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绿色发展及生态环境丛书·地球之声

绿色发展及生态环境丛书·地球之声

出版社: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21-12-01
开本: 16开 页数: 298
本类榜单:工业技术销量榜
中 图 价:¥63.0(6.0折) 定价  ¥105.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绿色发展及生态环境丛书·地球之声 版权信息

  • ISBN:9787568533850
  • 条形码:9787568533850 ; 978-7-5685-3385-0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绿色发展及生态环境丛书·地球之声 内容简介

本书从环境危机切入,探讨了人类自身健康的根源,阐述了人与生物圈的内生关系。从对地球繁衍和宇宙自组织的理解,寻找几百年来心理学与生态学之间的对话,展示了作为连续体的地球需求与人类需求之间的一种生态心理。原著除了序言、后记、注释、参考文献和索引,主要分为三部分:部分心理学,第二部分宇宙学,第三部分生态学。部分心理学这部分用三章内容,深入浅出地阐释了意识形态的差异性导致的自我认知的不同,以及人们在寻找自我实现的过程中与孕育我们生命的地球渐行渐远的过程,从而让我们意识到地球环境问题的心理学渊源。第二部分宇宙学这部括四章内容,重新诠释了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的关系,提出“上下一体”的理念。第三部分生态学这部含五章内容,在一定程度上较全面地呈现了人类以自我为,从工具性视角看待自然而使自己陷入百病缠身的城市空间的荒诞。

绿色发展及生态环境丛书·地球之声 目录

第1章 “请问先生,还能再来点吗?
面对丰富货品的安娜
地球能供得起我们吗?
思想交锋
恐怖战术与罪恶旅行
内此/外彼
自我的边界
第2章 现代心理学的灵魂探索
巴特·辛普森与老虎
第三次暴行
共谋的疯狂
死神
规范的异化
变质的环境
心智与生物圈
第3章 石器时代精神病学——投机性重构
蝾螈之目青蛙趾
圣礼王国
历史真相的片段
环境背景
生态疯狂
意念升华
科学与神圣

第二部分 宇宙学
第4章 宇宙意念——不可知论与人择原理
无神论政治
物质,变化,永恒
物质的自我超越
偶然性的模棱两可
时间史
一千只猴子
宇宙巧合与环境适应性
轻信指数
……

第三部分 生态学

尾声 生态心理学——原则
编后记 1992年以来的生态心理学
注解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绿色发展及生态环境丛书·地球之声 节选

  《绿色发展及生态环境丛书·地球之声》:  该思想的戏剧性总会使得某些东西比较牵强,因而没有多少人类学家相信其效力,他们也不愿意接受普遍应用那些往往充满了弗洛伊德理论色彩的有点古怪的维多利亚思想。事实上,弗洛伊德把19世纪资产阶级家庭的品质融入史前的部落生活,这样一来,其忽略了的价值和优先考虑的事情,对前文明社会文化来说,比亲子对抗重要得多。  弗洛伊德相信,他对图腾制度的理解绝对没有夸张,因而所表达的潜在含义也是非常坦诚的。但是,图腾制度可能有更为明显的含义,即其准确想要表达的东西,是对始终与部落人相伴的动物展示一种虔诚的敬意。除了赞美,其形象的权威性适合界定家族关系的威严和各种社会功能。图腾仪式是象征性举动,往往会戏谑性地模仿动物,但并不像弗洛伊德所做的解释。他们崇敬渡鸦的灵巧、熊的勇敢和鹰的庄严,那是与这些非凡野兽内在的动物精神进行的沟通。要理解这些野兽,在其意识内部展开有见地的动作,是部落人生活的必要组成部分。例如,北美的波尼族人向各种动物咨询草本植物和根茎的医疗价值。他们认为动物都住在一个巨大的草屋里,只有在出神的状态下才能进入。那些找到进入通道的人,会获得秘密的治疗指南。3我们该如何理解一种相信动物有如此深层知识的神话呢?也许,部落人在其中看到的和努力去重新捕获的——与自然本能地团结、优雅地使用其栖息地——只是人类几乎忘记了的有关自己演进源头的东西。动物仍然是一个未分裂世界的组成部分,在那里,与自然元素互惠互利是不可动摇的;对它们的尊重,是简要回顾那种体验质量的一种努力。那座“大草屋”,可以视为人类的演化记忆,我们是经过依然还住在里面的那些野兽的同意后才回到那里的。  可以理解,对一个像弗洛伊德这样的城市化知识分子,可能很难理解如此简单而坦诚的敬意表达方式,他很可能觉得这种行为孩子气。从这个词的*佳含义来看,确实如此——在神奇的事物面前表达神奇的能力。但是,弗洛伊德坚持一种更为复杂的解释,那是其病人和同事更容易接受、并对他们更重要的解释,即伴随着那个时代中产阶级家庭育儿过程的性挫折(sexual frustration)。在当代,亲子关系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已经进入富裕阶段的工业社会,精神分析学曾经必须严防死守的约束,已经松弛了许多。在我们今天居住的更加自由的氛围中,我们可以在祖先的文化实践中寻找其他更持久的意义。  我们试着总结一下对石器时代精神病学的这次极其好奇的探索。可以这样描绘:个体心智包围在一系列的向心环中。  在中央——我们身份的*核心部分——我们发现了弗洛伊德的本我,是继堕落之后人性的现代版本:任性、反叛、倔强。  围绕这一危险的没有被驯服的本能集合——将其关起来,改变其本性——是严阵以待的自我,即我们与外界交涉自己命运的那个社会性界定身份;所谓外界,则是自我必须深深“融合”为内心形象的那个具有责罚性的本源超我。从曾经严苛的大小便训练等各种责罚性形式开始,自我教给我们良好的举止、体面和必需的社会规范。超我是我们内心的虚构之家,从我们赖以获得养料和教诲的那个真正父母获得力量。  因此,家的周围是社会,界定和加强着父母的权威。其*直接和具有威胁性的表现形式,便是法律、法官、法院、警察、身体惩罚的威胁。如果超我的融合穿透得足够深,无论是父母还是法律权威,也会有情感上的威胁,如反对、社会耻辱、爱的丧失。我们都是社会人,用不认可作为武器——翻脸,像上帝从伊甸园赶走其不听话的孩子一样遭到放逐——可能是比身体惩罚更可怕的。弗兰兹·卡夫卡(Franz Kafka)在其作品中塑造了很多现代生活中的此类长期精神病患者方面的内容。其温顺的反英雄形象,在一个全方位排斥威胁的世界里瑟缩游移。甚至当这种反对来自不露面的官员时,也鞭辟人里,入木三分。  和多数现代科学精神病学体系一样,这与心智相去甚远。他们旨在针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但只停留在把“人”理解为其他人的范围内——父母,公职人员,教师,牧师。所有这些,在心智经济中都是被压抑的内疚因素,迫使我们接受按照大规模社会组织要求而分配给我们的身份。我们已经看到,当弗洛伊德试图拓宽精神病学环境而把宇宙包含在内时,他发现只有吞噬一切的熵的深渊(entropicabyss);可以理解,其后继者对此望而却步。但是现在,如果我们引进那个包括社会和文化的更大的环——全球环境,地球活体,所有生命都源于该个体和社会存在的终极源头,又会怎样呢?我们是有机体发展中如此古老而亲密的一部分,在决定我们心智平衡的过程中,怎么能不发挥作用呢?  ……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