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治理能力现代化

治理能力现代化

作者:王伟主编
出版社:中国经济出版社出版时间:2022-07-01
开本: 其他 页数: 356
本类榜单:政治军事销量榜
中 图 价:¥55.9(5.7折) 定价  ¥9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治理能力现代化 版权信息

  • ISBN:9787513669146
  • 条形码:9787513669146 ; 978-7-5136-6914-6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治理能力现代化 本书特色

政府发展在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过程中具有主导作用。改革开放40年,中国政府进行了包括政府改革在内的全方位的改革。尤其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全局出发,把转变政府职能作为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核心,把简政放权等改革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多次做出重要部署,提出明确要求。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政府机构和行政体制改革归根结底是要“转变政府职能,深化简政放权,创新监管方式,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这是提升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对政府发展提出的目标诉求。因此,深入考察和梳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改革发展的轨迹,总结中国政府改革发展的经验,进一步推进政府发展,从而探寻政府治理现代化在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作用发挥,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治理能力现代化 内容简介

王伟,华北电力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北京能源发展研究基地主任。曾任华北电力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副院长。兼任共青团北京市委“圆明园学者”、北京师范大学党史党建研究院特约研究员、学院路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院长讲习”团特邀宣讲员等。曾获第四届北京市高等学校青年教学名师奖,华北电力大学教学很好特等奖、教学成果一等奖等。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北京市社科基金重点项目等多项。主要成果:在核心及以上级别期刊发表论文近60篇。出版教材2部、专著9部。《政府改革与制度创新:以北京市为例》获第十一届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很好成果二等奖。主讲的慕课《<易经>的政治智慧》在学习强国慕课平台上线。

治理能力现代化 目录

**章治理体制现代化核心:政府职能转变
一、政府职能概述
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职能转变发展与问题
三、政府职能现代化的思考
第二章治理体制现代化载体:政府机构改革
一、改革开放以来政府机构改革回顾
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机构改革发展与问题
三、政府机构改革现代化的思考
第三章治理体制现代化关键:政府人力资源管理
一、政府人力资源管理概述
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人力资源管理发展与问题
三、政府人力资源管理现代化的思考

第四章治理机制现代化核心:政府权力配置与运行
一、政府权力配置与运行概述
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权力配置与运行发展与问题
三、政府权力配置与运行现代化的思考
第五章治理机制现代化载体:责任政府建设
一、责任政府概述
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责任政府建设发展与问题
三、责任政府建设现代化的思考
第六章治理机制现代化关键:政府间关系
一、政府间关系概述
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间关系发展与问题
三、政府间关系现代化的思考

第七章治理工具现代化核心:政府能力建设
一、政府能力概述
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能力建设发展与问题
三、政府能力现代化的思考
第八章治理工具现代化载体:政府行为规范
一、政府行为规范概述
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行为规范发展与问题
三、政府行为规范现代化的思考
第九章治理工具现代化关键:政府绩效评估
一、政府绩效评估概述
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绩效评估发展与问题
三、政府绩效评估现代化的思考

第十章治理制度现代化核心:政府理论创新
一、公共管理创新理论概述
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理论的嬗变发展
三、政府理论现代化的思考
第十一章治理制度现代化载体:法治政府建设
一、法治政府概述
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法治政府建设发展与问题
三、法治政府建设现代化的思考
第十二章治理制度现代化关键:政府文化建设
一、政府文化概述
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文化建设发展与问题
三、政府文化现代化的思考
结语 发展政府与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
一、发展政府和政府发展的基本内涵
二、当代中国政府发展的目标和任务
三、进一步推进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思考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全部

