“城市文学”的探索自觉与建构努力。小说的情节构思巧妙,独具匠心,由主人公刘建国以及“找人”的情节设计,串起看似不相关的、各自怀有秘密的人物。随着情节的推进,几个家庭的命运交织在一起,几组故事串联起来,演绎出生命的百态,共同谱写着浑厚古城中的人情、人性与命运交响曲。在不疾不徐的讲述中,作者所要描述的人间烟火,不仅体现在每个人的孤独与苦难、离合与欢笑、过错与怅惘,同时也深埋在人情的交往中,体现在人与人间的相互关怀里,而这种人情经过了内化,更可以反过来为人的道德佐证。只是,作者写惯了万物有灵的传奇,这篇小说的谋篇布局中不难看出作者对传奇式情节转折的过分依赖,多少是对人物塑造和现实主义品格的削弱。结局中基本上所有核心人物都不约而同地离开了哈尔滨,依靠逃离城市来实现的圆满,与其说是给哈尔滨的赞歌,不如说更像是作者致以被钢筋塑胶蹂躏的小镇与自然生灵的哀悼。《烟火漫卷》的叙述有着浓厚的抒情色彩。它分为上下两部,上部题为“谁来署名的早晨”,下部题为“谁来落幕的夜晚”,不仅有着极对称的命名,在具体的行文中,这两部分的内容与诸多细节也互相呼应,有着诗一般的韵律感与节奏感。作者还不时以带有诗性色彩的语言与诗意展开叙述,流露出作者对自然生灵的偏爱,这些都使得小说表现出抒情长诗般浓厚的抒情性。 不同于《烟火漫卷》的城市建构,王尧的《民谣》描写的空间是乡村和小镇。据作者自述他为其首部长篇《民谣》准备了二十余年,聚焦的却是一个少年“我”(王厚平)短短几年的成长片段。小说叙述的情节回到一九七二年,漫长的雨季刚刚结束的江南,十四岁的少年“我”在码头等待去公社了解历史问题结论的外公,江南大队的人们则在等待石油钻井队的大船。日常生活中暗潮涌动,“我”在村庄与小镇间游走返还,在交织缠绕的队史、家族史间出入流连,生活终以脱离人们预计和掌控的方式运行。记忆发酵、生长,故事的跌宕起伏化为历史的烟云,呈现出来的只是琐碎的细节和无法复原的碎片。整部作品沉浸在民谣的缓缓调性中,作者以故事中人与故事看客的双重身份,杂糅评点、抒情与批判,岁月流逝中的碎片和碎片不断碰撞,显露出新的缝隙,由此拼凑出一条真正能够进入历史的现实路径。小说所讲述的一个少年的成长精神史,以个体细微纤弱之小记忆呈现时代的宏阔酷烈,同时也是一个村庄的变迁发展史、一个民族的自我更新史,既从历史走来,也脱胎于每个日常,散曲民谣中包裹着唱不尽的人事变迁与世情冷暖。《民谣》的语言非常讲究节奏,叙事视角方面既有“我”成长时的视角,又有“我”长大后的视角,还有社会的视角、人性的视角……不同视角的转换搭建出小说的世界观,以及作者关于记忆、历史、时代、乡愁的咏叹。 路内的《雾行者》主要讲述了1998年夏季到奥运前夕的2008年之间的打工青年和文学青年的故事,在地理上从江浙沪交界处开发区到西南部废弃兵工厂,横跨了中国多座城镇。从1998年到2008年,正值新千年巨变的前夕到新千年后的互联网时代,人口的大规模流动,以及随之而来的身份流转、悬浮状态和不确定性,正是《雾行者》的时代背景以及作者所着力铺陈的时代巨变的内核。小说以一起牵涉伪造身份证的凶杀案为情节线索,围绕辗转于上海大都市与江浙沪小镇之间的打工青年周勋和文学青年端木云,串连起形形色色底层的、边缘化的年轻人的世界——仓库管理员、文学青年、流水线工人、身怀野心的帮派青年——在工业小镇和城市中偶遇、离开又重逢,捕捉世纪之交的动荡、喧腾和泥沙俱下,审视人口流动大潮中一代人的梦想与失落。小说以“雾”命名世纪之交的过渡时代;以“行者”指认流徙的江湖儿女们,如周劭、端木云、林杰、杨雄,是隐失在时代中的无名者和匿名人,却又是流动与混乱时世中的“当代英雄”。小说的结构精致而复杂,以五个风格迥异的章节,集合梦境、寓言、当代现实、小说素材、文学批评多种文体,显然并不着意于忠实地记录时代,而是面向自我,审视混沌时代中身份或文化认同的困境。 引起读者与评论界关注、频频登上各种2020年文学评奖与图书推荐榜单的作品,还有冯骥才的《艺术家们》和张忌的《南货店》。《艺术家们》以出生在天津的画家楚云天、罗潜和洛夫从心灵交汇到逐渐离散的过程,讲述了国内半个多世纪以来艺术家们的生活故事和创作历程,呈现了当代中国艺术事业、社会环境的发展与变迁。在艺术和物质都极度匮乏的年代,几位青年艺术家的创作生活悄然起步;在新时期,纯粹的艺术激情和探索引领了时代和他们;而当市场化大潮袭来,他们又不得不面对新一轮的心灵考验,苦苦地寻求突破和自我救赎。小说以小切口写大时代,作品展示的生活领域较为单一,但小说对艺术人生的描绘所折射出时代的风云际会与不同思潮的涌动,还是别具匠心的,不乏厚重之感,被认为是“一代人的生命史、心灵史和艺术追求史”(李敬泽语)。