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世界马克思主义研究前沿理论追踪·第一辑(上、中、下)

世界马克思主义研究前沿理论追踪·第一辑(上、中、下)

出版社: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时间:2022-01-01
开本: 16开 页数: 1517
本类榜单:哲学/宗教销量榜
¥197.1(4.5折)?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中 图 价:¥394.2(9.0折)定价  ¥43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
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本类五星书更多>

世界马克思主义研究前沿理论追踪·第一辑(上、中、下) 版权信息

世界马克思主义研究前沿理论追踪·第一辑(上、中、下) 本书特色

本书展现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学人面对世界的新变化、新趋势,以坚定的中国立场,主动研究世界马克思主义发展新态势的积极态度。与世界马克思主义的平等对话,彰显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的世界贡献。时刻关注世界马克思主义的近期新意识形态理论,对于中国开展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世界马克思主义研究前沿理论追踪·第一辑(上、中、下) 内容简介

本书旨在对世界马克思主义前沿理论进行系统追踪和深入解析,进一步推进中国学界对国外马克思主义前沿发展的研究。本书内容主要分为两大部分:**部分是对世界马克思主义主要思想流派的近期新发展进行跟踪研究,第二部分是对世界马克思主义主要人物的近期新理论进行跟踪研究。 根据上述两大主题,本书分为上、中、下三册:上册集中阐释相关流派的近期新理论;中册集中探讨相关人物对资本主义的近期新批判,以及对未来社会的展望与对革命途径的探索;下册集中研究相关人物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近期新阐释。 通过对世界马克思主义主要流派和主要人物的跟踪研究,本书致力于准确把握世界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发展动向,充分展现中国马克思主义学者分析世界马克思主义发展成果的独到眼光,自觉推进中国马克思主义学术的进一步发展。

世界马克思主义研究前沿理论追踪·第一辑(上、中、下) 目录

上册
**编 对各流派的*新理论的跟踪研究
俄罗斯马克思主义乌拉尔学派研究
一、俄罗斯马克思主义乌拉尔学派概况
二、乌拉尔学派的主要研究内容
三、乌拉尔学派对马克思主义发展的理论贡献与局限
21世纪韩国的左翼思潮
一、21世纪韩国资本主义发展的新特征
二、21世纪韩国左翼思潮重组的新格局
三、21世纪韩国左翼思潮演变的新方向
马克思主义在非洲:历史、现状与展望
一、马克思主义在非洲传播与发展过程
二、马克思主义在非洲遭遇新自由主义
三、马克思主义与非洲种族主义、阶级斗争
四、非洲社会主义运动的经验与教训反思
五、21世纪非洲马克思主义发展前景的展望
六、结语
文化唯物主义维度的语言哲学及其21世纪的新呈现
一、文化唯物主义语言哲学的理论根据
二、文化唯物主义语言哲学的范式演进
三、文化唯物主义语言哲学的基本范畴
四、文化唯物主义语言哲学的实践指向
五、20世纪至21世纪文化唯物主义语言哲学的发展取向
六、结语
人工智能、竞速统治与后民主政治
一、作为“行动元”的人工智能
二、“竞速统治”与“全面赋闲”
三、“不被需要”的政治困境
四、算法权力、采集经济与民众时代的黄昏
五、后民主政治:“算法偏见”与“神圣人”
时间、现代性与美好生活的乌托邦——罗萨社会加速批判理论述评
引论: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潮演进的新方向
一、时间的迷思:罗萨及其社会加速批判理论之缘起
二、“现代性”与“时间”:社会加速批判理论的时代性新主题
三、现代社会加速发展的结果病理诊断:新“异化”及其根由
四、晚期现代社会(“后物质时代”)“美好生活”的愿景(何以可能):“社会加速批判理论”的局限与问题
中册
第二编 对资本主义的*新批判
第三编 对未来社会的展望和对革命途径的探讨
下册
第四编 有关马克思主义和其他相关基本理论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世界马克思主义研究前沿理论追踪·第一辑(上、中、下) 作者简介

陈学明,1947年3月生,现任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复旦大学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副主任、国外马克思主义与国外思潮研究创新基地副主任、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副院长等,2012年被评为复旦大学特聘教授。完成省部级以上研究课题数10项,其中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大课题有两项。发表论文400余篇,出版论著、教材、译著30多部。获得国家和省部级各种奖励20余次,其中获得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2次,二等奖7次,三等奖5次;教育部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3次;全国优秀教材一等奖1次,上海市优秀教材一等奖1次;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1次,第六届中华优秀图书奖1次。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