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罗素哲学三书

出版社:北京燕山出版社出版时间:2022-01-01
开本: 其他 页数: 504
本类榜单:哲学/宗教销量榜
中 图 价:¥45.1(8.2折) 定价  ¥55.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罗素哲学三书 版权信息

  • ISBN:9787540248161
  • 条形码:9787540248161 ; 978-7-5402-4816-1
  • 装帧:一般轻型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罗素哲学三书 本书特色

★阅读罗素,找到人生解法。生活陷入迷茫,往往因为难于抉择。活在人群之中,是跟随多数,还是标新立异?面对选择困难,是依赖直觉,还是费力比较?每天一成不变,是遵循习惯,还是挑战未知?现代分析哲学的创始人罗素,提供逻辑分析的思维方法,帮你把握生活的矛盾所在,找到破局之法。★阅读罗素,无法绕开他的分析哲学。《西方哲学书》遍览哲学历史,*后一节才出现罗素的“逻辑分析哲学;《幸福之路》疗愈心灵,但罗素认为,先对世界“有*完满的认识”,之后才能真正幸福。如果说罗素的学说,《西方哲学史》是前传,《幸福之路》是延伸,那么居于核心的就是他的分析哲学著作。学会逻辑分析,鉴别真理与谬误,在无数种可能中找到*好的人生选择。★阅读罗素,从“哲学三书”开始。本书首次将《哲学问题》《我们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我的哲学之发展》汇编于一,集合代表著作、课程讲稿、毕生回忆录三种形式,参照阅读,了解知识获取的方法,欣赏逻辑推演的魅力,获得免于平庸、勇于质疑、持于求知的精神力量。★重新认识你*熟悉的罗素。对中国人而言,罗素既熟悉又陌生。他的名篇《我为什么而活着》选入语文课本,他的《西方哲学史》畅销多年;作为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的哲学家,他的诗性智慧为读者称道,王小波也视其为精神导师。本书聚焦罗素的思想核心——逻辑分析哲学,为读者构建完整的罗素哲学世界。

罗素哲学三书 内容简介

生活中有不少问题,我们会很自然地从经验出发给出答案。从某种意义上说,知识无疑由此而来。但是,日常生活中的许多事情如果仔细地推敲一番,就会发现矛盾比比皆是。如果感观可靠,那为什么同一张桌子在不同的光线下会有不同的光影颜色?如果经验可靠,那鸡会不会困惑:为什么每天都来喂食的人很后却把自己送进屠宰场?我们的知识可靠吗?我们应如何从外界获得知识?哲学思考的意义是什么?本书中,罗素一一给出了回答。本书是罗素的知识论作品集,抢先发售汇编《哲学问题》《我们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我的哲学之发展》三部作品,形成了代表著作、课程讲稿、毕生回忆录参照阅读的文本结构。阅读本书,可以了解知识获取的方法,欣赏逻辑推演的魅力,获得免于平庸、勇于质疑、持于求知的精神力量。