作者在故事中融入了其对于绘画、文学、音乐等多种艺术门类的独特体悟与思索,对画界那种急功近利、拜金主义表现出强烈的批判,对楚云天、高宇奇和易了然等坚持艺术理想与追求的画家则竭尽赞美之热情,通篇流淌着明亮的情绪,叙述饱含激情。 张忌的《南货店》描写20世纪70年代末到90年代初,一个南货店里极具烟火气的江南城镇生活图景。1970年代末,因为父亲的遭际,主人公秋林被分配到了偏远的南货店当售货员,在供销社系统的小天地中见识了各种人情变故,自身亦成为俗世众生相中的一角。小说致敬平凡人的生活,在各种器物以及售卖器物(或生意经)的描写上颇下了功夫,试图以此凸显普通民众日常生活的烟火气,揭示了与江南地域风俗勾连在一起的人情世态,并于从容与平静之中,写出了“文革”结束初期中国社会普遍的物质匮乏与经济乏力的状态,敏感地捕捉着时代变革之际底层人物的生活与命运。已经远去的供销社的故事,连同父辈的生活记忆,在娓娓道来的讲述中,展开着俗世的残酷与温情。作为一个写南方的小说,朴素自然的南方方言构成了小说的一个重要特点,让小说的叙述呈现一种浓郁的南方地域气质,读来别有一种韵味。 除了王安忆的《一把刀,千个字》,上海作家2020年推出的长篇新作主要还有滕肖澜的《心居》、唐颖的《个人主义的孤岛》、那多的《骑士的献祭》、陶玲芬的《浦东人家》和倪辉祥的《灿途》。被称为新海派小说家的滕肖澜的《心居》写的是当下的上海,新老上海人围绕房子衍生出的日常生活情态,普通人对“小日子”的不懈热望,渴求着更丰沛物质生活的同时,也寻找着灵魂的安居之处。小说从顾家的一次家庭聚会开始,以“居”为切入点,注重对一个个家庭封闭式空间的营造,以及这空间里随着各种话语的展开与碰撞所揭示的家庭伦理与社会伦理。小说尽管集聚于与“房子”有关的现实敏感问题,也写了“房子”所催化的亲情撕裂与人性扭曲,但并无剑拔弩张的尖锐,作者的抱负显然并不在于纠正某种被符号化的城市文化,而在于对当下的体认与反思中试图为寻常人的生活状态找到一种特殊的表达方式,一种具有代表性的格调。它在很大程度上维护了一种市民生活的如常。夹杂着沪语词汇的叙述语言细腻软糯、从容不迫,对家长里短的细节描绘有种特有的“沪上味道”,对话尤其精彩,表现这座城市和城中人那种不无温热的精明、无害的野心,处处洇散人间烟火的妥帖。滕肖澜小说中的女性,无论是强势的顾清俞、坚韧的冯晓琴,还是任性的李安妮、柔弱的葛玥,都具备在危机中撑起整个家庭的强烈的使命感和执行力。唐颖的《个人主义的孤岛》表现出更为浓厚的女性主义色彩。光彩照人的女主人公怀着难言的过往和心事成为不同时代的见证人,在时代的变迁中实现着自我的蜕变。悬疑作家那多的《骑士的献祭》,侦破推理与社会剖析交织,悲怆的犯罪动机背后是坚贞的人性,表现出悬疑小说写作的新高度。2020年正值“浦东开发开放”三十年,上海作家陶玲芬的《浦东人家》、倪辉祥的《灿途》,是回应这一时代主题的长篇力作。《浦东人家》写浦东原住民唐引娣、奚祥生一家三代半个世纪以来的生活与命运,从平凡人物的日常点滴出发,细致地描摹了浦江两岸的生活风情,还原了几代浦东人前赴后继、奋发图强、投身建设、勇往直前的成长历程与精神世界。《灿途》以倒叙的方式叙写了主人公姚明光弃文从商,开始创建欣荣电力公司的创业经历,反映了个人在大时代中奋斗的经历,也是浦东大开发进程中电力事业的礼赞之歌。 2020年上海的文学期刊与出版社发表、出版的长篇小说主要还有孙频的《我们骑鲸而去》、严歌苓的《小站》、须一瓜的《致新年快乐》、邵丽的《金枝》、徐皓峰的《大日坛城》、李宏伟的《月相沉积》、蒋方舟的《和唯一知道星星为什么会发光的人一起散步》、黑孩的《贝尔蒙特公园》、旧海棠的《你的姓名》、冯华的《倒影》等,其中不乏引起评论界关注的力作。这些作品题材、手法迥异,共同构成2020年中国文学的斑斓风景。

上海文学发展报告.2022 作者简介

徐锦江,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所长、城市文化创新研究院院长,研究员。上海社科院“文化创新与城市软实力研究”创新团队首席专家。《上海文化》杂志社社长。上海市领军人才,上海市十佳新闻工作者,全国新闻出版行业领军人才。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浏览历史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