治理能力现代化 节选

推荐序二 姜开舰兄把手稿送至我手中后,我花了一段不短的时间,逐字逐句地看完了。 两个字概括:精彩。四个字概括:值得期待。 尽管我读过《证券分析》,也读过《聪明的投资者》,但听完一位将这两本书读烂了的作者讲述格雷厄姆的故事,我禁不住猜想:与当年的巴菲特“同学”相比,作者对格雷厄姆之“道”的了解,似乎不遑多让? 不止这些…… 作者涉猎的范围还扩展至几乎整个“格雷厄姆与多德镇的超级明星们”。假设你是书中的“门徒”,你不止会和格雷厄姆对话,还会与所有这些明星们对话。话题不仅涉及价值投资的方方面面,而且内容深入浅出,话风轻松愉快。 无疑,你的投资素养会因为读这本书,跃上一个高高的台阶。 2017年的新书单中,没有理由不包含这一本! 任俊杰 2017年1月5日 自序 沃伦·巴菲特曾说:“不读《证券分析》十二遍,不做任何投资。”本杰明·格雷厄姆的《证券分析》自1934年出版以来,一直被誉为投资者的“圣经”。有一次,巴菲特在回忆1950年他上格雷厄姆和多德的证券分析课程时说:“事实上,我甚至比《证券分析》的合著者多德更熟悉这本书。我可以随口引用书中任何一段内容。这本书有七八百页厚,我却熟悉了解书中任何一个案例,我已经把整本书消化吸收了。”可见沃伦·巴菲特对这本书的重视程度和熟悉程度。 虽然人们在谈论价值投资时经常会提起《证券分析》,但是人们并没有给予这本书足够的重视,很多人都觉得这本书过于晦涩难懂。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格雷厄姆又为普通投资者写了一本《聪明的投资人》。《聪明的投资人》是《证券分析》的普及版,更注重的是投资的原理和投资者的态度,并没有详细讲解证券分析中的技巧。全书为不同类型的投资者提供了多种组合投资策略。也就是说,按照书中的策略筛选出股票后,投资者并不知道怎样对这些筛选出来的个股作进一步的价值评估。投资者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因此,很难有信心将这些组合投资策略坚持下去。另外,对《证券分析》研究得越多,就越会发现《证券分析》中有很多重要的观点是《聪明的投资人》没有涉及的。可以说《证券分析》是不可替代的,而且是必须阅读的。为了解决《证券分析》过于晦涩难懂,而《聪明的投资人》又过于简略的问题,《格雷厄姆之道》的估值篇采用了一种非常简单的方式,讲解了格雷厄姆式价值投资的个股估值方法。 本书的写作源于一次偶然。一次,笔者在雪球上发表了一篇关于格雷厄姆投资思想的文章,一位雪球“球友”评论:“《证券分析》太晦涩了,此文表达精练,更加易懂。”这位“球友”的评论提醒了我。为什么不能将晦涩难懂的《证券分析》以一种更加轻松简单的形式表达出来,让更多的投资者了解格雷厄姆的投资思想呢? 化繁为简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却非常困难。本书中,每一个将格雷厄姆思想化繁为简的灵感都来之不易,其中很多点子都耗费很多天的冥想苦思。 笔者为本书的写作提出了三点要求: (1)观点必须符合本杰明·格雷厄姆的原笔原意; (2)内容浅显易懂,让普通投资者都能看明白; (3)语言生动幽默,让普通投资者有兴趣读完全书。 任何人问我是否有一套自己的投资体系,我都会回答说,我没有自己的投资体系,我的投资体系都是从格雷厄姆那里学来的。通过多年来对本杰明·格雷厄姆投资思想的研究和实践,相信达到**点要求应该没有问题。 为了让全书通俗易读,笔者采用了门徒向格雷厄姆问道对话的形式,将多位格雷厄姆式投资风格的价值投资大师“聚”在一起,根据他们各自的经验,讨论关于价值投资的各种问题。需要注意的是,全书选择的都是按照格雷厄姆的投资方式进行投资的大师,所以,沃伦·巴菲特并不是全书的主角。