罗素哲学三书 目录

上 哲学问题

一 现象与实在

二 物质的存在

三 物质的性质

四 唯心主义

五 亲知的知识和描述的知识

六 论归纳

七 我们对一般原理的认识


八 先验知识如何可能

九 普遍性的世界

十 关于普遍性的知识

十一 论直观知识

十二 真理和谬误

十三 知识、错误与或然性意见

十四 论哲学知识的范围

十五 哲学的价值是什么


中 我们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

自序

一 当前的哲学发展趋势

二 逻辑:哲学的本质

三 我们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

四 物理学世界与感官世界

五 论原因概念及其在自由意志问题中的应用


下 我的哲学之发展

一 导论

二 我现在的世界观

三 哲学家*初的努力

四 唯我主义的短暂巡游

五 在反叛中走进多元主义

六 数学中的逻辑技巧

七 《数学原理》:哲学的各个方面

八 《数学原理》:数学的各个方面

九 关于外部世界

十 维特根斯坦的冲击

十一 知识论

十二 意识与经验

十三 论语言

十四 普遍性、特殊性与名称

十五 关于“真理”的定义

十六 非证明性的推理

十七 告别毕达哥拉斯


展开全部

罗素哲学三书 节选

一 现象与实在 世界上有没有什么知识能确凿得让理性之人无法怀疑?乍一看这个问题很简单,但实际上却是*无解的问题。当我们发现,想要给出一个直接的、把握十足的答案会遇到种种困难时,那我们就走进了哲学领域。因为哲学就是回答这种终极问题的尝试。但它不是像我们在生活中、在科学课堂上那样自负地给出一个草率的答案,而是在探索了所有让这类问题几乎无解的因素后,在认识到日常观念背后的种种模糊与混乱之后去批判性地回答。 在日常生活中深信的许多事情,若仔细地推敲一番,就会发现矛盾比比皆是,必须进行大量的思考才能明白我们深信的到底是什么。在寻找确定性时,我们会很自然地从现有的经验出发,从某种意义上说,知识无疑由此衍生而来。但是,任何关于直接经验会带来知识的说法都极有可能是错误的。在我看来,我现在正坐在一把椅子上,前面摆着一张特定形状的桌子;我看到桌子上有几张纸,纸上写着或印着字;我转过头,看到窗外的建筑、云和太阳。我相信:太阳离地球大约有1.5亿公里;它是一个比地球大很多倍的炽热球体;由于地球自转,太阳每天早晨都会升起,而且在未来的日子里还会继续升起。我相信,任何正常人如果走进我的房间,他都会看到我所看到的东西——相同的椅子、桌子、书籍和文件。我所看到的那张桌子,也就是我用胳膊压着的那张桌子。这一切似乎是那么显而易见、不值一提,除非是为了回答一个怀疑我什么都不懂的人。然而,这些表述都会遭遇合理怀疑,它们都需要经过仔细推敲才能确定我们陈述的事实完全正确。 为了把问题表述得简单一点儿,还是让我们把注意力集中到桌子上来。这张桌子看上去是长方形的,棕色而有光泽;它摸起来很光滑,微凉且坚硬;当我轻轻敲击它时,它会发出一种木头的清脆声。任何通过看、触和听来感知这张桌子的其他人,都会同意我的这些描述,这样似乎就不会有什么问题了;可是,一旦我们试图进行更精确的描述,麻烦就来了。尽管我相信桌子的所有部分真的是同一颜色的,但在反射光的作用下,有的部分看起来会比其他部分要亮得多,而有的部分则看起来有些发白。我知道,如果我动一动,反光的部分就会不同,这样桌子上明显的颜色分布情况也会随之改变。因此,如果几个人同时在看这张桌子,那么,他们中每个人看到的颜色分布也各不相同,这是因为每个人的视角不同,而任何视角上的变化,都会使光线的反射方式发生变化。 在大多数实际应用中,这些差异并不重要,但对画家来说,每一样都至关重要:人们按常识认为的事物所具有的“真正的”颜色,画家可不能说信就信,万万不能养成那样毛病,画家得按事物呈现出来的样子去观察事物并养成习惯。在这里,我们遇到一个引起哲学上*大麻烦的区别,即“现象”和“实在”的区别,也就是事物“好像是什么”和“究竟是什么”的区别。画家想知道事物看起来是什么样子,实干家和哲学家想知道事物本身是什么样子,但哲学家想了解这一点的愿望,比实干家要更强烈,也更知道回答这种问题的困难所在,也就更容易遇到来自知识的困扰。 回到桌子的问题。从我们的发现中可以清楚地看出,没有哪一种颜色特别像整张桌子的那种颜色,甚至是桌子某一个特定部分的颜色,因为角度不同显示出的颜色也就不同,没有理由把其中某种颜色看成比其他颜色更实在的颜色。而且,我们知道,若从一个特定的视角出发,比如人造光、色盲或戴蓝色眼镜,颜色看上去也会不同。还有,在黑暗中根本显示不出任何颜色,尽管触摸桌子和感受敲击桌子所发出的声音这两点是不变的。所以,我们所看到的这种颜色并非桌子所固有的颜色,它不仅取决于桌子和观看者,还取决于光线投射到桌子上的方式。在日常生活中,当谈到桌子的那种颜色时,我们只是指按照通常的光线照射条件、从普通观看者的一般视角观察到的那种颜色。但是,在其他条件下呈现出的其他颜色,同样有权被认为是实在的;因此,为了避免偏颇,我们就不得不承认桌子本身并不具有任何一种特殊的颜色。

罗素哲学三书 作者简介

伯特兰·罗素 | Bertrand Russell(1872—1970),英国哲学家、数学家、逻辑学家、历史学家、文学家,现代分析哲学的主要创始人,1950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主要作品有《哲学问题》《幸福之路》《西方哲学史》。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