同时,全书采用了A股、港股等多个市场中近50个真实案例,这些案例大部分都是笔者这些年实践格雷厄姆式价值投资的过程中曾经买过的股票。 第三点关于语言生动幽默的想法,笔者本想让这些价值投资大师和门徒来一场群口相声。但本书的编辑建议,投资类书籍尽量不要过度娱乐化,因此在编辑“竭力劝阻”之下,抖包袱的计划只好作罢。书中的门徒起到相声中捧哏的作用,穿针引线,提出问题,引导读者逐步深入了解价值投资。 另外,笔者认为,格雷厄姆绝对是一位被低估的大师,很少有人能够比他对股市运行规律有更深刻的认识。但很多投资者误以为格雷厄姆的投资方式就只是“捡烟蒂”,这种投资方式只是1929年美国经济大萧条的产物,现在已经不适用了。事实上,格雷厄姆的投资方式绝不仅仅是“捡烟蒂”,他为投资者提供了很多种不同的投资方法。在“方法篇”中,笔者会利用真实的案例对这些投资方法逐一进行讲解。 希望本书能够帮助更多的投资者了解格雷厄姆的思想,让这位大师的智慧为我们的投资指引方向。 姜开舰 2016年11月27日 |出场人物介绍| 出场人物介绍 本杰明·格雷厄姆(Benjamin Graham) 本杰明·格雷厄姆被誉为 “现代证券分析之父”“华尔街教父”,他*早创建了价值投资理论,其在投资界的地位,相当于物理学界的爱因斯坦,生物学界的达尔文。 作为一代宗师,他的投资哲学为“股神”巴菲特、“市盈率鼻祖”约翰·聂夫、“指数基金教父”约翰·博格等大批顶级投资大师所推崇,如今活跃在华尔街的数十位资产规模上亿美元的投资管理人都自称为他的信徒。 本杰明·格雷厄姆30年投资生涯的年化收益率是17%,如果加上政府雇员保险公司的收益,年化收益率达到21%。 沃尔特·施洛斯(Walter Schloss) 沃尔特·施洛斯没有读过大学,1934年开始了在华尔街的**份工作,并在夜校上了格雷厄姆教的证券分析课程。后来施洛斯加入了格雷厄姆的公司,为格雷厄姆工作了近十年。1955年他成立了沃尔特·施洛斯合伙人公司。巴菲特称他为“超级投资者”。他为人一直非常低调,很少有人知道他。他是格雷厄姆的忠实门徒,几乎复制了格雷厄姆的投资方式,他比巴菲特更“格雷厄姆”。1955—2002年,他投资生涯的年化收益率达到16%,资产增值1000倍以上。 沃伦·巴菲特(Warren Buffett) 沃伦·巴菲特是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董事长,被誉为“股神”,“价值投资”理念*伟大的践行者。他是本杰明·格雷厄姆在哥伦比亚大学的学生,曾经为本杰明·格雷厄姆工作。他认为自己的投资理论中,有85%来自于格雷厄姆。他甚至给自己的儿子取名为霍华德·格雷厄姆·巴菲特,以纪念恩师。 1957—1969年,巴菲特合伙基金期间,巴菲特完全按照本杰明·格雷厄姆的投资方式投资,有限合伙人取得了年化收益率238%的超高收益。1964—2015年,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股票的每股账面价值从19美元增加至155501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92%,每股账面价值合计增长了8000倍。 欧文·卡恩(Irving Kahn) 欧文·卡恩也是直接受教于本杰明·格雷厄姆的投资大师, 他认识格雷厄姆比巴菲特还要早20年,他也曾经为格雷厄姆工作,曾担任格雷厄姆的助手长达27年之久。 欧文·卡恩是华尔街*长寿的投资人,他在107岁的高龄依然担任卡恩兄弟集团主席。投资者如果在1978年向卡恩兄弟投资100万美元的话,如今这笔资金已经上涨至4000万美元。 他是格雷厄姆提出的“净流动资产价值”概念的严格实践者。他将自己的成功归因于格雷厄姆。他认为自己从格雷厄姆身上学到的*重要的东西是抵御赚取快钱诱惑的能力。 查尔斯·布兰帝(Charles Brandes) 1970年,当查尔斯·布兰帝还是一名股票经纪人时,认识了本杰明·格雷厄姆,并定期拜访格雷厄姆,学习价值投资。1974年,查尔斯·布兰帝创立了布兰帝投资伙伴公司,在全球市场应用格雷厄姆的价值投资理论。开始时,他为投资人管理的资产只有13亿美元,到了2001年,旗下管理资产总额已达750亿美元以上,被尼尔森公司选为2000年*佳基金经理人**名。1981—2001年,布兰帝全球权益基金的年化收益率达到1791%。 特维迪·布朗(Tweedy Browne) 特维迪·布朗公司创建于1945年。开始时,格雷厄姆一直是特维迪·布朗公司的客户, 特维迪·布朗公司与格雷厄姆的办公室比肩而邻。受格雷厄姆的影响,特维迪·布朗公司开始运用格雷厄姆的价值投资理念,开展资金管理业务。1955年,沃尔特·施洛斯搬进了特维迪·布朗公司的办公室,他的办公桌紧挨着走廊的冷水机和衣帽架,沃尔特·施洛斯就是在那里创造了50年资产增值1000倍的“神迹”。 1968—1983年,特维迪·布朗公司的年化收益率达到16%。 约翰·邓普顿(John Templeton) 约翰·邓普顿是邓普顿集团的创始人,一直被誉为全球*具智慧以及*受尊崇的投资者之一。Money杂志将他誉为“20世纪当之无愧的全球*伟大的选股人”。福布斯称他为“全球投资之父”及“历史上*成功的基金经理之一”。2006年,他被美国《纽约时报》评选为“20世纪全球十大**基金经理人”。 约翰·邓普顿崇尚逆向投资,他认为:牛市在悲观中诞生,在怀疑中成长,在乐观中成熟,在兴奋中死亡。*悲观的时刻正是买进的*佳时机,*乐观的时刻正是卖出的*佳时机。 麦克尔·普莱斯(Michael Price) 麦克尔·普莱斯是美国价值型基金经理人中的传奇人物,他于2006年入选《纽约时报》评选的“全球十大**基金经理人”。 他从1976年开始成为共同股份基金的基金经理人,当时基金管理的资产只有500万美元。截至1996年,他管理的四只基金资产达130亿美元,20年间成长了2600倍。 2001年,他创建了自己的基金。现在他管理着16亿美元的资金,其中大部分是自己的钱。 谢清海 谢清海是香港惠理基金公司的创始人,他是一位虔诚的价值投资者,深谙价值投资保本宗旨,擅长逆市投资,有“亚洲巴菲特”之称。他倡导投资于业务而非股票,注重回避风险。 香港惠理基金公司于1993年成立,2007年在香港上市。从1993年仅管理几百万美元资产到2010年管理资产超过70亿美元。旗下旗舰基金惠理价值A系列自1993年成立起,累计涨幅16235%,同期恒指涨幅3009%。

治理能力现代化 作者简介

王伟,华北电力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北京能源发展研究基地主任。曾任华北电力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副院长。兼任共青团北京市委“圆明园学者”、北京师范大学中共党史党建研究院特约研究员、学院路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院长讲习”团特邀宣讲员等。 曾获第四届北京市高等学校青年教学名师奖,华北电力大学教学优秀特等奖、教学成果一等奖等。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北京市社科基金重点项目等多项。 主要成果:在核心及以上级别期刊发表论文近60篇。出版教材2部、专著9部。《政府改革与制度创新:以北京市为例》获第十一届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主讲的慕课《的政治智慧》在学习强国慕课平台上线。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